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改变“六多六少”现象是提高江西双季水稻单产的关键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6:26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2053个字,大约阅读时间6分钟

水稻是江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提高双季水稻单产是确保江西粮食主产区地位和确保江西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的重要途径。近年,江西双季水稻的单产虽然稳步提高,但单产水平较低的现象仍然没有大的改观。与相邻的湖南相比,每667m2要低50~60kg。分析表明,“六多六少”现象是导致江西水稻单产不高的主要原因。

1、播种量多用种量少。培育壮秧和合理密植是水稻高产的基础。在江西的双季稻生产中,一般采用中苗或大苗移(抛)栽,秧苗素质对高产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影响秧苗素质的众多因素中播种量是最重要的因素。以湿润育秧为例,据调查,江西双季杂交早稻的播种量大都在15kg/667m2以上,高的超过20kg/667m2;双季晚稻的播种量一般在15kg/667m2以上。播种量普遍高于培养壮秧要求的l5%~20%,且均匀度差。移(抛)栽时,秧苗期发生的分蘖已经死亡。

双季水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效分蘖期短,保证基本苗和基本蔸是水稻高产的重要保证。就高产而言,双季杂交早稻应保证基本苗6~7万/667m2(不含秧田分蘖),基本蔸2~2.2万/667m2左右,即用种量1.75~2.Okg/667m2:双季杂交晚稻应保证基本苗4~5万/667m2(不含秧田分蘖),基本蔸1.8~2.0万/6672左右,即用种量1.25~1.4kg/667m2。然而,江西不少地方双季杂交早稻的用种量不到1kg/667m2,基本蔸不足1.5万/667m2;双季杂交晚稻的用种量不到0.75kg/667m2,少的仅有0.4~0.5kg/667m2,基本蔸不到1.0万/667m2。

播种量多而用种量少的现象导致秧苗素质不高,杂交水稻大穗优势得不到发挥,有效穗严重不足。不少地方在不改变其他栽培措施的情况下,只要增加用种量、保证密度,就可大幅度提高单产。因此,欲提高江西双季稻单产,首先就是要彻底改变播种量多用种量少的现象,培育壮秧、合理密植。

2、施氮量多施钾量少。“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足见 肥料 对作物高产的重要。氮磷钾肥是作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三要素。在江西水稻生产中,施氮量多施钾量少是普遍的现象。一般农户,水稻的施氮量(纯氮)都能达到1Okg/667m2,高的15kg/667m2以上:而钾肥施用量(K20)往往不足5kg/667m2。水稻高产栽培研究表明,高产水稻的N∶K20以1∶0.8~1为佳。导致施氮量多施钾量少现象的原因,一是氮肥的作用在三要素中相对最大;二是施氮的效果容易显现。而这种现象的后果是草多谷少、病虫害多、容易倒伏。要改变这种现象,一是要提高稻农对钾肥增产作用的认识,二是真正实现测土配方施肥。

3、前期施氮多中后期施氮少。采用“一炮轰”的施氮方法是江西水稻生产中既传统又普遍的方法。在基本苗、基本蔸不足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氮肥运筹方法对增加有效穗能起到一些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在江西水稻生产中普遍采用这种氮肥运筹方法的根源所在。众多研究表明,采用“一炮轰”的施氮方法,氮肥利用率低、无效分蘖多、病虫害重,是一种低产水平下的氮肥运筹方法。双季水稻要获得高产,基蘖肥一般占总施氮量的70%~80%,穗粒肥应占20%~30%。采用这种氮肥运筹方法,不仅氮肥利用率高,能起到节本增效的作用,而且成穗率高、病虫害轻,是一种高产高效的科学施肥方法。

4、无效分蘖多有效分蘖少。蔸大穗少、成穗率低是江西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据调查,江西双季水稻的成穗率普遍仅有40%~50%。生产实践表明,由前期早发群体~中期高成穗率群体~后期高光效群体演进的群体,才是水稻高产、超高产的群体。而提高成穗率是实现这种群体演进的关键。成穗率低有许多原因,如前期施氮过多过迟、晒田不及时等。如能将成穗率由现在的40%~50%提高到70%左右,江西双季水稻的产量将会有一个大的飞越。要改变这一现状,应在改变“播种量多用种量少、施氮量多施钾量少、无效分蘖多有效分蘖少”的基础上,做到适时晒田。

5、用药量多用水量少。作物生产中,搞好病虫害的防治是获取高产的保证。防治病虫害有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搞好 病虫害防治 的基本原则。近年来,虽然以鸭治虫、以水治螟、频振灯诱虫等生物、农业、物理的防治措施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水稻生产中,采用 农药 进行病虫害防治仍是必不可少的。许多稻农认为,利用药剂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只要用药量足够了就可以防治好病虫害。在这种错误认识的指导下,不少稻农用药量比适宜用量高一倍,而用水量仅有该用量的1/3~1/2。这种用药量多用水量少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不仅增加了用药成本,而且达不到防治效果(尤其是像纹枯病、稻飞虱、二化螟等水稻基部或茎内病虫害防治效果更差),有时还会因为药剂浓度过高出现烧苗现象。因此,无论从高产角度,还是从节约成本和发展绿色农业的角度,都必须改变水稻生产中存在的用药量多用水量少现象,按照药剂防治的使用说明进行病虫害防治。

6、前期灌水多后期灌水少。水可以调肥、调气、调温,水稻既喜水也怕水,科学灌溉是获取水稻高产的又一关键。水稻高产的灌溉方法是好气灌溉,即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和用药施肥时采周间歇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使土壤处于富氧状态,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具体来说,就是浅水插秧活棵,薄露发根促蘖,到施分蘖肥时要求田面无水,结合施肥灌浅水,达到以水带肥的目的:当茎蘖数达到18万/667m2左右时(约每蔸9个茎蘖)开始多次轻搁田,每667m2最高苗控制在30万左右,营养生长过旺的适当重搁田。倒2叶龄期(抽穗前15天左右)开始采用干湿交替灌溉,做到前水不见后水,以协调根系对水气的需求,直至成熟。实践证明,采用好气灌溉,可以增加土壤含氧量,提高土温,改善水稻生长的土壤环境,促进根系生长和深扎,提高根系活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提高结实率和充实度,降低田间水分的灌溉量和排放量,能有效控制化肥农药随水流排出污染环境。然而,在江西水稻生产中,前期漫灌、中期晒田不适时、后期断水过早(高产要求在水稻成穗前5~7天断水,而不少地方在水稻成稳前10~15天就开始断水,以致结实率低、充实度差),即前期灌水多后期灌水少现象普遍存在。为进一步提高江西水稻单产,应改变现有灌溉方法,大面积推广好气灌溉。

分享
1
上一篇:小麦抽穗期要预防赤霉病 下一篇: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