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多穗的原因及防治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6:22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492个字,大约阅读时间2分钟近年来玉米多穗现象频繁发生,造成不同程度损失。玉米多穗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异常气候条件是造成没花丝或空棵的主要原因
玉米原产热带,属短光照作物,在异常气候条件下,如雌雄穗分化阶段,拔节前干旱、连续阴雨,光照不足,导致有机营养不足,雌穗花丝吐丝不畅或雄穗不能正常开花散粉,影响授粉授精,导致第一果穗不能正常成穗,多余的营养将供给下一个果穗,如果第二个果穗仍然不能正常授粉,营养又将继续供给下一个。如此这样,即使后期果穗发育正常,田间已无 花粉 可授,因此形成了多穗现象。
2.穗发育阶段大肥大水是玉米形成多穗现象的另一个原因
在玉米拔节后的雌穗发育阶段,如果水肥充足,过多的营养物质植株无法消耗,就有形成多穗的可能。
3.病虫危害也会形成玉米多穗现象
玉米螟、蚜虫及玉米叶斑病等危害,也会影响玉米果穗的正常形成,会造成多穗现象。
针对玉米多穗现象,种植户要提高认识,积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同品种适应区域不同,要求的栽培条件也不同。因此要因地制宜,根据品种特征特性,确定合理的栽培措施。
2.科学施肥,最好达到配方施肥。施肥时,要根据土壤条件、玉米需肥规律及 肥料 特性确定合理的肥料配比、肥料用量及相应的施肥技术。
3.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病、虫、草害防治,尤其要加强对玉米螟、蚜虫及玉米叶斑病的防治。
推荐阅读
-
浅谈药害对玉米发育的影响
玉米在整个生育过程中遭受各种环境胁迫、病虫害、药害、肥害、缺素症等,都会导致一定的形态变化,这些形态变化症状极易混淆,所以具体诊断时,必须全面了解各种因素,详细分析其内因,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从目前我国玉米田应用农药的实际情况来看.杀虫剂和 团...
-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症状
一、危害症状 1.大斑病的病斑大而少,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以后沿叶脉扩展,形成黄褐色大斑。 2.小斑病的病斑多而小,一片叶上有几十到上百个病斑。常见的病斑有椭圆形、近长方形和纺锤形。 二、发病条件 1团...
-
水稻施硅肥抗病又增产
水稻是典型的集硅、喜硅作物,对硅需求量较多,接近氮、磷、钾的需求量,居第四位。试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硅对水稻生长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一、水稻施硅能增强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水稻施硅后增强了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减少了病虫的危害程度。水稻施硅能改善植株团...
-
红壤水稻田改种柑橘的土壤管理
近年来,一些水源条件差的红壤水稻田不少已改种柑橘。很多橘农以为稻田是 耕地 ,很肥沃,灌溉条件好,种柑橘很理想。其实不然,红壤的基本特性可概括为6个字:酸、瘦、黏、板、旱、蚀。红壤水稻田种柑橘存在地下水位高、有效土层浅、土质黏重板结、容团...
-
怎样防治水稻负泥虫
水稻负泥虫又称背粪虫、巴巴虫、泥苞虫等。属鞘翅目、负泥虫科。 水稻负泥虫在东北三省一般是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在背风向阳的坡地杂草或土缝内越冬,自五月下旬起成虫迁入稻田危害.六月上旬产卵,六月中旬至七月下旬为幼虫危害盛期,经过15~20天,老熟幼虫在叶片或叶鞘内作茧化蛹,七团...
-
玉米受雹灾后的应对措施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经常遭受冰雹危害,造成严重的减产。为早日恢复玉米生长和发育,减少产量的损失,应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及早排水并且整固植株灾后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并将倒伏或淹没在泥水中的植株扶起,使其早日恢复生长发育。 2.及时去除受伤叶片冰雹易造成团...
-
玉米鞭状病的病因及防治
玉米鞭状病2004~2006年在德惠市就有轻度发生,2007年发生面积很大,严重地块发病株占60~70%,该病给玉米生产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一、症状 当玉米生长到7~10片叶时,进入拨节期,玉米芯叶开始卷曲,至使心叶发生了变形、卷紧、又尖又硬,由于营养团...
-
玉米化控高密植丰产栽培技术
1.选购紧凑型优良品种:如“郑单958”、“先玉335”、“洛玉4号”等,最好购买大品牌的优质种子。 2.深耕整地:耕深达30厘米以上。 3.种子处理: ①严格粒选。选留粒大饱满、无病、无虫咬的籽粒作种,去掉穗尖和穗尾粒,按种粒大小分团...
-
甜瓜中稻轮作效益高
近年来,江西省星子县为避免连作障碍,在生产中普遍推广 甜瓜 中稻轮作模式,实现了 经济作物 和粮食作物的协调发展。 生产实践证明,水旱间作模式在避免连作障碍方面效果明团...
-
玉米白苗的原因及防治
在玉米田中,苗期常出现“白苗”,这是由缺锌引起的。一般从4叶期开始,新叶基部的叶色变浅呈黄白色。5~6叶期,心叶下1~3叶出现淡黄色和淡绿色相间的条纹,但叶脉仍为绿色,基部出现紫色条纹,经10~15天,紫色逐渐变成黄白色,叶肉变瘦,呈“白苗”。严重时全田一片白色。缺锌的玉米植株矮小,节间团...
-
浅谈药害对玉米发育的影响
玉米在整个生育过程中遭受各种环境胁迫、病虫害、药害、肥害、缺素症等,都会导致一定的形态变化,这些形态变化症状极易混淆,所以具体诊断时,必须全面了解各种因素,详细分析其内因,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从目前我国玉米田应用农药的实际情况来看.杀虫剂和 团...
-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症状
一、危害症状 1.大斑病的病斑大而少,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以后沿叶脉扩展,形成黄褐色大斑。 2.小斑病的病斑多而小,一片叶上有几十到上百个病斑。常见的病斑有椭圆形、近长方形和纺锤形。 二、发病条件 1团...
-
水稻施硅肥抗病又增产
水稻是典型的集硅、喜硅作物,对硅需求量较多,接近氮、磷、钾的需求量,居第四位。试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硅对水稻生长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一、水稻施硅能增强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水稻施硅后增强了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减少了病虫的危害程度。水稻施硅能改善植株团...
-
红壤水稻田改种柑橘的土壤管理
近年来,一些水源条件差的红壤水稻田不少已改种柑橘。很多橘农以为稻田是 耕地 ,很肥沃,灌溉条件好,种柑橘很理想。其实不然,红壤的基本特性可概括为6个字:酸、瘦、黏、板、旱、蚀。红壤水稻田种柑橘存在地下水位高、有效土层浅、土质黏重板结、容团...
-
怎样防治水稻负泥虫
水稻负泥虫又称背粪虫、巴巴虫、泥苞虫等。属鞘翅目、负泥虫科。 水稻负泥虫在东北三省一般是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在背风向阳的坡地杂草或土缝内越冬,自五月下旬起成虫迁入稻田危害.六月上旬产卵,六月中旬至七月下旬为幼虫危害盛期,经过15~20天,老熟幼虫在叶片或叶鞘内作茧化蛹,七团...
-
玉米受雹灾后的应对措施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经常遭受冰雹危害,造成严重的减产。为早日恢复玉米生长和发育,减少产量的损失,应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及早排水并且整固植株灾后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并将倒伏或淹没在泥水中的植株扶起,使其早日恢复生长发育。 2.及时去除受伤叶片冰雹易造成团...
-
玉米鞭状病的病因及防治
玉米鞭状病2004~2006年在德惠市就有轻度发生,2007年发生面积很大,严重地块发病株占60~70%,该病给玉米生产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一、症状 当玉米生长到7~10片叶时,进入拨节期,玉米芯叶开始卷曲,至使心叶发生了变形、卷紧、又尖又硬,由于营养团...
-
玉米化控高密植丰产栽培技术
1.选购紧凑型优良品种:如“郑单958”、“先玉335”、“洛玉4号”等,最好购买大品牌的优质种子。 2.深耕整地:耕深达30厘米以上。 3.种子处理: ①严格粒选。选留粒大饱满、无病、无虫咬的籽粒作种,去掉穗尖和穗尾粒,按种粒大小分团...
-
甜瓜中稻轮作效益高
近年来,江西省星子县为避免连作障碍,在生产中普遍推广 甜瓜 中稻轮作模式,实现了 经济作物 和粮食作物的协调发展。 生产实践证明,水旱间作模式在避免连作障碍方面效果明团...
-
玉米白苗的原因及防治
在玉米田中,苗期常出现“白苗”,这是由缺锌引起的。一般从4叶期开始,新叶基部的叶色变浅呈黄白色。5~6叶期,心叶下1~3叶出现淡黄色和淡绿色相间的条纹,但叶脉仍为绿色,基部出现紫色条纹,经10~15天,紫色逐渐变成黄白色,叶肉变瘦,呈“白苗”。严重时全田一片白色。缺锌的玉米植株矮小,节间团...
最新更新
-
南美鲱鱼越冬技术要点
南美鲱鱼,原产巴西亚马逊河流域,又称巴西鲷,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引进。具有杂食、生长快,耐低氧,易起捕和抗病力强等优点,已在池塘和网箱养殖。为了提高养殖的成活率,冬季越冬要注意以下技术要点: 越冬前要对温室进行维修,使门窗完整和玻璃透光性良好,以利保温。越冬团...
-
永联养殖场培育美国鲱鱼
近日,张家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受理了一批来自美国鲱鱼卵的报检,这是江苏首次进口种用水产品。据悉,这批仅18升9个纸箱的鲱鱼卵,先从美国华盛顿空运至上海,再转运到我市永联特种养殖场进行鲱鱼培养。 鲱鱼,学名太平洋鲱鱼,是生活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包括波罗的海)温带浅团...
-
鳄龟的病害防治
在水产养殖种类中,鳄龟属于抗疾病能力较强的一类,只要认真贯彻执行健康养殖的各种措施,防病于未然,一般不会导致疾病发生。但如果苗种处理不当、饲养密度过高、养殖环境恶劣和管理不善,就会发生疾病,甚至造成大批死亡,给鳄龟养殖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由于人工养殖的环境条件、种群密度、饲料的质团...
-
南美鲱鱼养殖市场
华经纵横凭借多年的行业研究、市场调查经验,在实地调研等基础上就南美鲱鱼养殖市场运行现状作了详尽的描述:在南美鲱鱼养殖国内外发展历程、当前产业政策、行业一般特征(如产业生命周期、市场竞争程度)方面,采用期刊杂志等二手权威资料,结合静态和动态研究方法;在南美鲱鱼养殖产量统计、地域产出团...
-
养殖新品种南美鲜鱼
南美鲜鱼(Proehilodu::erofa),又称巴西鳃,在分类学上是属于脂鲤目、无齿脂鲤科、原唇齿鱼属中的一个种。该鱼原产于巴西南部的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等国的湖泊、河湾和水库等天然水域。最大个体可达5公斤,适温范围为9℃一36℃,是巴西团...
-
蟾蜍红腿病
本病可危害蟾蜍幼体和成体,死亡率较高。 1 .病因 感染假单胞菌引起。 2 .症状 蟾赊的后肢红肿,出现红斑或红点,严重时并发多种炎症(溃烂)。 3 .预防 放养密度不可过大,运输、转池时不要造成皮肤损伤。水团...
-
蟾蜍自繁自养问题
蟾蜍的繁殖能力很强,一只成年蟾蜍一年可产卵3~5千粒。 每年2月底至3月,水温在11~15℃时,中华大蟾蜍即交配产卵. 人工繁殖要及时采卵,并将采得的卵尽快从水桶中放到饲养池塘或水田繁殖基地,以免堆积太久而闷死。 注意放卵密度团...
-
大雁孵化环境要求
小规模的大雁场可以让大雁自行孵化,也可用母鹅代孵。大规模雁场,需采用人工孵化,孵化期为 31天。选择大小适宜、蛋形正常、颜色符合品种要求及表面清洁的新鲜种蛋,用甲醛熏蒸法(每立方米加15克高锰酸钾、30毫升甲醛,室温为24℃— 27℃)消毒后,放在孵化室(22℃—24℃)内预热6团...
-
养殖大雁垫料处理方法
在大雁生产过程中,肉用仔雁、育肥雁和种雁常采用地面平养,育雏也常在地面进行,这些过程中常需使用垫料。雁场所用垫料多为锯木屑、稻草或其他秸秆。一般使用的规律是:冬季多垫,夏季少垫或不垫;阴雨天多垫,晴天少垫。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后,清除的垫料实际上是雁粪与垫料的混合物。对这种混合物的处团...
-
野生大雁种蛋的孵化技术
野生大雁的性成熟期较晚,一般雌雁需3年才能够产蛋,经人工驯养的大雁,其性成熟期可以提前至9~10月龄,且可以一雄配多雌。野生大雁经2—3个世代的驯化繁殖后便可进行人工孵化,在种雁进入繁殖期时应为其提供充足的水面供其交配,并及时收集种蛋进行人工孵化,在种蛋的孵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团...
-
鲱鱼养殖常见病车轮虫病防治技术
1.主要病原:能引起该病的车轮虫有十几种,在体表寄生的主要有显著车轮虫、杜氏车轮虫。侵袭鳃的主要有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球形车轮虫及小袖车轮虫。 2.主要症状与诊断:病鱼体表及鳃部分泌大量黏液,形成一层黏液层;鱼体消瘦,发黑,游动缓慢,呼吸困难,最后死亡。镜检见车团...
-
鲱鱼养殖常见病屈桡杆菌病防治技术
1.主要病原:柱状屈桡杆菌。 2.流行情况:水温20℃以上开始流行,最适的流行季节为26~32℃。常见于养殖的各种规格鱼类,常与赤皮病和肠炎病并发,危害多种养殖的鲱鱼类。 3.主要症状与诊断:鳃片上有泥灰色、白色或蜡黄色斑点。鳃黏液多,并常常黏团...
-
大雁养殖之雏雁的培育
一、“潮口”与开食 雏雁第1次饮水称为“潮口”或“开水”。当雏雁行走自如并开始啄食垫草时,将0.01%高锰酸钾水溶液倒入平底的水盆中,水温为18℃-25℃,水深以刚好淹没雏雁爪部(大约1—2厘米)为宜,让雏雁自行饮水,一般为3-5分钟,以浸脚不湿毛为度。若因故推团...
-
鲱鱼养殖常见病鱼虱病防治技术
1.鲱鱼鱼虱主要病原:东方鱼虱、混淆鱼虱、多刺鱼虱等。 2.主要症状与诊断:虫体寄生在鲱鱼的体表及鳃上,肉眼可见。病鱼不安,狂游,或于水面作跳跃式快速游动。肉眼观察及结合镜检可确诊。 3.流行情况:该病流行地区广。从我国南至北均有分布,尤以海南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