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浅述黄花槐的盆栽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6:15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525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一、黄槐的生物学特性黄槐,学名GassiuSurattensisBurm?f。一般称之为美国槐或黄花槐,是苏木科,决明属,为冬季落叶 乔木 ,小叶长3-10cm,宽1.5-4cm,先端钝(或钝而有小尖头),小叶5对以上,短圆形或椭圆形;花鲜黄色(故又称黄花槐),花序长8-12cm,且无显著美丽的苞片,发育雄蕊5-10枚,果为荚果,无明显的节,叶柄和总轴有腺体。

二、试验目的黄槐,夏秋二季开花,花期较长,约3-4个月,花为鲜黄色,色彩夺目,艳而不娇,常作为工厂、校园或城市道路绿化的观花树种。据了解,迄今人们还未把它当作 盆栽 花卉 引入到千家万户中。如果黄花槐盆栽成功,不仅是一个盆栽观花的好品种,从而也增加了盆栽花卉的新品种。

三、试验方法和步骤

(一)方法:汕头市?石风景名胜区园艺科研组对黄花槐进行截干盆栽和扦插盆栽试验,获得当年成活和盆栽开花;在此基础上,又对黄花槐进行扦插试验,证明用黄槐的根作为插条,其成活率及效果比枝条作为插条更佳。

(二)步骤

1、截干盆栽在春初,黄槐未抽叶芽之前(一般在2月左右),把黄槐植株的主干截去,留下约20cm的黄槐桩头移栽上盆,放于阴凉地方,约一个月后抽芽发叶,在此时可施薄混合肥一次,再行移放到日照较强的地方,让其正常生长。在每年5-7月生长期间,观察黄槐的生长趋势、枝条的长度,同时进行必要的修剪,进行合理施肥,抑制枝条过长和促使侧枝萌发。8-9月份停止修剪,并适当控制肥水,控制黄槐营养生长,使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促使花芽分化、形成、发育。此时若有些枝条过长,可于下午枝条水分含量少时进行弯曲、攀扎、造形。10月初,截干盆栽的黄槐开始开花。

2、扦插盆栽在冬末初春,黄槐叶芽未萌动之前,把黄槐的枝干切成约20cm长的节段进行扦插,扦插后要注意遮荫,保持土壤湿润。

约2个月后,扦插黄槐的枝条已生根成活,此时可陆续上盆,上盆后把它放于阴凉地方1-2周,再逐渐移到阳光充足的地方,以后扦插上盆的黄槐各项管理与截干盆栽法相同。由于扦插盆栽的黄槐生长比截干盆栽的慢,因而开花期也比截干盆栽的推迟一个月,即在十一月初才开花。在黄槐的盆栽过程中,我们经过一年多的认真仔细观察,发现移栽后的黄槐残留地下部分的根能重新萌发生长成新株,根据黄槐这一特点,于春季我们对黄槐进行扦插试验,结果均能成活,实验证明用黄槐的根作为插条,其成活率及生长速度均比枝条扦插高和快。

3、黄槐根插法冬末或春初,切取粗壮的黄槐根约15cm节段进行扦插,无须遮荫,保持土壤湿润,约1个月后其根就能成活并可上盆。成活率高达90%。黄槐根插法,不但充分利用和增加了扦插繁殖材料,还可根据黄槐根部的不同形态制成黄槐盆景,大大提高了黄槐的盆栽观赏价值。

盆栽黄槐,10月开始开花,花期约2个多月,越冬落叶后进行换土,修剪,翌年5-6月又开始开花,花期约1个多月。

四、黄槐盆栽管理要点

1、适时扦插和截干上盆,在冬末初春,趁黄槐叶芽未萌动之前,剪取枝或根扦插和截干上盆,因这时黄槐处于积累养分和半休眠状态,这是上盆成功和提高成活率的关键。

2、注意遮荫和经常浇水。特别要注意第一次萌芽后加强管理,防止脱水萎缩,要认识到第2次长新芽才算真正成活。

3、上盆后的黄槐应先放于凉爽处,约10天后再逐渐移到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正常管理。

4、合理修剪,控制枝条过长,促使侧枝萌发。当黄槐枝条长至约20cm时就应实行修剪,一般次数是1-2次,结合攀扎、整形以达到保持树冠完整优美。

5、合理施肥。盆栽黄槐,在上盆后移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时应当施薄肥一次以催芽壮芽,以后的生长期间,每月施 复合肥 2次,修剪时可另外追施薄肥一次,此阶段的肥应以含N、K肥为主,到了7月下-8月中旬,施肥应以P肥为主,N、K肥则少施或不施。

6、适时控制肥水。8-9月份进行蹲苗,枝条生长缓慢,有利于储存养分及花芽分化,过长的枝条不能修剪,应用弯曲、攀扎等方法。

五、试验结果

1、黄槐截干盆栽成活率达100%。

2、枝条扦插成活率达58.7%。

3、根条扦插达90%。

4、当年上盆栽培当年开花并结荚。

六、结论

1、采用以上几种方法均能成活,而截干盆栽及根插盆栽成活率较高;三法的技术操作要求不高,繁殖速度快,扦插繁殖数量也较多。

2、截干上盆及扦插要适时,这是成活的关键。

3、扦插盆栽成功可使黄槐提早3年开花,大大提高了黄槐盆花生产的速度。

4、根插法不单对根能充分利用,还能形成露根造形盆景。

5、黄槐盆栽成功,其观赏价值高,花期长,使盆栽花卉增加了新品种,也可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大众花卉,为美化宾馆、居室做出贡献。

分享
1
上一篇:如何盆栽人参果? 下一篇:盆栽花卉冬季咋管理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