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混杂退化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6:25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685个字,大约阅读时间2分钟症状 小麦 优良品种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混杂退化的现象。混杂退化后的种子纯度明显下降,性状变劣,品质变差,抗逆性下降,产量明显降低。
病因品种混杂退化原因主要有:一是机械混杂在小麦播种、收藏、脱粒、晒种、运输及贮藏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人为的混杂,即机械混杂,这是目前小麦品种混杂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生物学混杂在田间不同品种间出现天然杂交,引致后代分离,而出现不良个体,破坏品种的一致性,叫做生物学混杂。当机械混杂严重时,更会加重生物学混杂,加快品种退化速度。三是突变小麦新品种在推广时,由于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榀引致小麦产生某些突变,出现突变个性,生产上突破个体的性状多是变差。四是小麦
品种本身继续分离有些杂交育成的小麦新品种性状不太稳定,基因型纯合度不高,这些新品种在种植过程中就会继续分离,产生变异个体,造成品种变杂退化。五是选留种质量不高生产过程中未按本品种典型性状选留种,这样越选偏离度越大。此外留种地间苗时,把长势好的杂苗当成壮苗留下,也会造成品种混杂退化。
防治方法(1)严防机械混杂收获 小麦种子 时必要做到单收、单运、单打、单量和单独贮藏。种子贮藏过程中要防虫、防鼠防止发生错位,并也止霉变。种子进行晾晒或处理及播处时, 工具 要清扫干净。(2)防止生物学混杂在小麦良种繁育过程中,注意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严防生物学混杂。如进行必要的空间隔离,即种植不同的小麦品种要间隔一定距离;时间隔离采用错开播种期播种,使不同小麦品种的开花期错开;也可采用屏障隔离法通过高秆作物、树林等屏障,使不同品种的 花粉 不能传到小麦制种田。(3)选留种时,严格去杂去劣。特别注意去掉不符合本品种典型性状的植株或麦穗、麦粒,即去杂;去劣是指去掉被病虫害污染的穗粒和生长不良的植株。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必要的工作,要年年进行,就可防止小麦混杂退化。
推荐阅读
-
麦田斑须蝽
学名Dolycorisbaccarum(Linnaeus)半翅目,蝽科。别名细毛蝽、臭大姐。分布在全国各地。 寄主 小麦 、 大麦 、粟(谷子)、玉米、 团...
-
麦穗夜峨
学名Apameasordens(Hufnagel)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麦穗虫。分布在内蒙古、甘肃、青海等省。 寄主 小麦 、 大麦 、 团...
-
玉米蚜
学名Rhopalosiphummaidis(Fitch)同翅目,蚜科。别名玉米缢管蚜,俗名麦蚰、腻虫、蚁虫等。分布在全国各地。 寄主 小麦 、玉米、高梁、狗尾草等。 为害特点、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团...
-
麦茎异跗萤叶甲
学名Apophyliathalassina(Faldermann)鞘翅目,叶甲科。别名麦茎叶甲、 小麦 金花虫。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限未过淮河,西达扩肃、青海。山西、甘肃、河北日趋严重。 寄主麦类、玉米、 团...
-
小麦霜霉病
症状又称黄化萎缩病。我国山东、河南、四川、安徽、浙江、陕西、甘肃、西藏等省区时有发生。一般发病率10%―20%,严重的高达505。通常在田间低洼处或水渠旁零星发生。该病在不同生育期出现症状不同。苗期染病病苗矮缩,叶片淡绿或有轻微条纹状花叶。返青拔节后染病叶色变浅,并现黄白条形花纹,叶片变团...
-
小麦眼斑病
症状又称茎裂病。主要为害距地面15―20cm植株基部的叶鞘和茎秆,病部产生典型的眼状病斑,病斑初浅黄色,具褐色边缘,后中间变为黑色,长约4cm,上生黑色虫司屎状物。病情严重时病斑常穿透叶鞘,扩展到茎秆上,严重时形成白穗或茎秆折断。(图左) 病原Pseudocercosp团...
-
小麦(镰刀菌)根腐病
症状又称 小麦 根腐叶斑病或黑胚病、青死病等。分布在全国各地,东北、西北春麦区发生重,黄淮海冬麦区也很普遍。全生育期均可引起发病,苗期引起根腐,成株期引起叶斑穗腐或黑胚。成为我国麦田常发病害,发病率205―60%,减产10%―50%或更团...
-
小麦秆黑粉病
症状主要为害 小麦 茎、叶和穗等。当株高0.33m左右时,在茎、叶、叶鞘等部位出现与叶脉平行的条纹状孢子堆。孢子堆略隆起,初白色,后变灰白色至黑色,病组织老熟后,孢子堆破裂,散出黑色粉末,即孢子。病株多矮化、畸形或卷曲,多数病株不能抽穗团...
-
麦黑斑潜叶蝇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mm,黄褐色。头部黄色,间额褐色,单眼三角区黑色,复眼黑褐色,具蓝色荧光。触角黄色,触角芒不具毛。胸部黄色,背面具一“凸”字形黑斑块,前方与颈部相连,后方至中胸后盾片中部,黑斑中央具“v”字形浅洼;小盾片黄色,后盾片黑褐色。翅透明浅黑褐色。平衡棍浅黄色。各足腿节黄色。腹团...
-
小麦叶蝉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8.6―9.8mm,雄蜂8―8.8mm,体大部黑色略带蓝光,前胸背板、中胸前盾片、翅基片锈红色,翅膜质透明略带黄色,头壳具网状刻纹。唇基有点刻,中央具1大缺口。触角线状9节。卵长1.8mm,肾脏形,表面光滑,浅黄色。末龄幼虫体长18―19mm,圆筒状,胸部稍粗,腹末稍细团...
-
麦田斑须蝽
学名Dolycorisbaccarum(Linnaeus)半翅目,蝽科。别名细毛蝽、臭大姐。分布在全国各地。 寄主 小麦 、 大麦 、粟(谷子)、玉米、 团...
-
麦穗夜峨
学名Apameasordens(Hufnagel)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麦穗虫。分布在内蒙古、甘肃、青海等省。 寄主 小麦 、 大麦 、 团...
-
玉米蚜
学名Rhopalosiphummaidis(Fitch)同翅目,蚜科。别名玉米缢管蚜,俗名麦蚰、腻虫、蚁虫等。分布在全国各地。 寄主 小麦 、玉米、高梁、狗尾草等。 为害特点、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团...
-
麦茎异跗萤叶甲
学名Apophyliathalassina(Faldermann)鞘翅目,叶甲科。别名麦茎叶甲、 小麦 金花虫。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限未过淮河,西达扩肃、青海。山西、甘肃、河北日趋严重。 寄主麦类、玉米、 团...
-
小麦霜霉病
症状又称黄化萎缩病。我国山东、河南、四川、安徽、浙江、陕西、甘肃、西藏等省区时有发生。一般发病率10%―20%,严重的高达505。通常在田间低洼处或水渠旁零星发生。该病在不同生育期出现症状不同。苗期染病病苗矮缩,叶片淡绿或有轻微条纹状花叶。返青拔节后染病叶色变浅,并现黄白条形花纹,叶片变团...
-
小麦眼斑病
症状又称茎裂病。主要为害距地面15―20cm植株基部的叶鞘和茎秆,病部产生典型的眼状病斑,病斑初浅黄色,具褐色边缘,后中间变为黑色,长约4cm,上生黑色虫司屎状物。病情严重时病斑常穿透叶鞘,扩展到茎秆上,严重时形成白穗或茎秆折断。(图左) 病原Pseudocercosp团...
-
小麦(镰刀菌)根腐病
症状又称 小麦 根腐叶斑病或黑胚病、青死病等。分布在全国各地,东北、西北春麦区发生重,黄淮海冬麦区也很普遍。全生育期均可引起发病,苗期引起根腐,成株期引起叶斑穗腐或黑胚。成为我国麦田常发病害,发病率205―60%,减产10%―50%或更团...
-
小麦秆黑粉病
症状主要为害 小麦 茎、叶和穗等。当株高0.33m左右时,在茎、叶、叶鞘等部位出现与叶脉平行的条纹状孢子堆。孢子堆略隆起,初白色,后变灰白色至黑色,病组织老熟后,孢子堆破裂,散出黑色粉末,即孢子。病株多矮化、畸形或卷曲,多数病株不能抽穗团...
-
麦黑斑潜叶蝇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mm,黄褐色。头部黄色,间额褐色,单眼三角区黑色,复眼黑褐色,具蓝色荧光。触角黄色,触角芒不具毛。胸部黄色,背面具一“凸”字形黑斑块,前方与颈部相连,后方至中胸后盾片中部,黑斑中央具“v”字形浅洼;小盾片黄色,后盾片黑褐色。翅透明浅黑褐色。平衡棍浅黄色。各足腿节黄色。腹团...
-
小麦叶蝉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8.6―9.8mm,雄蜂8―8.8mm,体大部黑色略带蓝光,前胸背板、中胸前盾片、翅基片锈红色,翅膜质透明略带黄色,头壳具网状刻纹。唇基有点刻,中央具1大缺口。触角线状9节。卵长1.8mm,肾脏形,表面光滑,浅黄色。末龄幼虫体长18―19mm,圆筒状,胸部稍粗,腹末稍细团...
最新更新
-
山鸡葡萄球菌病的防治方法
病鸡精神不振,减食,羽毛松乱,部分病鸡关节肿大,特别是跖关节和趾关节,挤压有痛感,站立和行走困难,跛行。有的病鸡腹泻,排出黄绿色稀粪。 剖检可见胸腹部皮下充血,呈弥漫性紫红色,肝脏略肿,呈淡紫红色。关节肿大、充血或出血,关节囊内有较多浆液性渗出物,有脓汁和乳酪样团...
-
林蛙封沟养殖的越冬管理技术
林蛙有水下冬眠越冬的习性。每年9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下旬,长达6个月,人工封沟养蛙的越冬管理就是根据林蛙这一时期的生活特征需要,人为选择、创造适宜的越冬场所和水域环境,保证其安全越冬。 一、修筑越冬池 越冬池也叫冬眠池,是林蛙集中冬眠的地方。蛙场团...
-
山鸡疫苗免疫的方法
要打破传染病的链锁,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流行过程三个环节入手,即查明和消灭传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消灭传染媒介)、提高畜禽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作为一个饲养场,首先应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增强动物机体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同时应根据畜禽传团...
-
山鸡曲霉菌病和葡萄球菌混感的症状
病雏表现精神委顿,多缩颈呆立,闭眼似睡,两翅下垂,羽毛蓬乱,无光泽;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加,气喘,常发出呼噜声。 有少数雏鸡一侧或两侧眼睑肿胀,怕光,流泪。有的下痢,粪便呈水样,黄白色。部分病雏腹部增大,脐孔及其周围皮肤发红,水肿。末期病雏体质消瘦,呼吸极度困难团...
-
林蛙发病的原因探析
林蛙从蝌蚪到成蛙都能发病,林蛙得病必有原因,无缘无故是不会发病的。所以,当林蛙发病时,必须查清发病原因。那么林蛙为什么会发病呢?其原因是很复杂的。林蛙像其他动物一样,蛙病的发生与三方面因素有关,其一即内在因素,也就是林蛙自身的体质强弱;其二是病原微生物;其三是外界环境条件,其团...
-
如何鉴别林蛙油理化质量?
林蛙油理化性状较其它动物油有较大差别,通过以下鉴别方法可加以识别: (1)经验法。本品遇水膨胀,膨胀时输卵管破裂,24小时后呈白色棉絮状,边缘呈白绒状,体积增大10―15倍;泡发pH值在6左右,泡发体有微腥味;加热煮沸不溶化,手捏不粘手;脱水干燥后恢复原状,但失团...
-
林蛙产卵前要对养池进行哪些准备
林蛙从卵到蝌蚪再到变态大约两个多月时间都是在综合饲养池中渡过的,因些必须做好准备。一要对池进行检修,同时把池清理干净。 二要使清理好的综合饲养池经过最少7天以上的日晒杀毒。 三是在灌水前的10~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综合饲养池进行全池消毒,团...
-
目前养殖中国林蛙有几种方式
养蛙方式大体上分为“封沟式养蛙”和“集约式养蛙”两大类。二者的主要不同处表现在林蛙的陆地生活阶段上。封沟式养蛙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结合林蛙的自然生长,加强人工管护的一种养殖模式。 吉林省从1986年起大力推广封沟式养蛙模式,技术成熟,已被广泛采用。而集约式团...
-
林蛙吃什么
林蛙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食物要求不同。蝌蚪时期,以浮游生物为食,在人工管理时,也可补喂蛋黄、动物血、鱼粉、豆渣和植物性饵料。变态前后到幼蛙,以大型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为食,包括圆形跳虫科、菱蝗科、粉虱科、蚁科、小甲虫类、小菱蝗、短星翅蝗虫、黑背蝗若虫以及微型甲虫如孤甲、跳甲、团...
-
野生林蛙对温湿度有什么要求
在东北,林蛙的整个冬眠时间有5个多月,在漫长的冬眠期内,林蛙机体将秋天贮存的营养逐步转化并贮存到卵泡内,为蛙卵的发育和蝌蚪生长初期提供营养,自然情况下在冰层下越冬的温度约1~3℃。 从产卵到变态,温度从冰雪融化到28℃之间都能发生生命过程,但28℃是最高极限温度团...
-
山鸡采用笼箱运输要点
注意装箱方式雏山鸡采用肉用仔鸡运输纸箱装运,每箱装100只,注意不要让纸箱淋湿。商品山鸡采用笼箱运输,最合理的设计为:箱长0.8米、宽0.4米、高0.22米。 每笼装10只。箱笼可用竹、木、塑料等材料制作,重叠4~5层使用。每次用后必须消毒。 注意安全扎牢装鸡箱团...
-
山鸡苗辨别技术
美国七彩山鸡苗已经越来越被大家熟知。广泛养殖,那如何买到好的的山鸡苗,越来越重要。 现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提供山鸡苗,是不是价格低的就不好,价格高的就好,怎么更好的辨别呢?下面就为大家讲一下: 一,可以选择实地考察,真金不怕火炼,经得起考察的才可能团...
-
七彩山鸡产蛋率提升有七招
有机七彩山鸡俗称野鸡,又称雉鸡,是集肉用、观赏和药用于一身的名贵野味珍禽,被誉为“野味之王”、“动物人参”。下面为大家介绍有机七彩山鸡产蛋率提升七招: 在产蛋高峰期,有机七彩山鸡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应达到23%~26%。比普通家鸡高,饲料以全价优质配合饲料为主,蛋白团...
-
山鸡饲养所需环境建设
山鸡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饲养场地的突变、特殊音响、生人接近等都属于不良刺激,可能引起山鸡的惊群、炸群。 因此要做到: 一是不轻易换饲养员,工作服的颜色要固定,按制定的工作程序操作。 二是谢绝参观,既可防止生人惊扰,还可减少疾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