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虹鳟的池塘养殖技术及管理要点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5:34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919个字,大约阅读时间5分钟

虹鳟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新型品种,在我国的养殖还是比较少的,但是由于其营养价值极高,而且鱼肉鲜嫩少刺,所以在我国还是非常受欢迎的,价格也是十分可观,从而吸引了一大批的养殖户进行养殖。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虹鳟的池塘 养殖技术 及管理要点。

一、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池塘选择选择流水条件的水泥池,面积在50平方米~100平方米左右,池深50cm~100cm,池形为长方形或圆形,无死角,并设置进水口、排水口、防逃栅、排污口、排污渠等设施,保证养殖池水流通畅,也便于水流交换与排污方便,易管理,易捕捞,水体利用率高。

2、池塘消毒采用漂白粉或生 石灰 全池泼洒的办法,可将池水排干,漂白粉用量为60g/平方米~100g/平方米或生石灰用量75g/平方米~100g/平方米,用水溶化后,池底、池帮全部泼洒或粉刷均匀,以消灭敌害生物和致病生物。养殖池放置4天~6天后放水备用。

3、养殖用水选择养殖用水应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水质无污染,可为不浑浊的山泉、水库底层水或 河流 冷凉水,水温常年变化在5℃~20℃之间,水量供给恒定。虹鳟养殖用水的各项指标控制在:溶解氧>7mg/L、氨态氮<0.0075mg/L、亚硝酸盐<0.5mg/L、硝酸盐<1mg/L、磷酸盐<0.2mg/L、悬浮物<15rog/L、pH为6.5~7.5。

二、鱼种养殖

1、放养条件水温达到10℃~15℃时,选择面积40平方米~60平方米水泥池,水深控制在50cm~60cm,水流流速控制在2cm/s~4cm/s,交换频率达到2次/小时~4次/小时,溶解氧保持在5.5mg/L以上,天气无风、无雨,苗种池与鱼种培育池温差控制在2℃以内,再放养苗种。

2、鱼苗选择充分认识苗种质量的重要性,放养经有关部门检疫合格的或者自己培养的鱼苗,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不携带任何病原菌、规格在10g/尾左右。

3、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水流量的大小来合理控制放养密度。一般情况下,规格为10g/尾左右的鱼苗放养密度为1500尾/平方米~1800尾/平方米。放养密度过低,产量低,池塘利用率低;放养密度过高,容易造成溶解氧不足,病害增加。

三、成鱼养殖

1、鱼池选择一般选择长方形或圆形的水泥池,面积100平方米左右,水深控制在60cm~80cm,水流流速不要超过30cm/s,池水交换频率应大于或等于2。鱼池并联排列,进水口稍高于池水面,排水采用底部排水,有利于沉淀物的排出。

2、鱼种选择放养选择个体强健、光泽度好、没有伤病、规格大且整齐、游动迅速、一般个体重量在70g~100g的虹鳟鱼不中。

3、放养密度在有限的水体中获得最大的生产量,最重要的前提是放养足够数量和一定规格的鱼种,放养密度受水量、水温、溶解氧状况等多种因素制约,要求合理安排养殖密度。一般地,规格为70g/尾~100g/尾的鱼种放养密度在150尾/平方米~180尾/平方米之间,即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四、 饲料 投喂

虹鳟养殖要投喂高质量的人工配合全价 颗粒饲料 ,饲料质量要符合国家标准。必须选用质量高、信誉好的厂家生产的配合颗粒饲料,饲料中动物性成分要高于40%,蛋白质含量45%左右,脂肪含量为6%~12%,碳水化合物含量为9%~12%,还要添加必要的维生素和无机盐,以保证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均衡。饲料投喂适时、适量,同时注意每天鱼群的活动情况,原则上投饵率占鱼体总重的2%~6%,苗种期每天投喂3次~4次,成鱼期每天投喂2次~3次,第二天的投喂量可根据鱼体摄食强弱灵活掌握,同时,投喂量还取决于操作环境、鱼体自身状况和投喂水平,避免盲目大量投喂,保证鱼体的健康和饲料的合理利用。

五、病害防治和药物使用

虹鳟养殖过程中,尽量减少用药。生产中对于虹鳟疾病的防治要坚持有病早治、对症下药、防止滥用药的原则,加强日常管理,勤观察、勤检查,同时要确保饲料的优质新鲜。提倡使用高效、无毒、无副作用的绿色 水产 药物,坚决杜绝国家明令禁止药物的使用,保证产品质量,使虹鳟产品达到国家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虹鳟》的要求。

六、水质管理

由于虹鳟属于冷水性鱼类,在进行高密度养殖过程中,水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因子变化都直接影响虹鳟的正常生长,最重要的指标是溶解氧和水温。虹鳟对溶解氧的要求非常高,对水温的升高也非常敏感,两者中任何一种因子变化都直接影响虹鳟的生长率和饲料利用率,特别是在夏季水温偏高时,可适当加大池塘水体的交换量。因此,保持池水充足的溶解氧水平和适宜的水温,是虹鳟养殖的重要条件。另外,养殖过程中也要注意水量的变化,必要时可辅助添加井水和增氧剂。

七、日常管理

虹鳟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需要进行精心的、科学的管理,并做好生产和用药记录。渔场技术人员做到按时巡塘,注意观察虹鳟活动和摄食情况;勤刷闸门,保证水流通畅;定时清污,保持水环境清洁;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每天坚持测量水温、溶解氧、pH、氨态氮、亚硝酸盐等理化指标,定期进行实验室内的鱼体抽样检测,掌握水质变化规律。

八、出塘

根据市场需要,适时出塘,争取获得最大的利润。对养殖中出现规格不齐的现象,及时筛选已达到商品规格的个体进行出售,避免出现池中大小鱼体争食和放养密度过高的现象。同时,做好运输过程中的各项准备工作,提高运输成活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出塘后的池塘,要做好清塘消毒,以备再次养殖使用。当前,由于多重因素,致使养殖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养殖场应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技术环节的损失,以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以上就是虹鳟的池塘养殖技术及管理要点,目前虹鳟鱼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地位非常的高,而且是中国营养协会公认的最佳健脑食品,它的经济效益极高,想要养殖的朋友一定要掌握好以上养殖技术及管理要点。

关于虹鳟养殖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推荐阅读: 池塘甲鱼的养殖技术要点

分享
1
上一篇:蟹爪仙人掌 下一篇:怀头鲶池塘套养技术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