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的人工瓶栽技术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5:51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031个字,大约阅读时间3分钟(1)培养基配方:用500ml 罐头 瓶作为培养容器,在每个瓶中放入混合培养基,其体积约为容器容积的1/5~1/4,即 大米 35g、 蚕蛹 粉1g、营养液55ml(蛋白胨、维生素、硫酸镁等),pH值调到5~7,然后用聚丙烯膜封口。
(2)高压灭菌:装瓶后立即置灭菌灶进行灭菌,常压灭菌应在100℃保持10~12小时,或高压灭菌在1.47×105Pa下保持1.5小时以上。灭菌后瓶内米饭应上下干湿一致,趁热将瓶立即运入接种室自然降温至30℃以下备用。
(3)接种及发菌:接种室要求干燥、清洁。接种时将装有培养基的罐头瓶放入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中严格消毒、规范操作,以降低污染率。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培养室的层状培轳养架上,在清洁黑暗条件下发菌培养。培养室的空气湿度保持在60~65%,室温为18℃左右,不须通风。接种之后的前3天要求每天摇瓶一次,以使培养料表面尽快布满菌丝,一般经过15~20天的培养,菌丝可吃透培养料,进入子实体分化期。
(4)子实体原基形成阶段的管理在人工培植过程中,子实体原基的形成是栽培成功的关键,良好的外界刺激如光照、干湿度、温度等有利于子实体的分化、生长。
①加大温差刺激北冬虫夏草真菌菌落生长温度为0~30℃,最适温度20~25℃,菌丝体在6℃以上、30℃以下均能生长。形成子实体的最佳温度为10~20℃。子实体原基形成过程中,只有在保证温差刺激的强度与周期时才会出草快、均匀。温差刺激范围人工培植冬虫夏草,子实体原基的分化和生长适温为10~25℃,最低不低于5℃,最高不高于28℃,温差刺激的范围在20~10℃,即在20℃时向下降温幅度至10℃。温差刺激强度温差刺激时间上,一般要求每天低温刺激在l0小时左右,最低不少于6小时。温差刺激的周期温差刺激的周期要在10~15天,若周期不够长,则气生菌丝生长旺盛,子实体分化不好、畸形多。
②增强光照刺激在子实体形成阶段,要求每天光照12小时以上,光线强度在200lx以上,如光线太弱或没有光照,即使有足够的温差刺激,也会使子实体原基形成受阻,气生菌丝旺长。
③保证空气湿度,加强通风透气在子实体形成阶段,每天要求换气3次、每次15分钟,从而降低室内C02的浓度,抑制菌丝旺长。空气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若湿度过大,气生菌丝生长旺盛,子实体原基分化受阻,出草受到极大限制;若湿度过低,水 分供应 跟不上,菌丝体向子实体转化也会受阻。
(5)子实体原基生长阶段的管理从子实体原基形成到子实体成熟需20~30天,在这期间,不再需要进行大的温差刺激,一般温度应控制在18~25℃,应加大湿度和通风换气工作,一般现蕾时空气湿度达到80%左右,子实体长到lcm时增大到90~95%。随着子实体的生长,瓶内需要空气,但又要减少水分散失,一般采取不去掉封口膜,而将挑针用75%酒精消毒后在封口膜上刺若干个小洞的方法来保证空气交换和流通。
(6)成熟与采收当子实体长成上粗下细的棒状,且表面出现粒状粉末时,表明子实体成熟,即可采收。采收时用带弯头的小铁铲,从子实体根部轻轻铲起,不要伤及子实体。采收后应及时分级烘干,在干燥箱中于40~60℃温度下经过2小时即可烘干。烘干后稍回潮使之不至于憔悴,用线扎成小捆放人塑料袋密封保存。
推荐阅读
-
金针菇细菌性斑点病介绍及防治要点
病症首先在菌盖上发病,出现 芝麻 、 绿豆 大小的褐色斑点,病斑边缘不整齐,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发展连成一片包括整个菌柄,使菌柄全部变褐色,质软、不能直立、有粘液,最后变黑褐色以至腐烂。严重影响产品质量,近年团...
-
鸡腿菇子实体常见病害及防治
鸡腿菇 各种病害的危害程度也逐年加重,子实体常见的真菌性、细菌性和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方法加以总结如下: 1、真菌性病害 (1)总状炭角菌病 病状及病因:病害子实体主要出现在鸡腿菇团...
-
毛木耳如何在生产过程中病菌的防治
木耳 生产的污染率高是普遍反映的问题,一个是菌种,我们要纯化,母种、原种、栽培种一定不能有杂的,特别是春季制种的时候,我们不提倡用麦粒种,不提倡用稻种,秋季可以用,最好是用 棉籽 壳 种。因为团...
-
食用菌青霉菌的防治方法
青霉菌又称绿霉菌, 食用菌 生产中常见的青霉菌种类有常现青霉(Penicilliumfrequentans)、淡紫青霉(P.lilacinum)、鲜绿青霉(P.viridicatum)、产黄青霉(P.chrysogenum)、疣孢青霉(P.verruc团...
-
香菇段木栽培的病虫害防治
寄生 在菇木上的杂菌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木霉、裂褶菌、桦褶孔菌、鳞皮扇菌等。在害虫方面有害鲜菇的蛞蝓、 蜗牛 、马陆等,有害菇木的 天牛 幼虫、小蠹虫和白蚁等。 在防治团...
-
蘑菇栽培的七项防病措施
蘑菇 栽培中要想高产、稳产,必须牢牢掌握以下七项防病措施。 一、选用优良脱毒菌种 选用优良脱毒菌种是保证菌种不带任何病毒病菌、确保菌丝健壮、提高菌丝抗性的有效措施。脱毒菌种自身不携带任何病毒病菌;由于在脱毒过程中人为调控基质及温度,又使其大大提团...
-
金针菇丛枝病识别及防治要点
金针菇 丛枝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的生理病害,各地均有发生。当栽培菌袋或菌瓶由菌丝生长转到子实体形成阶段时,出现菇蕾丛生,只长菌柄不形成菌盖,菌柄伸长到一定长度时,顶端产生分枝,小分枝生长一定时间后又产生分枝,小分枝越长越细弱并下垂,形成一丛似披发状的菌丛,完全不像正常生长团...
-
食用菌常用的消毒剂
化学消毒 杀菌剂 广泛用于 食用菌 生产过程中的消毒灭菌,其主要种类有: 重金属盐类所有重金属盐类对微生物、人和 动物 都有毒害作用,如汞、银、铝团...
-
蘑菇疣孢霉病害分析及防治要点
食用菌 种植受高温影响,一些杂菌喜高温而趁机而入,而很多菇农因为忽视防治,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在此重点探讨疣孢霉的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力争让更多的菇农朋友重视其危害性而及早防治。 1、危害性:疣孢霉病又称湿泡病、白腐病。属于真菌的一个种类,它不仅危害团...
-
巧治食用菌生产中的虫害
食用菌 生产过程中虫害(菇蚊、菇瘿、跳虫、螨类、线虫类等)的防治是让菇农头痛的事。现向菇农朋友介绍几种巧治食用菌虫害的方法,供菇农们参考。 1、尽量采用发酵或熟料栽培,控制培养基地内虫口; 双孢菇 的栽培床要采用发团...
-
金针菇细菌性斑点病介绍及防治要点
病症首先在菌盖上发病,出现 芝麻 、 绿豆 大小的褐色斑点,病斑边缘不整齐,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发展连成一片包括整个菌柄,使菌柄全部变褐色,质软、不能直立、有粘液,最后变黑褐色以至腐烂。严重影响产品质量,近年团...
-
鸡腿菇子实体常见病害及防治
鸡腿菇 各种病害的危害程度也逐年加重,子实体常见的真菌性、细菌性和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方法加以总结如下: 1、真菌性病害 (1)总状炭角菌病 病状及病因:病害子实体主要出现在鸡腿菇团...
-
毛木耳如何在生产过程中病菌的防治
木耳 生产的污染率高是普遍反映的问题,一个是菌种,我们要纯化,母种、原种、栽培种一定不能有杂的,特别是春季制种的时候,我们不提倡用麦粒种,不提倡用稻种,秋季可以用,最好是用 棉籽 壳 种。因为团...
-
食用菌青霉菌的防治方法
青霉菌又称绿霉菌, 食用菌 生产中常见的青霉菌种类有常现青霉(Penicilliumfrequentans)、淡紫青霉(P.lilacinum)、鲜绿青霉(P.viridicatum)、产黄青霉(P.chrysogenum)、疣孢青霉(P.verruc团...
-
香菇段木栽培的病虫害防治
寄生 在菇木上的杂菌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木霉、裂褶菌、桦褶孔菌、鳞皮扇菌等。在害虫方面有害鲜菇的蛞蝓、 蜗牛 、马陆等,有害菇木的 天牛 幼虫、小蠹虫和白蚁等。 在防治团...
-
蘑菇栽培的七项防病措施
蘑菇 栽培中要想高产、稳产,必须牢牢掌握以下七项防病措施。 一、选用优良脱毒菌种 选用优良脱毒菌种是保证菌种不带任何病毒病菌、确保菌丝健壮、提高菌丝抗性的有效措施。脱毒菌种自身不携带任何病毒病菌;由于在脱毒过程中人为调控基质及温度,又使其大大提团...
-
金针菇丛枝病识别及防治要点
金针菇 丛枝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的生理病害,各地均有发生。当栽培菌袋或菌瓶由菌丝生长转到子实体形成阶段时,出现菇蕾丛生,只长菌柄不形成菌盖,菌柄伸长到一定长度时,顶端产生分枝,小分枝生长一定时间后又产生分枝,小分枝越长越细弱并下垂,形成一丛似披发状的菌丛,完全不像正常生长团...
-
食用菌常用的消毒剂
化学消毒 杀菌剂 广泛用于 食用菌 生产过程中的消毒灭菌,其主要种类有: 重金属盐类所有重金属盐类对微生物、人和 动物 都有毒害作用,如汞、银、铝团...
-
蘑菇疣孢霉病害分析及防治要点
食用菌 种植受高温影响,一些杂菌喜高温而趁机而入,而很多菇农因为忽视防治,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在此重点探讨疣孢霉的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力争让更多的菇农朋友重视其危害性而及早防治。 1、危害性:疣孢霉病又称湿泡病、白腐病。属于真菌的一个种类,它不仅危害团...
-
巧治食用菌生产中的虫害
食用菌 生产过程中虫害(菇蚊、菇瘿、跳虫、螨类、线虫类等)的防治是让菇农头痛的事。现向菇农朋友介绍几种巧治食用菌虫害的方法,供菇农们参考。 1、尽量采用发酵或熟料栽培,控制培养基地内虫口; 双孢菇 的栽培床要采用发团...
最新更新
-
林蛙的管理方法
1.蝌蚪的饲养管理 蝌蚪的放养密度要合理,并随时进行调整,一般蝌蚪期的饲养密度平均每平方米不超过2000只。 蝌蚪饲养池中的蝌蚪应力求整齐,日龄大致相同,避免出现大吃小现象。 需要对蝌蚪进行转移时,要借助于尼龙网捞取,用水桶运团...
-
绿壳蛋鸡商品鸡的饲养管理
在同一鸡舍内,放养同一日龄的鸡,饲养到商品体重后一同出售。实行全进全出制,实行公母分开饲养。每群以300只为宜,饲养密度为68只/平方米。 对所选优质原料进行合理搭配,科学组方,使饲料营养全价化。制成颗粒饲料,鸡只能采食,不能挑食,营养均衡。参考配方:玉米59.团...
-
勉县农民创新养殖绿壳蛋鸡
在勉县周家山镇红光村以北的浅山丘陵处,有一片山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一大群绿壳蛋鸡在林地里每天喝着山泉水、吃着绿玉米、沐着自然风,自由自在地快乐成长。 林地主人马云武介绍,这些散养鸡就是黑羽绿壳蛋鸡和麻羽绿壳鸡。去年,他承包了村上120亩山坡地,先后投资50余万团...
-
绿壳蛋鸡的饲喂
绿壳蛋鸡必须喂全价配合饲料,不要单一饲喂玉米或其它单一饲料,这是恒定的饲喂原则,不可改变。在平时饲喂中,配合饲料中可掺些切碎的胡萝卜、蔬菜、野菜和剩饭菜等。这样可使绿壳蛋鸡的日粮中营养更全面。同时,又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节省配合饲料,降低饲养成本。 绿壳蛋鸡每团...
-
绿壳蛋鸡各阶段的饲管技术
1、绿壳蛋鸡产蛋初期: 一般情况下,刚开产的绿壳蛋鸡仍处于进一步发育阶段,体重仍在继续增加。此阶段除要逐步增加采食量和蛋白质含量外,同时还要逐步增加饲料中矿物质、多种维生素的比例。具体要求是,当产蛋率达50%时,每百公斤饲料添加10克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应团...
-
绿壳蛋鸡高效饲养法
在绿壳蛋鸡饲养过程中,采用“定中有变”饲养法,可使蛋鸡保持旺盛的食欲,提高消化吸收利用率,饲料报酬高,使鸡的生产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鸡产蛋多,个头大,质量好。其具体做法是: 绿壳蛋鸡每天饲喂3次。饲喂时间可根据季节变化而灵活确定,如夏秋季节:在早上5时、中午12团...
-
防治绿壳蛋鸡禽副伤寒的措施
禽副伤寒是指除了鸡白痢和鸡伤寒以外,由其他沙门氏菌所引起禽病的总称。 引起鸡副伤寒的沙门氏菌较多,主要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危害最大。禽沙门氏菌对热和常用的消毒药很敏感,加热60℃5分钟即死亡。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 雏鸡常在10日龄后发病,病雏呆立、团...
-
林蛙卵的孵化
随着林蛙的经济价值被人们认识和开发,养殖东北林蛙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林蛙产卵后及时将卵捞出,放在孵化池中,蛙卵一般分为动物极与植物极两个半球。动物极半球内分布大量的黑色素,呈现深黑色;植物极半球因黑色素少,呈现乳白色,刚产出时,动、植物极尚不明显,受精后30分钟,动、植物极变化十分团...
-
林蛙疾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林蛙疾病多种多样,病因也错综复杂,因此治疗的方法也很多。总体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平时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态环境,经常预防消毒。另一种是发病时及时治疗、及时控制传染源、消除病因、合理进行药物治疗。这两类方法统称综合性防治措施。实践证明,仅依靠某一单独的措施是团...
-
山鸡育雏期需要注意事项
山鸡雏期的饲养管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下面将从饮水开食、温度、湿度、密度、通风光照等方面为广大养殖户进行介绍: 雏雉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锰酸钾,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雉及时调教,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团...
-
林蛙疾病的预防
1.林蛙场的建设必须符合防病要求 林蛙场的水源要无污染。有害的被污染的水会损害林蛙的健康,水体传染病很快,因此水源一定要清洁无污染。 2.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①定期消毒一般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对水池、蛙圈及其他养殖设备进行一次彻底团...
-
绿壳蛋鸡饲养经验
绿壳蛋鸡抗病能力强,食性杂,全国各地均可饲养。对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促进儿童身体和智力发育,提高免疫力,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鸡蛋历年是我国畅销产品,绿壳鸡蛋现在国内的数量极少。饲养新品种利润相对较高。 鸡舍应建造在通风向阳处,鸡舍前后可每隔3团...
-
山鸡葡萄球菌病的防治方法
病鸡精神不振,减食,羽毛松乱,部分病鸡关节肿大,特别是跖关节和趾关节,挤压有痛感,站立和行走困难,跛行。有的病鸡腹泻,排出黄绿色稀粪。 剖检可见胸腹部皮下充血,呈弥漫性紫红色,肝脏略肿,呈淡紫红色。关节肿大、充血或出血,关节囊内有较多浆液性渗出物,有脓汁和乳酪样团...
-
林蛙封沟养殖的越冬管理技术
林蛙有水下冬眠越冬的习性。每年9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下旬,长达6个月,人工封沟养蛙的越冬管理就是根据林蛙这一时期的生活特征需要,人为选择、创造适宜的越冬场所和水域环境,保证其安全越冬。 一、修筑越冬池 越冬池也叫冬眠池,是林蛙集中冬眠的地方。蛙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