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蜈蚣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6:55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2286个字,大约阅读时间6分钟蜈蚣是冷血动物,低于10℃时便停止进食,-5℃左右进入冬眠,最适宜生长温度为6℃~20℃。要维持适合蜈蚣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可利用改造的蔬菜 大棚 进行蜈蚣无冬眠养殖。近年来,由于对药用蜈蚣的不断开发与利用,野生蜈蚣不断减少,货源紧缺,价格上涨,人工 养殖蜈蚣 效益较好。本期特介绍一组大棚蜈蚣养殖技术,供养殖户参考。
搭建大棚
人工养殖蜈蚣应选择在远离市区及人口聚居区,找土质较好、周围有树的70~80平方米的空地,用来搭建温室模式的蔬菜大棚。蔬菜大棚室内面积一般为70平方米左右,与一般温室大棚不同的是在大棚顶部 塑料膜 上,除了每间隔0.5米要加一个草苫子外,还要在草苫子上多铺一层塑料膜,并将双层塑料膜分别压紧固定好,可使大棚温度一直保持在高温恒温状态以达到保温效果,冬天可采取煤火炉加热方式供热。
另外要在大棚两边墙上开几个通风用的窗口,以便在温度过高或者湿度过大时进行通风排湿。建好大棚后在周围栽种一些南瓜、 佛手瓜 等,待瓜蔓长成以后,可与周边树木一同为大棚遮荫。
在建好蔬菜大棚后,一般在大棚内壁贴50多厘米高光滑的塑料膜来防止蜈蚣逃跑。
一般用瓦片或砖块码成栖息床,瓦片最少得用2个叠放在一起,叠放时使俩瓦片的突起部分相互支撑,瓦片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隙供蜈蚣栖息。栖息床的间距为10~15厘米,行距为30~40厘米;砖块则按一定的规则来码,砖与砖之间保留一定的缝隙作为蜈蚣的居所与钻爬通道。栖息床建成以后,饲养人员应用0.1%高锰酸钾溶液为栖息床及大棚内蜈蚣活动场所进行消毒,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引种投放
大棚及配套设施建好后即可引种,种蜈蚣不仅要符合国家药用标准,还需要生长速度快、周期短等优点。种蜈蚣最好已达4龄的成虫,体长在11厘米左右。引种时间原则上一年四季都可以,但以立夏前后(5月上旬)引种最合适,这时候的雌蜈蚣已经进入繁殖期,即将产卵。雌蜈蚣是否怀卵很容易看出,怀卵后的雌蜈蚣腹部明显膨大。雄蜈蚣体形较瘦长,活动灵敏,爬行速度快。投放时,雌雄蜈蚣应按4∶1的比例投放,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500条,7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一般投放蜈蚣35000条左右。
孕育期管理
饵料种蜈蚣以鲜活的 黄粉虫 大幼虫为主,人工养殖黄粉虫质优价廉,很适合饲喂蜈蚣。
饲喂蜈蚣有昼伏夜出的习性,白天在窝内栖息,夜间出来活动、觅食。晚上8~12时是蜈蚣出来活动的高峰期,天亮以后就难以见到蜈蚣了,所以一般在晚上8点左右喂食最为合适。刚引进大棚的种蜈蚣属4龄成虫,雌蜈蚣正处于孕育期(30~40天),在这期间雌蜈蚣有大量进食和积蓄营养的习性,应投喂足够量的黄粉虫,使蜈蚣吃饱吃好,便于多产卵。喂食时不要翻动蜈蚣的栖息地,以免其受惊影响产卵及孵化。
蜈蚣并非每天都摄食,而是每饱餐一顿后2~3天内不再进食,且不可能所有蜈蚣都在同一天取食,因此每天的投饵量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如头一天投喂的饵料全被吃光,那么第二天可略增加一些;如发现有剩余饵料,第二天则可略减一些。蜈蚣能常年吃上大棚内新鲜蔬菜,也可减少疾病的发生。
供水每天应换水一次,注意换水时要清洗干净饮水盘,以免蜈蚣在取食时将食物残渣带入水中污染饮用水。
环境应提供适宜的温湿度,种蜈蚣生长温度应保持在25℃~3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70%之间。种蜈蚣投放大棚时正值春末夏初时节,早午晚的温差相对比较大,早晨和晚上应堵严通风口,关好门窗,使大棚内的温度保持在恒温状态,中午应通过洒冷水进行降温,并打开通风窗口进行降温排湿,以免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影响种蜈蚣的生长发育。
防逃对孕育期的蜈蚣必须不定期进行巡视检查,只要大棚内壁上有一条垂直粗糙的划痕,蜈蚣就可沿此划痕爬到棚外,造成大量逃逸。尤其是雌蜈蚣在临产期为了寻找合适的产房,会到处乱爬,因此在管理时,一定要经常检查大棚内壁上贴的光滑透明膜是否完好光滑,有无划痕,接口是否严密平整,四角是否出现皱折等。如塑料膜表面有粘滞性灰尘或污物也应及时清除,以免构成蜈蚣逃逸的“扶梯”。若发现塑料膜被蜈蚣咬破,应马上用透明胶补好。
孵化期管理
蜈蚣为卵生,寿命在6~10年。产卵期温度应保持在20℃~28℃,湿度不宜太大,控制在50%左右即可。蜈蚣在产卵时最怕惊扰,若受惊扰,它就会停止产卵或将卵粒全部吃掉,这是蜈蚣的保护性反应。在蜈蚣产卵时,一定要保持环境安静,不要有大噪声,不要去翻窝观看。蜈蚣在不受外界惊扰的情况下,顺利产卵过程需2~3小时。蜈蚣产完卵后,会侧转身体用腹足把卵粒托聚成团,悬空抱在怀中进行孵化。蜈蚣产卵、抱卵孵化时间为40~50天。在这期间,雌蜈蚣一直不吃不喝,不离开卵或幼体,可以不投食,但必须按时加水,将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温度控制在20℃~36℃之间。
共育期管理
共育期是指成虫与幼虫在一起混养的时期,此期应维护好大棚内的温湿度。温度应保持在25℃~30℃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如果温度过高,达到38℃以上时,蜈蚣体内的水分就会散失,一切活动都将停止;如果温度升至39℃以上时,其身体会干枯死亡。在多雨的季节,饲养人员应多注意大棚内的温湿度,及时进行升温排湿,防止低温高湿,防止蜈蚣患上腹胀病。当大棚内温度低于20℃时,饲养人员应及时点燃供暖炉升温,并不定时洒水增加湿度。共育期应尽量使幼蜈蚣居于瓦片最底层,以利于吸收水分,快速生长。
饵料小蜈蚣的饵料应以多汁、柔软的动物饵料为主,如黄粉虫的小幼虫、精肉等,投喂时精肉应剁成肉泥。而雌蜈蚣和成雄蜈蚣还是应以饲喂黄粉虫大幼虫为主。
供水在共育期,除了放置饮水盘外,还要放置吸水海绵。每天应不定时在吸水海绵上洒水,使它一直保持蓄水状态,以保证小蜈蚣正常饮水供给。
疫病防治
绿僵病高温高湿时发生,发病蜈蚣关节、皮肤出现小黑点,最后绝食死亡。
防治方法。剔除病体,用1~300倍硫酸铜溶液喷洒体躯,池内置换上新土。
肠胃病阴雨连绵天气易发生,病体头部呈紫色,毒钩全张开,绝食6~7天后死亡。
防治方法。用磺胺片0.5克研成细末拌入300克饲料中投喂。
脱壳病此病多发于雨季,栖息场所湿度过高,由真菌引起。初期表现为蜈蚣躁动不安,来回爬动,后期行动滞缓,最终因不食不动而死亡。发现病体和死亡蜈蚣要及时拣出,然后用阿莫西林0.25克,研成细末,加入1000克饮用水中拌匀供蜈蚣饮用,连喂数日,直至病愈;或用土霉素0.25克、食母生0.5克、钙片1克共研为细末,拌入400克饲料中投喂,连喂10天。
以上就是大棚养殖蜈蚣的保温技术,供大家参考,也希望能帮助到您。惠农学堂还有更多相关的农技知识哦,持续关注惠农学堂,为您种植或养殖过程中答疑解惑。
推荐阅读
-
鹿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坏死杆菌病 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鹿慢性传染病,一般多由皮肤粘膜外伤感染,主要侵害蹄部,其次是口腔粘膜和皮肤,呈坏死性病变。有时在肝、肺形成转移性病灶。如不治疗,多数死亡。常在秋冬季节散发,仔鹿易感性强,公鹿因顶斗蹄部损伤,哺乳期和分群仔鹿蹄被踏伤也是感染途径。 团...
-
几种常见鸭病的防治方法
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雏鸭急性传染病,病原体为一种肠病毒,死亡率高达90%,主要危害4~10日龄雏鸭。感染后潜伏期1~4天,突然发病,迅速传播。病鸭精神萎顿,眼半闭、嗜睡状,并见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或背着地、转圈,双脚痉挛性运动,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团...
-
种鸭产蛋期间常见病的防治
一、脱肛 1.发病原因:主要是种鸭输卵管或泄殖腔翻出肛门之外造成的一种疾患,初产或高产母鸭易发生此病,主要诱发原因是:产蛋母鸭饲养密度过大;母鸭过肥;母鸭开产后喂料量骤增;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过高;母鸭过早或过晚开产;日粮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缺乏,以及一些病理方面的团...
-
育雏鸭人工加温三法
温度是育雏鸭成败的关键。由于雏鸭出壳后御寒能力较差,因此育雏初期需要一个稍高的温度环境才能保证雏鸭正常的生长发育。雏鸭出壳后1~3日龄的温度应该稳定在26~28℃之间,因此必须人工给温。然后根据雏鸭的生长情况每日龄降1~2℃。现介绍育雏鸭人工给温3法,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情况,充分利用本地资团...
-
蛋鸭应提防软腿病
软腿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场地潮湿、 鸭舍 不通风。特别是舍养蛋鸭,受阳光少,运动不足,鸭群密度过大或日粮营养不全,缺乏 矿物 质,尤其是钙 发病原因主要是场地潮湿、鸭舍不通风。特别是舍养蛋团...
-
冬季猪舍消毒技术措施
冬季低温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很多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容易导致疫病的发生。因此做好消毒措施,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斩断疫病的传播途径,也是冬季猪舍环境控制中的重要一环。 1、猪舍消毒: 冬季猪舍环境密闭,灰尘、有害气体等各种污染物悬浮在空气中,适于病团...
-
养殖池塘异常水质处理方法
养殖池塘 中的水色主要由水体中的单胞藻及浮游 动物 的品种及数量决定的。养殖池塘理想的水色为嫩绿色、茶褐色和黄绿色。危险水色有 酱油 色、死黑色、乳白色、团...
-
冬季养鸡育雏保温与通风注意事项
保温和通风换气建立封闭式鸡舍,不留漏风口和贼风口,注意留好通风排气孔,便于二氧化碳、氨气等气体的排出和氧气的进入,还要搞好暖炉、火炉、保温灯、保温床等供暖设备的准 备与安装。 冬季到来后,要把门窗用草帘或塑料布进行遮围,夜间要注意在窗口与门口挂上厚草帘,以团...
-
青虾养殖如何做好越冬管理措施
进入11月份以后,气温不断下降, 青虾 开始进入越冬期。青虾越冬是 青虾养殖 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增收的重要手段,因此现阶段做好青虾养殖越冬饲养管理尤为重要。 一团...
-
畜禽场除臭有什么好方法
畜禽养殖过程中散发出来的臭气,不仅严重污染养殖场周围的环境,而且对畜禽生长和饲养人员的身体健康也有影响。为此,下面介绍几种畜禽养殖场抑臭、除臭的技术,供养殖户参考应用: 巧喂除臭 在猪日粮中添加酶抑制剂,可使猪舍内氨气的含量下降50%,硫化氢含团...
-
鹿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坏死杆菌病 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鹿慢性传染病,一般多由皮肤粘膜外伤感染,主要侵害蹄部,其次是口腔粘膜和皮肤,呈坏死性病变。有时在肝、肺形成转移性病灶。如不治疗,多数死亡。常在秋冬季节散发,仔鹿易感性强,公鹿因顶斗蹄部损伤,哺乳期和分群仔鹿蹄被踏伤也是感染途径。 团...
-
几种常见鸭病的防治方法
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雏鸭急性传染病,病原体为一种肠病毒,死亡率高达90%,主要危害4~10日龄雏鸭。感染后潜伏期1~4天,突然发病,迅速传播。病鸭精神萎顿,眼半闭、嗜睡状,并见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或背着地、转圈,双脚痉挛性运动,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团...
-
种鸭产蛋期间常见病的防治
一、脱肛 1.发病原因:主要是种鸭输卵管或泄殖腔翻出肛门之外造成的一种疾患,初产或高产母鸭易发生此病,主要诱发原因是:产蛋母鸭饲养密度过大;母鸭过肥;母鸭开产后喂料量骤增;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过高;母鸭过早或过晚开产;日粮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缺乏,以及一些病理方面的团...
-
育雏鸭人工加温三法
温度是育雏鸭成败的关键。由于雏鸭出壳后御寒能力较差,因此育雏初期需要一个稍高的温度环境才能保证雏鸭正常的生长发育。雏鸭出壳后1~3日龄的温度应该稳定在26~28℃之间,因此必须人工给温。然后根据雏鸭的生长情况每日龄降1~2℃。现介绍育雏鸭人工给温3法,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情况,充分利用本地资团...
-
蛋鸭应提防软腿病
软腿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场地潮湿、 鸭舍 不通风。特别是舍养蛋鸭,受阳光少,运动不足,鸭群密度过大或日粮营养不全,缺乏 矿物 质,尤其是钙 发病原因主要是场地潮湿、鸭舍不通风。特别是舍养蛋团...
-
冬季猪舍消毒技术措施
冬季低温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很多病原微生物的增殖,容易导致疫病的发生。因此做好消毒措施,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斩断疫病的传播途径,也是冬季猪舍环境控制中的重要一环。 1、猪舍消毒: 冬季猪舍环境密闭,灰尘、有害气体等各种污染物悬浮在空气中,适于病团...
-
养殖池塘异常水质处理方法
养殖池塘 中的水色主要由水体中的单胞藻及浮游 动物 的品种及数量决定的。养殖池塘理想的水色为嫩绿色、茶褐色和黄绿色。危险水色有 酱油 色、死黑色、乳白色、团...
-
冬季养鸡育雏保温与通风注意事项
保温和通风换气建立封闭式鸡舍,不留漏风口和贼风口,注意留好通风排气孔,便于二氧化碳、氨气等气体的排出和氧气的进入,还要搞好暖炉、火炉、保温灯、保温床等供暖设备的准 备与安装。 冬季到来后,要把门窗用草帘或塑料布进行遮围,夜间要注意在窗口与门口挂上厚草帘,以团...
-
青虾养殖如何做好越冬管理措施
进入11月份以后,气温不断下降, 青虾 开始进入越冬期。青虾越冬是 青虾养殖 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增收的重要手段,因此现阶段做好青虾养殖越冬饲养管理尤为重要。 一团...
-
畜禽场除臭有什么好方法
畜禽养殖过程中散发出来的臭气,不仅严重污染养殖场周围的环境,而且对畜禽生长和饲养人员的身体健康也有影响。为此,下面介绍几种畜禽养殖场抑臭、除臭的技术,供养殖户参考应用: 巧喂除臭 在猪日粮中添加酶抑制剂,可使猪舍内氨气的含量下降50%,硫化氢含团...
最新更新
-
蚂蟥幼苗开口饲料的投喂及精养管理
最进在网上和电视台,看到很多养殖场在给养殖户的蚂蟥养殖资料中,对蚂蟥小苗的养殖一笔代过。还有很多种苗商给养殖户在办高价的,所谓蚂蟥养殖技术培训课中,对蚂蟥小苗的养殖简单而过。甚至还有很多种苗商让养殖户用河蚌养殖蚂蟥小苗!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河蚌的生活习性,河蚌喜欢在深水的淤泥中。蚂团...
-
麝鼠的养殖技术
麝鼠喜水,在发情配种期更离不开水。除了冰凉季节,其他季节都要提供池水。春季提前供水有利于恢复体况和繁殖。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在3月底4月初往水池中供水,南方地区宜提前1个月供水。麝鼠有以水洗饲料和在水中排粪的习性,因此,水池要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洁。 麝鼠不怕寒团...
-
阳江市种牧草养良种鲁西黄牛
近日,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塘口镇平北村的一处鲁西黄牛育肥场内,饲养员推着一车铡好的青草倒进牛槽,闻到青草味的鲁西黄牛顿时一哄而上,大快朵颐。“牛吃的不是田地里的杂草,是我们自己种的牧草。”养牛场的负责人曾传满指着正被牛咀嚼的青草说。 去年10月,退休数年的曾传满与团...
-
蚂蟥病害防治
1、干枯病:因温度过高而引起,患病蚂蟥食欲不振,少活动或不活动,消瘦无力,可见身体干瘪,失水萎缩,全身发黑。防治方法:⑴将病蛭放入1%的食盐水中浸洗,每日两次,每次10分钟。⑵用酵母片或土霉素拌料投喂,增加含钙食物,提高抗病能力。⑶加大水流量,使水温降低。 2、团...
-
麝鼠的疾病的卫生防疫原则
防治麝鼠疾病,必须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否则,一旦麝鼠患病,养殖户将受到不必要的损失。为了提高麝鼠对疾病的抵抗力,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工作,其中搞好环境及饲料卫生,是麝鼠饲养场的首要任务。 饲养卫生:生产区门口必须设有消毒槽,场内应保持清洁,定期除粪,食盆等团...
-
蚂蟥人工繁殖技术
水蛭俗称蚂蟥,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市场需求量大,而自然资源量日趋减少,人工养殖势在必行。现将蚂蟥的人工繁殖技术简述如下: 一、繁育池准备 蚂蟥繁育池一般建在避风向阳,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池宽5~8m,水面宽3~5m,长10团...
-
海水热带鱼饲养技术
海水观赏鱼的运输,多采用低密度塑料袋包装法。塑料袋质地较厚,规格有55x45厘米、45x25厘米、45x15厘米等。使用时,将塑料袋双层套在一起,两层之间垫一层纸张,既可遮光,保持鱼体安静,又可防止鱼的尖硬鳍条刺破塑料袋,确保途中安全。每袋内鱼的数量多为一条或二条,运输途中的水温团...
-
饲养热带鱼的技术方法
热带鱼品种繁多,养殖要领主要有: 1.水质人工饲养热带鱼要求水质为软水或低硬度水,酸碱度以弱酸性或中性为好。酸性较强,热带鱼呼吸困难,生长缓慢;碱性较强,热带鱼的鳃组织会受到腐蚀。 (1)部分换水。就是用吸管将鱼缸底的粪便、残饵料及其他污物吸出团...
-
中国鲁西黄牛的代表性品种(四)
延边牛 延边牛是东北地区优良地方牛种之一。延边牛产于东北三省东部的狭长地啧,分布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区的延吉、和龙、汪清、珲春及毗邻各县;黑龙江省的宁安、海林、东宁、林口 、汤元、桦南、桦川、依兰、勃利、五常、尚志、延寿、通河,辽宁省宽甸县及沿鸭江一带,据19团...
-
热带鱼的饲养技术
热带观赏鱼的饲养技术关键是水质和饲料的选择和处理,其基础就是对所养鱼种来源地自然生态的了解和模拟,也就是说养热带鱼时一定要注意,所养对象的故乡的水域特点。经验再三表明,要养好热带鱼,尤其是名贵娇生的高档品种,一定要在水族箱内营造出与它原产地自然生态、条件相同或接近的环境。 团...
-
饲养热带鱼需要哪些设备
(1)鱼缸:是热带鱼生长和活动的场所。饲养热带鱼的鱼缸必须选用规格稍大的长方形玻璃鱼缸。 (2)吸水管:用于换水时吸出鱼缸底面的脏物,用软橡胶管和玻璃管连接而成。长度根据鱼缸的高度而定。一般取一米二到一米五。 (3)温度计:用来测量和调节鱼缸的团...
-
绿壳蛋鸡的生活习性
绿壳蛋鸡,显著特征为“五黑一绿”,即黑毛、黑皮、黑肉、黑骨、黑内脏,最奇特的是所产蛋为绿色,是一种集天然黑色食品与绿色食品为一体的世界罕见珍禽极品! 绿壳蛋鸡性情温和,喜群居,抗病力强,适应性广,全国各地均可饲养。绿壳蛋鸡主食五谷杂粮,喜食青草、青菜、嫩树叶。母团...
-
鲁西黄牛常见病的防治
1、牛支气管肺炎: 患牛早晚咳嗽明显,流清涕,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达40℃。 防治:加强防寒保暖,精心饲养管理。药用青霉素300~600万单位,链霉素150~200万单位,安基比林20~30毫升肌注;紫苏、荆芥、前胡、防风、桔梗、黄柏、麻黄、生姜团...
-
热带鱼寒冬早春防冻害
热带鱼越冬病鱼及死鱼的共同表现为鱼体吻部、头部明显充血;有的鱼下颌部、颊部及背鳍、胸鳍基部也充血;头部鳞片容易脱落;在吻部、头部顶部出现溃疡。病鱼游动缓慢、离群独游、食欲减退,逐渐死亡。 冬季气温一般都在零下,而热带鱼生活的水温仍需保持在20℃以上,水温与气温相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