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中华稻蝗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6:25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804个字,大约阅读时间3分钟学名Oxyachinensis(Thunberg)属直翅目,蝗科。分布在中国南、北方各稻区。
害主水稻、茭 白及 其他禾本科植物,豆科、旋花科、 锦葵 科、茄科等多种植物。
为害特点成、若虫食叶成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光,仅残留叶脉。
形态特征成虫雄体长15―33mm,雌虫19―40mm,黄绿、褐绿、绿色,前翅前缘绿色,余淡褐色,头宽大,卵圆形,头顶向前伸,颜面隆起宽,两侧缘近平行,具纵沟。复眼卵圆形,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后横沟位于中部之后,前胸腹板突圆锥形,略向后倾斜,翅长超过后足腿节末端。雄虫尾端近圆锥形,肛上板短三角形,平滑无侧沟,顶端呈锐角。雌虫腹部第2―3节背板侧面的后下角呈刺状,有的第3节不明显。产卵瓣长,上下瓣大,外缘具细齿。卵长约3.5mm,宽1mm,长圆筒形,中间略弯,深黄色,胶质卵囊褐色,包在卵外面,囊内含卵10―100粒,多为30粒左右,斜列2纵行。若虫5―6龄,少数7龄。1龄灰绿色,头大高举,无翅芽,触角13节;2龄绿色,头胸侧的黑褐色纵纹开始显现,触角14一17节;3龄浅绿色,头胸两侧黑褐色纵纹明显,沿背中线淡色中带明显,触角18―19节,微露翅芽;4龄翅芽呈三角形,长未达腹部第一节,触角20一22节;末龄翅芽超过腹部第3节,触角23―29节。
生活习性浙江、湖南以北年生1代,以南2代,各地均以卵块在田埂、荒滩、堤坝等土中1.5―4cm深处或杂草根际、稻茬株间越冬。广州3月下旬一4月上旬越冬卵孵化,南昌5月上中旬,湖北汉川5月中下旬,北京6月上旬,吉林省公主岭7月上中旬;广州6月上中旬羽化,南昌7月上中旬,汉川7月中下旬,北京8月上中旬,公主岭为8月中下旬羽化。二代区二代成虫多在9月羽化,各地大体相同。成虫寿命59―113天,产卵前期25―65天,一代区卵期6个月,二代区第一代3―5个月,第二代近1个月,若虫期42―55天,长者80天。喜在早晨羽化,羽化后15―45天开始交配,一生可交配多次,夜晚闷热时有扑灯习性。卵成块产在土下,田埂上居多,每雌产卵1―3块。初孵若虫先取食杂草,3龄后扩散为害英白、水稻或豆类等。天敌有晴蜒、 螳螂 、 青蛙 、蜘蛛、鸟类。
防治方法(1)稻蝗喜在田埂、地头、渠旁产卵。发生重的地区组织人力铲埂、翻埂杀灭蝗卵,具明显效果。(2)保护青蛙、蟾除,可有效抑制该虫发生。(3)抓住3龄前稻蝗群集在田埂、地边、渠旁取食杂草嫩叶特点,突击防治,当进入3―4龄后常转入大田,当百株有虫10头以上时,应及时喷洒50%辛硫磷乳油或50%***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2.5%功夫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2.5%氯氰灵乳油1000―2000倍液。均可取得较好防治效果。(4)大面积发生时应使用飞机防治。
推荐阅读
-
水稻芋蝗
为害特点以成、若虫啃食叶片成缺刻或食叶肉留下表皮,被害叶呈紫色小横斑,影响光合作用,阻碍植株生长。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19―22mm,雄成虫17一18mm,体黄绿色。复眼的后方、前胸背板侧片的上端具黑褐色纵条纹,向后延伸至中、后胸背板的两侧。前翅黄绿色,后翅基部团...
-
水稻稻赤斑沫蝉
学名Callitetixversicolor(Fabricius)同翅目,沫蝉科。别名赤斑沫蝉、稻赤斑黑沫蝉。俗称雷火虫。分布北起浙江、河南、陕西,南至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福建。 寄主主害水稻,也为害 高粱 团...
-
水稻山稻蝗
学名OxyaagavisaTsai直翅目,蝗总科。中国特有。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至海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东面滨海,西达甘肃,折入四川。 寄主主要为害水稻、小竹等。 为害特点成、若虫食叶成缺刻,严重时吃光全叶,仅残留主脉。 团...
-
水稻稻铁甲虫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5mm,蓝黑色,具金属光泽,前胸背板前方、两侧各具瘤状突起,上生4根棘刺,后方两侧各具1根较大的棘。鞘翅每边疏生20一21根长短不一的棘。卵扁椭圆形,乳白色,表面覆有黄褐色胶状物质。末龄幼虫体长5―6mm,中胸至第7腹节背面具2横列瘤状小突起,腹部各节两侧外突呈三角形团...
-
水稻周斑水虹
学名Stratiomyiachoui(Lindner)双翅目,水虹科。分布辽宁、黑龙江、陕西。 寄主新近发现该虫为害水稻。 为害特点幼虫群聚在水稻幼苗根部,为害茎基部,致茎基部腐烂或折断。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16mm,体黑团...
-
水稻长腿水叶甲
学名DonaciaprovostiFairmaire属鞘翅目,负泥甲科。别名稻食根叶甲、稻食根虫、食根蛆、车兜虫、饭米虫、饭 豆虫 、下涝虫。分布在黑龙江、辽宁、北京、河北、陕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江西、福建、台湾、广团...
-
小麦蠕孢叶斑根腐病
症状又称 小麦 蠕孢叶斑病、蠕孢根腐病,属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冬麦或春麦区均有发生。春麦区流行频纺高。是小麦全生育期典型的多阶段性病害,从幼苗到抽穗结实期均有发生。幼苗期引致芽腐和苗枯,成株期引致叶片早枯和穗腐、根腐、茎基腐、叶斑、黑胚粒团...
-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病
症状又称 小麦 黄花叶病。该病在冬小麦上发生严重。染病后冬前不表现症状,到春季小麦返青期才出现症状,染病株在小麦4―6叶后的新叶上产生褪绿条纹,少数心叶扭曲畸形,以后褪绿条纹增加并扩散。病斑联合成长短不等、宽窄不一的不规则条斑,形似梭状团...
-
小麦黄矮病毒病
病原Barleyyelowdwarfvirus简称BYDV称大麦黄矮病毒,属病毒。分为DAV、GAV、GDV、RMV等株系。病毒粒子为等轴对称正20面体。病叶韧皮部组织的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直径24nm,病毒核酸为单链核糖核酸。病毒在汁液中致死温度65―70℃。能侵染小麦、大麦团...
-
小麦黄斑叶枯病
症状又称 小麦 黄斑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可单独形成黄斑,有时与其他叶斑病混合发生。叶片染病初生黄褐色斑点,后扩展为椭圆形至纺锤形大斑,大小7~30×1~6(mm),病斑中央色深,有不大明显的轮纹,边缘有边界不明显,外围生黄色晕圈,后期团...
-
水稻芋蝗
为害特点以成、若虫啃食叶片成缺刻或食叶肉留下表皮,被害叶呈紫色小横斑,影响光合作用,阻碍植株生长。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19―22mm,雄成虫17一18mm,体黄绿色。复眼的后方、前胸背板侧片的上端具黑褐色纵条纹,向后延伸至中、后胸背板的两侧。前翅黄绿色,后翅基部团...
-
水稻稻赤斑沫蝉
学名Callitetixversicolor(Fabricius)同翅目,沫蝉科。别名赤斑沫蝉、稻赤斑黑沫蝉。俗称雷火虫。分布北起浙江、河南、陕西,南至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福建。 寄主主害水稻,也为害 高粱 团...
-
水稻山稻蝗
学名OxyaagavisaTsai直翅目,蝗总科。中国特有。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至海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东面滨海,西达甘肃,折入四川。 寄主主要为害水稻、小竹等。 为害特点成、若虫食叶成缺刻,严重时吃光全叶,仅残留主脉。 团...
-
水稻稻铁甲虫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5mm,蓝黑色,具金属光泽,前胸背板前方、两侧各具瘤状突起,上生4根棘刺,后方两侧各具1根较大的棘。鞘翅每边疏生20一21根长短不一的棘。卵扁椭圆形,乳白色,表面覆有黄褐色胶状物质。末龄幼虫体长5―6mm,中胸至第7腹节背面具2横列瘤状小突起,腹部各节两侧外突呈三角形团...
-
水稻周斑水虹
学名Stratiomyiachoui(Lindner)双翅目,水虹科。分布辽宁、黑龙江、陕西。 寄主新近发现该虫为害水稻。 为害特点幼虫群聚在水稻幼苗根部,为害茎基部,致茎基部腐烂或折断。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16mm,体黑团...
-
水稻长腿水叶甲
学名DonaciaprovostiFairmaire属鞘翅目,负泥甲科。别名稻食根叶甲、稻食根虫、食根蛆、车兜虫、饭米虫、饭 豆虫 、下涝虫。分布在黑龙江、辽宁、北京、河北、陕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江西、福建、台湾、广团...
-
小麦蠕孢叶斑根腐病
症状又称 小麦 蠕孢叶斑病、蠕孢根腐病,属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冬麦或春麦区均有发生。春麦区流行频纺高。是小麦全生育期典型的多阶段性病害,从幼苗到抽穗结实期均有发生。幼苗期引致芽腐和苗枯,成株期引致叶片早枯和穗腐、根腐、茎基腐、叶斑、黑胚粒团...
-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病
症状又称 小麦 黄花叶病。该病在冬小麦上发生严重。染病后冬前不表现症状,到春季小麦返青期才出现症状,染病株在小麦4―6叶后的新叶上产生褪绿条纹,少数心叶扭曲畸形,以后褪绿条纹增加并扩散。病斑联合成长短不等、宽窄不一的不规则条斑,形似梭状团...
-
小麦黄矮病毒病
病原Barleyyelowdwarfvirus简称BYDV称大麦黄矮病毒,属病毒。分为DAV、GAV、GDV、RMV等株系。病毒粒子为等轴对称正20面体。病叶韧皮部组织的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直径24nm,病毒核酸为单链核糖核酸。病毒在汁液中致死温度65―70℃。能侵染小麦、大麦团...
-
小麦黄斑叶枯病
症状又称 小麦 黄斑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可单独形成黄斑,有时与其他叶斑病混合发生。叶片染病初生黄褐色斑点,后扩展为椭圆形至纺锤形大斑,大小7~30×1~6(mm),病斑中央色深,有不大明显的轮纹,边缘有边界不明显,外围生黄色晕圈,后期团...
最新更新
-
林蛙的烂鳃病的防治
细菌性烂鳃病亦是蝌蚪期的常见病,多在水温16~26摄氏度时发生,水温15摄氏度以下时很少发病。 1、病原病原为黏球菌,菌体细长,两端纯圆。 2、症状患病的蝌蚪鳃部腐烂,鳃丝充血,鳃上附着污泥和黏液,呼吸困难,行动迟缓,不摄食,常并发其他细菌感染团...
-
关于发展黎平绿壳蛋鸡的几点建议
当前,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鸡蛋的消费向美味、营养、保健方向转型已是必然趋势。在崇尚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吃出健康、吃出营养的观念下,绿壳蛋鸡产业孕育而生,并逐步形成易行、高效、短频、灵活等特征。面对这项新兴产业,如何定位?如何健康发展?如何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团...
-
林蛙的管理方法
1.蝌蚪的饲养管理 蝌蚪的放养密度要合理,并随时进行调整,一般蝌蚪期的饲养密度平均每平方米不超过2000只。 蝌蚪饲养池中的蝌蚪应力求整齐,日龄大致相同,避免出现大吃小现象。 需要对蝌蚪进行转移时,要借助于尼龙网捞取,用水桶运团...
-
绿壳蛋鸡商品鸡的饲养管理
在同一鸡舍内,放养同一日龄的鸡,饲养到商品体重后一同出售。实行全进全出制,实行公母分开饲养。每群以300只为宜,饲养密度为68只/平方米。 对所选优质原料进行合理搭配,科学组方,使饲料营养全价化。制成颗粒饲料,鸡只能采食,不能挑食,营养均衡。参考配方:玉米59.团...
-
勉县农民创新养殖绿壳蛋鸡
在勉县周家山镇红光村以北的浅山丘陵处,有一片山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一大群绿壳蛋鸡在林地里每天喝着山泉水、吃着绿玉米、沐着自然风,自由自在地快乐成长。 林地主人马云武介绍,这些散养鸡就是黑羽绿壳蛋鸡和麻羽绿壳鸡。去年,他承包了村上120亩山坡地,先后投资50余万团...
-
绿壳蛋鸡的饲喂
绿壳蛋鸡必须喂全价配合饲料,不要单一饲喂玉米或其它单一饲料,这是恒定的饲喂原则,不可改变。在平时饲喂中,配合饲料中可掺些切碎的胡萝卜、蔬菜、野菜和剩饭菜等。这样可使绿壳蛋鸡的日粮中营养更全面。同时,又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节省配合饲料,降低饲养成本。 绿壳蛋鸡每团...
-
绿壳蛋鸡各阶段的饲管技术
1、绿壳蛋鸡产蛋初期: 一般情况下,刚开产的绿壳蛋鸡仍处于进一步发育阶段,体重仍在继续增加。此阶段除要逐步增加采食量和蛋白质含量外,同时还要逐步增加饲料中矿物质、多种维生素的比例。具体要求是,当产蛋率达50%时,每百公斤饲料添加10克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应团...
-
绿壳蛋鸡高效饲养法
在绿壳蛋鸡饲养过程中,采用“定中有变”饲养法,可使蛋鸡保持旺盛的食欲,提高消化吸收利用率,饲料报酬高,使鸡的生产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鸡产蛋多,个头大,质量好。其具体做法是: 绿壳蛋鸡每天饲喂3次。饲喂时间可根据季节变化而灵活确定,如夏秋季节:在早上5时、中午12团...
-
防治绿壳蛋鸡禽副伤寒的措施
禽副伤寒是指除了鸡白痢和鸡伤寒以外,由其他沙门氏菌所引起禽病的总称。 引起鸡副伤寒的沙门氏菌较多,主要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危害最大。禽沙门氏菌对热和常用的消毒药很敏感,加热60℃5分钟即死亡。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 雏鸡常在10日龄后发病,病雏呆立、团...
-
林蛙卵的孵化
随着林蛙的经济价值被人们认识和开发,养殖东北林蛙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林蛙产卵后及时将卵捞出,放在孵化池中,蛙卵一般分为动物极与植物极两个半球。动物极半球内分布大量的黑色素,呈现深黑色;植物极半球因黑色素少,呈现乳白色,刚产出时,动、植物极尚不明显,受精后30分钟,动、植物极变化十分团...
-
林蛙疾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林蛙疾病多种多样,病因也错综复杂,因此治疗的方法也很多。总体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平时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态环境,经常预防消毒。另一种是发病时及时治疗、及时控制传染源、消除病因、合理进行药物治疗。这两类方法统称综合性防治措施。实践证明,仅依靠某一单独的措施是团...
-
山鸡育雏期需要注意事项
山鸡雏期的饲养管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下面将从饮水开食、温度、湿度、密度、通风光照等方面为广大养殖户进行介绍: 雏雉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锰酸钾,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雉及时调教,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团...
-
林蛙疾病的预防
1.林蛙场的建设必须符合防病要求 林蛙场的水源要无污染。有害的被污染的水会损害林蛙的健康,水体传染病很快,因此水源一定要清洁无污染。 2.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①定期消毒一般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对水池、蛙圈及其他养殖设备进行一次彻底团...
-
绿壳蛋鸡饲养经验
绿壳蛋鸡抗病能力强,食性杂,全国各地均可饲养。对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促进儿童身体和智力发育,提高免疫力,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鸡蛋历年是我国畅销产品,绿壳鸡蛋现在国内的数量极少。饲养新品种利润相对较高。 鸡舍应建造在通风向阳处,鸡舍前后可每隔3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