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红矮病毒病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6:25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479个字,大约阅读时间2分钟症状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麦区。病株矮化严重,分蘖少或减少,严重时病株在拔节前即死亡,轻病是能拔节,多不抽穗,有的虽抽穗,但籽粒不实。病株叶片变红,有的品种变黄,一般红秆品种出现红叶,青秆品种多现黄叶,有的波及到叶鞘。
病原Wheatreddwarfvirus简称WRDV,称 小麦 红矮病毒,属病毒。病毒粒体线状,大小100―1900×15(n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毒由稻叶蝉(Deltocephalusorgzae)、条沙叶蝉(Psammotellixstriatus)、四点叶蝉(Macrostelesmasatonis)进行持久性传毒,可经叶蝉卵传毒。此外,麦双尾蚜(Diruaphisnoxia)为害后,加重病情。干燥温暖地区及早播麦田发病重。
防治方法(1)选用抗红矮病的小麦品种70年代至80年代以来,选育出的抗病品种有应选15号、庆选27号、庆丰1号、静宁6号、7537、昌乐5号、平凉35号、榆林8号等。(2)栽培防病 山地 在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基础上,科学播种,防止早播,是防治该病关键技术之一。要精耕细作,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麦收后马上灭茬深翻,麦苗越冬期搞好镇压耙耱,使麦苗安全越冬。(3)治虫防病首先要掌握麦田虫情。在秋播前开始调量当地秋作物和杂草上的虫口密度,一般虫口低于5头,发病轻,虫口在5―10头之间,可中度发生,如超过10头可能大发生。因此播种前用75%甲拌磷乳油100g,对水3―4L,喷在50kg麦种上拌匀,再闷种12小时后晾干播种,防治出苗期遭受叶蝉为害。苗期虫口密度大,应马上喷洒40%氧化果乳油1000―1500倍或40%乐果乳油、25%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必要时可选用10%一遍净(吡虫啉) 可湿性粉剂 2000―2500倍液,控制时间长。
推荐阅读
-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
症状为害小麦、大麦、 燕麦 、黑麦等27属34种植物。受害小麦幼苗矮黄,根系短分叉,后期根系被 寄生 呈瘤状,露出白亮至暗褐色粉粒状胞囊,此为该病的主要特征。胞囊老熟易脱落,胞囊仅在成团...
-
小麦湿害
浊麦湿害是小麦生产中的五害(湿害、冻害、干热害、草害、病虫害)之一。近年湖北、准北麦区、江苏丘陵麦区等常见,每年都有不同积蓄的发生。受湿害的小麦根系长期处在缺氧的环境中,根的吸收功能减弱,造成植株体内水分反而亏缺,严重时造成脱水凋萎或死亡,因此湿害又称为生理性旱害。从苗期至扬花灌浆期都可团...
-
麦秆蝇
学名MeromyzasaltatrixLinnaeus双翅目,秆蝇科。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至贵州、云南,西达新疆、西藏。青海的海南、四川的甘孜、阿坝地区也有发生。新疆、内蒙古、宁夏以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部分地区为害较重。 寄主 团...
-
小麦混杂退化
症状 小麦 优良品种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混杂退化的现象。混杂退化后的种子纯度明显下降,性状变劣,品质变差,抗逆性下降,产量明显降低。 病因品种混杂退化原因主要有:一是机械混杂在小麦播种、收藏、脱粒、晒种、运输及贮藏过团...
-
麦田斑须蝽
学名Dolycorisbaccarum(Linnaeus)半翅目,蝽科。别名细毛蝽、臭大姐。分布在全国各地。 寄主 小麦 、 大麦 、粟(谷子)、玉米、 团...
-
麦穗夜峨
学名Apameasordens(Hufnagel)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麦穗虫。分布在内蒙古、甘肃、青海等省。 寄主 小麦 、 大麦 、 团...
-
玉米蚜
学名Rhopalosiphummaidis(Fitch)同翅目,蚜科。别名玉米缢管蚜,俗名麦蚰、腻虫、蚁虫等。分布在全国各地。 寄主 小麦 、玉米、高梁、狗尾草等。 为害特点、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团...
-
麦茎异跗萤叶甲
学名Apophyliathalassina(Faldermann)鞘翅目,叶甲科。别名麦茎叶甲、 小麦 金花虫。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限未过淮河,西达扩肃、青海。山西、甘肃、河北日趋严重。 寄主麦类、玉米、 团...
-
小麦霜霉病
症状又称黄化萎缩病。我国山东、河南、四川、安徽、浙江、陕西、甘肃、西藏等省区时有发生。一般发病率10%―20%,严重的高达505。通常在田间低洼处或水渠旁零星发生。该病在不同生育期出现症状不同。苗期染病病苗矮缩,叶片淡绿或有轻微条纹状花叶。返青拔节后染病叶色变浅,并现黄白条形花纹,叶片变团...
-
小麦眼斑病
症状又称茎裂病。主要为害距地面15―20cm植株基部的叶鞘和茎秆,病部产生典型的眼状病斑,病斑初浅黄色,具褐色边缘,后中间变为黑色,长约4cm,上生黑色虫司屎状物。病情严重时病斑常穿透叶鞘,扩展到茎秆上,严重时形成白穗或茎秆折断。(图左) 病原Pseudocercosp团...
-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
症状为害小麦、大麦、 燕麦 、黑麦等27属34种植物。受害小麦幼苗矮黄,根系短分叉,后期根系被 寄生 呈瘤状,露出白亮至暗褐色粉粒状胞囊,此为该病的主要特征。胞囊老熟易脱落,胞囊仅在成团...
-
小麦湿害
浊麦湿害是小麦生产中的五害(湿害、冻害、干热害、草害、病虫害)之一。近年湖北、准北麦区、江苏丘陵麦区等常见,每年都有不同积蓄的发生。受湿害的小麦根系长期处在缺氧的环境中,根的吸收功能减弱,造成植株体内水分反而亏缺,严重时造成脱水凋萎或死亡,因此湿害又称为生理性旱害。从苗期至扬花灌浆期都可团...
-
麦秆蝇
学名MeromyzasaltatrixLinnaeus双翅目,秆蝇科。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至贵州、云南,西达新疆、西藏。青海的海南、四川的甘孜、阿坝地区也有发生。新疆、内蒙古、宁夏以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部分地区为害较重。 寄主 团...
-
小麦混杂退化
症状 小麦 优良品种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混杂退化的现象。混杂退化后的种子纯度明显下降,性状变劣,品质变差,抗逆性下降,产量明显降低。 病因品种混杂退化原因主要有:一是机械混杂在小麦播种、收藏、脱粒、晒种、运输及贮藏过团...
-
麦田斑须蝽
学名Dolycorisbaccarum(Linnaeus)半翅目,蝽科。别名细毛蝽、臭大姐。分布在全国各地。 寄主 小麦 、 大麦 、粟(谷子)、玉米、 团...
-
麦穗夜峨
学名Apameasordens(Hufnagel)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麦穗虫。分布在内蒙古、甘肃、青海等省。 寄主 小麦 、 大麦 、 团...
-
玉米蚜
学名Rhopalosiphummaidis(Fitch)同翅目,蚜科。别名玉米缢管蚜,俗名麦蚰、腻虫、蚁虫等。分布在全国各地。 寄主 小麦 、玉米、高梁、狗尾草等。 为害特点、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团...
-
麦茎异跗萤叶甲
学名Apophyliathalassina(Faldermann)鞘翅目,叶甲科。别名麦茎叶甲、 小麦 金花虫。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限未过淮河,西达扩肃、青海。山西、甘肃、河北日趋严重。 寄主麦类、玉米、 团...
-
小麦霜霉病
症状又称黄化萎缩病。我国山东、河南、四川、安徽、浙江、陕西、甘肃、西藏等省区时有发生。一般发病率10%―20%,严重的高达505。通常在田间低洼处或水渠旁零星发生。该病在不同生育期出现症状不同。苗期染病病苗矮缩,叶片淡绿或有轻微条纹状花叶。返青拔节后染病叶色变浅,并现黄白条形花纹,叶片变团...
-
小麦眼斑病
症状又称茎裂病。主要为害距地面15―20cm植株基部的叶鞘和茎秆,病部产生典型的眼状病斑,病斑初浅黄色,具褐色边缘,后中间变为黑色,长约4cm,上生黑色虫司屎状物。病情严重时病斑常穿透叶鞘,扩展到茎秆上,严重时形成白穗或茎秆折断。(图左) 病原Pseudocercosp团...
最新更新
-
黄粉虫对温度变化适应能力
黄粉虫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宽。在北方,自然条件下黄粉虫多以幼虫和成虫越冬,在仓库中可抵御一10℃以下的温度,但成活率很低、在35C以上的环境中开始出现死了。秋季温度在15℃以下)开始冬眠,此时也有取食现象,但基本不生长、不变态。冬季黄粉虫进人越冬虫态后,可随人为升高温度而恢复取食活团...
-
如何建立林蛙孵化池等设施
建立林蛙产卵池、孵化池、饲养池、越冬池方法可参考封沟式养蛙法的建池方法。养殖面积较小,或者经济条件受限者,可将产卵池、孵化池、饲养池合并修成一处“综合饲养池”。 同时,一定要在场内修建一个最低面积100平方米、深1米的蓄水池,以备季节性或者特殊情况下断水时使用,团...
-
黄粉虫养殖可高产稳产的诀窍
一、温、湿度是高产、稳产的条件 养殖黄粉虫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温、湿度。温度20-35℃,湿度60-70%时生长正常。 养殖户冬季在升温时,白天大都能把温度升至20℃以上,而晚上一般则降低4-5℃。黄粉虫在低于15℃时生长缓慢。如果夜间不能保持20团...
-
“围栏养殖”林蛙的防护围栏怎样建立
“围栏养殖”顾名思义就是要将养蛙场周围全部封闭起来,以防止天敌进入和林蛙逃逸。 首先要在养殖场的周围挖一条深30厘米的陡沟,作为防护沟,沟外修筑结实的土埂,土埂上钉上木桩,将木桩用横杆连结,作围栏的固定物,最后在木桩间固定上塑料布,下部埋入土中30厘米,防止林蛙团...
-
黄粉虫的幼虫繁殖管理技术要点
饲养黄粉虫的场所最好选择在背风向阳、冬暖夏凉的屋里,光线不宜太强,保持温暖,最适宜温度是20~26℃,相对湿度70%。夏季气温高时,洒水在地上降温;冬季要保温,以保证黄粉虫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成虫的饲养:成虫羽化后6~11天开始产卵,产卵前放一张白纸在网筛下,团...
-
模拟林蛙的生态环境要注意哪些?
集约养殖的成功与否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对生态环境的模拟程度。无论怎样养,都不能违背林蛙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性。理论上林蛙陆地生活的最适温度是23℃,相对湿度在75%~90%。林蛙的皮肤有呼吸功能,20%~30%的气体交换是靠皮肤来完成的,干燥会使皮肤丧失呼吸功能,所以温度、湿度、光照、团...
-
黄粉虫常见的病害及敌害
黄粉虫常见的病害及敌害 (1)干枯病 ①直观幼虫及麸料上面出现灰色干枯死虫,观察活虫体,肚腹扁平,活动减少。 ②病因温度过高,空气干燥,饲料过干。 ③防治方法调节好室内空气的温湿度,增加饲养盒内的青饲料。 团...
-
黄粉虫的养殖设备
黄粉虫不耐高温,要求选择背风向阳、冬暖夏凉、通风条件好的地方建造养虫室。 养虫室分为种虫室和幼虫室。种虫室专用于饲养成虫产卵,定期将收集到的卵送到幼虫室进行孵化。幼虫室用于孵化兼饲养幼虫。虫室面积大小根据生产规模而定。用砖砌成,室内四壁及地面用水泥灰浆抹面,堵塞团...
-
如何让蚯蚓高产
分期饲养按蚯蚓个体的发育阶段而给予不同的养殖管理,是蚯蚓人工养殖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传统的“几世同堂”混养法,由于在采收利用上无法分别大小:超过最佳收获期的成蚓,来不及采收,浪费饵料和养殖设备;未到最佳收获期的幼蚓,采收了则降低产量,人工分拣又增加劳动强度。人工养殖时,须建立专门团...
-
用黄粉虫的喂养特种动物的方法
一、喂养蝎子。蝎子是肉食性动物,黄粉虫是蝎子的最好饲料,养殖黄粉虫也是人工养蝎不可缺少的内容。黄粉虫投入蝎池后,可与蝎子共同生存较长时间,黄粉虫还可取食蝎场内的杂物及蝎子粪便。 在用黄粉虫喂养蝎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投喂鲜活的黄粉虫,运动中的黄粉虫易被蝎子发现团...
-
蚯蚓的桶养方法
⑴取高40-50厘米、直径30-40厘米的圆形塑料桶,在桶底钻4-5个直径5毫米左右的小孔。然后填上细小柔软的黏土,以离塑料桶口10厘米左右为宜,这样蚯蚓就不能外逃。 ⑵再准备直径比塑料桶的直径大5厘米左右的塑料盆,在距盆底5厘米和2厘米处各做一个记号。 团...
-
蚯蚓大田套养技术
蚯蚓大田套养是人工养殖蚯蚓的方式之一,视不同作物可采取平地长条套养、挖沟套养和挖坑套养等。 如聚合草。春暖花开时,在大田周围挖好排水沟,在草行间开宽、深各15-20厘米的土沟,然后投入饲料,放进蚯蚓种。聚合草为多年生阔叶饲料,其生长期与自然环境中的蚯蚓生长期基本团...
-
蚯蚓大棚的养殖技术
随着黄鳝、棘胸蛙(石蛙)等名特水产品养殖的发展,蚯蚓作为诱饵及鲜饵料日趋增多,养殖场配套养殖蚯蚓面积不断扩大,但有些养殖场由于养殖蚯蚓技术没有较好掌握,养殖情况不理想,特别是在没采用遮荫大棚及管理不当的条件下,往往会导致蚯蚓数量锐减,不能保证名特水产品养殖的需要。现将有关蚯蚓大棚团...
-
黄粉虫的箱养技术
随着特种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作为龟、鳖、蛙、鳝、观赏鱼等鲜活饵料的黄粉虫,需求量越来越大。仅靠过去那种简单的盆养技术,已不能满足养殖生产需要。箱养黄粉虫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饲养方法,适合中大型规模养殖。一旦掌握这种技术,黄粉虫的繁殖与产量都相当大。在介绍箱养黄粉虫技术的同时,为方便养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