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黑痣病发生和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6:21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169个字,大约阅读时间3分钟甘薯是河北易县主要粮食作物,近几年来种植面积都在10万亩以上,成为该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作物。但随着甘薯连年种植,各种病害也相继发生,特别是甘薯黑痣病,自1998年以来逐年加重,一般地块病块率达5.3%以上,贮藏期病块率达10%左右,最高的达90%以上。该病虽不影响薯块食用,但影响其贮存,且商品价值大打折扣,甚至根本无法出售。
一、为害症状及发生规律
主要为害甘薯地下薯块,病斑仅限于皮层,不深入组织内部,不妨碍食用和品质,无苦味,生长期间地上茎、叶无症状。初生浅褐色小斑点,后扩展成黑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收获时,薯块表皮有黑褐色病癍象黑痣,湿度大时,病部生灰黑色霉层。受害病薯易失水,逐渐干缩,影响质量和食用价值。发病重时,病部硬化,产生微细龟裂。贮藏期间薯块发病对发芽有一定影响。
该病病原是一种称薯毛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引起的。早期产生的菌丝无色,后变成黑色。分生孢子梗不分枝,基部略膨大,具隔膜,长为40~175um,分生孢子梗上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孢,五色或稍着色,圆形至长圆形,大小12~20×4~7um。病菌主要在病薯块上及薯藤上或土壤中越冬。笠年春天育苗时幼苗带菌,以后产生分生孢子从薯块的表皮侵入,引起薯块发病。
二、影响发病的因素
1.温湿度该病温度在6~32℃发病,传播的最适宜温度为30~32℃,贮藏期间,窖温升高,温度、湿度适宜,可引起全窑薯块发病黑发;夏秋两季多雨、受涝、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粘重及 盐碱地 发病重。由于近年来水利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大水漫灌加重了通过流水传播该病。
2.菌源大面积连年种植甘薯,病薯和薯苗带菌量得到有效积累,加上施用未腐熟粪肥,均加大了菌源数量。
3.易感品种近年来该县推广的品种,品质较好,商品价值高,但均不抗黑痣病。
三、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无病种薯,培育无病壮苗,建立无病留种田。
2.栽培措施春薯可适当晚栽,能减轻黑痣病发生;注意排涝,减少土壤湿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与禾科作物三年以上的轮作。
3.化学防治措施
①苗床育秧期:不用病薯块作种薯,对无病薯块也要进行药剂处理。方法是用50%纯品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纯品甲基托布津1000倍浸泡10分钟进行消毒。浸泡后的药液要泼在苗床上,注意不要用复方多菌灵或复方甲托,以免有效成份不够,影响防治效果。剪下的薯苗用上述药液浸泡根部(约10厘米)10分钟。连根拔下的薯苗要将根部剪掉后再浸泡。苗床上若发现病薯要立即深埋或烧毁处理。
②大田栽植期:大田栽秧时,亩用50%纯品多菌灵1~3千克兑细土,浇水栽秧后,施药土,最后覆土,可杀灭土壤中的黑痣病菌。
③收获期:首先要做到适时收获,一般在寒露至霜降之间,具体时间以当地日平均气温在15℃左右为宜。若收获过晚,薯块容易遭受霜冻,利于黑痣病菌侵入。收获后要用50%纯晶多菌灵浸沾后在院内或晒场上晒2~3天,使薯块伤口干燥,可抑制薯块病菌侵入。也可先在屋内干燥处晾放10~15天(堆0.3~0.7米即可),渡过薯块旺盛呼吸阶段,迫使薯块进入休眠状态,然后再入窖。
④贮藏期:甘薯贮藏期窑温要控制在12~15℃之间,如果温度低于9℃,甘薯易受冻害,诱发黑痣病或其它病害。若温度高于17℃,甘薯极易在发芽生根,且利于黑痣病的发生。观察窑温的方法是:用细绳将温度计从井眼控气孔伸入井底,10分钟后拉出观察,当温度低于9℃时,减少通风孔口,高于17℃时,扩大通风量,每隔15天观察1次;
推荐阅读
-
玉米秃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玉米果穗顶部未结籽或籽粒秕,称之为秃尖,是玉米栽培中常见的现象,也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造成秃尖的原因:①品种的遗传特性;②不当的栽培措施。有的品种对种植密度非常敏感,种植密度过大时,由于个体营养发育不良,灌浆期田间郁闭,通透性差,使得果穗顶部籽粒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团...
-
山药烂种死苗原因及防治措施
山药为薯芋科根状茎植物,块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市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在山药的栽培过程中,因栽子质量、栽培措施、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影响,烂种、死苗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单产降低,效益下滑,个别地块甚至绝产,严重伤害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团...
-
稻曲病的综合防治
1.病状诊断该病只在水稻穗部发生,为害谷粒不能结实。早期外观不明显,菌丝在谷粒内逐渐增大,使内外颖稍张开露出淡绿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呈黑绿色龟裂,散出粉末厚垣孢子。一般病穗在水稻齐穗后4~5天始见,8~10天后为发病高峰。高峰期病穗数占总病穗的75%以上,齐穗后15天病穗出齐持续10天左团...
-
北方玉米病虫害及防治
一、北方 玉米病害 种类 目前,北方玉米病害种类主要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茎基腐病、青枯病)、灰斑病、纹枯病、粗缩病、矮花叶病、全蚀病及弯孢菌叶斑病。 二、防治措施 团...
-
花生叶面施肥促增产
叶面追肥是生产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施肥方法,适合 花生 叶 面追施的 肥料 及其施用方法是: 1.尿素。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如果植株有脱肥现象,或花生生长期连续降雨造成田间积团...
-
介绍两个小麦新品种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42号 育种者: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以烟航选2号为母本,烟农15号为父本杂交,经空间诱变处理,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7天,与济麦19相当。株团...
-
漯麦8号
2008-6-3008:21:36漯麦8号由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于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08。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起身拔节快。叶宽短,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株高75厘米左右,株型紧凑,旗叶较小、上冲,株行间透光性好。团...
-
连麦2号
连麦2号由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于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2005004。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系,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叶色绿。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春季起身早。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旗叶上冲。株高80厘米左右,茎秆弹性好,团...
-
甘肃选育成功小麦新品种
临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邮编:731100,电话:0930-6282198)选育的 小麦 新品种“临麦33号”,前不久通过了甘肃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幼苗直立,春性,生育期94~115天。千粒重38~46克。粗蛋白团...
-
全国棉花生产中期管理意见
黄 河流 域棉区 以促为主,促控结合,做到控大苗、促小苗、补弱苗,促进弱苗转化,实现壮苗均衡生长,及早搭起丰产架子。 一、科学肥水管理 一是早施稳施蕾肥。对弱苗要早施稳施蕾肥,一般掌团...
-
玉米秃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玉米果穗顶部未结籽或籽粒秕,称之为秃尖,是玉米栽培中常见的现象,也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造成秃尖的原因:①品种的遗传特性;②不当的栽培措施。有的品种对种植密度非常敏感,种植密度过大时,由于个体营养发育不良,灌浆期田间郁闭,通透性差,使得果穗顶部籽粒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团...
-
山药烂种死苗原因及防治措施
山药为薯芋科根状茎植物,块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市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在山药的栽培过程中,因栽子质量、栽培措施、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影响,烂种、死苗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单产降低,效益下滑,个别地块甚至绝产,严重伤害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团...
-
稻曲病的综合防治
1.病状诊断该病只在水稻穗部发生,为害谷粒不能结实。早期外观不明显,菌丝在谷粒内逐渐增大,使内外颖稍张开露出淡绿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呈黑绿色龟裂,散出粉末厚垣孢子。一般病穗在水稻齐穗后4~5天始见,8~10天后为发病高峰。高峰期病穗数占总病穗的75%以上,齐穗后15天病穗出齐持续10天左团...
-
北方玉米病虫害及防治
一、北方 玉米病害 种类 目前,北方玉米病害种类主要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茎基腐病、青枯病)、灰斑病、纹枯病、粗缩病、矮花叶病、全蚀病及弯孢菌叶斑病。 二、防治措施 团...
-
花生叶面施肥促增产
叶面追肥是生产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施肥方法,适合 花生 叶 面追施的 肥料 及其施用方法是: 1.尿素。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如果植株有脱肥现象,或花生生长期连续降雨造成田间积团...
-
介绍两个小麦新品种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42号 育种者: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以烟航选2号为母本,烟农15号为父本杂交,经空间诱变处理,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7天,与济麦19相当。株团...
-
漯麦8号
2008-6-3008:21:36漯麦8号由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于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08。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起身拔节快。叶宽短,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株高75厘米左右,株型紧凑,旗叶较小、上冲,株行间透光性好。团...
-
连麦2号
连麦2号由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于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2005004。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系,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叶色绿。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春季起身早。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旗叶上冲。株高80厘米左右,茎秆弹性好,团...
-
甘肃选育成功小麦新品种
临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邮编:731100,电话:0930-6282198)选育的 小麦 新品种“临麦33号”,前不久通过了甘肃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幼苗直立,春性,生育期94~115天。千粒重38~46克。粗蛋白团...
-
全国棉花生产中期管理意见
黄 河流 域棉区 以促为主,促控结合,做到控大苗、促小苗、补弱苗,促进弱苗转化,实现壮苗均衡生长,及早搭起丰产架子。 一、科学肥水管理 一是早施稳施蕾肥。对弱苗要早施稳施蕾肥,一般掌团...
最新更新
-
蚂蚁养殖技术简介
蚂蚁系社团性昆虫,作为药用的仅发现大黄蚁,分别为黄猄蚁、拟黑多刺蚁等几个少数品种,人工养殖比较成功的仅有拟黑多刺蚁,因这种蚂蚁适应能力强、周期短、繁殖快,不受地理环境条件的影响,可进行高密度箱式立体养殖,较与假山式、缸式养殖方法相比,具有节约开支,降低成本,占地面积小等许多优点。团...
-
蚂蚁的采收加工
人工饲养蚂蚁的采收,主要是食物引诱,决定采哪一窝(必须有很多的数量)先让这窝饿3-5天,全群蚂蚁至少有80%以上的蚂蚁有饥饿状态,然后用编织袋,在袋中放上蚂蚁喜欢吃的食物,用一棍小竹筒缚在袋口上,蚂蚁因饿得慌,会很快进入编织袋内,当引诱的数量差不多时,取下编织袋入55℃高温中,约团...
-
水獭的人工养殖技术
栏舍建造 饲养水獭需要建造饲养小室,面积2.8×3.5米,并设有3×1米的水池,在室内备有木制产箱(1×0.6×0.8米),留一小孔,箱内垫干草。小室外设有用铁丝网围栏(高3米)的水泥地面。 饲养管理 一般采用栏舍方式,露天的团...
-
蚂蚁野外放养需要注意些什么
蚂蚁的野外放饲,方法简便,但须注意以下几点,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蚁窝的选择 蚁窝选择得好坏,直接关系到野外放蚁的效果。在取巢时,应选择大而老熟的蚁巢。这种蚁巢,蚁、卵及蛹都较多。蚁巢老熟意味着蚂蚁本身将有分巢的趋势。 团...
-
水獭的发情与交配
在自然界中,水獭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一年四季都有交尾。水獭一般在春夏季繁殖,产在南方的水獭一年可繁殖2次。发情的公母水獭大声嘶叫追逐,互相咬被毛,情绪十分不安,食欲下降。母獭阴门红肿,发情的持续期一般为半个月至1个月。交配的地点是在水中,交配的时间多在夜间或清晨进行。交配1次约5团...
-
水獭的妊娠与产仔
母水獭受孕后,就不再受精。妊娠期54-58天。变动范围52-71天。受精卵有游离期。妊娠30天后,食量增加,运动量减少,腹部稍膨大。产前,卧于小室内不出来,并叼草做巢,性情变得凶猛。在母水獭妊娠后期,应为其设置产箱,并在箱内放进柔软的干草,以供其絮窝用。水獭产仔的时间因地区而异。团...
-
冬季养蛇的管理技术介绍
冬季气温低,当气温下降到10℃左右时,蛇停止了一切活动进入冬眠,故应采取有效措施让蛇安全过冬,这是本季度的关键任务。 在冬眠期间,蛇不吃不喝,新陈代谢降到最低水平,依赖在秋季以脂肪形式贮藏在体内的营养物质,以缓慢的分解消耗来维持其生命的最低需要。在冬眠的时候,它团...
-
蚂蚱的基本种类有哪些
虽然差别较为细微,但是全世界有将近30种的蚂蚱,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长角蚂蚱和短角蚂蚱。短角蚂蚱更常见,两种蚂蚱都会在阳光好的日子发出吱吱叫声。长角蚂蚱比短角蚂蚱要大出5倍而且能飞。 1、稻蝗 外观特征:体长雄性21~31mm,雌性26~39m团...
-
水獭养殖技术
水獭是珍贵的毛皮动物,多栖于湖泊塘河、水生植物较少而鱼类较多的淡水中。水獭善于游泳,夜晚潜入水中,一般都单独生活。它的听觉和视觉都很敏锐,常夜间捕食鱼、蛙、鼠、甲壳类水生动物。一年后发育成熟,一般1年换1次毛,多在春夏季繁殖产仔,每胎产2-5只,生下的小水獭哺乳3个月后就能独立生团...
-
蚂蚁特性详解
蚂蚁交尾后不久死亡留下“遗孀”蚁后独自过着孤单生活。蚁后脱掉翅膀,在地下选择适宜的土质和场所筑巢。她“孤家寡人”,力量有限,只能暂时造一小室,作为安身之地,并使已“受孕”的身体有个产房。待体内的卵发育成熟产出后,小幼虫孵化出世,蚁后就忙碌起来。每个幼蚁的食物都由她嘴对嘴地喂养,直团...
-
水獭的饲养管理
水獭容易驯养,新捕获的野生水獭,可放在光线较暗,通风良好,而又安静的内室驯养,并供给充足饮水,浴水和活的鲜鱼。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夏季注意防暑降温。一个月后,待其逐步适应了新的环境,再移至笼舍饲养。 饲料以淡水鱼为主,如鲫鱼、鲤鱼、鲇鱼等,每头每天喂食0.8-1.团...
-
水獭的繁殖技术
(一)发情与交配 在自然界中,水獭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一年四季都有交尾。许多猎人认为,幼水獭多在春夏季发情。一年可繁殖两胎,通常一胎2仔。少见一胎1仔或3仔。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在一周岁以上才可繁殖。发情时间依产地而不同。在北方,每年2-4月份团...
-
水獭的生活习性
水獭是食肉目鼬科的1属,体长0.5~1米,体重3~20千克;尾粗长,一般超过体长的1/2;趾间均具蹼,类似鸭掌。共8种,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非洲和南北美洲的水域或湿地。水獭的游泳能力强,速度很快,主要动力为肌肉发达的长尾上下摆动,而后肢划水则起掌握方向的作用。在游泳中可左右翻转,团...
-
水獭的养殖技术
鼬科动物水獭又名獭、獭猫,分布 在北非和欧亚大陆及其邻近的岛屿,我国各地都有栖息,以长江下游的江苏、浙江等多水域地区为主要栖息地,以西藏和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所产的水獭个体大而且皮毛质量好。水獭共有10多个品种,我国至少有5个品种。水獭为世界珍贵的毛皮动物,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