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纵卷叶螟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6:25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206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学名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鳞翅目,螟蛾科。别名刮青虫。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海南的全国各稻区。
寄主主要为害水稻,有时为害 小麦 、 甘蔗 、粟、 禾本科杂草 。
为害特点以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幼虫匿居其中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白色条斑,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造成减产。
形态特征雌成蛾体长8―9mm,翅展17mm,体、翅黄溜色,前翅前缘暗褐色,外缘具暗褐色宽带,内横线、外横线斜贯翅面,中横线短,后翅也有2条横线,内横线短,不达后缘。雄蛾体稍小,色泽较鲜艳,前、后翅斑纹与雌蛾相近,但前翅前缘中央具1黑色眼状纹。卵长1mm,近椭圆形,扁平,中部稍隆起,表面具细网纹,初白色,后渐变浅黄色。幼虫5―7龄,多数5龄。末龄幼虫体长14―19mm,头褐色,体黄绿色至绿色,老熟时为桔红色,中、后胸背面具小黑圈8个,前排6个,后排2个4蛹长7―10mm,圆筒形,末端尖削,具钩刺8个,初浅黄色,后变红棕色至褐色。
生活习性东北年生1―2代,长江中下游至南岭以北5―6代,海南南部10一l1代,南岭以南以蛹和幼虫越冬,南岭以北有零星蛹越冬。越冬场所为再生稻、稻桩及湿润地段的李氏禾、双穗雀麦等禾本科杂草。该虫有远距离迁飞习性,在我国北纬30度以北地区,任何虫态都不能越冬。每年春季,成虫随季风由南向北而来,随气流下沉和雨水拖带降落下来,成为非越冬地区的初始虫源。秋季,成虫随季风回迁到南方进行繁殖,以幼虫和蛹越冬。如在安徽该虫也不能越冬,每年5―7月成虫从南方大量迁来成为初始虫源,在稻田内发生4―5代,各代幼虫为害盛期:一代6月上中旬;二代7月上中旬;三代8月上中旬;四代在9月上中旬;五代在10月中旬。生产上1、5代虫量少,一般以2、3代发生为害重。成虫白天在稻田里栖息,遇惊扰即飞起,但飞不远,夜晚活动、交配,把卵产在稻叶的正面或背面,单粒居多,少数2―3粒串生在一起,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向嫩绿稻田产卵的习性,喜欢吸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和花蜜。卵期3―6天,幼虫期15―26天,共5龄,一龄幼虫不结苞;二龄时爬至叶尖处,吐丝缀卷叶尖或近叶尖的叶缘,即“卷尖期”;三龄幼虫纵卷叶片,形成明显的束腰状虫苞,即“束叶期”;3龄后食量增加,虫苞膨大,进入4―5龄频繁转苞为害,被害虫苞呈枯白色,整个稻田白叶累累。幼虫活泼,剥开虫苞查虫时,迅速向后退缩或翻落地面。老熟幼虫多爬至稻丛基部,在无效分蘖的小叶
或枯黄叶片上吐丝结成紧密的小苞,在苞内化蛹,蛹多在叶鞘处或位于株间或地表枯叶薄茧中。蛹期5―8氏,雌蛾产卵前期3―12天,雌蛾寿命5―17天,雄蛾4―16天。该虫喜温暖、高湿。气温22一28℃,相对湿度高于80%利于成虫卵巢发育、交配、产卵和卵的孵化及初孵幼虫的存活。为此,6―9月雨日多,湿度大利其发生,田间灌水过深,施氮肥偏晚或过多,引起水稻徒长,为害重。主要天敌有稻螟赤眼蜂,绒茧蜂等近百种。
防治方法(1)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水稻生长健壮,以减轻受害。(2)人工释放赤眼蜂。在稻纵卷叶螟产卵始盛期至高峰期,分期分批放蜂,每667m2每次放3―4万头,隔3天1次,连续放蜂3次。(3)喷洒杀螟杆菌、青虫菌,每667m2喷每克菌粉含活孢子量100亿的菌粉150一200g,对水60一75kg,配成300一400倍液喷雾。为了提高生物防治效果,可加入药液量0.1%的洗衣粉作湿润剂。此外如能加入药液量1/5的杀螟松效果更好。(4)掌握在幼虫2、3龄盛期或百丛有新束叶苞15个以上时,每667m2喷洒80%杀虫单粉剂35―40g或42%特力克乳油60ml或90%晶体***600倍液,也可泼浇50%杀螟松乳油100ml对水400kg。提倡施用5%锐劲特胶悬剂,每667m2用药20ml对水喷洒效果优异。每667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一30g,对水60kg,l一30天防效90%以上,持效期30天。此外,也可于2―3龄幼虫高峰期,用10%吡虫啉10―20g/667m2与80%杀虫单40g/667m2混配,主防稻纵卷叶螟,兼治稻飞虱。
推荐阅读
-
水稻青枯病
症状叶片内卷萎蔫,呈失水状,青灰色,茎秆干瘪收缩,或齐泥倒伏,谷壳青灰色,成为秕谷。病害常在1-2天内突然大面积成片发生。 病因系由水稻生理失水所致。多发于晚稻灌浆期,断水过早,遇干热风,失水严重导致大面积青枯。长期深灌,未达度搁田,根系较浅容易发生青枯。土层浅,肥力不团...
-
水稻营养障碍
症状一、缺氮发黄症水稻缺氮植株矮小,分蘖少,叶片小,呈黄绿色,成熟提早。一般先从老叶尖端开始向下均匀黄化,逐渐由基叶延及至心叶,最后全株叶色褪淡,变为黄绿色,下部老叶枯黄。发根慢,细根和根毛发育差,黄根较多。黄泥板田或耕层浅瘦、基肥不足的稻田常发生。二、缺磷发红症秧苗移栽后发红不返青,很团...
-
水稻根结线虫病
症状根尖受害,扭曲变粗,膨大形成根瘤,根瘤初卵圆形,白色,后发展为长椭圆形,两端稍尖,色棕黄至棕褐以至黑色,大小3×7(mm),渐变软,腐烂,外皮易破裂。幼苗期1/3根系出现根瘤时,病力瘦弱,叶色淡,返青迟缓。分蘖期根瘤数量大增,病株矮小,叶片发黄,茎秆细,根系短,长势弱。抽穗期表现为病团...
-
水稻赤枯病
症状又称铁锈病,俗称熬苗、坐裸。有下面三种在型:(1)缺外型赤枯在分蘖前始现,分蘖末发病明显,病株矮小,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叶片狭长而软弱披垂,下部叶自叶尖沿叶缘向基部扩展变为黄褐色,并产生赤褐色或暗褐色斑点或条斑。严重时自叶尖向下赤褐色枯死,整株仅有少数新叶为绿色,似火烧状。根系黄褐色团...
-
水稻东格鲁病毒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稻区。受害植株矮缩和叶片变色,生长衰退,叶片颜色为橙色至黄色。籼稻染病多为橙色或稍带红色,又叫红叶病。粳稻染病多呈黄色。嫩叶上现斑驳,老叶上现锈色斑点。东格鲁系菲律宾土语,表示衰退的意思。 病原Ricetungrosphericalviru团...
-
水稻齿矮病
症状又称裂叶矮缩病。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海南、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省。染病株矮化,叶尖旋转,叶缘有锯齿状缺刻。苗期染病心叶的叶尖常旋转10多圈,心叶下叶缘破裂成缺口状,多为锯齿状。分蘖期染病植株矮化,株高仅为健株1/2,叶片皱缩扭曲,边缘呈锯齿状,缺刻深约0.1-0.5cm,一般团...
-
水稻黄叶病
病原Ricetransitoryyellowingvirus称简RTYV,称水稻黄叶病毒或暂黄病毒,属病毒。病毒粒体呈子弹状或杆菌状,大小120-140×96(nm),多聚集于细胞核的内外膜间,也有散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病毒钝化温度56-58℃,稀释限点100000-1000000倍团...
-
水稻条纹叶枯病
症状苗期发病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不同品种表现不一,糯、粳稻和高秆籼稻心叶黄白、柔软、卷曲下垂、成枯心状。矮秆籼稻不呈枯心状,出现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减少,病株提早枯死。病毒病引起的枯心苗与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相似,但无蛀孔,无虫粪,不易团...
-
水稻矮缩病
症状主要分布在南方稻区。又称水稻普通矮缩病、普矮、青矮等。水稻在苗期至分蘖期感病后,植株矮缩,分蘖增多,叶片浓绿,僵直,生长后期病稻不能抽穗结实。病叶症状表现为两种类型。白点型在叶片上或叶鞘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虚线状黄白色点条斑,以基部最明显。始病叶以上新叶都出现点条,以下老叶一般不出现。团...
-
水稻黄萎病
症状病株叶色均匀褪绿成为浅黄色,叶片变薄,质地也较柔软,植株分蘖猛增,呈矮缩丛生状,根系发育不良。苗期染病的植株矮缩不能抽穗;后期染病的发病轻,主要表现为分蘖增多,簇生,个别病株出现高节位分枝,叶片似竹叶状。 病原Mycoplasma-likeorganism称团...
-
水稻青枯病
症状叶片内卷萎蔫,呈失水状,青灰色,茎秆干瘪收缩,或齐泥倒伏,谷壳青灰色,成为秕谷。病害常在1-2天内突然大面积成片发生。 病因系由水稻生理失水所致。多发于晚稻灌浆期,断水过早,遇干热风,失水严重导致大面积青枯。长期深灌,未达度搁田,根系较浅容易发生青枯。土层浅,肥力不团...
-
水稻营养障碍
症状一、缺氮发黄症水稻缺氮植株矮小,分蘖少,叶片小,呈黄绿色,成熟提早。一般先从老叶尖端开始向下均匀黄化,逐渐由基叶延及至心叶,最后全株叶色褪淡,变为黄绿色,下部老叶枯黄。发根慢,细根和根毛发育差,黄根较多。黄泥板田或耕层浅瘦、基肥不足的稻田常发生。二、缺磷发红症秧苗移栽后发红不返青,很团...
-
水稻根结线虫病
症状根尖受害,扭曲变粗,膨大形成根瘤,根瘤初卵圆形,白色,后发展为长椭圆形,两端稍尖,色棕黄至棕褐以至黑色,大小3×7(mm),渐变软,腐烂,外皮易破裂。幼苗期1/3根系出现根瘤时,病力瘦弱,叶色淡,返青迟缓。分蘖期根瘤数量大增,病株矮小,叶片发黄,茎秆细,根系短,长势弱。抽穗期表现为病团...
-
水稻赤枯病
症状又称铁锈病,俗称熬苗、坐裸。有下面三种在型:(1)缺外型赤枯在分蘖前始现,分蘖末发病明显,病株矮小,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叶片狭长而软弱披垂,下部叶自叶尖沿叶缘向基部扩展变为黄褐色,并产生赤褐色或暗褐色斑点或条斑。严重时自叶尖向下赤褐色枯死,整株仅有少数新叶为绿色,似火烧状。根系黄褐色团...
-
水稻东格鲁病毒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稻区。受害植株矮缩和叶片变色,生长衰退,叶片颜色为橙色至黄色。籼稻染病多为橙色或稍带红色,又叫红叶病。粳稻染病多呈黄色。嫩叶上现斑驳,老叶上现锈色斑点。东格鲁系菲律宾土语,表示衰退的意思。 病原Ricetungrosphericalviru团...
-
水稻齿矮病
症状又称裂叶矮缩病。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海南、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省。染病株矮化,叶尖旋转,叶缘有锯齿状缺刻。苗期染病心叶的叶尖常旋转10多圈,心叶下叶缘破裂成缺口状,多为锯齿状。分蘖期染病植株矮化,株高仅为健株1/2,叶片皱缩扭曲,边缘呈锯齿状,缺刻深约0.1-0.5cm,一般团...
-
水稻黄叶病
病原Ricetransitoryyellowingvirus称简RTYV,称水稻黄叶病毒或暂黄病毒,属病毒。病毒粒体呈子弹状或杆菌状,大小120-140×96(nm),多聚集于细胞核的内外膜间,也有散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病毒钝化温度56-58℃,稀释限点100000-1000000倍团...
-
水稻条纹叶枯病
症状苗期发病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不同品种表现不一,糯、粳稻和高秆籼稻心叶黄白、柔软、卷曲下垂、成枯心状。矮秆籼稻不呈枯心状,出现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减少,病株提早枯死。病毒病引起的枯心苗与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相似,但无蛀孔,无虫粪,不易团...
-
水稻矮缩病
症状主要分布在南方稻区。又称水稻普通矮缩病、普矮、青矮等。水稻在苗期至分蘖期感病后,植株矮缩,分蘖增多,叶片浓绿,僵直,生长后期病稻不能抽穗结实。病叶症状表现为两种类型。白点型在叶片上或叶鞘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虚线状黄白色点条斑,以基部最明显。始病叶以上新叶都出现点条,以下老叶一般不出现。团...
-
水稻黄萎病
症状病株叶色均匀褪绿成为浅黄色,叶片变薄,质地也较柔软,植株分蘖猛增,呈矮缩丛生状,根系发育不良。苗期染病的植株矮缩不能抽穗;后期染病的发病轻,主要表现为分蘖增多,簇生,个别病株出现高节位分枝,叶片似竹叶状。 病原Mycoplasma-likeorganism称团...
最新更新
-
“沙漠之舟”骆驼的四种饲养技术
骆驼被誉为“沙漠之舟”,极能忍饥耐渴,是唯一能长期生活在荒漠、半荒漠地区的家畜。我国是世界上双峰骆驼的主产地之一,但大都采用粗放式放牧,导致骆驼利用率不高、综合生产效益较低等,因此,养殖户掌握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势在必行。以下是几种放牧方式的比较,以供养殖户选择。 传团...
-
蚂蟥干枯病防治
发病原因 由于池塘四周岸边环境湿度太小,温度过高而引起。 症状 患病水蛭食欲不振,少活动,消瘦无力,可见身体干瘪、失水萎缩,全身发黑。 防治方法 方法一:将患病水蛭放入1 %食盐水中浸洗5 ~ 10 分钟,每日l ~ 2 次。团...
-
麝鼠的圈舍建设
大型人工饲养场多采用标准圈舍,家庭饲养常用笼舍。无论如何,麝鼠的圈舍要有窝室、运动场、水池三个部分。窝室分为内室和外室两间,内室较大,外室可以小些。内室是产仔用的,外室是休息用的。具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大致分为平式和立体式两类。 平式圈是三个部分在一个平面高度上团...
-
冬季鲁西黄牛增膘七要点
草 冬季应备足养鲁西黄牛饲草,一般情况下,每头鲁西黄牛需青贮饲料、青干草、稻草、玉米秸秆等饲草1500公斤左右。饲草要码垛好,严防风吹雨淋雪盖,确保饲草不霉烂变质。 暖 冬前要对鲁西黄牛舍进行检修,堵塞风洞,保证屋顶不漏雨雪,夜间门上要挂帘防寒,鲁西黄牛舍内要勤团...
-
蚂蟥肠胃炎防治
发病原因 蚂蟥由于吃了腐败变质或难以消化食物而引起。 症状患病蚂蟥食欲不振,懒于活动,肛门红肿。 防治方法 方法一:用0.4%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入到饲料中混匀,投喂后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方法二:多喂新团...
-
蚂蟥白点病防治
发病原因 白点病也叫溃疡病、霉病。由原生动多子小瓜虫引起。大多是受捕食性水生昆虫或其他敌咬伤后感染细菌所致。 症状患病蚂蟥体表有白点泡状物和小白斑运动不灵活,游动时身体不平衡,厌食等。 防治方法 方法一:提高水温至28℃以上,团...
-
蚂蟥防病的基本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蚂蟥的日常饲养管理,创造适合于蚂蟥生活的良好条件,提高蚂蟥对病害的抵抗力,这是防治蚂蟥疾病的根本措施。 蚂蟥的场地要选择资源条件好,包括食物资源、水资源,同时还要考虑到向阳、保暖、防暑降温等条件。 蚂蟥的饵料要清洁卫生,品团...
-
蚂蟥的求偶交配
一、发情求偶 蚂蟥为雌、雄同体动物,每只蚂蟥体内都有雌、雄生殖器,相互交配繁殖后代。一般雄性生殖腺先成熟,而雌性生殖腺后成熟。又因为蚂蟥是异体交配受精,所以性成熟以后,在交配之前,其活动十分频繁,有发情求偶的兴奋状态。表现为:雄性生殖器有突出物在伸缩活动,周围有团...
-
蚂蟥引种的方法
一、人工引种 人工引种是饲养者从已经饲养成功的养殖户或养殖场(基地)购买种蚂蟥的一种措施。在引种时应慎重选择品种,要严格挑选符合中药材标准的种类进行饲养,减少盲目性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目前饲养最广泛的是日本医蛭、宽体金线蛭和茶色蛭。但不管选用哪一种水蛙进行饲养,团...
-
蚂蟥的养殖方式
不论利用房前屋后土塘、泥坑,还是在江河、湖泊,养殖方式虽有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有两种方式:即野外粗放养殖和集约化精养。选择哪一种养殖方式,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条件差的,可就地取材,采用野外粗放养殖;条件较好的,可采用集约化精养方式,即建立高标准的养殖池,为蚂蟥的团...
-
蚂蟥养殖中饵料的采集与生产
一、天然饵料的采集 采集天然饵料应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供蚂蟥吸食的饵料,如蛙类、螺类等;另一部分是供应作为蚂蟥饵料动物的饵料,如蛙类需要的昆虫,螺类需要的水生生物等,也可以叫做间接饵料。(一)蚂蟥直接饵料的采集 1 .蛭类的采集 一般采用团...
-
麝鼠的疾病防治
一、巴氏杆菌病 1 症状:病鼠主要通过饮水、饲料或外源感染而诱发巴氏杆菌病。病鼠表现拒食,被毛蓬乱,呼吸加快、困难,少数病鼠后肢麻痹,肌肉痉挛收缩,且突然发病,往往体质较好者发病多,不拉稀,但有的肛门、尿孔排血,多死于水池中,少数死于窝笼内。 团...
-
蚂蟥的收捕与加工
蚂蟥的前端有非常发达的吸盘。人们下水田劳动、涉水过河或游泳时,常受到蚂蟥的袭击,常吸付叮在腿部,亦有进入尿道、阴道、肛门,甚至有钻进鼻孔、口腔吸附粘( 结) 膜上而流血等现象发生。蚂蟥是种名贵中药材。从蚂蟥唾液腺中提取的抗凝血物质,称之“团...
-
麝鼠养殖的新技术
圈舍由窝室、运动场和水池三部分组成,圈舍长宽高约1.5×1×0.5米,可成对饲养。圈舍的地面(包括窝室、运动场、水池)可用水泥砌成,以防麝鼠挖土打洞,四周用砖砌成,顶部用铁丝网罩上,但要留一活动门,以便投食;窝室分内外两部分,内外室相通,外室洞口与运动场相连,窝室地面应略高于运动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