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5:42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812个字,大约阅读时间3分钟

一、鸭瘟。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其特征为头肿大(大头瘟)、流眼泪、腿发软、拉绿屎。

病原和流行病学特点。所有鸭瘟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相似,但彼此间存在毒力上的差异。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也可经过病鸭粪便污染的 饲料 、饮水、环境物品的间接接触而感染。鸭、鹅和天鹅对本病易感。成年鸭发病率与死亡率高,30日龄内雏鸭较少发病。

1、症状和病变:病初体温急剧升高(43℃以上)、畏光、食欲丧失、精神沉郁、两腿发软、步态蹒跚、卧地、流泪和眼睑水肿,部分病鸭头颈肿大,俗称“大头瘟”。病鸭拉稀,排绿色粪便,全身皮肤可见弥散性出血、可视粘膜出血、结膜炎、气管炎、重度出血性肠炎,在食道粘膜和泄殖腔粘膜上有痂样坏死斑(伪膜或溃疡),在肝、脾等实质器官有小的出血性坏死灶,心外膜和内膜常有点状或刷状出血。

2、诊断和防治:诊断上应与鸭出败、鸭流感、鸭病毒性肝炎等相区别。预防上对易感鸭群采用弱毒疫苗免疫接种,可有效预防本病。对饲养 肉鸭 者来说,关键是要做好肉种鸭的疫苗免疫。

二、鸭病毒性肝炎。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

1、病原和流行特点:该病病原为鸭肝炎病毒,目前有3个特性完全不同的血清型,主要感染3周龄以内的雏鸭,成年鸭能感染,但不发病,成为带毒者。通过直接接触或与受感染的环境间接接触传播,经消化道和呼吸道而患病。康复的小鸭至少可持续带毒8周。

2、症状和病变:本病以发病急、病程短为特征。雏鸭伏地、眼睛半闭、缩颈、行动迟缓、厌食、倾向一侧、蹬脚做划浆动作,在3-4天内死亡,死时头后仰,呈角弓反张状。死亡率与年龄有关,1周龄内的雏鸭死亡率可达100%,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下降。4周龄以上的鸭无死亡现象。病变表现为肝脏肿大、质地脆弱、色泽暗淡或稍黄、有局灶性或弥散性出血、胆囊肿大、胆汁呈褐色、肾脏和脾脏肿、肾脏血管充血等。

3、诊断和防治:根据病史、流行病学特征及典型症状和病变可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从康复鸭收集的血清,或采用免疫鸭血清可用于发病鸭群的紧急治疗,每只鸭肌肉注射0.5毫升。种鸭可采用弱毒疫苗或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接种,这样母鸭可将母源抗体转移到其子代,使子代雏鸭在关键性的最初几周内获得免疫保护。也可采用弱毒疫苗免疫小鸭。

分享
1
上一篇:鱼与鸭为“邻”可增值 下一篇:天然鸡儿咋饮水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