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叶锈病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6:25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089个字,大约阅读时间3分钟症状叶锈病主要发生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山西、贵州、云南、黑龙江、吉林。主要为害 小麦 叶片,产生疱疹状病斑,很少发生在叶鞘及茎秆上。夏孢子堆圆形至长椭圆形,桔红色,比秆锈病小,较条锈病大,呈不规则散生,在初生夏孢子堆周围有时产生数个次生的夏孢子堆,一般多发生在叶片的正面,少数可穿透叶片。成熟后表皮开裂一圈,散出桔黄色的夏孢子;冬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叶片背面和叶鞘上,圆形或长椭圆形,黑色,扁平,排列散乱,但成熟时不破裂。别于秆锈病和条锈病。
病原PucciniareconditaRob.exDesm.f.sp.triticiEriksetHenn.称小麦隐匿柄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夏孢子单胞,球形至近球形,黄褐色,表面具细刺,有散生发芽孔6―8个,大小18―29×17―22(μm);冬孢子双胞,棒状,顶平,柄短暗褐色,大小39―57×15―18(μm)。冬孢子萌发时产生4个小孢子,侵染转主寄主,产生锈子器和性子器。性子器橙黄色,球形至扁球形,大小80―145μm,埋生在寄主表皮下,产生橙黄色椭圆形性孢子。锈子器生在对应的叶背病斑处,坏资本主义,能产生链状球形锈孢子,大小16―26×16―20(μm)。与小麦条锈菌区分时,挑少许夏孢子,滴一滴浓盐酸或正磷酸,加
盖玻片镜检,条锈菌夏孢子原生质浓缩成多个小团,叶锈菌则在中央浓缩成一团。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叶锈病菌是一种多孢型转主 寄生 的病菌。在小麦上形成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在唐松草(Thaclictrumspp.)和小乌头(Isopyrumfumarioides)上形成锈孢子和性孢子。我国尚未证实有转主寄主,仅以夏孢子世代完成其生活史。该菌在华北、西北、西南、中南等广 大麦 区的自生麦和晚熟春麦上以夏孢子连续侵染的方式越夏,秋季就近侵染秋苗,并向邻近地区传播,其越冬形式和越冬条件与条锈病类似。该菌夏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从叶片气孔侵入,气温20―25℃经6天潜育,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和夏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秋苗发病后,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叶片内或少量以夏孢子越冬,冬季温暖地区,病菌不断传播蔓延。北方春麦区,由于病菌不能在当地越冬,病菌则从外地传来,引起发病。冬小麦播种早,出苗早发病重。一般9月上、中旬播种的易发病,冬季气温高,雪层厚,覆雪时间长,土壤湿度大发病重。毒性强的小种多,能使小麦抗病性“丧失”,造成大面积发病。
防治方法主要靠种植抗病品种,辅之以药剂防治和栽培防病。(1)种植抗耐病品种如黄淮海地区种植陕农7859、冀5418、鲁麦1号、小偃6号、徐州21号等冬小麦品种。此外,近年新选育的抗叶锈冬小麦品种有:京冬1号、8号,京核3号(京核931),京411、北农白,皖麦26、27、28号,绵阳26号,百农64,周麦9号-矮优688系,新宝丰(7228),豫麦39(豫农8539),早麦5号,劲松49号,兴麦17号,滇麦19号,秦麦12号,冀麦48、40、冀92-3235、6021新系等;春小麦品种有:垦九5号、龙麦23号、龙辐麦7号、蒙麦30号、京引1号、陇春8139、定丰3号等。(2)药剂防治①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的0.03%―0.04%(有效成分)叶锈特或用种子重量0.2%的20%三唑酮乳油拌种。②提供使用15%保丰1号种衣剂(活性成分为粉锈宁、多菌灵、辛硫磷)包衣种子后自动固化成膜状,播后形成保护圈,且持效期长。用量每kg种子用4g包衣防治小麦叶锈病、白粉病、全蚀病效果优异,且可兼治地下害虫。(3)于发病初期喷洒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可兼治条锈病、秆锈病和白粉病,隔10―20天1次,防治1―2次。(4)加强栽培防病措施适期播种,消灭杂草和自生麦苗,雨季及时排水,上湿气滞留。
推荐阅读
-
小麦糜疯病
症状又称拐节病。引起严重花叶或产生黄色斑点、长短线纹或褪绿斑驳,植株矮化,分蘖高低参差不齐,引起不同程度坏死。有的分蘖死亡或茎叶扭曲,茎节上下拐折,造成植株散乱,故称糜疯或拐节病。分布在西北麦区。 病原Wheatstreakmosaicvirus简称WSMV,称 团...
-
小麦丛矮病
病原Wheatrosettevirus称北方禾谷花叶病毒,属弹状病毒组。病毒粒体杆状,病毒质粒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内,常单个或多个,成层或簇状包在内质网膜内。在传毒介体灰飞虱唾液腺中病毒质粒只有核衣壳而无外膜。病毒汁液体外保毒期2―3天,稀释限点10―100倍。丛矮病潜育期因温度不同而异,一团...
-
小麦蓝矮病毒病
症状 小麦 冬前一般不表现症状,多在春季麦田返青后的拔节期,能见到明显症状。病株明显矮缩、畸形、节间越往上越矮缩,呈套叠状,造成叶片呈轮生状,基部叶片增生、变厚、呈暗绿色至绿兰色,叶片挺直光滑,心叶多卷曲变黄后坏死。成株期,上部叶片形成团...
-
小麦干热风害
症状干热风害是 小麦 生育后期经常遇到的气象生理病害。麦株的芒、穗、叶片和茎秆等部位均可受害。从顶端到基部失水后青枯变白或叶片卷缩萎凋,颖壳变为白色或灰白色,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小麦干热风害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无团...
-
小麦越冬死苗
病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不利的气候条件主要指低温和干旱,即年总降水量、夏季降水量、冬麦降水多少对死苗都有明显的影响。且干旱常常是许多地区 小麦 越冬死苗的主导因素。二品种的抗寒能力凡是经过抗寒锻炼的冬小麦,一般能忍受-23℃的低温,地温团...
-
小麦细菌性条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 小麦 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颖片和籽粒。病部初现针尖大小的深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半透明水浸状的条斑,后变深褐色,常出现小颗粒状细菌脓。褐色条斑出现在叶片上,故称细菌性条斑病。病斑出现在颖壳上的称黑颖。分布在北京、团...
-
小麦雪腐病
症状又称灰色雪腐病。主要为害 小麦 幼苗的根及叶鞘和叶片,一般易发生在雪覆盖或刚刚融化的麦田。病株上初生浅绿色水渍状病斑,布满灰白色松软霉层,后产生大量黑褐色的菌核。病部组织烂腐、病叶极易破碎。此病新疆发生较重。 病原团...
-
小麦卷曲病
症状又称扭叶病、双冠子叶斑病。苗期、成株均可发病。苗期染病开始在第三、四叶片上产生浅绿色圆形至长圆形病斑,逐渐扩展为不规则形病变,心叶卷曲干枯,严重的幼苗扭曲畸形后枯死。拔节期、抽穗期染病叶片、叶鞘上产生淡黄色病斑,上生小黑点或漆黑色斑痣,旗叶紧抱的不能抽穗呈“一柱香”形,初期缠绕灰白色团...
-
小麦粒瘿线虫病
症状又称 小麦 粒线虫病。染病的小麦苗期至成熟期都有症状表现,以在麦穗上形成虫瘿最为明显。受害麦苗叶片短阔、皱边、微黄、直立,严重者萎缩枯死。能长成的病株在抽穗前,叶片皱缩,叶鞘疏松,茎秆扭曲。孕穗期以后,病株矮小,茎秆肥大,节间缩短,团...
-
小麦秆锈病
症状 小麦 秆锈病主要发生在华东沿海、长江流域、南方冬麦区及东北、华北的内蒙古、西北春麦区。主要发生在叶鞘和茎秆上,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大,长椭圆形,深褐色或褐黄色,排列不规则,散生,常连接成大斑,成熟后表皮易破裂,表皮大片开裂且团...
-
小麦糜疯病
症状又称拐节病。引起严重花叶或产生黄色斑点、长短线纹或褪绿斑驳,植株矮化,分蘖高低参差不齐,引起不同程度坏死。有的分蘖死亡或茎叶扭曲,茎节上下拐折,造成植株散乱,故称糜疯或拐节病。分布在西北麦区。 病原Wheatstreakmosaicvirus简称WSMV,称 团...
-
小麦丛矮病
病原Wheatrosettevirus称北方禾谷花叶病毒,属弹状病毒组。病毒粒体杆状,病毒质粒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内,常单个或多个,成层或簇状包在内质网膜内。在传毒介体灰飞虱唾液腺中病毒质粒只有核衣壳而无外膜。病毒汁液体外保毒期2―3天,稀释限点10―100倍。丛矮病潜育期因温度不同而异,一团...
-
小麦蓝矮病毒病
症状 小麦 冬前一般不表现症状,多在春季麦田返青后的拔节期,能见到明显症状。病株明显矮缩、畸形、节间越往上越矮缩,呈套叠状,造成叶片呈轮生状,基部叶片增生、变厚、呈暗绿色至绿兰色,叶片挺直光滑,心叶多卷曲变黄后坏死。成株期,上部叶片形成团...
-
小麦干热风害
症状干热风害是 小麦 生育后期经常遇到的气象生理病害。麦株的芒、穗、叶片和茎秆等部位均可受害。从顶端到基部失水后青枯变白或叶片卷缩萎凋,颖壳变为白色或灰白色,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小麦干热风害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无团...
-
小麦越冬死苗
病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不利的气候条件主要指低温和干旱,即年总降水量、夏季降水量、冬麦降水多少对死苗都有明显的影响。且干旱常常是许多地区 小麦 越冬死苗的主导因素。二品种的抗寒能力凡是经过抗寒锻炼的冬小麦,一般能忍受-23℃的低温,地温团...
-
小麦细菌性条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 小麦 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颖片和籽粒。病部初现针尖大小的深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半透明水浸状的条斑,后变深褐色,常出现小颗粒状细菌脓。褐色条斑出现在叶片上,故称细菌性条斑病。病斑出现在颖壳上的称黑颖。分布在北京、团...
-
小麦雪腐病
症状又称灰色雪腐病。主要为害 小麦 幼苗的根及叶鞘和叶片,一般易发生在雪覆盖或刚刚融化的麦田。病株上初生浅绿色水渍状病斑,布满灰白色松软霉层,后产生大量黑褐色的菌核。病部组织烂腐、病叶极易破碎。此病新疆发生较重。 病原团...
-
小麦卷曲病
症状又称扭叶病、双冠子叶斑病。苗期、成株均可发病。苗期染病开始在第三、四叶片上产生浅绿色圆形至长圆形病斑,逐渐扩展为不规则形病变,心叶卷曲干枯,严重的幼苗扭曲畸形后枯死。拔节期、抽穗期染病叶片、叶鞘上产生淡黄色病斑,上生小黑点或漆黑色斑痣,旗叶紧抱的不能抽穗呈“一柱香”形,初期缠绕灰白色团...
-
小麦粒瘿线虫病
症状又称 小麦 粒线虫病。染病的小麦苗期至成熟期都有症状表现,以在麦穗上形成虫瘿最为明显。受害麦苗叶片短阔、皱边、微黄、直立,严重者萎缩枯死。能长成的病株在抽穗前,叶片皱缩,叶鞘疏松,茎秆扭曲。孕穗期以后,病株矮小,茎秆肥大,节间缩短,团...
-
小麦秆锈病
症状 小麦 秆锈病主要发生在华东沿海、长江流域、南方冬麦区及东北、华北的内蒙古、西北春麦区。主要发生在叶鞘和茎秆上,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大,长椭圆形,深褐色或褐黄色,排列不规则,散生,常连接成大斑,成熟后表皮易破裂,表皮大片开裂且团...
最新更新
-
热带鱼类亲鱼越冬养殖
热带鱼类亲鱼越冬,一般在11月中下旬入越冬池保暖,具体入池时间应根据当地气温下降情况确定。当预计有较强冷空气入侵,最低气温将下降到13℃以下,平均气温18℃以下,或日平均气温降温幅度达8℃,选晴暖天气进行入池,同时应保证鱼进池后有三四天暖期。 选择背风的深水塘,团...
-
山鸡的十种疑难病症的中药配方
在生产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在治疗某些传染病时已经把所有“好药”用尽了,效果还是不明显。而采用价格低廉的中药治疗反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这些事实说明中药在治疗野鸡的疑难病时有其独特疗效,现介绍如下,以供备用。 金荞麦全草(根、茎、叶、花)制剂或团...
-
林蛙的烂鳃病的防治
细菌性烂鳃病亦是蝌蚪期的常见病,多在水温16~26摄氏度时发生,水温15摄氏度以下时很少发病。 1、病原病原为黏球菌,菌体细长,两端纯圆。 2、症状患病的蝌蚪鳃部腐烂,鳃丝充血,鳃上附着污泥和黏液,呼吸困难,行动迟缓,不摄食,常并发其他细菌感染团...
-
关于发展黎平绿壳蛋鸡的几点建议
当前,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鸡蛋的消费向美味、营养、保健方向转型已是必然趋势。在崇尚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吃出健康、吃出营养的观念下,绿壳蛋鸡产业孕育而生,并逐步形成易行、高效、短频、灵活等特征。面对这项新兴产业,如何定位?如何健康发展?如何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团...
-
林蛙的管理方法
1.蝌蚪的饲养管理 蝌蚪的放养密度要合理,并随时进行调整,一般蝌蚪期的饲养密度平均每平方米不超过2000只。 蝌蚪饲养池中的蝌蚪应力求整齐,日龄大致相同,避免出现大吃小现象。 需要对蝌蚪进行转移时,要借助于尼龙网捞取,用水桶运团...
-
绿壳蛋鸡商品鸡的饲养管理
在同一鸡舍内,放养同一日龄的鸡,饲养到商品体重后一同出售。实行全进全出制,实行公母分开饲养。每群以300只为宜,饲养密度为68只/平方米。 对所选优质原料进行合理搭配,科学组方,使饲料营养全价化。制成颗粒饲料,鸡只能采食,不能挑食,营养均衡。参考配方:玉米59.团...
-
勉县农民创新养殖绿壳蛋鸡
在勉县周家山镇红光村以北的浅山丘陵处,有一片山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一大群绿壳蛋鸡在林地里每天喝着山泉水、吃着绿玉米、沐着自然风,自由自在地快乐成长。 林地主人马云武介绍,这些散养鸡就是黑羽绿壳蛋鸡和麻羽绿壳鸡。去年,他承包了村上120亩山坡地,先后投资50余万团...
-
绿壳蛋鸡的饲喂
绿壳蛋鸡必须喂全价配合饲料,不要单一饲喂玉米或其它单一饲料,这是恒定的饲喂原则,不可改变。在平时饲喂中,配合饲料中可掺些切碎的胡萝卜、蔬菜、野菜和剩饭菜等。这样可使绿壳蛋鸡的日粮中营养更全面。同时,又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节省配合饲料,降低饲养成本。 绿壳蛋鸡每团...
-
绿壳蛋鸡各阶段的饲管技术
1、绿壳蛋鸡产蛋初期: 一般情况下,刚开产的绿壳蛋鸡仍处于进一步发育阶段,体重仍在继续增加。此阶段除要逐步增加采食量和蛋白质含量外,同时还要逐步增加饲料中矿物质、多种维生素的比例。具体要求是,当产蛋率达50%时,每百公斤饲料添加10克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应团...
-
绿壳蛋鸡高效饲养法
在绿壳蛋鸡饲养过程中,采用“定中有变”饲养法,可使蛋鸡保持旺盛的食欲,提高消化吸收利用率,饲料报酬高,使鸡的生产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鸡产蛋多,个头大,质量好。其具体做法是: 绿壳蛋鸡每天饲喂3次。饲喂时间可根据季节变化而灵活确定,如夏秋季节:在早上5时、中午12团...
-
防治绿壳蛋鸡禽副伤寒的措施
禽副伤寒是指除了鸡白痢和鸡伤寒以外,由其他沙门氏菌所引起禽病的总称。 引起鸡副伤寒的沙门氏菌较多,主要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危害最大。禽沙门氏菌对热和常用的消毒药很敏感,加热60℃5分钟即死亡。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 雏鸡常在10日龄后发病,病雏呆立、团...
-
林蛙卵的孵化
随着林蛙的经济价值被人们认识和开发,养殖东北林蛙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林蛙产卵后及时将卵捞出,放在孵化池中,蛙卵一般分为动物极与植物极两个半球。动物极半球内分布大量的黑色素,呈现深黑色;植物极半球因黑色素少,呈现乳白色,刚产出时,动、植物极尚不明显,受精后30分钟,动、植物极变化十分团...
-
林蛙疾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林蛙疾病多种多样,病因也错综复杂,因此治疗的方法也很多。总体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平时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态环境,经常预防消毒。另一种是发病时及时治疗、及时控制传染源、消除病因、合理进行药物治疗。这两类方法统称综合性防治措施。实践证明,仅依靠某一单独的措施是团...
-
山鸡育雏期需要注意事项
山鸡雏期的饲养管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下面将从饮水开食、温度、湿度、密度、通风光照等方面为广大养殖户进行介绍: 雏雉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锰酸钾,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雉及时调教,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