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黄河三角洲地区滩涂池塘虾贝混养技术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5:33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262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我们多年来进行了黄河三角洲地区 滩涂 池塘虾贝混养技术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池塘标准

进行虾贝混养的池塘除具备一般 对虾 养殖池的基本要求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①虾池内要有环沟和一定面积的中央滩面,环沟深在60厘米,中央滩面平坦,略有斜坡更好,以利排水干露;②中央滩面底质要求泥沙或沙泥质,混养蛏、蛤等穴居性贝类,底质要以泥为主,软硬适中,过硬对贝类钻穴生长不利,起捕也困难,过软对其摄食、生长不利;③池塘滩面水深要求80~100厘米,不低于60厘米。

二、池塘清整

对穴居性贝类,在放苗前半个月就应做好池塘的清整,重点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清除污泥在放养前必须彻底清除过多的淤泥,改善滩面底质条件,以利于虾贝生长。

2.药物清池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 石灰 、漂白粉和 茶籽 饼。茶籽饼要经过浸泡后稀释泼洒,使用浓度100克/立方米,药效期3天,还有施肥作用。生石灰放入水中化开,全池泼洒,每亩用量200千克,药效期10天;漂白粉在桶中调成糊状全池泼洒,使用浓度50克/立方米,药效期1天。

3.翻整滩面在清池结束后就可以翻整滩面了,一般穴居贝类宜放养于中央滩面。要把养殖滩面翻松,深度15~25厘米,并耕细、整平。

三、培育基础饵料

投放苗种前根据养殖品种的生态习性,提前肥水繁殖浮游植物,其方法是:在贝苗放养前15~20天,进水20~30厘米,每亩施氮肥5千克、磷肥0.5千克,分2~3次投放,掌握少施勤施的原则,根据水色、透明度及时调整,始终保持水色呈黄绿色或浅褐色。

四、混养方式

我们在对虾(主要是日本对虾)养殖池混养了多种贝类,并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

缢蛏 、青蛤、文蛤等品种适宜在中央滩面上底播养殖,除缢蛏需筑畦外,其余品种划成12~15米宽的大块即可,块间留有0.6米宽的沟渠,以便于播苗和平时管理检查;毛蚶、菲律宾蛤仔除在中央滩面上底播外,也可在边滩(除四角外)少量底播。

五、苗种投放

1.虾苗放养一般在每年4月底或5月初投放0.8~1厘米的优质日本对虾苗种,每亩放养3万~4万尾。

2.贝类苗种投放

(1)缢蛏苗放养:4月上旬放苗,最好比对虾苗早放,如安排有困难,最迟也应在虾苗3厘米前放下,否则缢蛏养成率很低:每亩放养规格5000~6000粒/千克的蛏苗35万~45万粒。放养时在蛏畦周围事先做好标记,待苗种到后立即均匀撒播于蛏畦上,蛏苗放养后,每天保持滩面干露2~3小时,持续3~5天,以促进蛏苗穴居,提高蛏苗成活率。

(2)青蛤、文蛤、毛蚶、菲律宾蛤仔苗种放养:可在4~6月份放养,一般比虾苗迟放,因为它们有坚硬的外壳,放养成活率较高。密度根据池塘条件、水质条件、管理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一般青蛤每亩投放300~500粒/千克的苗种20万~30万粒;文蛤苗,壳高2.5厘米、每亩放养20万粒左右;毛蚶苗,1万粒/千克、每亩放40万~50万粒;菲律宾蛤仔苗,8000粒/千克、每亩放60万左右。

六、生产管理

1.按常规投足对虾饵料,虾以鲜活饵料或人工饵料为主,蛤以滤食水中浮游生物为食。坚持定时定点投饵,防止因投饵不足,对虾到蛤埕寻食扒苗从而影响蛤苗生长和成活,同时虾也长不好。

2.投饵要避开贝类养殖区,以免引来虾食贝类和残饵污染贝类。

3.在7~9月份的高温季节,可结合对虾池的大换水,尽量干露滩面,有利于贝类的穴居生长,大换水最好在早晚进行,以防高温烫死贝类。

七、收获

混养贝类的起捕,应根据其规格、肥瘦度、市场行情等情况综合考虑确定。

缢蛏一般养殖5个月左右,壳长达到6厘米以上,80只/千克即可起捕,利用8~9月份虾池大排水的间隔时间,集中力量起捕。

毛蚶一般6~8个月可达商品规格,120粒/千克,在春节前后上市。

青蛤一般养殖5~6个月可以起捕,规格达到60~80只/千克,在当年10月份起捕。

文蛤一般经过5个月的养殖可达到商品规格(壳高为4厘米),赶在国庆节期间上市,销售价格较好。

分享
1
上一篇:黄鳝越夏管理技术要点 下一篇:鳜鱼池塘主养把五关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