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杏鲍菇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6:55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2010个字,大约阅读时间6分钟

栽培材料

1.栽培原料

据国外资料介绍 杏鲍菇 的“自然栽培法”是室外用段木栽培,但产量低。也可在室外用麦秆栽培,产量不稳定。用消过毒的木屑或谷草栽培,产量偏低。木屑、麸皮培养料栽培,生物学效率仅20%,若用麦秆做培养料产量只有木屑的一半。以棉子壳为主料掺人部分棉子粉能提高产量10%~20%,用玉米芯或木屑为主料只要配方得当,也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但用稻草做主料即使添加有棉子壳、麸皮,出菇都比较迟,出菇率低,产量也低。

2.栽培辅料

细米糠、麸皮、棉子粉、黄豆粉、玉米粉、石膏、碳酸钙、糖均是杏鲍菇栽培很好的辅助材料。

栽培季节

杏鲍菇出菇的温度是10℃~15℃,因而必须按照出菇温度的要求安排好季节,在自然条件下栽培,安排好栽培季节是取得成功的保证。根据杏鲍菇的适宜生长温度,在北方地区以秋末初冬、春末夏初较为适宜。但冬季气温较高的地方要安排在全年气温最低的12月出菇更好,因为温度太高或太低都难以形成子实体和促进子实体生长。杏鲍菇与杏鲍菇不同的是:杏鲍菇的第一批菇若未能正常形成会影响到第二批菇的正常出菇,从而影响产量。因此应该根据出菇温度来安排适合当地栽培的季节,杏鲍菇在风雪寒冷的冬季是难以出菇的。

袋栽技术

(一)配料

配方一: 棉籽壳 60千克,木屑30千克, 麦麸 10千克,豆饼2千克(或棉籽饼4千克),蔗糖1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轻质碳酸钙、石膏粉各1千克, 石灰 粉0.5千克,尿素0.3千克,料水比1:1.5~1.8;

配方二:木屑70千克,麦麸、玉米粉各15千克,豆饼4千克,蔗糖、过磷酸钙各3千克,轻质碳酸钙、石膏粉、石灰粉各1千克,尿素0.6千克,料水比1:1.6~2;

配方三:棉籽壳40千克,木屑30千克,麦麸20千克,玉米粉10千克,豆饼3千克,蔗糖1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轻质碳酸钙、石膏粉各1千克,石灰粉0.5千克,尿素0.4千克,料水比1:1.5~1.8。

(二)装袋

根据栽培方式及产品去向选择塑袋,一般以规格150~180×0.05的为宜,每袋装干料约350~450克,约合湿重1000克左右。采用一头出菇时可选择定型方底塑袋产品,两头出菇时购回聚丙烯筒料自行截断即可。袋口套塑料颈圈、加棉塞或直接扎口均可。装料要使均匀、松紧一致,不可松紧不一,使料袋看上去如同蛇吃老鼠后的腹部,松处易使菌丝断裂,紧处则通透性不好,这样易致发菌不匀,出菇不齐,难以统一管理;生产中建议使用装袋机由专人进行操作,以便于掌握松紧度,及检查监督质量。利用装袋机进行操作的另一优势是工效较高,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作业,以使尽快进入灭菌工序,避免料袋置于常温下长时间不能进行灭菌,造成基料酸败,耽误生产,造成浪费。

(三)灭菌

灭菌方式仍以高压蒸汽灭菌为佳,但大多数生产者无力购置该种设备,因此,生产中可采用常压灭菌方式。

(四)接种

料袋冷却至30℃以下或常温(夏季)时,即移入接种(室),使用高锰酸钾、甲醛或烟雾熏蒸剂、消毒散之类进行熏蒸杀菌,40分钟后即可进行接种。一般每500毫升瓶或750毫升瓶菌种可接1~12袋或15~18袋,并且,菌种尽量取块接入,减少细碎型菌种,以加速萌发,尽快让菌丝覆盖料面,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提高发菌成功率。

(五)培养

培养室启用前应执行严格消杀工作,门窗及通风孔均封装高密度窗纱,以防虫类进入。接种后的菌袋移入后,置培养架上码3~5层,不可过高,尤其气温高于30℃时更应注意,严防发菌期间菌袋产热;室内采取地面浇水、墙体及空中喷水等方式,使室温尽量降低,冬季发菌则相反,应尽量使室温升高并维持稳定,一般应调控温度在15~30℃范围;最佳25℃,湿度70%左右;并有少量通风,尽管杏鲍菇菌丝可耐受较高浓度二氧化碳,但仍以较新鲜空气对菌丝发育有利;此外,密闭培养室使菌袋在黑暗条件下发菌,既是菌丝的生理需求,同时也是预防害虫进入的有效措施之一。一般40天左右,菌丝可发满全袋。

(六)出菇管理

1.催蕾阶段

菌袋发满后,再维持7天左右令菌丝充分生理成熟,然后移入菇棚,剪掉扎口或拔除棉塞、去掉套环后将袋口翻下,也可剪掉,露出料面。调控棚湿至95%左右,光照强度1000勒克斯,并有少量通风,经约15天左右,袋口料表面即有白点状原基形成,秋栽时采取措施适当降低棚温,春栽时则应设法予以提高,并稍加大通风量,保持原有棚湿,原基数量不断增加,继之连片,随之原基分化,幼蕾现出。该阶段棚温应严格控制在20℃以下,否则,不能现蕾。

2.幼蕾阶段

幼蕾体微性弱,需较严格、稳定的环境条件,该阶段可将棚温稳定在15℃~20℃、棚湿90%~95%、光照度500~700勒克斯,以及少量通风,保持棚内较凉爽、高湿度、弱光照及清新的空气,约3~5天,幼蕾分化为幼菇,即可见子实体基本形状。

3.幼菇阶段

子实体幼时尽管较蕾期个体大,但其抵抗外界不利因素的能力仍然较弱,该阶段仍需保持较稳定的温、水、气等条件,为促其加快生长速度及其健壮程度,可适当增加光照度至800勒克斯,但随着光照的提高,子实体色泽将趋深,故需掌握适度。经3天左右,即转入成菇期。

幼蕾及幼菇阶段,是发生萎缩死亡的主要阶段,其主要原因是温度偏高,尤其是秋栽的第一潮菇和春栽的二潮菇,处于温度较高的大气环境中,管理中稍有疏忽或措施不当、管理不及时等,将会令棚温急骤上升,一旦达到或超过22℃,幼蕾即大批发黄、萎缩、继之死亡,幼菇阶段亦如此。因此,严格控制棚温,将是杏鲍菇菇期管理的重要任务,所以,根据其生物学特性,严格、有效地调控各项条件,正确处理温、气、水、光之间的矛盾,使子实体各阶段均处于较适宜的环境中,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率,已成为菇期管理工作优劣的评判标准。

4.成菇阶段

为获得高质量的子实体,该阶段应创造条件进一步降低棚温至15℃左右,控制棚湿90%左右,光照度减弱至500勒克斯,尽量加大通风,但勿使强风尤其温差较大的风吹拂子实体;风力较强时,可在门窗及通风孔处挂棉纱布并喷湿,或缩小进风口等,以控制热风、干风、强风的进入,既保证棚内空气清新,又可协调气、温、水之间的平衡、稳定的关系,将使子实体处于较适宜条件下,从而健康、正常地生长。

分享
1
上一篇:香菇的采收与储藏加工法 下一篇:杏鲍菇的采收与保鲜技术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