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鱼苗培育管理技巧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5:30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245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鱼苗培育是指将孵化出的鱼苗饲养成夏花的过程。它既是养鱼生产中的第一个环节,又是最重要、最难把握的一个环节。因为鱼苗细小幼嫩,活动力弱,摄食范围窄,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要提高鱼苗成活率,培育出数量多、体质壮的夏花鱼苗,需把握以下技巧。

1.备好苗池。鱼苗池又称发花池,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易于培育、背风向阳。一般面积为1~2亩,水深1~1.5米,淤泥厚5~10厘米。放苗前要排干池水,建好进排水系统,修整池埂,堵塞漏洞,清除过多的淤泥和杂草、杂物。鱼苗投放前10~15天,每亩用生 石灰 80~100千克对水全池泼洒消毒,3~4天后经筛绢过滤注水50~70厘米,便于培水和提高水温。

2.施足基肥。鱼苗下池前5~6天,每立方米水体用晶体***0.5克对水全池泼洒,然后每亩洒腐熟的人畜粪尿200~300千克,或饼肥100~150千克、硫酸铵2.5~5千克和磷肥5~10千克,培育浮游生物,使池水呈淡黄色,透明度在30~40厘米。鱼苗下池前1天用密眼网在池内拉网1~2次。

3.选择优苗。从外表观察,优质苗群体体色嫩滑,略呈微黄色且透明,大小整齐。劣质苗体色暗黑,无光泽,大小参差不齐。从活力观察,取少量鱼苗放入盘中,将水体搅动成旋涡状,鱼苗能在旋涡边缘逆水游泳的为好苗,否则为劣苗,弱苗。

4.合理放养。培育池一般一池只养一个品种,不宜混养,且同一池塘要放同批孵化的鱼苗。因不同批次的鱼苗身体大小和强弱、游动和摄食能力都不同,会影响成活率,规格也不整齐。放养密度要适当,过少,不能充分利用水体和饵料,过多,培育过程中易造成鱼苗浮头或因饵料不足,抑制鱼苗生长。一般每亩放养量为:早期放鲢、鳙鱼苗10~12万尾,青、草鱼8万尾。鱼苗下塘应细心操作,选择晴天上午放养,放时在池塘上风处,将盛有鱼苗的容器放入水面下,缓缓倒入水中。若是从外地购回的鱼苗,可将装运鱼苗的塑料袋放入池水中30分钟左右,待袋内温度与池水温度基本一致时再将袋内的鱼苗倒入苗箱内。然后投喂鸡蛋黄水,每10万尾鱼苗需蛋黄1~2个,让鱼苗饱食下塘,注意温差不超过±2℃。若是晚上运回,则将鱼苗放人室内水缸中,专人值班换水,次日再下塘。

5.精心喂养。一般鱼苗入池半天后,投喂豆浆。先将黄豆用水浸泡,在水温25℃左右浸泡6小时。一般1千克黄豆可磨15~20千克豆浆。磨好的豆浆要及时投喂,每天喂2~3次,把浆均匀呈雾状泼洒于水面。鱼苗入池10天内,每亩水面每天喂2千克黄豆磨成的浆,养1万尾夏花鱼种需黄豆8千克。根据池塘水质适时追肥,一般每隔5~7天追1次,每亩施发酵的人畜粪30~50千克,加水化浆后全池泼洒。鱼苗下塘10天后,为促进鱼苗食性转化,增强体质,豆浆投喂量可逐渐减少,每天每亩增投各类饼粉1.5~2千克,分上午、下午2次投喂。草鱼苗要投喂些嫩草类和 浮萍

6.勤注新水。鱼苗刚入池时,水深控制在60厘米左右。随着鱼苗长大及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应逐步加深池水,每隔3~5天注新水1次,每次注水10~15厘米,使水位逐渐加深到1.2米以上。注水时应平缓注入,不能形成急流,且注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鱼苗顶水而消耗体力,影响生长。培育期间,保持池水清洁,水质肥、活、嫩、爽,溶氧充足,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

7.防病除害。坚持早晚巡塘,若发现鱼苗有浮头预兆,或早上浮头,日出后恢复正常,说明水质适中。若晴天8点钟后仍浮头,应及时注水,控制施肥投饵。如鱼患有气泡病、跑马病、细菌或 寄生 虫病,应及时对症治疗,随时捞出水面上的蛙卵和水膜,清除水边滋生的青泥苔,定期施药预防鱼病,防止敌害进入池塘。

8.及时分池。鱼苗经20~25天培育,长到3厘米以上,要及时分池,降低密度,促进夏 花生 长和提高出池规格。分池前需进行2~3次拉网锻炼,拉网前停食1天,选择晴天上午拉网,操作时动作要轻,速度要慢,以免损伤鱼体。

分享
1
上一篇:硬壳蛤与脊尾虾池塘混养技术 下一篇:鱼池注水"五讲究"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