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干旱区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6:32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175个字,大约阅读时间3分钟

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通过按带幅起大小垄,实施全地面覆盖,集保墒、集雨、增温、增产为一体的一项适宜于我国北部干旱半干 旱地 区的抗旱种植技术。其主要优点是:①通过在大小垄上全部覆盖地膜,充分收集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特别是将春季5毫米左右的微小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集雨沟,有效解决了旱作区因春旱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从而保证马铃薯正常出苗;②能最大限度地保蓄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保证马铃薯生育期内的水 分供应 ;③早期能够提高地温,增加有效积温,延长马铃薯生育期,有利中晚熟品种发挥生产潜力,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比半覆膜增产10.5%,比露地增产46.1%。

一、选茬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的旱川地或梯田地,以豆、麦、马铃薯三年制轮作为宜。前茬作物收后整地时,要求达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绵、无土块、无根茬。

二、科学施肥

结合秋季整地每667平方米(1亩1一次性施入优质农家肥3000公斤,起垄前667平方米施奔马牌马铃薯专用肥60~80公斤,或667平方米施尿素20、30公斤、过磷酸钙60~80公斤、硫酸钾20公斤,或667平方米施尿素17~22公斤、磷酸二铵15~20公斤、硫酸钾20公斤。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结合秋施基肥每667平方米用40%甲基异硫磷乳油0.5公斤加细沙土50公斤制成毒土撒施,进行土内施药。

三、起垄

用划行器在距地边20厘米处划行,大行靠地边、宽70厘米,小行宽40厘米。在大行地表按施肥标准一次性撒施化肥,然后用步犁沿大行划线向中间来回翻耕起大弓形垄,垄高5~10厘米。两大弓形垄中间为40厘米宽的小垄,将起大垄时形成的犁沟沿土刮至小垄中间形成小弓形垄,垄高5厘米,每个集雨沟对应一大一小两个集雨垄面。要求达到垄沟、垄面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大小垄共宽110厘米。从一边开始一直起到另一边。第一道垄结束后,再起第二道垄。

四、覆膜

选用120厘米宽、厚度为0.008~0.01毫米的地膜覆盖。膜与膜间不留空隙,相接覆盖,相接处必须在小垄中间垄脊处,在相接处用细土压住地膜,覆膜时地膜要与垄面、垄沟贴紧,两边地膜拉直压实,每隔2~3米压一土腰带。覆膜后1周左右,待地膜紧贴垄面或降雨后,在垄沟内每隔50厘米打微孔,使垄沟内的集水能及时渗入土壤、

五、选用品种及种子处理

可选用“新大坪”、“陇薯5号”、“陇薯6号”、“庄薯3号”等优良品种。薯块出窖后,进行严格的选种,剔除病、虫、烂薯,播前10~15天进行晒种催芽,播前1~2天将种薯切成25~50克大小的薯块,每个薯决需带1~2个芽眼。切薯前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 刀具 进行消毒。薯块切好后,用稀土旱地宝100克兑水10公斤浸种20分钟,浸后放在阴凉处晾干后即可播种。

六、适时播种

以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在大垄垄侧距集流沟10~15厘米处打孔种植。株距为40厘米左右,每667平方米保苗3000~3500株。

七、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播种后遇雨,在播种孔上易形成板结,应及时破除板结,以利出苗。出苗时如幼苗与播种孔错位,应及时放苗。出苗不齐的应及时补栽。

2.现蕾期管理:要及时摘花打顶,适期进行叶面追肥。

3.块茎膨大期管理:在地膜上适量盖土,降低垄内温度,创造冷凉的土壤环境,以利块茎膨大,对脱肥地块要进行根部追肥。

4.晚疫病防治:以预防为主,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出深埋,并及时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8%甲霜灵锰锌,或64%杀毒矾500倍液交替喷施,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八、适时收获

待薯块停止生长,即2/3的叶片变黄、植株开始枯萎时应及时收获。结合秋收,清除地膜,以免造成土壤污染。

分享
1
上一篇:韭菜杂交种―阜丰一号 下一篇:日光温室彩椒长季节栽培技术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