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平菇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5:52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995个字,大约阅读时间5分钟

病虫害防治原则:预防为主,防治并重。

1、侵染性病害

褐腐病:又称白腐病、水泡病等,真菌性病害,其病原菌为疣孢霉,该菌性喜密闭、潮湿的环境,其菌丝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5℃,发病初期,子实体的菌柄基部出现绵毛状白色菌丝,继之向上发展,病菇呈水渍状,随后变褐、死亡;幼菇感病后,常出现菌盖小或无菌盖等畸形,感病后期有黑褐色液体渗出,继之腐烂、死亡。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菇棚或土壤中有该菌孢子存活,当菇棚通气不良、湿度过高温度适宜时,其孢子萌发,形成危害。处理措施:认真进行菇棚消杀,使用200倍百病傻溶液进行地毯式喷洒,之后密闭并予暴晒,一般2天后即可启用;对上季生产发病严重的菇棚,可加大浓度连续用药2次;发病初期,摘除病菇,使用百病傻溶液喷洒病区;发病严重时,首先对棚内进行喷药,然后将菌袋使用赛百09进行药液浸泡处理。

软腐病:又称蛛网病、褐斑病等,典型症状就是出现大量白色网状菌丝,而且发展迅速,感病菇体渐呈水红色、褐色,继之腐烂。软腐病的病原菌是轮枝霉,该霉菌的分生孢子可在土壤、墙体缝隙以及废料中长期存活,借助空气、覆土、 工具 、人体等传播。处理措施:停止喷水,降低湿度;清除病菇,清理料面,喷洒百病傻溶液;菇棚门口撒施石灰隔离带,并谢绝外人参观;棚内经常喷洒药物以预防该类病害的发生。

斑点病:又称褐斑病、黄菇病等,属细菌性病害,主要症状:菌盖是该病害的主要危害对象,发病初期,菌盖表面可见淡黄色变色区,后逐渐加深变为干黄色、浅褐色、暗褐色,并同时出现凹陷斑点,继之分泌粘性液体,如果空气湿度不是太高,约3天左右,粘性液体渐干,随后菌盖开裂,形成不对称菌盖的子实体。斑点病的病原菌是假单孢杆菌,喜高湿、高温、密闭的环境,该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工具、材料、原料、土壤、水流以及各种虫类,均可成为传播媒介。处理措施:停止喷水,加强通风,充分降低湿度;清除病菇,清理料面,喷洒黄菇一喷灵或赛百09溶液;畦式栽培时,撒施一定量的石灰粉,也可起到抑制作用。

黄菇病:又称黄斑病,典型的表现为多在低温季节发病,如气温在10℃左右时,该病发展迅速,危害严重,初期只在菇体表面出现黄褐色斑点或斑块,随之病区扩大,并深入菌肉组织,此后,子实体变为褐色、黑褐色,进而死亡、腐烂。黄菇病的病原菌为黄单孢杆菌,亦属细菌性病害,该病菌性喜低温、高湿环境,其传播途径与斑点病相似,防治措施相同。

2、生理性病害

瘤盖菇:菌盖表面密密麻麻排列着若干颗粒状凸起,严重的长成毛刺状,菌盖硬实、偏厚,菇质僵化,菌柄粗短,失去商品价值。原因:菌种的生物学特性不耐受低温,自菌蕾阶段接受偏低温度后,尽管尚未冻死,但过低的温度持续时间太长,使菌盖表层细胞与菌肉组织细胞的分裂伸长不能同步,从而引起失调,导致该生理现象发生。解决办法:提高棚温;注意下年度安排低温季节出菇时,应选用耐低温菌株。

菜花菇:原基密集,但菌盖和菌柄并无明显分化,表面上只是一个菜花状的白疙瘩,没有任何商品价值。原因:二氧化碳浓度极高;基料内过量添加了某些辅料如化肥、 农药 或其它化学成分;有害气体中毒;现蕾前后料面使用了过量农药等等。解决办法:分析具体情况,找出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粗柄菇:菌柄基部正常,中部粗大,菌盖没有分化。原因:通风严重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解决办法:加强通风即可。

珊瑚菇:较庞大的原基上,分生出若干小子实体,但只长到1~2厘米即不再继续发育,形同一块珊瑚石。原因: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温度偏高,湿度偏低;或原基分化至珊瑚期时,突遇25℃以上高温,或遭遇较强大风等等。解决办法:刮除死菇原基,适当破坏料面,兑制 食用菌 三维营养精素溶液,浸泡菌袋或进行连续喷施,使之补充营养,同时加 大棚 湿至90%左右,降棚温至23℃以下,并保持相对稳定。

3、主要虫害

菇蚊:为主要害虫之一。危害过程为:成虫产卵于基料发酵或发菌阶段,也可在出菇阶段产卵子于菌袋中,在13~35℃条件下,5天左右幼虫孵出,咬食菌丝即子实体,其寿命约12天左右。其蛹期5天左右,即再变为成虫。每年可发生10代左右,抗性也在逐渐提高。据数年的观察、研究,菇蚊可于10℃左右进行活动与繁殖,并形成危害。防治措施为:清理环境,重点杀灭,杜绝虫源。培养室及菇棚均要安装防虫网,以防成虫趋光、趋味而入。发现有成虫时立即用1000倍菊脂类农药予以彻底杀灭。基料内发生幼虫危害后,尽早使用磷化铝熏杀,可将菌袋于出菇间歇期装入大塑袋内,可用双层大棚膜筒料两头扎口,按每立方米空间放置4片用量投入磷化铝,6~12小时也可全部杀死。

菇蝇:防治措施参考菇蚊。

跳虫:又名弹尾虫、烟灰虫,它们以食用菌的菌丝及子实体为危害对象,并且伏在菌褶部位,使产品失去商品价值。跳虫喜潮湿、高温,可作为卫生状况的指示虫,尤其有积水处,跳虫可伏在水面上,防治措施除参照菇蚊外,另可在出菇前及潮间进行化学防治。

螨类:常见的主要有粉螨和蒲螨等,螨类既咬食菌丝,又取食子实体,尤以危害菌丝为重。一般肉眼很难观察到其单体的存在,发生严重时,料表可见一层白色或肉红色甚至红褐色,菌丝很快被吃光。防治措施:对购回的菌种,应严格检查,确保不带虫,对自制的菌种,也应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现少量螨害后,喷洒扫螨净后覆盖塑膜不使药物散发,10小时后取下。

线虫:主要有菌丝线虫、滑刃线虫等多个种类,13~26℃范围内,不停地繁殖并造成危害,依靠其口针取食菌丝体及子实体的营养及水分,使菌丝从有到无,子实体萎缩、腐烂。防治措施:使用清洁水源拌料与喷雾保湿,水质不洁净时可加入适量硫酸铝使水中杂质沉淀,以净化水质。发现线虫危害后,可在料面上喷洒500倍马拉松溶液,或将菌袋浸入1%食盐水溶液,10分钟后取出,地面撒施一层石灰粉,再将菌袋排入。

分享
1
上一篇:双孢菇的病害防治措施 下一篇:磷化铝防治虫害需谨慎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