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干热风害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6:25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174个字,大约阅读时间3分钟症状干热风害是 小麦 生育后期经常遇到的气象生理病害。麦株的芒、穗、叶片和茎秆等部位均可受害。从顶端到基部失水后青枯变白或叶片卷缩萎凋,颖壳变为白色或灰白色,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小麦干热风害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无论是春麦区还是冬麦区均常发生。如淮北冬麦区于4月底至5月底,从小麦开花至灌浆结束,连续出现6―7级干热风袭击19天,即出现开花高峰期转移、花期缩短、小花败育率增加或灌浆期缩短、灌浆量减少、芒角增大或植株失水严重,造成茎叶青枯逼熟等现象。内蒙古春麦区6月20―7月25日小麦进入抽穗至成熟期,此间32℃以上天气持续5天,则发生干热风害。
病因在小麦灌浆至成熟阶段,遇有高温、干旱和强风力是发生干热风害的主要原因。在此阶段,遇有2―5天的气温高于32℃,相对湿度低于30%,风速每秒大于2―3m的天气时,小麦蒸发量大,体内水分失衡,籽粒灌浆受抑或不能灌浆,造成小麦提早枯熟。如淮北冬麦区小麦在正常情况下,上下午各具1次开花高峰。受干热风影响后,上午开花量减至15.4%,下午占32.3%,夜间达52.3%。这是因为白天气温高,相对湿度低于41%,植株体内水分蒸腾量大,根部吸收的水分不能满足上、下午开花形成两个高峰的需查,只好转向夜间。除此而外,受干热风影响,与正常年份相比灌浆期缩短5天,灌浆高峰提早3天,灌浆量减少6g,芒角增加20―40度。三是由于地上部水分大量蒸发,根系老化,水 分供应 跟不上,叶片生活力衰退,养分转移受阻,造成叶片昼卷夜开或昼夜卷缩不展开,直至青枯而死,收获期提早7―10天。此外试验表明春小麦中,高中秆品种比短秆抗干热风能力强、长芒一般比无芒或顶芒品种抗干热风能力强、穗下茎长的品种较穗下茎短的品种抗逆性强。至于蜡质茸毛多的品种,在干旱生态环境中是抗旱品种,但在灌溉条件下,则不抗干热风。
防治方法(1)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增施 有机肥 和磷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合理施肥不仅能保证供给植株所需养分,而且对改良土壤结构,蓄水保墒,抗旱防御干热风起着很大作用。(2)加深耕作层,熟化土壤,使根系深扎,增强抗干热风能力。(3)在干热风害经常出现的麦区,应注意选择抗逆性强的早熟品种。冬小麦如西农88号,郑州941,豫麦18―64,豫麦39、37、12号,陕农7859,不相上下安8号,宛7107,冀麦40号,晋麦49号、51号、52号,皖麦25号等品种抗干热风。春泪科如红芒、晋2148、晋5001、临麦30号、龙辐麦7号、定丰3号等品种抗干热风。(4)抗旱剂拌种。667m2用抗旱剂1号50g深于1―1.5kg水中拌12.5kg麦种。也可用万家宝30g,加水3000g拌20g麦种,拌匀后晾干播种。(5)适时早,培育壮苗,促小麦早抽穗。适时浇好灌浆水、麦黄水,补充蒸腾掉的水分,使小麦早成熟。(6)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扬花期,喷洒6%―10%的草木灰浸提液1―2次,每667m2喷配好的草木灰液50―60kg,孕穗至灌浆期喷洒磷酸二氢钾,每667m2用量为150―220g,对水50―60kg,也可喷洒抗旱剂1号,每667m2用量为50g,先对水少量,待充分溶解后再加水50―60kg;拔节至穗期也可喷洒增产菌,每667m250ml,对水50―60kg。(7)在中后期适时浇水河减轻受害。做到以水肥肥改善麦田小气候,延长灌浆时间,减轻干热风为害。(8于小麦拔节至灌浆期喷洒迦姆丰收液肥1000倍液或万家宝500―600倍液,隔10天1次,连续喷洒两次,可提高小麦抗旱、抗干热风能力。此外于小麦苗期、返青拔节期、灌浆期各喷1次小麦丰产王500倍液,提高抗干热风能力。(9)必要时,每677m2用多得或万家宝250g随水浇入土壤中,效果也很好。(10)在小麦开花至灌浆期喷洒0.05%阿斯匹林水溶液(加少许粘着剂)1―2次,可有效地防止干热风引起的早衰,可增产10%―20%。
推荐阅读
-
小麦越冬死苗
病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不利的气候条件主要指低温和干旱,即年总降水量、夏季降水量、冬麦降水多少对死苗都有明显的影响。且干旱常常是许多地区 小麦 越冬死苗的主导因素。二品种的抗寒能力凡是经过抗寒锻炼的冬小麦,一般能忍受-23℃的低温,地温团...
-
小麦细菌性条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 小麦 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颖片和籽粒。病部初现针尖大小的深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半透明水浸状的条斑,后变深褐色,常出现小颗粒状细菌脓。褐色条斑出现在叶片上,故称细菌性条斑病。病斑出现在颖壳上的称黑颖。分布在北京、团...
-
小麦雪腐病
症状又称灰色雪腐病。主要为害 小麦 幼苗的根及叶鞘和叶片,一般易发生在雪覆盖或刚刚融化的麦田。病株上初生浅绿色水渍状病斑,布满灰白色松软霉层,后产生大量黑褐色的菌核。病部组织烂腐、病叶极易破碎。此病新疆发生较重。 病原团...
-
小麦卷曲病
症状又称扭叶病、双冠子叶斑病。苗期、成株均可发病。苗期染病开始在第三、四叶片上产生浅绿色圆形至长圆形病斑,逐渐扩展为不规则形病变,心叶卷曲干枯,严重的幼苗扭曲畸形后枯死。拔节期、抽穗期染病叶片、叶鞘上产生淡黄色病斑,上生小黑点或漆黑色斑痣,旗叶紧抱的不能抽穗呈“一柱香”形,初期缠绕灰白色团...
-
小麦粒瘿线虫病
症状又称 小麦 粒线虫病。染病的小麦苗期至成熟期都有症状表现,以在麦穗上形成虫瘿最为明显。受害麦苗叶片短阔、皱边、微黄、直立,严重者萎缩枯死。能长成的病株在抽穗前,叶片皱缩,叶鞘疏松,茎秆扭曲。孕穗期以后,病株矮小,茎秆肥大,节间缩短,团...
-
小麦秆锈病
症状 小麦 秆锈病主要发生在华东沿海、长江流域、南方冬麦区及东北、华北的内蒙古、西北春麦区。主要发生在叶鞘和茎秆上,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大,长椭圆形,深褐色或褐黄色,排列不规则,散生,常连接成大斑,成熟后表皮易破裂,表皮大片开裂且团...
-
小麦白秆病
病症发生在我国四川北部、青海、甘肃及西藏高寒麦区,主要为害叶片和茎秆。 小麦 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病。常见有系统性条斑和局部斑点两种症状。条斑型叶片染病从叶片基部产生与叶脉平行向叶尖扩展的水渍状条斑,初为暗褐色,后变草黄色。边缘色深,黄褐色团...
-
小麦灰霉病
症状80年代以来,该病已成为四川成都、重庆及浙江等长江两岸地区 小麦 穗部的重要病害,严重的病穗率高达12%~29%。该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病。叶片染病初在基部叶片上现不规则水浸斑,拔节后叶尖先变黄,且下部叶片先发病,后逐渐向上蔓延。团...
-
小麦红矮病毒病
症状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麦区。病株矮化严重,分蘖少或减少,严重时病株在拔节前即死亡,轻病是能拔节,多不抽穗,有的虽抽穗,但籽粒不实。病株叶片变红,有的品种变黄,一般红秆品种出现红叶,青秆品种多现黄叶,有的波及到叶鞘。 病原Wheatreddwarfvirus简称WRDV,团...
-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
症状为害小麦、大麦、 燕麦 、黑麦等27属34种植物。受害小麦幼苗矮黄,根系短分叉,后期根系被 寄生 呈瘤状,露出白亮至暗褐色粉粒状胞囊,此为该病的主要特征。胞囊老熟易脱落,胞囊仅在成团...
-
小麦越冬死苗
病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不利的气候条件主要指低温和干旱,即年总降水量、夏季降水量、冬麦降水多少对死苗都有明显的影响。且干旱常常是许多地区 小麦 越冬死苗的主导因素。二品种的抗寒能力凡是经过抗寒锻炼的冬小麦,一般能忍受-23℃的低温,地温团...
-
小麦细菌性条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 小麦 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颖片和籽粒。病部初现针尖大小的深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半透明水浸状的条斑,后变深褐色,常出现小颗粒状细菌脓。褐色条斑出现在叶片上,故称细菌性条斑病。病斑出现在颖壳上的称黑颖。分布在北京、团...
-
小麦雪腐病
症状又称灰色雪腐病。主要为害 小麦 幼苗的根及叶鞘和叶片,一般易发生在雪覆盖或刚刚融化的麦田。病株上初生浅绿色水渍状病斑,布满灰白色松软霉层,后产生大量黑褐色的菌核。病部组织烂腐、病叶极易破碎。此病新疆发生较重。 病原团...
-
小麦卷曲病
症状又称扭叶病、双冠子叶斑病。苗期、成株均可发病。苗期染病开始在第三、四叶片上产生浅绿色圆形至长圆形病斑,逐渐扩展为不规则形病变,心叶卷曲干枯,严重的幼苗扭曲畸形后枯死。拔节期、抽穗期染病叶片、叶鞘上产生淡黄色病斑,上生小黑点或漆黑色斑痣,旗叶紧抱的不能抽穗呈“一柱香”形,初期缠绕灰白色团...
-
小麦粒瘿线虫病
症状又称 小麦 粒线虫病。染病的小麦苗期至成熟期都有症状表现,以在麦穗上形成虫瘿最为明显。受害麦苗叶片短阔、皱边、微黄、直立,严重者萎缩枯死。能长成的病株在抽穗前,叶片皱缩,叶鞘疏松,茎秆扭曲。孕穗期以后,病株矮小,茎秆肥大,节间缩短,团...
-
小麦秆锈病
症状 小麦 秆锈病主要发生在华东沿海、长江流域、南方冬麦区及东北、华北的内蒙古、西北春麦区。主要发生在叶鞘和茎秆上,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大,长椭圆形,深褐色或褐黄色,排列不规则,散生,常连接成大斑,成熟后表皮易破裂,表皮大片开裂且团...
-
小麦白秆病
病症发生在我国四川北部、青海、甘肃及西藏高寒麦区,主要为害叶片和茎秆。 小麦 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病。常见有系统性条斑和局部斑点两种症状。条斑型叶片染病从叶片基部产生与叶脉平行向叶尖扩展的水渍状条斑,初为暗褐色,后变草黄色。边缘色深,黄褐色团...
-
小麦灰霉病
症状80年代以来,该病已成为四川成都、重庆及浙江等长江两岸地区 小麦 穗部的重要病害,严重的病穗率高达12%~29%。该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病。叶片染病初在基部叶片上现不规则水浸斑,拔节后叶尖先变黄,且下部叶片先发病,后逐渐向上蔓延。团...
-
小麦红矮病毒病
症状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麦区。病株矮化严重,分蘖少或减少,严重时病株在拔节前即死亡,轻病是能拔节,多不抽穗,有的虽抽穗,但籽粒不实。病株叶片变红,有的品种变黄,一般红秆品种出现红叶,青秆品种多现黄叶,有的波及到叶鞘。 病原Wheatreddwarfvirus简称WRDV,团...
-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
症状为害小麦、大麦、 燕麦 、黑麦等27属34种植物。受害小麦幼苗矮黄,根系短分叉,后期根系被 寄生 呈瘤状,露出白亮至暗褐色粉粒状胞囊,此为该病的主要特征。胞囊老熟易脱落,胞囊仅在成团...
最新更新
-
热带鱼的繁殖卵生鱼类
热带观赏鱼中绝大多数行产卵繁殖,体外受精。与卵胎生鱼类不同的是在产卵过程中雌雄鱼互相陪伴。性成熟时雌雄鱼择偶配对,临产时相互追逐发情,然后雌鱼排卵体外而雄鱼尾随射精于卵子上使其受精。浮性卵漂浮于水面孵化;半浮性卵随流水呈漂浮状孵化;而沉性卵则稍带粘性沉于水底砂砾及岩石的间隙处孵化团...
-
衡量热带鱼饲养用水质的方法
养好热带鱼的关键就是养好水。良好的水质是观赏鱼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对于大型鱼来说,其新陈代谢十分旺盛,保持好水质更加重要。衡量热带鱼饲养用水质的适宜与否,稍加概括,可以用五度来衡量。 第一重要的就是温度。既然是热带鱼,必要的温度必须加以保证。饲养大型热带鱼的水温团...
-
热带鱼病的预防
因为热带鱼是水中生物,患病后治疗是比较麻烦和困难的,既无法对其注射药物,也无法使其口服药物。所以,我们对待热带鱼患病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办法,做到无病防有病,患病早治疗既要加强平时的管理,增强热带鱼本身抵抗疾病的能力,又要注意减少和和杜绝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对热带鱼的危害,使团...
-
热带鱼竖鳞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热带鱼竖鳞病又名松鳞病 病鱼体表肿胀,部分鳞片向外张开似松球,鳞片基部水肿,其内部积聚着半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致使鳞片竖起。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就会有许多水状液体从鳞片基部喷射出来,鳞片也随着脱落。有时伴有鳍基、皮肤轻微出血、腹部膨胀等症状。热带鱼患病多因频繁换水所团...
-
热带鱼类亲鱼越冬养殖
热带鱼类亲鱼越冬,一般在11月中下旬入越冬池保暖,具体入池时间应根据当地气温下降情况确定。当预计有较强冷空气入侵,最低气温将下降到13℃以下,平均气温18℃以下,或日平均气温降温幅度达8℃,选晴暖天气进行入池,同时应保证鱼进池后有三四天暖期。 选择背风的深水塘,团...
-
山鸡的十种疑难病症的中药配方
在生产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在治疗某些传染病时已经把所有“好药”用尽了,效果还是不明显。而采用价格低廉的中药治疗反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这些事实说明中药在治疗野鸡的疑难病时有其独特疗效,现介绍如下,以供备用。 金荞麦全草(根、茎、叶、花)制剂或团...
-
林蛙的烂鳃病的防治
细菌性烂鳃病亦是蝌蚪期的常见病,多在水温16~26摄氏度时发生,水温15摄氏度以下时很少发病。 1、病原病原为黏球菌,菌体细长,两端纯圆。 2、症状患病的蝌蚪鳃部腐烂,鳃丝充血,鳃上附着污泥和黏液,呼吸困难,行动迟缓,不摄食,常并发其他细菌感染团...
-
关于发展黎平绿壳蛋鸡的几点建议
当前,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鸡蛋的消费向美味、营养、保健方向转型已是必然趋势。在崇尚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吃出健康、吃出营养的观念下,绿壳蛋鸡产业孕育而生,并逐步形成易行、高效、短频、灵活等特征。面对这项新兴产业,如何定位?如何健康发展?如何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团...
-
林蛙的管理方法
1.蝌蚪的饲养管理 蝌蚪的放养密度要合理,并随时进行调整,一般蝌蚪期的饲养密度平均每平方米不超过2000只。 蝌蚪饲养池中的蝌蚪应力求整齐,日龄大致相同,避免出现大吃小现象。 需要对蝌蚪进行转移时,要借助于尼龙网捞取,用水桶运团...
-
绿壳蛋鸡商品鸡的饲养管理
在同一鸡舍内,放养同一日龄的鸡,饲养到商品体重后一同出售。实行全进全出制,实行公母分开饲养。每群以300只为宜,饲养密度为68只/平方米。 对所选优质原料进行合理搭配,科学组方,使饲料营养全价化。制成颗粒饲料,鸡只能采食,不能挑食,营养均衡。参考配方:玉米59.团...
-
勉县农民创新养殖绿壳蛋鸡
在勉县周家山镇红光村以北的浅山丘陵处,有一片山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一大群绿壳蛋鸡在林地里每天喝着山泉水、吃着绿玉米、沐着自然风,自由自在地快乐成长。 林地主人马云武介绍,这些散养鸡就是黑羽绿壳蛋鸡和麻羽绿壳鸡。去年,他承包了村上120亩山坡地,先后投资50余万团...
-
绿壳蛋鸡的饲喂
绿壳蛋鸡必须喂全价配合饲料,不要单一饲喂玉米或其它单一饲料,这是恒定的饲喂原则,不可改变。在平时饲喂中,配合饲料中可掺些切碎的胡萝卜、蔬菜、野菜和剩饭菜等。这样可使绿壳蛋鸡的日粮中营养更全面。同时,又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节省配合饲料,降低饲养成本。 绿壳蛋鸡每团...
-
绿壳蛋鸡各阶段的饲管技术
1、绿壳蛋鸡产蛋初期: 一般情况下,刚开产的绿壳蛋鸡仍处于进一步发育阶段,体重仍在继续增加。此阶段除要逐步增加采食量和蛋白质含量外,同时还要逐步增加饲料中矿物质、多种维生素的比例。具体要求是,当产蛋率达50%时,每百公斤饲料添加10克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应团...
-
绿壳蛋鸡高效饲养法
在绿壳蛋鸡饲养过程中,采用“定中有变”饲养法,可使蛋鸡保持旺盛的食欲,提高消化吸收利用率,饲料报酬高,使鸡的生产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鸡产蛋多,个头大,质量好。其具体做法是: 绿壳蛋鸡每天饲喂3次。饲喂时间可根据季节变化而灵活确定,如夏秋季节:在早上5时、中午12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