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池混养海蜇的死亡原因及防治对策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5:29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961个字,大约阅读时间5分钟随着 海蜇 野生资源的逐年衰退,海蜇人工养殖目前由南至北在沿海各地展开,尤其近2年的北苗(螅状体)南育(蝶状体)取得可喜成果,稳定了养殖生产,但是海蜇人工养殖技术仍然不稳定、不成熟,成功与失败兼而有之。为了深入探讨 海蜇养殖 技术,2004年我们对营口市部分虾池人工混养海蜇进行了全程跟踪,现对部分养殖户连续投放4批蜇苗却先后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养殖实例
对虾 与海蜇混养池位于与辽河入海口处相通的四道沟东侧,市区民兴河下游的西北岸,养殖池水源既有河口处的潮汐水,又有由民兴河上游下来的城市污水、农田下水及汛期泄洪水。虾蜇混养面积29.2公顷,计11口池塘,池深≥1.5m,池坡较陡,腐泥底质,底泥厚达30cm~50cm,每口池塘均设有1个~3个0.6m宽且一落到底的上下水闸门,可自然纳潮≥1m,每期潮汛可进水10天左右。
6月初各池纳潮、窜水、涮池。6月上旬各池放养体长约1cm 虾苗 5000尾/亩;6月19日~8月1日先后共投入4批伞径1cm的海蜇苗,其中,前2批放养密度为7500只/公顷,后2批放养密度为4500只/公顷。各池对虾于7月中旬开始先后患有纤毛虫病、白斑病而基本绝产;放入虾池的4批海蜇苗种几乎每一批都在放养7天~10天以后陆续消失,有2口池塘中的第一批海蜇苗生长至体重500g左右时也逐渐消失。
二、蜇苗死亡的原因分析
1.水质富营养化如前所述,由于池水水源来自市区民兴河下水和辽河口处的潮汐水,因此,氨态氮尤其是亚硝酸态氮含量高,这是导致池水富营养化的外因。池塘老化,底泥肥厚,又经冬季的干塘矿化,在6月份较高水温(20℃以上)和较低水位(0.5m~1.0m左右)的条件下,营养盐类不断溶入水中,使水质肥沃,藻类大量滋生,标志水体富营养化的骨条藻也在部分池塘出现,导致水中二氧化碳消耗大于补充,pH高,这是引起池塘水质富营养化的内因。同时,这种老化的池塘也为养殖后期发生对虾病害埋下了隐患。
2.高pH的侵害总体上看,我们认为4批蜇苗死亡的原因基本上都是由于池水高pH的侵害。其一,池塘缓冲力低,pH居高不下。当地沿海属于 盐碱地 ,水质呈微碱性,2004年春由于养殖户直到6月份才纳潮注水(以往多在4月末至5月初),对于冬季干池返上的盐碱未能进行充分的浸泡和冲涮,致使池水盐度高达32‰35‰,有的池塘虽然透明度较高(70cm)甚至见底,但pH却在≥9.0~9.2的超标状态下,且昼夜居高不下,表现出碳平衡系统始终朝升高pH的方向移动,池塘缓冲力低。在第一批蜇苗投放之前,我们与养殖户曾共同利用这种高pH水体先后做了室内烧杯与室外池塘设置网箱的蜇苗投放模拟试验,结果一直表现出蜇苗伞径舒张缓慢、间歇、不起伏并下沉卧底、活力明显减弱的状态。尤其是设置网箱的池塘,pH昼夜处于9.0~9.3区间,有的池塘蜇苗仅几个小时后即呈麻木状态,不足24小时便死亡。为此,我们初步认为第一批蜇苗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池水盐碱度高,缓冲力差,pH超标且居高不下。其二,pH每日变幅大,水质不稳定。纳潮水pH(7.7~8.0)比池水pH(8.3~9.0)低得多,养殖户不得不采取大排大灌的方式调低池水pH,虽然1天~2天内池水pH得以暂降,但营养盐类的里应(底泥溶入)外合(潮水输入)及新水刺缴,又加速了藻类的大量繁殖,使池水水色很快变浓,透明度降低,pH回升,这种由大量注水导致藻类迅速繁殖而引起pH激烈变化的日变幅可达0.1~0.7,水质极不稳定,养殖生物常处于应激状态而影响其体质和成活率,也增加了感染病害的机率。我们认为这也是第二批、第三批蜇苗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三,蜇苗投放前后pH落差大。几次购进蜇苗时育苗室的pH基本与纳潮水相近,为7.6~8.0,而每一次蜇苗投放池塘的池水pH都在8.5~8.9左右,落差约为0.5~1.0,这一环节存在于每一批次中,极大地影响了蜇苗的成活率。
3.池水淡化,盐度落差大8月1日投放第四批蜇苗时,水源水质不仅营养盐类含量高,其盐度也较低,尤其是汛期河道上游不定时排放淡水,是造成池水淡化的主要原因。第四批蜇苗不仅继续承受池水高pH(8.6~9.4)的危害,又承受池水淡化,池水盐度骤降。第四批蜇苗育苗室的盐度为23‰,而部分池塘由于调整pH而注入突然淡化的水,使盐度降至20‰以下,有的池塘甚至降至11‰左右,造成蜇苗投放时盐度落差约10‰。蜇苗投放时这种低盐度、高pH的双重因素导致第四批蜇苗不足l周即陆续死亡。
三、提高对虾与海蜇混养成功率的对策
笔者根据近2年的跟踪调研,尤其是2005年对多次投放蜇苗死亡原因的分析,针对本地区虾池条件和水质特点,提出如下主要应对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1.清淤使底泥厚不超过15cm~20cm,以控制养殖期间水质的富营养化。
2.4月中下旬开始纳潮进水,泡池,反复冲涮过高的盐碱。
3.5月中旬开始清塘除野(虾、鱼、蟹),水体稳定后消毒,虾苗、蜇苗投放前需肥水。
4.关于投放虾苗、蜇苗,可在5月底左右投放体长1cm的中国对虾5000尾/亩,6月初水温稳定在约19℃时投放蜇苗,规格以伞径≥3cm为佳(规格小则可进行水泥池、池塘内设置网箱等形式的中间培育)。实践证明,投放大规格蜇苗是提高海蜇养殖成活率和苗种利用率的重要措施,蜇苗放养密度为150只/亩~200只/亩。
5.控制池水高pH的发生。在每次纳潮前,首先是监测水质的pH、营养盐类,严防纳入超标或受到污染的水而引起池水pH的波动。严禁大排大灌式的进排水方式,避免打破池塘相对稳定的水质;其次是利用生物技术(微生态制剂、浮游生物等)来平衡池水pH"收"与"支",控制池水高pH的发生。
6.关于水质管理,应在蜇苗下塘7日~10日内保持水质稳定,勿大排大灌,以防水温和水质的过度变化而引起海蜇死亡和对虾的应激反应,或埋下诱发病害的隐患。养殖海蜇中,进排水不仅是调节水质,同时也是为海蜇提供充足饵料生物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因此,海蜇下塘7日~10日后,在确保水质正常的条件下每隔1日~2日应换水10cm~15cm,以满足海蜇生长索饵的需要。
7.虾蜇混养期间,严禁使用硫酸铜等杀藻、杀虫药物。
推荐阅读
-
乌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一、催产乌鱼的选择 一是从专池培育的亲乌鱼池中选择;二是从乌鱼养殖池中选择年龄二冬龄以上的性成熟乌鱼,但比较麻烦。性成熟的雌性乌鱼腹部膨大、松软,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微红、突出;雄性乌鱼身体两侧呈美丽的紫红色,从背鳍开始自上而下有排列整齐的白色小圆班点。小圆班点越多表明团...
-
为养殖户开处方治鱼病
2006年3月21日,宝应县射阳湖镇四联村一养殖户,养殖鱼塘有 鲫鱼 死亡,笔者前去诊治,给他开了份处方。具体如下: 村名射阳湖镇四联村 姓名徐爱林 塘口概况面积20亩,塘口深1.5团...
-
提高一龄草鱼鱼种成活率的措施
近年来,根据笔者的调查:一龄草鱼鱼种的培育成活率较低,一般仅达40%,而且规格也偏小,多为体长10厘米左右,严重影响了养殖的经济效益。 一、一龄草鱼鱼种培育成活率低的原因 1.鱼苗在夏花阶段仅能摄食水藻、芜萍等,而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可能没有这些适口的饵团...
-
四个关键时期黄颡鱼养殖技巧
在湖泊、水库、池塘、河道等水体中开展黄颡鱼养殖,能有效地利用水体,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广大养殖户调整种养结构、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但因黄颡鱼食性杂,亲鱼培育困难大,且其属无鳞鱼,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及养殖管理要求不同,要想养殖获得高产高效,必须掌握四个关键时期的养殖技巧。 团...
-
泰国笋壳鱼人工养殖技术
泰国 笋壳鱼 学名斑驳尖塘鳢(Oxyeleotrismarmoratus),是淡水鱼类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为暖水性经济鱼类,在广东及东南亚的华人俗称为笋壳鱼,因该鱼最早由泰国进口至国内,又称为泰国笋壳鱼。我国在1988年开始从泰国引进亲团...
-
苏北沿海地区鲫鱼高密度精养模式
近年来,笔者在苏北沿海地区进行了鲫鱼高密度精养模式的探索,放养规格为50克/尾的鲫鱼苗,当年可长成500克/尾的商品鱼,亩产1000公斤左右。其关键技术如下: 池塘准备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埂坚固,池底平坦,平均水深1.8~2.5米,坡比1∶2,面团...
-
水芹、青虾高产高效种养技术
水芹、青虾高产种养技术是利用水芹m8月份之前空闲季节养殖青虾,8月至翌年2月种植水芹的一种种养结合生产模式。我站承担了"水芹青虾高产高效种养技术研究"项目,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 青虾养殖 团...
-
水库网箱箱套箱上养草鱼下养鳙
所谓" 水库 网箱箱套箱"就是在1个大网箱内套装4个小网箱,"上养草鱼下养鳙"就是在小网箱内养草鱼,在小网箱与大网箱的上下夹层中(小网箱高5米,大网箱高5.5米,夹层高0.5米)养鳙鱼。小网箱内的草鱼采用投喂配合颗粒料进行高密度精养,大团...
-
水库网箱快速培育草鱼大规格秋片鱼种技术
福建省连城县是闽西北地区养鱼大县,2004年养鱼产量7619t,其中草鱼占总产70%,达5400t。近年来,随着饲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方式有较大的改进,县城郊各村一部分池塘养殖形式改为一年二茬,即春放秋收、秋放春收;一部分池塘则一次放养多次捕大留小,即轮捕轮放。经过4个月~6个月的养殖团...
-
收集龟卵注意事项
在养龟过程中,有的养殖户进行人工孵化。但在人工孵化的整个过程中,如在产卵场捡卵这个环节上不注意方法,也会出现问题。那么,怎样进行收取龟卵呢? 收取龟卵宜在早上6~8点进行,取卵前先根据龟爪和腹板到达的痕迹,找出产卵的地方,可用五指轻轻插入沙土中,当手感觉到有物时,轻轻扒团...
-
乌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一、催产乌鱼的选择 一是从专池培育的亲乌鱼池中选择;二是从乌鱼养殖池中选择年龄二冬龄以上的性成熟乌鱼,但比较麻烦。性成熟的雌性乌鱼腹部膨大、松软,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微红、突出;雄性乌鱼身体两侧呈美丽的紫红色,从背鳍开始自上而下有排列整齐的白色小圆班点。小圆班点越多表明团...
-
为养殖户开处方治鱼病
2006年3月21日,宝应县射阳湖镇四联村一养殖户,养殖鱼塘有 鲫鱼 死亡,笔者前去诊治,给他开了份处方。具体如下: 村名射阳湖镇四联村 姓名徐爱林 塘口概况面积20亩,塘口深1.5团...
-
提高一龄草鱼鱼种成活率的措施
近年来,根据笔者的调查:一龄草鱼鱼种的培育成活率较低,一般仅达40%,而且规格也偏小,多为体长10厘米左右,严重影响了养殖的经济效益。 一、一龄草鱼鱼种培育成活率低的原因 1.鱼苗在夏花阶段仅能摄食水藻、芜萍等,而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可能没有这些适口的饵团...
-
四个关键时期黄颡鱼养殖技巧
在湖泊、水库、池塘、河道等水体中开展黄颡鱼养殖,能有效地利用水体,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广大养殖户调整种养结构、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但因黄颡鱼食性杂,亲鱼培育困难大,且其属无鳞鱼,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及养殖管理要求不同,要想养殖获得高产高效,必须掌握四个关键时期的养殖技巧。 团...
-
泰国笋壳鱼人工养殖技术
泰国 笋壳鱼 学名斑驳尖塘鳢(Oxyeleotrismarmoratus),是淡水鱼类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为暖水性经济鱼类,在广东及东南亚的华人俗称为笋壳鱼,因该鱼最早由泰国进口至国内,又称为泰国笋壳鱼。我国在1988年开始从泰国引进亲团...
-
苏北沿海地区鲫鱼高密度精养模式
近年来,笔者在苏北沿海地区进行了鲫鱼高密度精养模式的探索,放养规格为50克/尾的鲫鱼苗,当年可长成500克/尾的商品鱼,亩产1000公斤左右。其关键技术如下: 池塘准备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埂坚固,池底平坦,平均水深1.8~2.5米,坡比1∶2,面团...
-
水芹、青虾高产高效种养技术
水芹、青虾高产种养技术是利用水芹m8月份之前空闲季节养殖青虾,8月至翌年2月种植水芹的一种种养结合生产模式。我站承担了"水芹青虾高产高效种养技术研究"项目,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 青虾养殖 团...
-
水库网箱箱套箱上养草鱼下养鳙
所谓" 水库 网箱箱套箱"就是在1个大网箱内套装4个小网箱,"上养草鱼下养鳙"就是在小网箱内养草鱼,在小网箱与大网箱的上下夹层中(小网箱高5米,大网箱高5.5米,夹层高0.5米)养鳙鱼。小网箱内的草鱼采用投喂配合颗粒料进行高密度精养,大团...
-
水库网箱快速培育草鱼大规格秋片鱼种技术
福建省连城县是闽西北地区养鱼大县,2004年养鱼产量7619t,其中草鱼占总产70%,达5400t。近年来,随着饲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方式有较大的改进,县城郊各村一部分池塘养殖形式改为一年二茬,即春放秋收、秋放春收;一部分池塘则一次放养多次捕大留小,即轮捕轮放。经过4个月~6个月的养殖团...
-
收集龟卵注意事项
在养龟过程中,有的养殖户进行人工孵化。但在人工孵化的整个过程中,如在产卵场捡卵这个环节上不注意方法,也会出现问题。那么,怎样进行收取龟卵呢? 收取龟卵宜在早上6~8点进行,取卵前先根据龟爪和腹板到达的痕迹,找出产卵的地方,可用五指轻轻插入沙土中,当手感觉到有物时,轻轻扒团...
最新更新
-
绿壳蛋鸡的饲喂
绿壳蛋鸡必须喂全价配合饲料,不要单一饲喂玉米或其它单一饲料,这是恒定的饲喂原则,不可改变。在平时饲喂中,配合饲料中可掺些切碎的胡萝卜、蔬菜、野菜和剩饭菜等。这样可使绿壳蛋鸡的日粮中营养更全面。同时,又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节省配合饲料,降低饲养成本。 绿壳蛋鸡每团...
-
绿壳蛋鸡各阶段的饲管技术
1、绿壳蛋鸡产蛋初期: 一般情况下,刚开产的绿壳蛋鸡仍处于进一步发育阶段,体重仍在继续增加。此阶段除要逐步增加采食量和蛋白质含量外,同时还要逐步增加饲料中矿物质、多种维生素的比例。具体要求是,当产蛋率达50%时,每百公斤饲料添加10克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应团...
-
绿壳蛋鸡高效饲养法
在绿壳蛋鸡饲养过程中,采用“定中有变”饲养法,可使蛋鸡保持旺盛的食欲,提高消化吸收利用率,饲料报酬高,使鸡的生产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鸡产蛋多,个头大,质量好。其具体做法是: 绿壳蛋鸡每天饲喂3次。饲喂时间可根据季节变化而灵活确定,如夏秋季节:在早上5时、中午12团...
-
防治绿壳蛋鸡禽副伤寒的措施
禽副伤寒是指除了鸡白痢和鸡伤寒以外,由其他沙门氏菌所引起禽病的总称。 引起鸡副伤寒的沙门氏菌较多,主要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危害最大。禽沙门氏菌对热和常用的消毒药很敏感,加热60℃5分钟即死亡。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 雏鸡常在10日龄后发病,病雏呆立、团...
-
林蛙卵的孵化
随着林蛙的经济价值被人们认识和开发,养殖东北林蛙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林蛙产卵后及时将卵捞出,放在孵化池中,蛙卵一般分为动物极与植物极两个半球。动物极半球内分布大量的黑色素,呈现深黑色;植物极半球因黑色素少,呈现乳白色,刚产出时,动、植物极尚不明显,受精后30分钟,动、植物极变化十分团...
-
林蛙疾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林蛙疾病多种多样,病因也错综复杂,因此治疗的方法也很多。总体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平时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态环境,经常预防消毒。另一种是发病时及时治疗、及时控制传染源、消除病因、合理进行药物治疗。这两类方法统称综合性防治措施。实践证明,仅依靠某一单独的措施是团...
-
山鸡育雏期需要注意事项
山鸡雏期的饲养管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下面将从饮水开食、温度、湿度、密度、通风光照等方面为广大养殖户进行介绍: 雏雉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锰酸钾,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雉及时调教,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团...
-
林蛙疾病的预防
1.林蛙场的建设必须符合防病要求 林蛙场的水源要无污染。有害的被污染的水会损害林蛙的健康,水体传染病很快,因此水源一定要清洁无污染。 2.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①定期消毒一般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对水池、蛙圈及其他养殖设备进行一次彻底团...
-
绿壳蛋鸡饲养经验
绿壳蛋鸡抗病能力强,食性杂,全国各地均可饲养。对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促进儿童身体和智力发育,提高免疫力,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鸡蛋历年是我国畅销产品,绿壳鸡蛋现在国内的数量极少。饲养新品种利润相对较高。 鸡舍应建造在通风向阳处,鸡舍前后可每隔3团...
-
山鸡葡萄球菌病的防治方法
病鸡精神不振,减食,羽毛松乱,部分病鸡关节肿大,特别是跖关节和趾关节,挤压有痛感,站立和行走困难,跛行。有的病鸡腹泻,排出黄绿色稀粪。 剖检可见胸腹部皮下充血,呈弥漫性紫红色,肝脏略肿,呈淡紫红色。关节肿大、充血或出血,关节囊内有较多浆液性渗出物,有脓汁和乳酪样团...
-
林蛙封沟养殖的越冬管理技术
林蛙有水下冬眠越冬的习性。每年9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下旬,长达6个月,人工封沟养蛙的越冬管理就是根据林蛙这一时期的生活特征需要,人为选择、创造适宜的越冬场所和水域环境,保证其安全越冬。 一、修筑越冬池 越冬池也叫冬眠池,是林蛙集中冬眠的地方。蛙场团...
-
山鸡疫苗免疫的方法
要打破传染病的链锁,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流行过程三个环节入手,即查明和消灭传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消灭传染媒介)、提高畜禽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作为一个饲养场,首先应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增强动物机体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同时应根据畜禽传团...
-
山鸡曲霉菌病和葡萄球菌混感的症状
病雏表现精神委顿,多缩颈呆立,闭眼似睡,两翅下垂,羽毛蓬乱,无光泽;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加,气喘,常发出呼噜声。 有少数雏鸡一侧或两侧眼睑肿胀,怕光,流泪。有的下痢,粪便呈水样,黄白色。部分病雏腹部增大,脐孔及其周围皮肤发红,水肿。末期病雏体质消瘦,呼吸极度困难团...
-
林蛙发病的原因探析
林蛙从蝌蚪到成蛙都能发病,林蛙得病必有原因,无缘无故是不会发病的。所以,当林蛙发病时,必须查清发病原因。那么林蛙为什么会发病呢?其原因是很复杂的。林蛙像其他动物一样,蛙病的发生与三方面因素有关,其一即内在因素,也就是林蛙自身的体质强弱;其二是病原微生物;其三是外界环境条件,其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