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丛矮病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6:25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590个字,大约阅读时间2分钟病原Wheatrosettevirus称北方禾谷花叶病毒,属弹状病毒组。病毒粒体杆状,病毒质粒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内,常单个或多个,成层或簇状包在内质网膜内。在传毒介体灰飞虱唾液腺中病毒质粒只有核衣壳而无外膜。病毒汁液体外保毒期2―3天,稀释限点10―100倍。丛矮病潜育期因温度不同而异,一般6―20天。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小麦 丛矮病毒不经汁液、种子和土壤传播,主要由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Fallén)传毒。灰飞虱吸食后,需要
经一段循回期才能传毒。日均温26.7℃,平均10―15天,20℃时平均15.5天。1―2龄若虫易得毒,而成虫传毒能力最强。最短获毒期12小时,最短传毒时间20分钟。获毒率及传毒率随吸食时间延长而提高。一旦获毒可终生带毒,但不经卵传递。病毒随带毒若虫且在其体内越冬。冬麦区灰飞虱秋季从带病毒的越夏寄主上大量迁飞至麦田为害,造成早播秋苗发病。越冬带毒若虫在杂草根际或土缝中越冬,是翌年毒源,次年迁回麦苗为害。小麦成熟后,灰飞虱迁飞至自生麦苗、水稻等禾本科植物上越夏。小麦、 大麦 等是病毒主要越冬寄主。套作麦田有利灰飞虱迁飞繁殖,发病重;冬麦早病重;邻近草坡、杂草丛生麦田病重;夏秋多雨、冬暖春寒年份发病重。
防治方法(1)清除杂草、消灭毒源。(2)小麦平作,合理安排套作,避免与禾本科植物套作。(3)精耕细作、消灭灰飞虱生存环境,压低毒源、虫源。适期连片中,避免早。麦田冬灌水保苗,减少灰飞虱越冬。小麦返青期早施肥水提高成穗率。(4)药剂防治用种子量0.3%的60%甲拌磷拌种堆闷12小时,防效显著。出苗后喷药保护,包括田边杂草也要喷洒,压低虫源,可选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马拉硫磷乳油或50%对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也可用25%扑虱灵(噻嗪酮优乐得)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小麦返青盛期也要及时防治灰飞虱,压低虫源。
推荐阅读
-
小麦蓝矮病毒病
症状 小麦 冬前一般不表现症状,多在春季麦田返青后的拔节期,能见到明显症状。病株明显矮缩、畸形、节间越往上越矮缩,呈套叠状,造成叶片呈轮生状,基部叶片增生、变厚、呈暗绿色至绿兰色,叶片挺直光滑,心叶多卷曲变黄后坏死。成株期,上部叶片形成团...
-
小麦干热风害
症状干热风害是 小麦 生育后期经常遇到的气象生理病害。麦株的芒、穗、叶片和茎秆等部位均可受害。从顶端到基部失水后青枯变白或叶片卷缩萎凋,颖壳变为白色或灰白色,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小麦干热风害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无团...
-
小麦越冬死苗
病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不利的气候条件主要指低温和干旱,即年总降水量、夏季降水量、冬麦降水多少对死苗都有明显的影响。且干旱常常是许多地区 小麦 越冬死苗的主导因素。二品种的抗寒能力凡是经过抗寒锻炼的冬小麦,一般能忍受-23℃的低温,地温团...
-
小麦细菌性条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 小麦 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颖片和籽粒。病部初现针尖大小的深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半透明水浸状的条斑,后变深褐色,常出现小颗粒状细菌脓。褐色条斑出现在叶片上,故称细菌性条斑病。病斑出现在颖壳上的称黑颖。分布在北京、团...
-
小麦雪腐病
症状又称灰色雪腐病。主要为害 小麦 幼苗的根及叶鞘和叶片,一般易发生在雪覆盖或刚刚融化的麦田。病株上初生浅绿色水渍状病斑,布满灰白色松软霉层,后产生大量黑褐色的菌核。病部组织烂腐、病叶极易破碎。此病新疆发生较重。 病原团...
-
小麦卷曲病
症状又称扭叶病、双冠子叶斑病。苗期、成株均可发病。苗期染病开始在第三、四叶片上产生浅绿色圆形至长圆形病斑,逐渐扩展为不规则形病变,心叶卷曲干枯,严重的幼苗扭曲畸形后枯死。拔节期、抽穗期染病叶片、叶鞘上产生淡黄色病斑,上生小黑点或漆黑色斑痣,旗叶紧抱的不能抽穗呈“一柱香”形,初期缠绕灰白色团...
-
小麦粒瘿线虫病
症状又称 小麦 粒线虫病。染病的小麦苗期至成熟期都有症状表现,以在麦穗上形成虫瘿最为明显。受害麦苗叶片短阔、皱边、微黄、直立,严重者萎缩枯死。能长成的病株在抽穗前,叶片皱缩,叶鞘疏松,茎秆扭曲。孕穗期以后,病株矮小,茎秆肥大,节间缩短,团...
-
小麦秆锈病
症状 小麦 秆锈病主要发生在华东沿海、长江流域、南方冬麦区及东北、华北的内蒙古、西北春麦区。主要发生在叶鞘和茎秆上,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大,长椭圆形,深褐色或褐黄色,排列不规则,散生,常连接成大斑,成熟后表皮易破裂,表皮大片开裂且团...
-
小麦白秆病
病症发生在我国四川北部、青海、甘肃及西藏高寒麦区,主要为害叶片和茎秆。 小麦 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病。常见有系统性条斑和局部斑点两种症状。条斑型叶片染病从叶片基部产生与叶脉平行向叶尖扩展的水渍状条斑,初为暗褐色,后变草黄色。边缘色深,黄褐色团...
-
小麦灰霉病
症状80年代以来,该病已成为四川成都、重庆及浙江等长江两岸地区 小麦 穗部的重要病害,严重的病穗率高达12%~29%。该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病。叶片染病初在基部叶片上现不规则水浸斑,拔节后叶尖先变黄,且下部叶片先发病,后逐渐向上蔓延。团...
-
小麦红矮病毒病
症状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麦区。病株矮化严重,分蘖少或减少,严重时病株在拔节前即死亡,轻病是能拔节,多不抽穗,有的虽抽穗,但籽粒不实。病株叶片变红,有的品种变黄,一般红秆品种出现红叶,青秆品种多现黄叶,有的波及到叶鞘。 病原Wheatreddwarfvirus简称WRDV,团...
-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
症状为害小麦、大麦、 燕麦 、黑麦等27属34种植物。受害小麦幼苗矮黄,根系短分叉,后期根系被 寄生 呈瘤状,露出白亮至暗褐色粉粒状胞囊,此为该病的主要特征。胞囊老熟易脱落,胞囊仅在成团...
-
小麦湿害
浊麦湿害是小麦生产中的五害(湿害、冻害、干热害、草害、病虫害)之一。近年湖北、准北麦区、江苏丘陵麦区等常见,每年都有不同积蓄的发生。受湿害的小麦根系长期处在缺氧的环境中,根的吸收功能减弱,造成植株体内水分反而亏缺,严重时造成脱水凋萎或死亡,因此湿害又称为生理性旱害。从苗期至扬花灌浆期都可团...
-
麦秆蝇
学名MeromyzasaltatrixLinnaeus双翅目,秆蝇科。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至贵州、云南,西达新疆、西藏。青海的海南、四川的甘孜、阿坝地区也有发生。新疆、内蒙古、宁夏以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部分地区为害较重。 寄主 团...
-
小麦混杂退化
症状 小麦 优良品种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混杂退化的现象。混杂退化后的种子纯度明显下降,性状变劣,品质变差,抗逆性下降,产量明显降低。 病因品种混杂退化原因主要有:一是机械混杂在小麦播种、收藏、脱粒、晒种、运输及贮藏过团...
-
麦田斑须蝽
学名Dolycorisbaccarum(Linnaeus)半翅目,蝽科。别名细毛蝽、臭大姐。分布在全国各地。 寄主 小麦 、 大麦 、粟(谷子)、玉米、 团...
-
麦穗夜峨
学名Apameasordens(Hufnagel)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麦穗虫。分布在内蒙古、甘肃、青海等省。 寄主 小麦 、 大麦 、 团...
-
玉米蚜
学名Rhopalosiphummaidis(Fitch)同翅目,蚜科。别名玉米缢管蚜,俗名麦蚰、腻虫、蚁虫等。分布在全国各地。 寄主 小麦 、玉米、高梁、狗尾草等。 为害特点、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团...
-
麦茎异跗萤叶甲
学名Apophyliathalassina(Faldermann)鞘翅目,叶甲科。别名麦茎叶甲、 小麦 金花虫。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限未过淮河,西达扩肃、青海。山西、甘肃、河北日趋严重。 寄主麦类、玉米、 团...
-
小麦霜霉病
症状又称黄化萎缩病。我国山东、河南、四川、安徽、浙江、陕西、甘肃、西藏等省区时有发生。一般发病率10%―20%,严重的高达505。通常在田间低洼处或水渠旁零星发生。该病在不同生育期出现症状不同。苗期染病病苗矮缩,叶片淡绿或有轻微条纹状花叶。返青拔节后染病叶色变浅,并现黄白条形花纹,叶片变团...
90%的农民还看了
-
小麦蓝矮病毒病
症状 小麦 冬前一般不表现症状,多在春季麦田返青后的拔节期,能见到明显症状。病株明显矮缩、畸形、节间越往上越矮缩,呈套叠状,造成叶片呈轮生状,基部叶片增生、变厚、呈暗绿色至绿兰色,叶片挺直光滑,心叶多卷曲变黄后坏死。成株期,上部叶片形成团...
-
小麦干热风害
症状干热风害是 小麦 生育后期经常遇到的气象生理病害。麦株的芒、穗、叶片和茎秆等部位均可受害。从顶端到基部失水后青枯变白或叶片卷缩萎凋,颖壳变为白色或灰白色,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小麦干热风害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无团...
-
小麦越冬死苗
病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不利的气候条件主要指低温和干旱,即年总降水量、夏季降水量、冬麦降水多少对死苗都有明显的影响。且干旱常常是许多地区 小麦 越冬死苗的主导因素。二品种的抗寒能力凡是经过抗寒锻炼的冬小麦,一般能忍受-23℃的低温,地温团...
-
小麦细菌性条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 小麦 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颖片和籽粒。病部初现针尖大小的深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半透明水浸状的条斑,后变深褐色,常出现小颗粒状细菌脓。褐色条斑出现在叶片上,故称细菌性条斑病。病斑出现在颖壳上的称黑颖。分布在北京、团...
-
小麦雪腐病
症状又称灰色雪腐病。主要为害 小麦 幼苗的根及叶鞘和叶片,一般易发生在雪覆盖或刚刚融化的麦田。病株上初生浅绿色水渍状病斑,布满灰白色松软霉层,后产生大量黑褐色的菌核。病部组织烂腐、病叶极易破碎。此病新疆发生较重。 病原团...
-
小麦卷曲病
症状又称扭叶病、双冠子叶斑病。苗期、成株均可发病。苗期染病开始在第三、四叶片上产生浅绿色圆形至长圆形病斑,逐渐扩展为不规则形病变,心叶卷曲干枯,严重的幼苗扭曲畸形后枯死。拔节期、抽穗期染病叶片、叶鞘上产生淡黄色病斑,上生小黑点或漆黑色斑痣,旗叶紧抱的不能抽穗呈“一柱香”形,初期缠绕灰白色团...
-
小麦粒瘿线虫病
症状又称 小麦 粒线虫病。染病的小麦苗期至成熟期都有症状表现,以在麦穗上形成虫瘿最为明显。受害麦苗叶片短阔、皱边、微黄、直立,严重者萎缩枯死。能长成的病株在抽穗前,叶片皱缩,叶鞘疏松,茎秆扭曲。孕穗期以后,病株矮小,茎秆肥大,节间缩短,团...
-
小麦秆锈病
症状 小麦 秆锈病主要发生在华东沿海、长江流域、南方冬麦区及东北、华北的内蒙古、西北春麦区。主要发生在叶鞘和茎秆上,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大,长椭圆形,深褐色或褐黄色,排列不规则,散生,常连接成大斑,成熟后表皮易破裂,表皮大片开裂且团...
-
小麦白秆病
病症发生在我国四川北部、青海、甘肃及西藏高寒麦区,主要为害叶片和茎秆。 小麦 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病。常见有系统性条斑和局部斑点两种症状。条斑型叶片染病从叶片基部产生与叶脉平行向叶尖扩展的水渍状条斑,初为暗褐色,后变草黄色。边缘色深,黄褐色团...
-
小麦灰霉病
症状80年代以来,该病已成为四川成都、重庆及浙江等长江两岸地区 小麦 穗部的重要病害,严重的病穗率高达12%~29%。该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病。叶片染病初在基部叶片上现不规则水浸斑,拔节后叶尖先变黄,且下部叶片先发病,后逐渐向上蔓延。团...
-
小麦红矮病毒病
症状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麦区。病株矮化严重,分蘖少或减少,严重时病株在拔节前即死亡,轻病是能拔节,多不抽穗,有的虽抽穗,但籽粒不实。病株叶片变红,有的品种变黄,一般红秆品种出现红叶,青秆品种多现黄叶,有的波及到叶鞘。 病原Wheatreddwarfvirus简称WRDV,团...
-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
症状为害小麦、大麦、 燕麦 、黑麦等27属34种植物。受害小麦幼苗矮黄,根系短分叉,后期根系被 寄生 呈瘤状,露出白亮至暗褐色粉粒状胞囊,此为该病的主要特征。胞囊老熟易脱落,胞囊仅在成团...
-
小麦湿害
浊麦湿害是小麦生产中的五害(湿害、冻害、干热害、草害、病虫害)之一。近年湖北、准北麦区、江苏丘陵麦区等常见,每年都有不同积蓄的发生。受湿害的小麦根系长期处在缺氧的环境中,根的吸收功能减弱,造成植株体内水分反而亏缺,严重时造成脱水凋萎或死亡,因此湿害又称为生理性旱害。从苗期至扬花灌浆期都可团...
-
麦秆蝇
学名MeromyzasaltatrixLinnaeus双翅目,秆蝇科。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至贵州、云南,西达新疆、西藏。青海的海南、四川的甘孜、阿坝地区也有发生。新疆、内蒙古、宁夏以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部分地区为害较重。 寄主 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