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5:37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614个字,大约阅读时间2分钟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的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左右。病程极短,主要病变在肝脏。其特征是肝炎、肝体积肿大,并有出血斑点。

1.病原

本病的病原为鸭肝炎病毒。

2.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鸭。成年鸭也可感染但不发病,而是此病的带毒者。被病毒污染的 鸭舍 饲料 、饲养用具、水、人员、车辆等都可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

其传染途径是通过咽和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传染源主要是患病雏鸭及带毒成年鸭。病愈康复鸭的粪便中,能继续带毒1~2个月。 鸭蛋 内不传递病毒。

此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多数在冬季或早春暴发。

3.临床症状

潜伏期1~4天。

有些雏鸭没有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病程进展迅速,常常不超过几小时。病鸭离群,缩头拱背,行动呆滞,不久即伏地不能走动,食欲废绝,眼半闭呈昏迷状态。有些病鸭有腹泻,以后出现神经症状,运动不协调,双脚呈痉挛性运动,头向后仰像游泳样,翅膀下垂,呼吸困难。死前头颈扭曲于背上,腿伸直向后张开,呈角弓反张姿势,欲称“背脖病”,这是本病死亡时的典型体征。康复的雏鸭生长缓慢。

4.解剖病理改变

特征性病理变化为肝脏肿大,质脆,呈淡红色或斑驳状,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有的肝脏有坏死灶。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脏有时也肿大,有斑驳状花纹。

5.诊断

通常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解剖病理改变,进行综合分析,可作出初步诊断。

6.预防

平时应做好预防工作,严格孵化室、鸭舍及周围环境的卫生消毒。不从有发病史的鸭场引起雏鸭。用鸭病毒性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良好:无母源抗体的雏鸭,于1日龄皮下注射20倍稀释的疫苗0.5亳升;有母源抗体的雏鸭(即母鸭曾注射过鸭病毒性肝炎疫苗或该鸭群曾患过本病),于7~10日龄皮下注射疫苗1毫升。免疫力可保持6周以上。

分享
1
上一篇:防治产蛋鸭脂肪综合征 下一篇:养鸭应注意慎防四种病发生
目录

推荐阅读

90%的农民还看了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