小麦察言观色对症巧管理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6:56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011个字,大约阅读时间3分钟小麦 播种出苗后,由于受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往往会形成各种不正常的异色苗。但是异色苗需要因苗、对症管理,不可简单粗暴的以一种方式来治疗。
黄叶苗麦叶黄化的原因
一是土壤干旱。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底墒不足或透风跑墒的麦田。其特点是:分蘖出生慢,叶色灰绿,心叶短小,生长缓慢或停滞(又名“缩心苗”),中下部叶片逐渐变黄干枯,根少而细。管理要点:结合浇水,每亩追施碳铵15千克;
二是缺氮。幼苗细弱呈直立状,分蘖减少,叶片窄短。下部叶片从叶尖开始,逐渐变黄干枯,并向上部叶片发展。管理要点:每亩用尿素7~8千克,或碳铵20~25千克,或人粪尿600~700千克,在行间沟施或对水浇施;
三是土壤板硬。由于土壤缺墒少气,根系伸展困难,致使麦叶黄短,分蘖不能按时出现。管理要点:先及时浇水,再深中耕松土,以破除僵硬层;
四是播量过大。其表现是幼苗生长拥挤,相互争光、争肥、争水,植株黄瘦、细弱。管理要点:先抓紧疏苗,特别是地头、地边以及田内的“疙瘩苗”,要早疏、狠疏,再结合浇水,追施少量氮、磷速效肥,以弥补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促使麦苗由弱转壮;
五是虫害。麦蚜或红蜘蛛为害,也可导致麦叶发黄。管理要点:发现为害,及时用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喷杀。
红叶苗形成红叶苗的原因
一是渍涝。秋苗期雨水过多或麦田低洼.出现渍涝危害,会使叶片变为暗红色,严重时造成烂根死苗。管理要点:及时开深沟排水除渍,并追施少量速效肥,促苗早发;
二是缺磷。麦苗缺磷,根系发育差,次生根少而弱,叶色暗绿无光泽,叶尖及叶鞘呈紫红色,植抹瘦小,分蘖期延迟,分蘖数减少,甚至不分蘖。管理要点:结合锄划、松土,每亩用过磷酸钙20~30千克,在行间沟施或对水浇施,越早效果越好;
三是盐碱危害。盐碱危害重的地块,常出现成片的紫红色的“小老苗”,严重时幼苗点片枯死。管理要点:及时锄划增温,破除板结,抑制返盐,并适时追施冬肥,促进发棵壮苗。翌春小麦起身时,结台追肥,灌水压盐;
四是受冻。在冬季,气温突然降到0℃以下时,麦苗受冻也会使叶片发红。管理要点:结合锄划和壅土围根,每亩撒施草木灰75~100千克,必要时,在小麦进入越冬期后顺垄撒施一层“暖沟粪”,以护苗安全越冬。
紫叶苗麦苗缺硼时,茎叶肥厚弯曲,叶片呈紫色。形成“紫叶苗”,严重时后期“穗而不稔”,对产量影响很大。管理要点:每亩用 硼砂 150~200克,与适量氮、磷化肥一起对水浇施,或者每亩用硼砂50~100克,对水50~60千克叶面喷施。
褐叶苗麦苗缺钾
植株生长缓慢,根系发育差,易腐烂,叶片呈深绿色或蓝绿色,且软弱下披,叶尖及边缘枯黄,随后变褐,形成“褐叶苗”。管理要点:每亩用硫酸钾15千克,或草木灰100千克,在行间开沟追施,或者用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
黄白苗麦苗缺锌
发生小叶病,叶缘扭曲或皱缩,叶脉两侧由绿变黄直至发白,边缘出现黄、白、绿相间的条纹带,形成“黄白苗”。管理要点:每亩用硫酸锌1千克,对细干土或 有机肥 15~20千克,开沟施于行间,越早效果越好,或者用0.1%~0.2%硫酸锌溶液叶面喷施。
推荐阅读
-
小麦冬季管护五大要点
加强 小麦 冬季田间管理,有利于来春小麦返青生长,为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查苗补缺 小麦出苗后,首先要检查出苗情况,凡是缺苗、断垄的麦地田块,要立即催芽补播。对重缺苗地缺播种量每亩5~10斤,播种深度5厘米,播后耗平,让原小麦苗露出土团...
-
小麦缺素症的补救措施
小麦 缺素症会影响小麦的生长,会导致小麦减产,严重情况会致植株死亡。 缺氮主要表现植株矮小瘦弱,生长缓慢,分蘖少而弱,叶片窄小直立,叶色淡黄绿色,老叶叶尖干枯,逐步发展为基部叶片枯黄,茎有时呈淡紫色,根系不发达,根数少而短,穗少穗小,成熟期提前,产量低。团...
-
小麦病虫草害防控的几个关键节点
小麦上发生的病虫草害有100多种,对小麦生长危害严重的有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根腐病、地下害虫、蚜虫、吸浆虫、红蜘蛛及杂草。全蚀病、孢囊线虫、茎基腐病在部分地区危害呈加重趋势。 1、返青拔节期:秋苗期没有开展化学除草的麦田,在气温稳定通过6℃以上时,根据麦田杂草的种类,选择 团...
-
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的灌水关键期
冬 小麦 的灌水关键时期为拔节期和孕穗期。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只要保证这两个时期的灌水,一般即可满足冬小麦水分敏感时期的用水。 1、浇水保苗,抗旱防冻。对受旱麦田,早春土壤解冻后及时补灌,抗旱保苗,浇水过后及时划锄,破除板结,进一步改善土壤墒情团...
-
冬小麦春后何时追肥灌水最适宜
随着天气变暖, 小麦 开始进入了返青期。那何时给小麦进行追肥灌水比较合适呢? 冬小麦产量构成由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部分组成,所以麦田管理应围绕如何提高这三因素为主。冬前分蘖以及春后返青至拔节期的分蘖是决定小麦亩穗数的关键阶段,所以返青至拔团...
-
马铃薯常见生理性病害早预防
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会出现畸形、裂口、空心、黑心等现象,有些地块还出现了植株长势很旺盛,但所结薯块较小甚至没有薯块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使种植户的蒙受经济损失。 常见生理性病害及发生的原因有: 1.马铃薯只长秧不结薯 团...
-
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产量高
小麦 规范化播种技术通过培育冬前壮苗,提高小麦抗寒、抗旱能力,从而获得高产高效。 1、提高整地质量。 耕作整地的目的是使麦田达到耕层深厚,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协调,土壤松紧适度,保水、保肥能力强,地面平整状况好,符合小麦播种要求,为全苗、壮团...
-
小麦节水省肥的高产技术
华北地区是我国 小麦 主产区,该区域小麦生产的不断发展、产量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全国小麦连续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该区域是我国水资源十分紧缺的地区,麦田灌溉主要依靠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技术”,在确保高产稳产的前提下提高水团...
-
棉花种植技术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 经济作物 之一,惠农学堂特为大家介绍棉花种植技术,帮助大家丰产丰收。 一、棉花播种期技术要点: 1、做到地平土细,上松下实,增温保墒。 2、施足底肥。注意三团...
-
马铃薯施肥技术要点
一、马铃薯的施肥原则 马铃薯施肥原则因遵循:前促、中控、后保的施肥原则。前期应尽可能地使马铃薯早生快发,多分枝,形成一定的丰产苗架,施肥上以氮磷为主。出苗后60天内将90%的 肥料 施下;中期控制茎叶生长,不让其疯长,促使其转入地下块茎形成与团...
-
小麦冬季管护五大要点
加强 小麦 冬季田间管理,有利于来春小麦返青生长,为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查苗补缺 小麦出苗后,首先要检查出苗情况,凡是缺苗、断垄的麦地田块,要立即催芽补播。对重缺苗地缺播种量每亩5~10斤,播种深度5厘米,播后耗平,让原小麦苗露出土团...
-
小麦缺素症的补救措施
小麦 缺素症会影响小麦的生长,会导致小麦减产,严重情况会致植株死亡。 缺氮主要表现植株矮小瘦弱,生长缓慢,分蘖少而弱,叶片窄小直立,叶色淡黄绿色,老叶叶尖干枯,逐步发展为基部叶片枯黄,茎有时呈淡紫色,根系不发达,根数少而短,穗少穗小,成熟期提前,产量低。团...
-
小麦病虫草害防控的几个关键节点
小麦上发生的病虫草害有100多种,对小麦生长危害严重的有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根腐病、地下害虫、蚜虫、吸浆虫、红蜘蛛及杂草。全蚀病、孢囊线虫、茎基腐病在部分地区危害呈加重趋势。 1、返青拔节期:秋苗期没有开展化学除草的麦田,在气温稳定通过6℃以上时,根据麦田杂草的种类,选择 团...
-
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的灌水关键期
冬 小麦 的灌水关键时期为拔节期和孕穗期。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只要保证这两个时期的灌水,一般即可满足冬小麦水分敏感时期的用水。 1、浇水保苗,抗旱防冻。对受旱麦田,早春土壤解冻后及时补灌,抗旱保苗,浇水过后及时划锄,破除板结,进一步改善土壤墒情团...
-
冬小麦春后何时追肥灌水最适宜
随着天气变暖, 小麦 开始进入了返青期。那何时给小麦进行追肥灌水比较合适呢? 冬小麦产量构成由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部分组成,所以麦田管理应围绕如何提高这三因素为主。冬前分蘖以及春后返青至拔节期的分蘖是决定小麦亩穗数的关键阶段,所以返青至拔团...
-
马铃薯常见生理性病害早预防
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会出现畸形、裂口、空心、黑心等现象,有些地块还出现了植株长势很旺盛,但所结薯块较小甚至没有薯块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使种植户的蒙受经济损失。 常见生理性病害及发生的原因有: 1.马铃薯只长秧不结薯 团...
-
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产量高
小麦 规范化播种技术通过培育冬前壮苗,提高小麦抗寒、抗旱能力,从而获得高产高效。 1、提高整地质量。 耕作整地的目的是使麦田达到耕层深厚,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协调,土壤松紧适度,保水、保肥能力强,地面平整状况好,符合小麦播种要求,为全苗、壮团...
-
小麦节水省肥的高产技术
华北地区是我国 小麦 主产区,该区域小麦生产的不断发展、产量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全国小麦连续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该区域是我国水资源十分紧缺的地区,麦田灌溉主要依靠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技术”,在确保高产稳产的前提下提高水团...
-
棉花种植技术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 经济作物 之一,惠农学堂特为大家介绍棉花种植技术,帮助大家丰产丰收。 一、棉花播种期技术要点: 1、做到地平土细,上松下实,增温保墒。 2、施足底肥。注意三团...
-
马铃薯施肥技术要点
一、马铃薯的施肥原则 马铃薯施肥原则因遵循:前促、中控、后保的施肥原则。前期应尽可能地使马铃薯早生快发,多分枝,形成一定的丰产苗架,施肥上以氮磷为主。出苗后60天内将90%的 肥料 施下;中期控制茎叶生长,不让其疯长,促使其转入地下块茎形成与团...
最新更新
-
绿壳蛋鸡常见疫病
绿壳蛋鸡抗病力强,一些在良种鸡易于发生的疫病,绿壳蛋鸡鸡却很少发生。影响绿壳蛋鸡健康的主要有3种病毒病、3种细菌病和3种寄生虫病。针对绿壳蛋鸡的易发病并结合当地疫情状况,相应做好防治工作,可有效提高绿壳蛋鸡的存活率。 1、绿壳蛋鸡鸡痘: 由团...
-
产蛋期的绿壳蛋鸡需要的营养
绿壳蛋鸡开产以后体重、羽毛和骨骼还继续生长,随着产蛋率的上升采食量逐步增大,对钙的需要量和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大。由于其产蛋率和蛋重均比现代商品蛋鸡低和小,因此对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要求不严格。根据鸡以能采食的习性,我们配制与商品蛋鸡料相同营养的饲料同样可以获取最高峰产蛋率85%。 团...
-
热带鱼疾病预防肠炎
饲养热带鱼,要降低投资和饲养成本,可采取如下措施。 小鱼的价格便宜,只要挑选的好,成活率也是很高的。小鱼长的快,活泼而贪食,潜在价值大,用于繁殖特别有意义。假如一只大红箭鱼6元,买10只为60元。但如果买小红箭鱼只要1元一只,60元买60只,养得好3个月后至少有团...
-
热带鱼的杂交繁殖
热带观赏鱼类中的有些品种,容易发生变异,例如,鳍形变大,色彩和花纹斑点变化增多,还有的突变产生白化种或全黑的后代。有些鱼还容易杂交,在同属不同种鱼类间杂交,亲缘关系比较近,杂交繁殖容易成功,如剑尾鱼与月鱼容易杂交,三色鱼与牡丹鱼也易杂交,都可产生不同于亲本的后代。不同科不同属鱼类团...
-
热带鱼病怎样治疗
热带鱼病主要有细菌性腐败病、烂鳃病、赤皮病、鳞立病、白点病、小瓜虫病、水霉病、肠炎、气泡病、车轮虫病、皮肤充血病、棉口病、感冒病、浮头病等。 1.鱼体药浴和全缸施药: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药浴就是将病鱼放在药液中浸泡一定的时间,用药液给鱼洗澡,然后再放入饲水团...
-
热带鱼的繁殖卵生鱼类
热带观赏鱼中绝大多数行产卵繁殖,体外受精。与卵胎生鱼类不同的是在产卵过程中雌雄鱼互相陪伴。性成熟时雌雄鱼择偶配对,临产时相互追逐发情,然后雌鱼排卵体外而雄鱼尾随射精于卵子上使其受精。浮性卵漂浮于水面孵化;半浮性卵随流水呈漂浮状孵化;而沉性卵则稍带粘性沉于水底砂砾及岩石的间隙处孵化团...
-
衡量热带鱼饲养用水质的方法
养好热带鱼的关键就是养好水。良好的水质是观赏鱼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对于大型鱼来说,其新陈代谢十分旺盛,保持好水质更加重要。衡量热带鱼饲养用水质的适宜与否,稍加概括,可以用五度来衡量。 第一重要的就是温度。既然是热带鱼,必要的温度必须加以保证。饲养大型热带鱼的水温团...
-
热带鱼病的预防
因为热带鱼是水中生物,患病后治疗是比较麻烦和困难的,既无法对其注射药物,也无法使其口服药物。所以,我们对待热带鱼患病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办法,做到无病防有病,患病早治疗既要加强平时的管理,增强热带鱼本身抵抗疾病的能力,又要注意减少和和杜绝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对热带鱼的危害,使团...
-
热带鱼竖鳞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热带鱼竖鳞病又名松鳞病 病鱼体表肿胀,部分鳞片向外张开似松球,鳞片基部水肿,其内部积聚着半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致使鳞片竖起。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就会有许多水状液体从鳞片基部喷射出来,鳞片也随着脱落。有时伴有鳍基、皮肤轻微出血、腹部膨胀等症状。热带鱼患病多因频繁换水所团...
-
热带鱼类亲鱼越冬养殖
热带鱼类亲鱼越冬,一般在11月中下旬入越冬池保暖,具体入池时间应根据当地气温下降情况确定。当预计有较强冷空气入侵,最低气温将下降到13℃以下,平均气温18℃以下,或日平均气温降温幅度达8℃,选晴暖天气进行入池,同时应保证鱼进池后有三四天暖期。 选择背风的深水塘,团...
-
山鸡的十种疑难病症的中药配方
在生产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在治疗某些传染病时已经把所有“好药”用尽了,效果还是不明显。而采用价格低廉的中药治疗反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这些事实说明中药在治疗野鸡的疑难病时有其独特疗效,现介绍如下,以供备用。 金荞麦全草(根、茎、叶、花)制剂或团...
-
林蛙的烂鳃病的防治
细菌性烂鳃病亦是蝌蚪期的常见病,多在水温16~26摄氏度时发生,水温15摄氏度以下时很少发病。 1、病原病原为黏球菌,菌体细长,两端纯圆。 2、症状患病的蝌蚪鳃部腐烂,鳃丝充血,鳃上附着污泥和黏液,呼吸困难,行动迟缓,不摄食,常并发其他细菌感染团...
-
关于发展黎平绿壳蛋鸡的几点建议
当前,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鸡蛋的消费向美味、营养、保健方向转型已是必然趋势。在崇尚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吃出健康、吃出营养的观念下,绿壳蛋鸡产业孕育而生,并逐步形成易行、高效、短频、灵活等特征。面对这项新兴产业,如何定位?如何健康发展?如何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团...
-
林蛙的管理方法
1.蝌蚪的饲养管理 蝌蚪的放养密度要合理,并随时进行调整,一般蝌蚪期的饲养密度平均每平方米不超过2000只。 蝌蚪饲养池中的蝌蚪应力求整齐,日龄大致相同,避免出现大吃小现象。 需要对蝌蚪进行转移时,要借助于尼龙网捞取,用水桶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