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黑龙江省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与防治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6:39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246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黑胫病在马铃薯各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植株发病率轻者2%~5%,严重可达40%~50%,在田间常造成缺苗断条和种薯腐烂。近几年该病在我省的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使马铃薯的品质、产量和商品薯率大幅度降低。为了有效地预防该病,必须做到准确识别其症状、清楚发病规律、熟练掌握综合防治技术。

1症状识别

1.1发病症状黑胫病在整个生育期间均可发病,主要危害茎杆及块茎。

(1)地上部受侵染时的症状当植株高15~18cm时易被侵染,同时出现叶片褪绿黄花并上卷,植株节间缩短,生长势减弱。病株易从土中拔出,茎部变黑且常自动开裂并分泌有臭味的黏液,茎基部往往带有母薯腐烂物,最终导致植株萎蔫枯死。当发病时,茎横切面处可见褐色的维管束。当病害发展较慢时,植株逐渐枯萎,结薯部位上移,易形成气生块茎。

(2)地下部被侵染时的症状:A种薯被侵染时,不发芽或刚发芽就逐渐烂在土壤中而不能出苗,造成缺苗断条;B、块茎被侵染时,是从脐部开始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发病部位呈黑褐色或黑色,横切检查维管束呈黑褐色点状或短线状,用手挤压皮肉不分离,病害严重时薯块中间烂成空腔。

1.2病因该病是由 萝卜 软腐欧氏杆菌黑胫病欧氏杆菌变种菌侵染所致。此菌属欧氏杆菌属中造成软腐的一个低温型细菌,不耐阳光和干燥,在阳光下暴晒2h大部分即死。

1.3发病条件①窖藏期间,窖内通风不良,高温高湿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和危害,往往造成大量烂薯;②种薯切块时切刀不消毒,切块后又堆放在一起,不利于切面伤口迅速形成木栓层,使发病率增高;⑧土壤粘重而排水又不良的地块,由于土温低,植株生长缓慢,不利于寄主木栓层的形成,降低了抗侵入的能力;同时又因土壤含水量大,有利于细菌繁殖、传播和侵入,因此,发病严重。

2侵染途径

马铃薯黑胫病主要由病组织带菌并通过伤口等侵染传播。传播途径有二个:一是病组织直接残留在田间。有些马铃薯黑胫病的症状在田间用肉眼不易观察到,但也导致侵染和减产,主要是病菌在病组织腐烂之前仍存活其中。在田间,细菌通过灌溉水、雨水、汽雾、机械、杂草或昆虫媒介等从伤口等处侵入,沿维管束侵染块茎的幼芽,随着植株的生长,再侵入根、茎、匍匐茎和新生块茎,并沿维管束向四周扩散,侵入附近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分泌果胶酶溶解细胞壁的中胶层,使细胞离析、组织解体、呈腐烂状。二是病组织经过各种渠道进入农家肥后施到田间。

3综合防治

据马铃薯黑胫病的侵染途径,总结出两种主要的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3.1生物防治

3.2化学防治

(1)种植无病种薯,合理轮作和整薯播种;

(2)避免马铃薯枯枝落叶和根组织残留田间,种植马铃薯的地块避免施入具马铃薯残体的农家肥,有马铃薯残体的农家肥于腐熟后使用,对防治该病极为重要。

(3)选用抗病品种,如抗病1号等;

(4)黑胫病是引起烂窖的主要病害之一。因此,搞好窖贮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3.2.1药剂处理(1)5%石炭酸或5%食盐开水浸泡切刀消毒而后切块;(2)切刀用0.1%***或75%酒精或0.1% 硫酸链霉素 进行消毒,而后切块;(3)将切好的薯块及时晾晒,使切面尽快木栓化之后再播种;或把薯块用草木灰、过氧化钙等拌种后播种;或用500ppm的硫酸链霉素浸种,晾干后播种。

3.2.2田间防治人工及时拔除病株,同时在所除病株处喷药处理,以防该病蔓延。在田间若发现病株,及时挖去,集中销毁,在病穴及周边撒少许熟 石灰 ,并用72%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或95%CT 杀菌剂 水剂(醋酸铜)500倍液或敌克松5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也可用1000ppm硫酸链霉素注射发病轻微的植株,每株每次注射药液3~4ml。

分享
1
上一篇:高山莴笋反季节栽培效益好 下一篇:防治辣椒果八技巧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