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人工育苗技术要点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5:32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771个字,大约阅读时间2分钟一、亲鲍的选择与诱导产卵
人工繁育种苗所用的亲鲍应选择健康无损、体质肥壮、足部活动敏捷、雌雄性腺明显的个体,大小在5厘米以上,池水温度保持在24-30℃,pH值为8.0-8.2,比重为1.022-1.08。每天早晚要用过滤海水或沉淀海水各换水1次。要给亲鲍投喂海带、石莼等藻类。经过120-140天培养,亲鲍便可达性成熟,成熟的雌鲍生殖腺为褐绿色,雄鲍为橘黄色。亲鲍成熟后即可产卵排精,可让其自然排放,生产上一般采用人工诱导方法。
诱导亲鲍产卵排精的方法主要有变温刺激法、阴干诱导法、紫外线照射法、海水诱导法等。其中紫外线照射法是将一支紫外灯管,架于催产的水槽上,水槽规格为78厘米×55厘米×40厘米,槽内装上50厘米深的过滤海水,灯管离水面10-15厘米。每槽放入20-40只亲鲍,在水温20-26℃条件下,开灯照射3-5小时,亲鲍就会产卵排精。亲鲍排精产卵后,可把卵子和精子混合在采卵缸中进行人工授精,精子浓度控制在每毫升100万个左右。
二、孵化
受精卵可直接在采卵缸内进行静水孵化。受精卵的刻度每平方厘米500个左右,在水温24-25℃时,经过8小时担轮幼虫出膜,两天左右长成匍匐幼虫。幼虫进入匍匐期,即可用采集器投入培育池中进行采苗。
三、幼苗培育
鲍胚胎进入后期,长成面盘幼虫时,应把健康的幼体收集起来,转入培养池开始幼鲍培育。当幼体进入稳定的附着生活后,应每天换水1/2,水温控制在20-24℃,每分钟充气量为培育水体的1%-1.5%。
四、稚鲍的饲养管理。
1.放养密度。不论采取何种方法养殖,稚鲍的放养密度都不宜过大,否则将影响存活率和生长速度,采用网箱养殖,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壳长5毫米的稚鲍6000粒左右。采用四脚砖养殖,每平方米池底面积可放养壳长5毫米的稚鲍4000粒,或放养壳长10-20毫米的稚鲍2000-3000粒。
2.流水充气。换水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到稚鲍的摄食、生长及存活率。在一般情况下,随着换水量的增加,稚鲍的日平均生长速度也跟着加快。为使水中的溶氧不低于5毫升/升,在稚鲍平均壳长6毫米之前,每日的流水量应不少于培育水体的4倍,超过6毫米应不少于6倍。
3.饵料投入。在稚鲍培育时期,可投喂幼嫩的叶状绿藻或红藻。稚鲍摄食人工合成饵料比摄食生物饵料生长速度要快,能在越冬前达到较大规格,提高越冬成活率。合成 饲料 每天的投饵量为稚鲍体重的3%-5%。
推荐阅读
-
鲍鱼常见病的病因及防冶方法
随着鲍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鲍与海参混养技术的提高,鲍养殖逐渐升温,但是要搞好鲍养殖就不能不注意病害的防治。鲍发病季节集中在每年的6~8月,7月为高峰期。为有效控制鲍病害的发生发展,现将本人掌握的鲍病害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脓泡病 团...
-
鲍鱼海上吊养技术
鲍鱼被称作海洋生物中的软黄金,其味鲜美,细嫩可口,营养丰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目前鲍鱼的养殖方式有底播养殖,筏式笼养,工厂化养殖和坑道养殖等。2003年,笔者在连江岗屿海区进行鲍鱼海上吊养技术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相关情况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养殖环团...
-
珍贵鲍鱼精加工
鲍鱼其实并非鱼类,而是一种单壳贝类,古代称鳆或 石决明 。因壳像耳朵,故有人称它海耳。它属 软体 动物门,腹足纲,鲍科。世界上的鲍鱼约有百余种,我国沿海有七种鲍鱼,北部沿海的皱纹盘鲍和团...
-
南方地区鲍鱼的养殖技术
1.为了便于销售成养 鲍鱼 可进行分级整理,结合分级整理可将个体大、体形好的鲍鱼选出作为亲鲍供夏、秋培苗使用。 2.前一年秋季所培育的苗,大多都从育苗板上剥离爬底,由于部分爬底苗量过大分离严重,这时可进行分苗,一般可按团...
-
克氏螯虾人工繁殖
克氏鳌虾全 人工繁殖 技术问题目前尚未完全解决,因此专家建议,养殖克氏螯虾最好采用人工增殖的方式,有条件的养殖户也可进行半人工繁殖。 人工增殖每年7~9月,在没有养殖过克氏螯虾的池塘、低洼田或浅水草型 团...
-
俄罗斯鲟的成鱼养殖技术
一、池塘养殖 池塘水容量较小,在封闭的水环境中,与外界的水交换完全依赖换水。残饵、鱼的代谢废物及其他污物易沉积于池底,故池塘水环境往往易变化,不好控制。根据俄罗斯鲟的生物学特性,池塘养殖一般采用单养和混养两种方式。 1、池塘单养 (1团...
-
鲟鱼疾病的防治
预防方法 1、发眼卵及孵化设备,以20ppm力源水霉清浸泡20分钟,预防水霉,提高孵化率。 2、鱼种放养、运输、分池时,小心操作,勿使鱼体受挤压或受伤,并用力源S高聚碘10ppm浸浴20分钟至2小时,预防细菌性白班病并预防渗透压失调以增强体质。在冬季、团...
-
有关鲟鱼高效养殖技术
鲟鱼 属于底层冷水性鱼类,栖息在水质清澈,底质为沙砾的 水域 中。喜弱光,怕强光。鲟鱼食性一般为肉食性或杂食性,幼鱼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昆虫为食;成鱼除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外,还喜食小鱼小虾。产自北美的团...
-
水泥池养殖幼鲟
用室外水泥池,使用流水养殖。水泥池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正方形切去四角,这样池中的水流旋转无死角。池底应为锥底形,坡度为1%-2%,排水口设在锥底部,再通过可调节高度的管道排水。要保证洗刷水池时可以彻底排干池水。池规格在9平方米以内,深度1米便可,池壁要光滑,以免刮伤鱼苗。水池上应设遮荫网团...
-
鲟鱼的种苗培育技术
鲟鱼 池塘养殖能否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种苗培育阶段是关键。 1、苗种获得。从黑龙江购进受精卵,自行人工孵化。受精卵卵径约2毫米,沉性卵,水温保持在19.5―20.6℃之间,约经80―120小时,便可全部孵化出仔鱼,孵化率为80%,在整团...
-
鲍鱼常见病的病因及防冶方法
随着鲍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鲍与海参混养技术的提高,鲍养殖逐渐升温,但是要搞好鲍养殖就不能不注意病害的防治。鲍发病季节集中在每年的6~8月,7月为高峰期。为有效控制鲍病害的发生发展,现将本人掌握的鲍病害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脓泡病 团...
-
鲍鱼海上吊养技术
鲍鱼被称作海洋生物中的软黄金,其味鲜美,细嫩可口,营养丰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目前鲍鱼的养殖方式有底播养殖,筏式笼养,工厂化养殖和坑道养殖等。2003年,笔者在连江岗屿海区进行鲍鱼海上吊养技术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相关情况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养殖环团...
-
珍贵鲍鱼精加工
鲍鱼其实并非鱼类,而是一种单壳贝类,古代称鳆或 石决明 。因壳像耳朵,故有人称它海耳。它属 软体 动物门,腹足纲,鲍科。世界上的鲍鱼约有百余种,我国沿海有七种鲍鱼,北部沿海的皱纹盘鲍和团...
-
南方地区鲍鱼的养殖技术
1.为了便于销售成养 鲍鱼 可进行分级整理,结合分级整理可将个体大、体形好的鲍鱼选出作为亲鲍供夏、秋培苗使用。 2.前一年秋季所培育的苗,大多都从育苗板上剥离爬底,由于部分爬底苗量过大分离严重,这时可进行分苗,一般可按团...
-
克氏螯虾人工繁殖
克氏鳌虾全 人工繁殖 技术问题目前尚未完全解决,因此专家建议,养殖克氏螯虾最好采用人工增殖的方式,有条件的养殖户也可进行半人工繁殖。 人工增殖每年7~9月,在没有养殖过克氏螯虾的池塘、低洼田或浅水草型 团...
-
俄罗斯鲟的成鱼养殖技术
一、池塘养殖 池塘水容量较小,在封闭的水环境中,与外界的水交换完全依赖换水。残饵、鱼的代谢废物及其他污物易沉积于池底,故池塘水环境往往易变化,不好控制。根据俄罗斯鲟的生物学特性,池塘养殖一般采用单养和混养两种方式。 1、池塘单养 (1团...
-
鲟鱼疾病的防治
预防方法 1、发眼卵及孵化设备,以20ppm力源水霉清浸泡20分钟,预防水霉,提高孵化率。 2、鱼种放养、运输、分池时,小心操作,勿使鱼体受挤压或受伤,并用力源S高聚碘10ppm浸浴20分钟至2小时,预防细菌性白班病并预防渗透压失调以增强体质。在冬季、团...
-
有关鲟鱼高效养殖技术
鲟鱼 属于底层冷水性鱼类,栖息在水质清澈,底质为沙砾的 水域 中。喜弱光,怕强光。鲟鱼食性一般为肉食性或杂食性,幼鱼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昆虫为食;成鱼除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外,还喜食小鱼小虾。产自北美的团...
-
水泥池养殖幼鲟
用室外水泥池,使用流水养殖。水泥池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正方形切去四角,这样池中的水流旋转无死角。池底应为锥底形,坡度为1%-2%,排水口设在锥底部,再通过可调节高度的管道排水。要保证洗刷水池时可以彻底排干池水。池规格在9平方米以内,深度1米便可,池壁要光滑,以免刮伤鱼苗。水池上应设遮荫网团...
-
鲟鱼的种苗培育技术
鲟鱼 池塘养殖能否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种苗培育阶段是关键。 1、苗种获得。从黑龙江购进受精卵,自行人工孵化。受精卵卵径约2毫米,沉性卵,水温保持在19.5―20.6℃之间,约经80―120小时,便可全部孵化出仔鱼,孵化率为80%,在整团...
最新更新
-
林蛙的管理方法
1.蝌蚪的饲养管理 蝌蚪的放养密度要合理,并随时进行调整,一般蝌蚪期的饲养密度平均每平方米不超过2000只。 蝌蚪饲养池中的蝌蚪应力求整齐,日龄大致相同,避免出现大吃小现象。 需要对蝌蚪进行转移时,要借助于尼龙网捞取,用水桶运团...
-
绿壳蛋鸡商品鸡的饲养管理
在同一鸡舍内,放养同一日龄的鸡,饲养到商品体重后一同出售。实行全进全出制,实行公母分开饲养。每群以300只为宜,饲养密度为68只/平方米。 对所选优质原料进行合理搭配,科学组方,使饲料营养全价化。制成颗粒饲料,鸡只能采食,不能挑食,营养均衡。参考配方:玉米59.团...
-
勉县农民创新养殖绿壳蛋鸡
在勉县周家山镇红光村以北的浅山丘陵处,有一片山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一大群绿壳蛋鸡在林地里每天喝着山泉水、吃着绿玉米、沐着自然风,自由自在地快乐成长。 林地主人马云武介绍,这些散养鸡就是黑羽绿壳蛋鸡和麻羽绿壳鸡。去年,他承包了村上120亩山坡地,先后投资50余万团...
-
绿壳蛋鸡的饲喂
绿壳蛋鸡必须喂全价配合饲料,不要单一饲喂玉米或其它单一饲料,这是恒定的饲喂原则,不可改变。在平时饲喂中,配合饲料中可掺些切碎的胡萝卜、蔬菜、野菜和剩饭菜等。这样可使绿壳蛋鸡的日粮中营养更全面。同时,又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节省配合饲料,降低饲养成本。 绿壳蛋鸡每团...
-
绿壳蛋鸡各阶段的饲管技术
1、绿壳蛋鸡产蛋初期: 一般情况下,刚开产的绿壳蛋鸡仍处于进一步发育阶段,体重仍在继续增加。此阶段除要逐步增加采食量和蛋白质含量外,同时还要逐步增加饲料中矿物质、多种维生素的比例。具体要求是,当产蛋率达50%时,每百公斤饲料添加10克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应团...
-
绿壳蛋鸡高效饲养法
在绿壳蛋鸡饲养过程中,采用“定中有变”饲养法,可使蛋鸡保持旺盛的食欲,提高消化吸收利用率,饲料报酬高,使鸡的生产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鸡产蛋多,个头大,质量好。其具体做法是: 绿壳蛋鸡每天饲喂3次。饲喂时间可根据季节变化而灵活确定,如夏秋季节:在早上5时、中午12团...
-
防治绿壳蛋鸡禽副伤寒的措施
禽副伤寒是指除了鸡白痢和鸡伤寒以外,由其他沙门氏菌所引起禽病的总称。 引起鸡副伤寒的沙门氏菌较多,主要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危害最大。禽沙门氏菌对热和常用的消毒药很敏感,加热60℃5分钟即死亡。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 雏鸡常在10日龄后发病,病雏呆立、团...
-
林蛙卵的孵化
随着林蛙的经济价值被人们认识和开发,养殖东北林蛙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林蛙产卵后及时将卵捞出,放在孵化池中,蛙卵一般分为动物极与植物极两个半球。动物极半球内分布大量的黑色素,呈现深黑色;植物极半球因黑色素少,呈现乳白色,刚产出时,动、植物极尚不明显,受精后30分钟,动、植物极变化十分团...
-
林蛙疾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林蛙疾病多种多样,病因也错综复杂,因此治疗的方法也很多。总体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平时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态环境,经常预防消毒。另一种是发病时及时治疗、及时控制传染源、消除病因、合理进行药物治疗。这两类方法统称综合性防治措施。实践证明,仅依靠某一单独的措施是团...
-
山鸡育雏期需要注意事项
山鸡雏期的饲养管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下面将从饮水开食、温度、湿度、密度、通风光照等方面为广大养殖户进行介绍: 雏雉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锰酸钾,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雉及时调教,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团...
-
林蛙疾病的预防
1.林蛙场的建设必须符合防病要求 林蛙场的水源要无污染。有害的被污染的水会损害林蛙的健康,水体传染病很快,因此水源一定要清洁无污染。 2.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①定期消毒一般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对水池、蛙圈及其他养殖设备进行一次彻底团...
-
绿壳蛋鸡饲养经验
绿壳蛋鸡抗病能力强,食性杂,全国各地均可饲养。对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促进儿童身体和智力发育,提高免疫力,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鸡蛋历年是我国畅销产品,绿壳鸡蛋现在国内的数量极少。饲养新品种利润相对较高。 鸡舍应建造在通风向阳处,鸡舍前后可每隔3团...
-
山鸡葡萄球菌病的防治方法
病鸡精神不振,减食,羽毛松乱,部分病鸡关节肿大,特别是跖关节和趾关节,挤压有痛感,站立和行走困难,跛行。有的病鸡腹泻,排出黄绿色稀粪。 剖检可见胸腹部皮下充血,呈弥漫性紫红色,肝脏略肿,呈淡紫红色。关节肿大、充血或出血,关节囊内有较多浆液性渗出物,有脓汁和乳酪样团...
-
林蛙封沟养殖的越冬管理技术
林蛙有水下冬眠越冬的习性。每年9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下旬,长达6个月,人工封沟养蛙的越冬管理就是根据林蛙这一时期的生活特征需要,人为选择、创造适宜的越冬场所和水域环境,保证其安全越冬。 一、修筑越冬池 越冬池也叫冬眠池,是林蛙集中冬眠的地方。蛙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