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小麦叶枯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6:21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209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小麦 叶枯病是由多种病原物侵染所致,随着栽培管理条件的变化及小麦品种的频频更换,该病在我县麦区为害日趋严重,一般麦田病情指数9.47%~18.32%,减产3%~10%,重者达25%以上,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为摸清小麦叶枯病发生规律,寻求有效的化学防治方法,作者于1997~2002年进行了研究,现初报如下。
1种类及发生规律
1.1种类及病原1997~2002年每年3月初至5月底,在全县麦区普查和定点监测,采集典型病叶进行室内镜检,并经柯赫氏法则(Koch’spostulates)检验。6年共鉴定标本300份,接种25份,鉴定病原6种。研究结果表明,嘉祥县小麦叶枯病可分为雪霉叶枯病、链格孢叶枯病、根腐叶枯病、黄斑叶枯病、壳针孢叶枯病和 葡萄 孢叶枯病6种,其中壳针孢叶枯病和黄斑叶枯病是嘉祥麦区小麦叶枯病中的常见种类。
1.2发生规律病原菌多以菌丝体潜伏于种子内或以孢子附着于种子表面,或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子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夏越冬。种子和田间病残体上的病菌为苗期的主要初侵染来源。病组织及残体所产生的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由伤口或气孔侵入寄主。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发病后不久的病斑上又可产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致使叶片上产生大量病斑,干枯死亡。病原菌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为害,但以抽穗至灌浆期发生较重,是主要为害时期。潮湿多雨和比较冷凉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小麦叶枯类病害的发生。14~18℃适于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产生,18~22℃有利于病菌侵染和发病。4月下旬至5月初降雨量达70mm以上发病较重,40mm以下则发病较轻。春季寒流降温幅度大,来临时间晚,叶枯病往往发生较重。小麦扬花期到乳熟期相对湿度在80%以上,温度在18~23℃有利于叶枯病的发生。另外,氮肥施用量大,冬小麦播种偏早,播种量大,植株群体过大,田间郁蔽,叶枯病发生较重,反之则发病较轻。
2发生趋势
今后几年,小麦叶枯病发生为害仍将呈上升趋势,原因是:一是目前本区主要栽培品种和推广品种都是感病品种,尚未有免疫或高抗品种。二是小麦叶枯病原菌组成复杂,致病能力强,而且寄主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可进行多次再侵染,易使病害不断扩大蔓延。三是小麦生产中普遍存在着重施氮肥,轻施磷钾肥和微肥;重化肥,轻 有机肥 的现象,小麦抗逆能力差。若遇上多雨年份,很可能造成小麦叶枯病的大面积流行。
3综合防治技术
3.1加强植物检疫由于小麦叶枯病病菌可以随种子传播,病原菌随种子调运而传播是该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因而要加强植物检疫,防止从疫区调运种子,并建立无病种子繁育基地。
3.2农业防治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微肥,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适期播种,合理控制播种量,防止种群数量过大,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冬后及时防除杂草,改善田间环境,减轻叶枯病的发生。加强田间管理,控制灌水,特别是小麦生长后期不能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控制小麦叶枯病的发生为害。
3.3化学防治第一,种子处理。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每100kg种子用药200~400ml。也可用12.5%烯唑醇 可湿性粉剂 或20%三唑酮乳油以种子重量0.03%的药量拌种,拌种后应增加10%的播种量。
第二,成株期防治。可在小麦叶枯病发病初期及时喷洒 杀菌剂 进行防治,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三唑酮乳油、25%敌力脱乳油、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防治时应视田间病情发展,隔7~10天再喷1次。由于小麦叶枯病病原菌比较复杂,不同杀菌剂复配使用效果更好。
推荐阅读
-
美国青蛙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为了减少美国 青蛙 产品的药残和养殖自身的污染,提高蛙产品品质,确保其食用安全,提高蛙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笔者通过利用蛙沟、蛙田、田埂 种植水稻 和鱼牧草,养殖美国青蛙和草食团...
-
玉米秸秆的青贮与制做经验
玉米秸秆 青贮是把玉米植物体切碎后,装入青贮窖或其它密闭容器内经发酵而成的一种青绿多汁 饲料 。玉米秸秆青贮可有效保持玉米植物体的营养成份,并具有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等特点。 玉米秸秆青贮虽团...
-
抗倒伏玉米品种--农华98
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03年最新育成新品种。2004年参加国家东北早熟组、京津唐夏播早熟组区试。2005年参加国家东北早熟组、京津唐夏播早熟组生产试验,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国审玉2006002。 一、特征特性 株型紧凑,株高2.团...
-
“秦农142”小麦新品种通过田间验收
日前,由陕西省宝鸡市农科所承担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秦农142 小麦 新品种繁育与示范”通过了田间实地考察验收。 “秦农142”小麦新品种是宝鸡市农科所,以郑州/植87135-2-1-1-9为组合,经多年系统团...
-
药用植物稻白叶枯病
稻学名OryzasativaL.别名 稻芽 、 谷芽 。属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陆生或水生草本植物。以成熟果实经发芽 加工 处理后入药团...
-
药用植物玉米大斑病
玉米学名ZeamaysL.别名 玉米须 、蜀黍须、包谷须。属禾本科1年生高大草本。以花柱和柱头入药。具利尿消肿、平肝利胆之功效。全国均有栽培。 症状、病原、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参见 团...
-
药用植物浮小麦根腐病
浮 小麦 学名TriticumaestivumL.别名小麦。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粮食作物。浮小麦是小麦干燥轻浮瘪瘦的果实。以浮 小麦种子 入药。具止虚汗、养心安神之功效。全国均有种植。 症团...
-
药用植物山药镰孢褐腐病
症状薯蓣镰孢褐腐病又称褐色腐败病。是薯蓣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初地下部不表现明显的症状,收获时常可见到。幼薯染病现腐坏状不规则褐色斑或出现畸形,稍有腐烂后病部变软,切开后可见薯块褐变的部分常较外部病斑大且深。 病原Fusariμmsolani(Mart.)App.etWol团...
-
药用植物山药镰刀茵枯萎病
症状 山药 枯萎病俗称死藤。主要为害茎基部和地下块根。初在茎基部出现梭形湿腐状褐色斑块,后病斑向四周扩展,茎基部整个表皮腐烂,致地上部叶片逐渐黄化、脱落,藤蔓迅速枯死,剖开茎基,病部变褐;块根染病,在皮孔四周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团...
-
药用植物山药薯蓣色链隔孢褐斑病
症状又称灰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斑出现在叶片两面,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小因寄主品种不同而异,一般2―2lmm,叶面中心灰白色至褐色,常有1―2个黑褐色细线轮纹圈,有的四周具黄色至暗褐色水浸状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层。叶背色较浅。为害重。 病原Phaeoramu团...
-
美国青蛙稻田生态养殖技术
为了减少美国 青蛙 产品的药残和养殖自身的污染,提高蛙产品品质,确保其食用安全,提高蛙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笔者通过利用蛙沟、蛙田、田埂 种植水稻 和鱼牧草,养殖美国青蛙和草食团...
-
玉米秸秆的青贮与制做经验
玉米秸秆 青贮是把玉米植物体切碎后,装入青贮窖或其它密闭容器内经发酵而成的一种青绿多汁 饲料 。玉米秸秆青贮可有效保持玉米植物体的营养成份,并具有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等特点。 玉米秸秆青贮虽团...
-
抗倒伏玉米品种--农华98
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03年最新育成新品种。2004年参加国家东北早熟组、京津唐夏播早熟组区试。2005年参加国家东北早熟组、京津唐夏播早熟组生产试验,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国审玉2006002。 一、特征特性 株型紧凑,株高2.团...
-
“秦农142”小麦新品种通过田间验收
日前,由陕西省宝鸡市农科所承担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秦农142 小麦 新品种繁育与示范”通过了田间实地考察验收。 “秦农142”小麦新品种是宝鸡市农科所,以郑州/植87135-2-1-1-9为组合,经多年系统团...
-
药用植物稻白叶枯病
稻学名OryzasativaL.别名 稻芽 、 谷芽 。属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陆生或水生草本植物。以成熟果实经发芽 加工 处理后入药团...
-
药用植物玉米大斑病
玉米学名ZeamaysL.别名 玉米须 、蜀黍须、包谷须。属禾本科1年生高大草本。以花柱和柱头入药。具利尿消肿、平肝利胆之功效。全国均有栽培。 症状、病原、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参见 团...
-
药用植物浮小麦根腐病
浮 小麦 学名TriticumaestivumL.别名小麦。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粮食作物。浮小麦是小麦干燥轻浮瘪瘦的果实。以浮 小麦种子 入药。具止虚汗、养心安神之功效。全国均有种植。 症团...
-
药用植物山药镰孢褐腐病
症状薯蓣镰孢褐腐病又称褐色腐败病。是薯蓣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初地下部不表现明显的症状,收获时常可见到。幼薯染病现腐坏状不规则褐色斑或出现畸形,稍有腐烂后病部变软,切开后可见薯块褐变的部分常较外部病斑大且深。 病原Fusariμmsolani(Mart.)App.etWol团...
-
药用植物山药镰刀茵枯萎病
症状 山药 枯萎病俗称死藤。主要为害茎基部和地下块根。初在茎基部出现梭形湿腐状褐色斑块,后病斑向四周扩展,茎基部整个表皮腐烂,致地上部叶片逐渐黄化、脱落,藤蔓迅速枯死,剖开茎基,病部变褐;块根染病,在皮孔四周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暗褐色病斑团...
-
药用植物山药薯蓣色链隔孢褐斑病
症状又称灰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斑出现在叶片两面,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小因寄主品种不同而异,一般2―2lmm,叶面中心灰白色至褐色,常有1―2个黑褐色细线轮纹圈,有的四周具黄色至暗褐色水浸状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层。叶背色较浅。为害重。 病原Phaeoramu团...
最新更新
-
提高鲁西黄牛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选优淘劣,提高繁殖力。为了提高母牛的繁殖力,要严格进行选育,选择外貌特征良好、健康,性情温顺,哺育性能好,发情症状明显,第1情期受胎率高、产后第1次发情时间短、流产率低、分娩率高等繁殖成绩良好的优质母牛。淘汰体型小、母性差、有恶习、性情粗暴、神经过度敏感,发情症状不明显,连续返情团...
-
绿壳蛋鸡常见疫病
绿壳蛋鸡抗病力强,一些在良种鸡易于发生的疫病,绿壳蛋鸡鸡却很少发生。影响绿壳蛋鸡健康的主要有3种病毒病、3种细菌病和3种寄生虫病。针对绿壳蛋鸡的易发病并结合当地疫情状况,相应做好防治工作,可有效提高绿壳蛋鸡的存活率。 1、绿壳蛋鸡鸡痘: 由团...
-
产蛋期的绿壳蛋鸡需要的营养
绿壳蛋鸡开产以后体重、羽毛和骨骼还继续生长,随着产蛋率的上升采食量逐步增大,对钙的需要量和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大。由于其产蛋率和蛋重均比现代商品蛋鸡低和小,因此对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要求不严格。根据鸡以能采食的习性,我们配制与商品蛋鸡料相同营养的饲料同样可以获取最高峰产蛋率85%。 团...
-
热带鱼疾病预防肠炎
饲养热带鱼,要降低投资和饲养成本,可采取如下措施。 小鱼的价格便宜,只要挑选的好,成活率也是很高的。小鱼长的快,活泼而贪食,潜在价值大,用于繁殖特别有意义。假如一只大红箭鱼6元,买10只为60元。但如果买小红箭鱼只要1元一只,60元买60只,养得好3个月后至少有团...
-
热带鱼的杂交繁殖
热带观赏鱼类中的有些品种,容易发生变异,例如,鳍形变大,色彩和花纹斑点变化增多,还有的突变产生白化种或全黑的后代。有些鱼还容易杂交,在同属不同种鱼类间杂交,亲缘关系比较近,杂交繁殖容易成功,如剑尾鱼与月鱼容易杂交,三色鱼与牡丹鱼也易杂交,都可产生不同于亲本的后代。不同科不同属鱼类团...
-
热带鱼病怎样治疗
热带鱼病主要有细菌性腐败病、烂鳃病、赤皮病、鳞立病、白点病、小瓜虫病、水霉病、肠炎、气泡病、车轮虫病、皮肤充血病、棉口病、感冒病、浮头病等。 1.鱼体药浴和全缸施药: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药浴就是将病鱼放在药液中浸泡一定的时间,用药液给鱼洗澡,然后再放入饲水团...
-
热带鱼的繁殖卵生鱼类
热带观赏鱼中绝大多数行产卵繁殖,体外受精。与卵胎生鱼类不同的是在产卵过程中雌雄鱼互相陪伴。性成熟时雌雄鱼择偶配对,临产时相互追逐发情,然后雌鱼排卵体外而雄鱼尾随射精于卵子上使其受精。浮性卵漂浮于水面孵化;半浮性卵随流水呈漂浮状孵化;而沉性卵则稍带粘性沉于水底砂砾及岩石的间隙处孵化团...
-
衡量热带鱼饲养用水质的方法
养好热带鱼的关键就是养好水。良好的水质是观赏鱼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对于大型鱼来说,其新陈代谢十分旺盛,保持好水质更加重要。衡量热带鱼饲养用水质的适宜与否,稍加概括,可以用五度来衡量。 第一重要的就是温度。既然是热带鱼,必要的温度必须加以保证。饲养大型热带鱼的水温团...
-
热带鱼病的预防
因为热带鱼是水中生物,患病后治疗是比较麻烦和困难的,既无法对其注射药物,也无法使其口服药物。所以,我们对待热带鱼患病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办法,做到无病防有病,患病早治疗既要加强平时的管理,增强热带鱼本身抵抗疾病的能力,又要注意减少和和杜绝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对热带鱼的危害,使团...
-
热带鱼竖鳞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热带鱼竖鳞病又名松鳞病 病鱼体表肿胀,部分鳞片向外张开似松球,鳞片基部水肿,其内部积聚着半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致使鳞片竖起。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就会有许多水状液体从鳞片基部喷射出来,鳞片也随着脱落。有时伴有鳍基、皮肤轻微出血、腹部膨胀等症状。热带鱼患病多因频繁换水所团...
-
热带鱼类亲鱼越冬养殖
热带鱼类亲鱼越冬,一般在11月中下旬入越冬池保暖,具体入池时间应根据当地气温下降情况确定。当预计有较强冷空气入侵,最低气温将下降到13℃以下,平均气温18℃以下,或日平均气温降温幅度达8℃,选晴暖天气进行入池,同时应保证鱼进池后有三四天暖期。 选择背风的深水塘,团...
-
山鸡的十种疑难病症的中药配方
在生产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在治疗某些传染病时已经把所有“好药”用尽了,效果还是不明显。而采用价格低廉的中药治疗反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这些事实说明中药在治疗野鸡的疑难病时有其独特疗效,现介绍如下,以供备用。 金荞麦全草(根、茎、叶、花)制剂或团...
-
林蛙的烂鳃病的防治
细菌性烂鳃病亦是蝌蚪期的常见病,多在水温16~26摄氏度时发生,水温15摄氏度以下时很少发病。 1、病原病原为黏球菌,菌体细长,两端纯圆。 2、症状患病的蝌蚪鳃部腐烂,鳃丝充血,鳃上附着污泥和黏液,呼吸困难,行动迟缓,不摄食,常并发其他细菌感染团...
-
关于发展黎平绿壳蛋鸡的几点建议
当前,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鸡蛋的消费向美味、营养、保健方向转型已是必然趋势。在崇尚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吃出健康、吃出营养的观念下,绿壳蛋鸡产业孕育而生,并逐步形成易行、高效、短频、灵活等特征。面对这项新兴产业,如何定位?如何健康发展?如何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