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如何提高稻田养殖技术水平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6:17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745个字,大约阅读时间5分钟

水产养殖 方式有池塘、河沟、大水画围网和稻田, 稻田养殖 在水产养殖中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近年来,稻田养殖面临的问题关键就在于如何提高稻田养殖技术水平。

1.保持水质的清新。 良好的水质是稻田养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是水源要有保障,使用清新、无污染的外河或湖荡水,进排水方便且分开。用死水或村庄生活污水养殖,这些水溶氧低或水质富营养化,易滋生有毒病菌,虾蟹易患病而难脱壳,最终导致死亡。二是保持良好的水环境,根据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保持其最适宜的生活生长环境,适时地调节水的温度,根据季节变化凋节水的深浅(春0.8~1米,夏1.2~1.5米,冬1.2米以上)。三是防止水质污染。经常加注新水或换水(一般上午10~11时,河水和池水温差不大),可以定期使用PSB(光合细菌)或EM调水王(有效微生物群)等新型复合性生物制剂降解氨氮和硫化氢等,提高水体溶氧量,促进有益浮游生物成为优势种群,促进水体营养物质良性循环,保持养殖水体鲜、活、嫩、爽。

2.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充分利用良好的光、气、水、土等自然资源,采用生态共作方式,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生物链,合理循环利用资源。一要清淤消毒,在冬春季节,先清除老塘口过多的淤泥,后翻塘曝晒,促使有毒物氧化;在养殖15天前,每亩再用150千克生石灰消毒;新挖塘口也要注意消毒,最好在养殖前排干池水,注入新鲜水,再排干,再加水,消毒数日后,注入新水;二要栽植 水生植物 ,控制移植覆盖面积,一般在30%~50%,把沉水、挺水、浮水等水生植物巧妙地进行结合,深水区宜栽种苦草、 轮叶黑藻 马来眼子菜 、伊乐藻等沉水植物,浅水区宜栽种稗草等挺水植物,有条件的可栽培茨菇等经济水生植物。

3.选择养殖对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展以及消费意识的变化,人们对名特优水产品的消费安全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名、特、优”的内涵和对象也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一要了解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了解其最适宜生长的生活环境(水温范围、水质肥瘦、耐氧能力、食性等),注意稻田养殖的特点(水层浅,在水稻没有长高以前和收割后水温变化剧烈,水质较肥,有时需使用无机肥料和农药,养殖周期短等)。二要开发新品种,推出特色品种,充分了解养殖品种的合理性、前瞻性及市场前景。三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要注意与各个养殖户具体的物质条件、技术水平、养殖场所的特定条件结合起来,根据商品需求和市场经济的特点,建立自已的优势品种和品牌(如银鲫、鳜鱼、泥鳅、彭泽鲫、褐塘鳢、南美白对虾等),选择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商品比例高的品种,开发一个品牌,形成一个产业。

4.合理投喂饵肥。 一是投喂好的饵料,选用那些农村自产的 农产品 或平时容易采收的野生饲料,也可以自己制作 配合饲料 ,或选用正规、名牌厂家生产的优质配合饲料;要索取质量保证书,严防污染和鼠害、虫害,注意保质期,谨防氧化、霉变和变质,要求较好的适口性和较高的营养价值(如鲜活的野杂鱼、贝类等),要降低每千克鱼产品的耗饲量,较贵的配合饲料不宜多用。二是投喂好饲料,根据天气的变化和水温的升降,结合当地的饲养方法,把握好饲料的种类、结构配比、质量与使用量,达到量足、适口、适需和营养全面,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和看天气、看季节、看生长与吃食性情况、看水质变化。虾蟹养殖一般一天投喂两次,上午8∶00左右,下午5∶00~6∶00,投喂量占虾蟹体重的3%~1.0%,上午投喂30%,下午投喂70%,投喂地点与脱壳地点分开;为了让河蟹及时足量吃到螺蛳,后期投喂的螺蛳大多用机械碾碎,可以先把螺蛳冲洗干净后煮熟再碾碎,以防变质和污染。青虾上午以深水区为主,下午以浅水区为主,每隔20~40厘米设一投饵区;以天然饵料为主,青、粗、精结合,保证蛋白质含量,确保新鲜适口,建议投配合饵料、全价颗粒饵料,严禁投腐败变质饵料。

5.改革 养殖方式 以优质、高效及高产为目标,以规模化和产业化为方向,建立和完善生态渔业系统,充分利用系统的剩余能量,进行全面合理的利用,使优势互补,形成结构合理、能量转换率高、效益好的良性循环。一是稀放大养。一次性放足,放大规格,放齐规格,养大规格蟹,压缩小规格,控制中规格、发展大规格,要求放养密度控制在扣蟹500只/亩,V期幼蟹800~1000只/亩,幼虾5~10千克/亩,虾苗2000~2万尾/亩。二是反季节河蟹与稻虾共养。改变传统稻田养殖的缺点,单季稻栽插时间6~7月,控制在10月中、下旬收割,稻栽插一个月后,亩放虾苗(规格2厘米)3万~4万尾,8月中旬亩放(规格为1000~1500只/千克)幼蟹600只左右、养殖面积以5~10亩为宜。三是80∶20养殖。利用稻田养殖名特优品种,其产量中的80%左右是由一种摄食人工颗粒饲料、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的温水性鱼类组成,即主养鱼(如银鲫),其它20%左右的产量是由“服务性鱼”所组成,即搭配鱼(如鲢、鳙、鳜)。主养鳜鱼,亩放500~900尾,搭养鲢鳙亩放50尾左右,搭养银鲫亩放100尾左右。四是健康养殖。依靠科技进步,推行“良种+理想的生态环境+科学管理”,重点是良种、生态平衡和无公害投入(饲料、药品等)。五是建立产业化体系。按生产区域或生产类别,组织行业协会,提高组织化程度,培植“公司+基地+农户”,变分散为集中,增强竞争力。

分享
1
上一篇:玉米疯顶病的发生与防治 下一篇:水稻高产节水栽培法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