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龙井茶手工炒制工艺参数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6:02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2111个字,大约阅读时间6分钟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原料供试原料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试验场龙井43号、龙井群体种鲜叶。
2.试验方法
随机抽取试验场生产用龙井茶电炒锅一台,将铜-康铜热电偶测温探头埋入电炒锅锅底高温区,电信号引入XWC-300G自动平衡记录仪的输入端,记录笔可自动地记录加工过程的锅温,同时采用XCW-01表面温度指示仪测定茶叶叶温。1997年3月和4月,对龙井茶的正常青锅和辉锅炒制工艺的叶温和锅温以及水分进行测定,1998年3月和4月请茶叶炒制技师在装有测试仪表的电炒锅中按正常生产工艺炒制龙井茶,仪表自动记录炒制过程的锅温变化,茶叶温度由表面温度仪读取,人工记录,对炒制过程中的含水率进行动态跟踪测定。
3.龙井茶加工工艺摊青-青锅-回潮-辉锅。
4.水分测定采用常规烘箱方法测定。
二、结果
1.青锅工艺
春茶期间炒制龙井茶,青锅时每次投叶量为0.20~0.25kg(经摊放后,茶叶的含水率为70%~75%),投叶锅温为300℃左右,青锅过程的初始2min内,锅温一直呈上升趋势,从图1中可以看出,若投叶时锅温较高(320℃左右),炒制时锅温升高的时间较短,为1min。若投叶时的锅温较低(290℃左右),锅温升高的时间应略长,为2~3min。后期锅温逐渐降低。青锅时间为13~15min。
青锅过程中,在初始2~3min内,茶叶温度迅速升高,达到70℃以上。不同的操作工人掌握的加热方法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操作者,在同样条件下,也不可能完全重复相同的参数。但茶叶锅温的总体趋势基本相同,茶叶叶温在青锅期间应有达到80℃以上的过程,这一过程出现在青锅前期或青锅后期,根据各操作人员的经验,掌握在不同的时区,整个青锅过程的叶温高于60℃。
青锅期间茶叶的水分为一恒率解吸过程,其解吸方程为W=a-bt,式中W为茶叶含水率,a、b为一常数,由此可以看出,青锅过程中茶叶含水率的变化与时间呈直线负相关关系,水分以每分钟3%~4%的速率下降。
2.辉锅工艺
每次辉锅投叶量为0.25kg(回潮后,茶叶含水率为20%~25%),投叶时锅温为130~150℃,在整个辉锅过程中,前期(5min左右),叶温以50℃为适宜,5~12min时叶温应控制在60℃以下,后期提高茶叶温度,可升至80~90℃。辉锅时间为20~30min。
辉锅阶段茶叶含水率的变化为一近似指数方程,其公式为W=Ae-bt,式中W为茶叶含水率,A、b为常数,t为时间。辉锅时,投叶含水率越低,其水分曲线与指数方程的相关系数越高,常数A也越小;辉锅投叶的含水率越高,其水分曲线与指数方程的相关系数变小,说明辉锅后期水分解吸规律更趋近于指数方程。其前期水分下降更接近于直线解吸。
三、讨论与分析
1.青锅温度
龙井茶青锅的投叶锅温为300℃左右,叶温应达到80℃,测得的青锅最高叶温为83℃和87℃,但这一温区的时间较短。这一结果与龙井茶的炒制工艺要求相符,但与以前龙井茶青锅叶温为60℃的结论不同,这是因为原来采用玻璃体温度计测量,不能快速、精确地描述茶叶的叶温。另一说法来自于人手的耐温只有60℃之说。在测量中发现,青锅时的茶叶在靠近人手处的叶温较低,而靠近锅体处的叶温则较高。这是因为青锅过程中,手接触的茶叶始终是茶团上部的茶叶,加工过程中茶叶经抛、扬等手法炒制后,挥发了水分并散失了热量,回落到锅内堆积在一起,茶叶温度有所下降,手接触处的叶温通常为60℃左右,而与锅体接触的茶叶直接吸收锅体的热量,叶温更高,试验中的叶温值为直接从锅中抓起茶叶测得的温度,实际上锅内茶叶的叶温由内向外呈梯度分布。青锅时,茶叶投入锅内后,与高温锅体接触,茶叶温度迅速升高,至酶的钝化临界温度(据安徽农学院的测定,茶叶的多酚氧化酶钝化临界温度为85℃),酶的活性随之被抑制,伴随着炒制手势动作的配合,将茶叶炒成外形呈扁平状,颜色呈翠绿色的加工叶。此时,茶叶的含水率为25%左右。青锅时的水分解吸规律与炒青 绿茶 杀青过程的规律相似,但其速率有所差异,炒青绿茶(锅式杀青)的水分下降速率为每分钟1.15%~1.35%。水分解吸速率的大小会导致茶叶生化变化向不同的途径演变,形成不同风格的茶叶。
2.辉锅温度
龙井茶辉锅的锅温为140℃左右,茶叶投入锅内吸收锅体的热量,使茶叶升温软化,在开始的5~6min内,叶温应控制在50℃左右,辉锅前期(约12min)叶温在60℃以下,不能太高。温度过高,由于茶叶表面的自由水迅速挥发殆尽,而内部的束缚水又不能转移出来,形成外干内湿的现象,所以,一方面茶叶的形状被很快固定下来,外形达不到品质要求,另一方面,一些低沸点成分、香气物质尚未转化完全,降低了茶叶的内质。辉锅后期应升高叶温,叶温可以上升至80~90℃,以利于高沸点香气物质的形成。
对炒制龙井茶的初学者来说,感觉温度是一项困难的工作。如果在电炒锅上加装一测温装置,掌握起来相应要容易多了。龙井茶的炒制是茶叶加工中技术性较强的一项工作,炒制过程中的一些炒制手法,用文字叙述也难以达意,只有在实践中去探索和体会,但随着对龙井茶加工技术的不断研究,其加工机理的不断被揭示,自动控制技术在茶叶加工机械上的应用,龙井茶的炒制技术将会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
推荐阅读
-
“活体微生物农药”有效破解茶叶害虫防治难题
一种以昆虫病毒为主的防治茶叶害虫无残留的纯“活体微 生物 农药 ”,日前通过检测,开始投入批量生产,这为当前频频遭遇“绿色壁垒”的茶叶,提供了害虫防治的有效保障,对恢复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传统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团...
-
黑毛茶初制技术对品质的影响
黑茶初制与 绿茶 初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两者的品质大不相同,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黑茶初制的各个工序,从杀青到干燥,每个环节都强调保温保湿。其初制过程,就是在高温下保水,而后又在高温下去水的过程。二是,黑茶初制还有一个独特的渥团...
-
苦丁茶加工技术与产品类型
以苦丁茶为饮料的商品茶名称有苦丁茶、五珍茗、珍宝茗、天君茶、一叶金、如苦茶、速溶黄金茶等。还有天凤苦丁茶王为原料的天凤降脂胶囊。产品类型多样。从含苦丁茶含量占产品比例多少可分为: (1)纯苦丁茶参照茶叶的初制工艺,采鲜叶,经杀青、揉捻、烘干等工序。外形主要有直条形、麻花团...
-
清洁化生产让茶叶提价15%
浙江湖州市首家 茶叶 清洁流水化生产线,日前在安吉县开荒坪镇大溪村天池茶场落成。 今年,浙江省推行茶叶清洁化生产,天池茶场投入近50万元聘请南京市茶叶研究所田保良教授,根据安吉县茶叶 加工 工艺设计,委托团...
-
澳大利亚研究发现:好茶的关键是茶叶的採摘时间
昆士兰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最好的 红茶 来自夏季採摘的 茶叶 。 每年,澳大利亚人要喝17.000吨的红茶,其中只有1,700吨是本地生产的。研究人员品尝了店里买的5团...
-
茶烘焙的理论基础
茶叶 烘焙的理论基础��茶叶成分中氨基酸、单糖及双糖类,在受火过程时所产生的『脢纳反应』现象。而烘焙茶叶即是视茶叶的水(水分)、质(主果胶质)、量(重量),透过烘焙器具的风(风门)、火(温度)、时(时间)的互动关系,寻找并掌控脢纳反应到所需要的涩、香、味。我们在这样的定位上,团...
-
茶叶品质缺点的一些现象(针对半发酵茶)
菁味: 主要源自制程中萎雕不当所致,尤以日光萎凋,更是半发酵茶的整个制程上,扮演着承先启后的关键;不足或不均都会产菁味。其原因有: 1、天气因素,如阴雨天、飘雾、无日光气温低、晚菁回厂太晚等、无法进行日光萎雕。 2、摊菁太厚,翻菁不匀团...
-
影响茶汤特质的成分
识茶是烘焙前的重要步骤。对茶的整体结构需要有相当程度的判别与评定能力,透过识茶的步骤,对茶的主体结构的认知将更加慎密,才能有助烘焙前之规划能力。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影响茶汤特质的几个化学成分分析有那些: 1、氨基酸: 甘之源,香气的前趋物。 团...
-
改进萎凋条件生产γ-氨基丁酸CTC茶
γ-氨基丁酸是由谷氨酸脱羧而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氨基丁酸 绿茶 具有降血压的功效,通过改进 加工 工艺提高成茶中γ-氨基丁酸含量是研究者们追求的目标。最近肯尼亚和日本的 茶叶 研究者就提高CTC 团...
-
合成性信息素对卷叶蛾类害虫管理技术的确立
茶小卷叶蛾和茶卷叶蛾是茶树上的两种重要害虫。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了茶小卷叶蛾的营养生理学研究,1961年完成了茶小卷叶蛾人工 饲料 配方的研究,确立了大量饲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人工饲养了10万头茶小卷叶蛾雌蛾。70年代初步探明了茶小团...
-
“活体微生物农药”有效破解茶叶害虫防治难题
一种以昆虫病毒为主的防治茶叶害虫无残留的纯“活体微 生物 农药 ”,日前通过检测,开始投入批量生产,这为当前频频遭遇“绿色壁垒”的茶叶,提供了害虫防治的有效保障,对恢复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传统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团...
-
黑毛茶初制技术对品质的影响
黑茶初制与 绿茶 初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两者的品质大不相同,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黑茶初制的各个工序,从杀青到干燥,每个环节都强调保温保湿。其初制过程,就是在高温下保水,而后又在高温下去水的过程。二是,黑茶初制还有一个独特的渥团...
-
苦丁茶加工技术与产品类型
以苦丁茶为饮料的商品茶名称有苦丁茶、五珍茗、珍宝茗、天君茶、一叶金、如苦茶、速溶黄金茶等。还有天凤苦丁茶王为原料的天凤降脂胶囊。产品类型多样。从含苦丁茶含量占产品比例多少可分为: (1)纯苦丁茶参照茶叶的初制工艺,采鲜叶,经杀青、揉捻、烘干等工序。外形主要有直条形、麻花团...
-
清洁化生产让茶叶提价15%
浙江湖州市首家 茶叶 清洁流水化生产线,日前在安吉县开荒坪镇大溪村天池茶场落成。 今年,浙江省推行茶叶清洁化生产,天池茶场投入近50万元聘请南京市茶叶研究所田保良教授,根据安吉县茶叶 加工 工艺设计,委托团...
-
澳大利亚研究发现:好茶的关键是茶叶的採摘时间
昆士兰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最好的 红茶 来自夏季採摘的 茶叶 。 每年,澳大利亚人要喝17.000吨的红茶,其中只有1,700吨是本地生产的。研究人员品尝了店里买的5团...
-
茶烘焙的理论基础
茶叶 烘焙的理论基础��茶叶成分中氨基酸、单糖及双糖类,在受火过程时所产生的『脢纳反应』现象。而烘焙茶叶即是视茶叶的水(水分)、质(主果胶质)、量(重量),透过烘焙器具的风(风门)、火(温度)、时(时间)的互动关系,寻找并掌控脢纳反应到所需要的涩、香、味。我们在这样的定位上,团...
-
茶叶品质缺点的一些现象(针对半发酵茶)
菁味: 主要源自制程中萎雕不当所致,尤以日光萎凋,更是半发酵茶的整个制程上,扮演着承先启后的关键;不足或不均都会产菁味。其原因有: 1、天气因素,如阴雨天、飘雾、无日光气温低、晚菁回厂太晚等、无法进行日光萎雕。 2、摊菁太厚,翻菁不匀团...
-
影响茶汤特质的成分
识茶是烘焙前的重要步骤。对茶的整体结构需要有相当程度的判别与评定能力,透过识茶的步骤,对茶的主体结构的认知将更加慎密,才能有助烘焙前之规划能力。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影响茶汤特质的几个化学成分分析有那些: 1、氨基酸: 甘之源,香气的前趋物。 团...
-
改进萎凋条件生产γ-氨基丁酸CTC茶
γ-氨基丁酸是由谷氨酸脱羧而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氨基丁酸 绿茶 具有降血压的功效,通过改进 加工 工艺提高成茶中γ-氨基丁酸含量是研究者们追求的目标。最近肯尼亚和日本的 茶叶 研究者就提高CTC 团...
-
合成性信息素对卷叶蛾类害虫管理技术的确立
茶小卷叶蛾和茶卷叶蛾是茶树上的两种重要害虫。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了茶小卷叶蛾的营养生理学研究,1961年完成了茶小卷叶蛾人工 饲料 配方的研究,确立了大量饲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人工饲养了10万头茶小卷叶蛾雌蛾。70年代初步探明了茶小团...
最新更新
-
黄粉虫的幼虫繁殖管理技术要点
饲养黄粉虫的场所最好选择在背风向阳、冬暖夏凉的屋里,光线不宜太强,保持温暖,最适宜温度是20~26℃,相对湿度70%。夏季气温高时,洒水在地上降温;冬季要保温,以保证黄粉虫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成虫的饲养:成虫羽化后6~11天开始产卵,产卵前放一张白纸在网筛下,团...
-
模拟林蛙的生态环境要注意哪些?
集约养殖的成功与否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对生态环境的模拟程度。无论怎样养,都不能违背林蛙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性。理论上林蛙陆地生活的最适温度是23℃,相对湿度在75%~90%。林蛙的皮肤有呼吸功能,20%~30%的气体交换是靠皮肤来完成的,干燥会使皮肤丧失呼吸功能,所以温度、湿度、光照、团...
-
黄粉虫常见的病害及敌害
黄粉虫常见的病害及敌害 (1)干枯病 ①直观幼虫及麸料上面出现灰色干枯死虫,观察活虫体,肚腹扁平,活动减少。 ②病因温度过高,空气干燥,饲料过干。 ③防治方法调节好室内空气的温湿度,增加饲养盒内的青饲料。 团...
-
黄粉虫的养殖设备
黄粉虫不耐高温,要求选择背风向阳、冬暖夏凉、通风条件好的地方建造养虫室。 养虫室分为种虫室和幼虫室。种虫室专用于饲养成虫产卵,定期将收集到的卵送到幼虫室进行孵化。幼虫室用于孵化兼饲养幼虫。虫室面积大小根据生产规模而定。用砖砌成,室内四壁及地面用水泥灰浆抹面,堵塞团...
-
如何让蚯蚓高产
分期饲养按蚯蚓个体的发育阶段而给予不同的养殖管理,是蚯蚓人工养殖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传统的“几世同堂”混养法,由于在采收利用上无法分别大小:超过最佳收获期的成蚓,来不及采收,浪费饵料和养殖设备;未到最佳收获期的幼蚓,采收了则降低产量,人工分拣又增加劳动强度。人工养殖时,须建立专门团...
-
用黄粉虫的喂养特种动物的方法
一、喂养蝎子。蝎子是肉食性动物,黄粉虫是蝎子的最好饲料,养殖黄粉虫也是人工养蝎不可缺少的内容。黄粉虫投入蝎池后,可与蝎子共同生存较长时间,黄粉虫还可取食蝎场内的杂物及蝎子粪便。 在用黄粉虫喂养蝎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投喂鲜活的黄粉虫,运动中的黄粉虫易被蝎子发现团...
-
蚯蚓的桶养方法
⑴取高40-50厘米、直径30-40厘米的圆形塑料桶,在桶底钻4-5个直径5毫米左右的小孔。然后填上细小柔软的黏土,以离塑料桶口10厘米左右为宜,这样蚯蚓就不能外逃。 ⑵再准备直径比塑料桶的直径大5厘米左右的塑料盆,在距盆底5厘米和2厘米处各做一个记号。 团...
-
蚯蚓大田套养技术
蚯蚓大田套养是人工养殖蚯蚓的方式之一,视不同作物可采取平地长条套养、挖沟套养和挖坑套养等。 如聚合草。春暖花开时,在大田周围挖好排水沟,在草行间开宽、深各15-20厘米的土沟,然后投入饲料,放进蚯蚓种。聚合草为多年生阔叶饲料,其生长期与自然环境中的蚯蚓生长期基本团...
-
蚯蚓大棚的养殖技术
随着黄鳝、棘胸蛙(石蛙)等名特水产品养殖的发展,蚯蚓作为诱饵及鲜饵料日趋增多,养殖场配套养殖蚯蚓面积不断扩大,但有些养殖场由于养殖蚯蚓技术没有较好掌握,养殖情况不理想,特别是在没采用遮荫大棚及管理不当的条件下,往往会导致蚯蚓数量锐减,不能保证名特水产品养殖的需要。现将有关蚯蚓大棚团...
-
黄粉虫的箱养技术
随着特种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作为龟、鳖、蛙、鳝、观赏鱼等鲜活饵料的黄粉虫,需求量越来越大。仅靠过去那种简单的盆养技术,已不能满足养殖生产需要。箱养黄粉虫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饲养方法,适合中大型规模养殖。一旦掌握这种技术,黄粉虫的繁殖与产量都相当大。在介绍箱养黄粉虫技术的同时,为方便养团...
-
如何培养黄粉虫
黄粉虫又名面包虫,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拟步甲科、粉虫属。它原是仓库害虫。自19世纪以来人们开始养殖和利用黄粉虫。由于黄粉虫营养价值高,也是水产动物优质的动物性饲料。 黄粉虫食性杂,繁殖量大,饲料易于解决。利用熬皮、菜叶等可进行密集型大规模饲养。一般1.团...
-
特色养殖黄粉虫的介绍
黄粉虫又名黄粉甲,原为一种仓储害虫。俗称面包虫,营养成分高居各类活体动物蛋白之首。故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是一种高蛋白高钙高营养的食用昆虫。国内外动物园都用其作为繁殖珍禽,水产的肉食饲料。近年来,逐步为开发为宠物饲料,以及应用于人类的高级营养食品。 黄粉虫养团...
-
秸秆养蚯蚓环保效益高
秸秆蚯蚓食量大、生长快、繁殖率高。饲养秸秆蚯蚓操作简便、成本低、费工少、农民易于接受。只要将秸秆堆放在向阳避风处,适当采取遮盖措施。冬季秸秆蚯蚓也可正常繁殖。此外,蚯蚓吃完秸秆后,排出的蚯蚓粪粒大小均匀、无臭无味,是上好的有机肥料,广泛应用于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的栽培。 团...
-
黄粉虫多长时间完成一次变态?
在自然界野生状态下,黄粉虫变态一般每年发生l代,很少个体可以发生2代,有的甚至2年发生1代。我国北部地区黄粉虫以幼虫越冬,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活动,幼虫逐渐老熟并化蛹。5月中下旬开始羽化为成虫,性成熟后即交配产卵繁殖。但个体变态很不整齐,同一虫态延续时间可达1个多月,所以可同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