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发病规律与防治对策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5:28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260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近几年,随着海水污染和富营养化的日益加剧, 对虾养殖 已面临困境,尽管增加了不少品种,但亏损和绝产现象相当普遍;笔者通过大量调查,结合本地区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对虾发病有一定的规律,并提出了防治对策。现简述如下:
对虾养殖全年有三个发病阶段:6月中上旬;7月中下旬;8月底至9月上旬。
6月中上旬发病的对虾主要是4月中下旬投放的早苗,一般规格在5~7厘米之间。池水水温在21~25℃。浮游生物繁殖迅速,底栖生物密度较高。池水pH值都在8.6以上,有的高达9.5。水色多呈浓绿色或茶褐色。由于多数虾农担心过早投饵容易造成污染,败坏水质,所以投饵量往往严重不足。即使投饵的养殖户也是仅用少量豆饼或 花生粕 供对虾充饥。对虾体质极差,很容易感染疾病。虽然也有些虾农在放苗后投喂螺蚬、兰蛤等鲜活饵料,但对鲜活饵料的处理很不严格,尤其是清洗和消毒不彻底,大量的浆汁被带入虾池,使得本身就过肥的池水更加富营养化。有些虾农甚至投喂死亡腐败的螺蚬、兰蛤。在外界海水不敢使用、虾池水质长期欠佳、难以得到及时调节的情况下,虾病很快就会发生。
7月中下旬,是对虾养殖的第二个发病期。此期早放苗的对虾规格在8~9厘米以上,晚放苗的对虾规格也在5~6厘米之间。此时最高气温在30~33℃,虾池日平均水温在27~30℃。如果天气晴朗,水质优良,投喂合理,则对虾一般不会发病。但每年7月,经常出现连续多日阴雨连绵,大量淡水泻入池内,使得盐度、温度发生骤降,则虾病很快发生并流行。尤其是一直使用自然海水的虾池,疾病发生更为明显,相比之下,地下卤水 养虾 则少疾病。笔者认为,7月份连续阴雨日较多,池水日平均水温在23~27℃,比晴好天气时降低3~5℃,盐度下降幅度在5%~10%。而天气晴好,高于此档水温范围,则虾病明显减少。所以,23~27℃是对虾高温季节容易致病的温度。
8月底至9月上旬,随着对虾生长需要,投饵量不断加大,残饵和排泄物增多,病原菌数量也大大增加,而水质却逐渐老化。另外,死亡藻类及残饵等腐败后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池底极端恶化,池内水质很难人为控制。进入秋季,气温逐渐回落,昼夜温差大,水温极不稳定,对虾生长缓慢; 寄生 虫病、“白斑病”等亦随之发生。
对虾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病,则很难治愈,特别是对虾暴发性流行病,发病时间短,死亡率极高,至今尚无有效药物。只有以防为主,把对虾病害预防工作贯穿于整个养殖过程,采取综合防治办法。具体有以下几点,供参考。
1.选购优质健壮的虾苗,最好从与水源相近的当地育苗室进苗,可大大提高成活率。
2.严格控水,采取封闭式、半封闭式养殖。6月份以后尽量不使用外源海水,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用地下卤水作为补充水源。
3.合理投饵,控制投喂量。以投 配合 饲料 为主,每次投喂后1小时检查有50%饱胃者为合适。尽量少用或不用鲜活饵料,以减少池水污染。
4.积极有效地为对虾创造良好稳定的生存环境。有资料表明,对虾体内带有细菌和病毒,但并不一定能致病而造成损害。只有当环境条件恶化,使对虾处于应激状态下,病原方能侵入致病或激活致病。在多数情况下,只要保持环境条件良好,就可防止虾病发生,这是虾病防治工作中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
5.放苗前池塘应彻底清整和消毒,严密滤水。进入6月份以后,每隔10~15天使用一次生石灰,其用量25~30千克/亩。在饵料中添加土霉素等药物,对于改进池塘底质、预防疾病的发生有一定效果。
6.提倡使用地下卤水养虾,因地下卤水无外源性污染,可有效防止虾病的发生。
7.及时收捕。无论是早苗还是晚苗养虾,只要对虾规格达到10厘米以上,就要及时收捕,避开发病期,并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收捕结束,这是降低损失,获取高产、高效的关键所在。
推荐阅读
-
如何判断池鱼生病
鱼类生活在水中,生了病也不易被发现。要想知道养殖的鱼类是否生病,应先了解病鱼与健康鱼的区别。生产上一般可以从下述几种情形来判断。 1.从吃食情况判断在天气、水温等环境因素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若鱼的吃食量突然下降,甚至停食,即有可能是鱼病发生。 2.从活动团...
-
鲟鱼人工养殖不同发育阶段的病害防治(下)
5.小瓜虫病 (1)病因及症状:病原体为小瓜虫。小瓜虫 寄生 处容易形成白点,肉眼可以看见,故该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时,全身各处遍布小白点,同时伴有大量粘液,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不正常。可以通过显微镜检查,镜下可以发团...
-
鳙鱼溶血性腹水病的防治对策
随着鳙鱼在市场上逐步受欢迎,我市城郊大部分池塘由套养鳙鱼转为主养鳙鱼。鳙鱼产量由套养时的亩产几十斤,发展到现在主养时的亩产上千斤。由于鳙鱼养殖密度的增加,鳙鱼发病率也逐年提高,死亡量连年上升,给养殖户经济上造成一定损失。 鳙鱼溶血性腹水病是一种暴发性传染病,又称细菌性败团...
-
治疗鱼病四验方
1.大蒜头治草鱼肠炎病每100千克草鱼用大蒜头1千克,去皮捣烂后拌 饲料 制成药饵喂鱼,每天一次连喂4~5次,效果极好。 2.食盐加碳酸氢钠治肤霉病用食盐和碳酸氢钠各0.03%~0.05%合剂,浸洗病鱼或全池遍洒。 团...
-
鱼类初夏常见病的防治
初夏季节,水温适宜,各种病源体容易滋生繁殖,是鱼类发病季节。如果忽视预防很容易诱发鱼病。尤其是 草鱼 发病死亡率高,损失大。现将四种主要鱼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一、水霉病: 发病症状:团...
-
鱼类肝胆病变症状及防治法
鱼类病毒病、细菌病、营养代谢病、水质污染以及长期大剂量使用同一种抗菌药物等,都会引起鱼类肝胆发生病变,尤其是二龄 草鱼 患此病的几率较高,往往给广大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症状 鱼类患肝胆病后团...
-
鱼池入夏需“四防”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旺季,也是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季节。因此,鱼池入夏需“四防”。 一防旱 夏季天气热,气温高,水分蒸发快,如果长时间无雨,就会出现严重旱情,造成池水不足,水体的pH值升高,威胁鱼类生存。这时,应经常给鱼池加注新水,使鱼池的水深和水体的p团...
-
鱼塘常见藻害的防制
鱼塘中生长大量藻类植物,会使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生长,必须及时防制。 1.水网藻 多发于水质较肥的浅水鱼塘,旺盛的丝状藻体集结如网带, 鱼苗 误入网带常因呼吸困难和无法摄食而死亡。防制方法:放养鱼种前可团...
-
家鱼亲鱼病害综合预防技术
福建省建瓯市鱼种场开展家鱼人工繁殖近三十年。由于在亲鱼病害防治方面,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采用综合预防技术,多年来亲鱼很少发病。偶有发病,经及时诊断、对症下药,基本上都能治愈,减少了经济损失,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现将综合预防技术总结如下。 1.彻底清理亲鱼池团...
-
城郊外荡大规模死鱼的原因分析和防治
外荡 水域 由于水位稳定,水深适度,面积大小适宜,十分适宜渔业生产。天然条件较好,特别是城市郊区的外荡,由于城市居民生活污水给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提供了大量的营养,致使鱼(蚌)类生长迅速,渔业高产高效。绍兴的外荡高产荡、精养荡也大量集中在城团...
-
如何判断池鱼生病
鱼类生活在水中,生了病也不易被发现。要想知道养殖的鱼类是否生病,应先了解病鱼与健康鱼的区别。生产上一般可以从下述几种情形来判断。 1.从吃食情况判断在天气、水温等环境因素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若鱼的吃食量突然下降,甚至停食,即有可能是鱼病发生。 2.从活动团...
-
鲟鱼人工养殖不同发育阶段的病害防治(下)
5.小瓜虫病 (1)病因及症状:病原体为小瓜虫。小瓜虫 寄生 处容易形成白点,肉眼可以看见,故该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时,全身各处遍布小白点,同时伴有大量粘液,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不正常。可以通过显微镜检查,镜下可以发团...
-
鳙鱼溶血性腹水病的防治对策
随着鳙鱼在市场上逐步受欢迎,我市城郊大部分池塘由套养鳙鱼转为主养鳙鱼。鳙鱼产量由套养时的亩产几十斤,发展到现在主养时的亩产上千斤。由于鳙鱼养殖密度的增加,鳙鱼发病率也逐年提高,死亡量连年上升,给养殖户经济上造成一定损失。 鳙鱼溶血性腹水病是一种暴发性传染病,又称细菌性败团...
-
治疗鱼病四验方
1.大蒜头治草鱼肠炎病每100千克草鱼用大蒜头1千克,去皮捣烂后拌 饲料 制成药饵喂鱼,每天一次连喂4~5次,效果极好。 2.食盐加碳酸氢钠治肤霉病用食盐和碳酸氢钠各0.03%~0.05%合剂,浸洗病鱼或全池遍洒。 团...
-
鱼类初夏常见病的防治
初夏季节,水温适宜,各种病源体容易滋生繁殖,是鱼类发病季节。如果忽视预防很容易诱发鱼病。尤其是 草鱼 发病死亡率高,损失大。现将四种主要鱼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一、水霉病: 发病症状:团...
-
鱼类肝胆病变症状及防治法
鱼类病毒病、细菌病、营养代谢病、水质污染以及长期大剂量使用同一种抗菌药物等,都会引起鱼类肝胆发生病变,尤其是二龄 草鱼 患此病的几率较高,往往给广大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症状 鱼类患肝胆病后团...
-
鱼池入夏需“四防”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旺季,也是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季节。因此,鱼池入夏需“四防”。 一防旱 夏季天气热,气温高,水分蒸发快,如果长时间无雨,就会出现严重旱情,造成池水不足,水体的pH值升高,威胁鱼类生存。这时,应经常给鱼池加注新水,使鱼池的水深和水体的p团...
-
鱼塘常见藻害的防制
鱼塘中生长大量藻类植物,会使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生长,必须及时防制。 1.水网藻 多发于水质较肥的浅水鱼塘,旺盛的丝状藻体集结如网带, 鱼苗 误入网带常因呼吸困难和无法摄食而死亡。防制方法:放养鱼种前可团...
-
家鱼亲鱼病害综合预防技术
福建省建瓯市鱼种场开展家鱼人工繁殖近三十年。由于在亲鱼病害防治方面,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采用综合预防技术,多年来亲鱼很少发病。偶有发病,经及时诊断、对症下药,基本上都能治愈,减少了经济损失,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现将综合预防技术总结如下。 1.彻底清理亲鱼池团...
-
城郊外荡大规模死鱼的原因分析和防治
外荡 水域 由于水位稳定,水深适度,面积大小适宜,十分适宜渔业生产。天然条件较好,特别是城市郊区的外荡,由于城市居民生活污水给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提供了大量的营养,致使鱼(蚌)类生长迅速,渔业高产高效。绍兴的外荡高产荡、精养荡也大量集中在城团...
最新更新
-
蚯蚓的养殖技术要点简介
蚯蚓养殖作为一个行业已在我国蓬勃发展,其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环保、畜牧、食品及轻工业等领域。2004年蚯蚓仅用于制药一项就达1万多吨,利用蚯蚓还可加工成抗病的高动物蛋白饲料。蚯蚓粪的利用也非常广泛,现已开发出花卉专用肥、草坪专用肥、果树专用肥、绿色蔬菜肥以及利用蚯团...
-
黄粉虫容易死亡的生长阶段
蛹期是黄粉虫死亡最主要的危险期,也是生命力最弱的时期,因为身体娇嫩,不食不动,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很容易被幼虫或成虫咬伤。只要蛹的身体被咬开一个极小的伤口,就会死亡或羽化出畸形成虫。另外,幼虫阶段高龄期(化蛹前)也是容易死亡的时期。因为该阶段生命代谢旺盛,取食量大,生长迅速,易于团...
-
黄粉虫活体幼虫的运输问题
黄粉虫幼虫可用袋装、桶装或箱装,根据容器大小、气候条件确定装载量,要保持相互之间不要挤压、碰撞。应特别注意的是避免在黄粉虫运输过程中反复受到震动和惊扰,不断地活动,虫体之间相互挤压,夏季如果不采取防暑降温措施,一袋10千克的虫体经1小时的运输,袋(或箱)中虫体温度可以升高5~10团...
-
蚯蚓高产饲养技术措施
按蚯蚓个体的发育阶段而给予不同的养殖管理,是蚯蚓人工养殖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传统的“几世同堂”混养法,由于在采收利用上无法分别大小:超过最佳收获期的成蚓,来不及采收,浪费饵料和养殖设备;未到最佳收获期的幼蚓,采收了则降低产量,人工分拣又增加劳动强度。人工养殖时,须建立专门的种蚓池团...
-
黄粉虫干枯病防治问题
在高温的夏季,应将饲料盒放至凉爽通风的场所,或打开门窗通风,及时补充各种维生素和青饲料,并在地上洒水降温,防止此病发生。在冬季用煤炉加温时,要经常用温湿度表测量饲料室的空气湿度,一旦低于55%时,就要向地上洒水增湿,或加大饲料中的水分,或多给青饲料,预防此病的发生。对于干枯发黑而团...
-
黄粉虫的混合饲料如何配制
为饲养方便,增加饲料利用率,常把几种饲料混合在一起加工成有一定形状的混合饲料。用于不同时期的饲料配比不同,总的原则是营养全面。例如以麦麸为主,根据当地条件适度加些糠皮,粗玉米粉、大豆粉、麦草、稻草、玉米秸、树叶粉、少量食盐等,每100千克混合料再加入多种维生素6克,微量元素100团...
-
浅谈蓝孔雀的配种管理
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快,养殖孔雀成为人们发财致富另一条道路,原因就是作为百鸟之王的孔雀,具有野味浓、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等特点,是高档的美味佳肴,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肉食禽类。在养殖方面因其投资少、见效快,获利高儿成为养殖户的首选养殖品种之一。 团...
-
有机孔雀鱼外形以及具体特点
有机孔雀鱼是一种很常见的鱼类,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能牵动经济的发展。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有机孔雀鱼外形以及具体特点有哪些: 外形和特点: 有机孔雀鱼体形修长,有着极为美丽的花尾巴,故名孔雀鱼。雄鱼体长4厘米左右,尾部(包括尾柄及尾鳍)长占全长的2/团...
-
盆养黄粉虫的科学管理技术要点
盆养黄粉虫,适合月产量10千克的养殖,不需专职人员喂养,利用业余时间即可。饲养设备简单、经济(如旧脸盆、铁盒、木箱等),只要容器完好,无破漏,内壁光滑,虫子不能外逃爬出即可。 若箱内壁不光滑,可贴一圈胶带,防止虫子外逃。另外,需要60目筛子1个。 团...
-
黄粉虫的盆养技术简析
黄粉虫的盆养设备简单、经济(如旧脸盆、铁盒、木箱等),只要容器完好,无破漏,内壁光滑,虫子不能外逃爬出即可,适合月产量10千克的养殖。 投喂菜叶或瓜果皮等时间应在筛虫粪的前1天,投入量以1个夜间被幼虫食尽为度,或在投喂菜叶、瓜果皮前先将虫粪筛出。第二天尽快将未食团...
-
冬季养殖黄粉虫注意事项
冬天天气寒冷温度很低,黄粉虫养殖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北方广大养殖户特别关心的问题。 冬季北方天气较冷,而且风大,房屋的密封是重点,一定要封密严实,减少冷空气进入室内。加强取暖工作。特别应注意晚间取暖,否则白天热,晚上凉虫子不会正常生长,昼夜温度都应保持在10度团...
-
黄粉虫适应环境的极限温度问题
黄粉虫不同虫态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情况有所不同。对于成虫来说,-4℃是其生存低限(但自然越冬的幼虫可忍受-15℃的低温),低于6℃进入冬眠状态,12℃是发育起点温度,24-35℃是其生存适宜温度,在此温度下生长健壮,成活率高。生长最快温度是35℃,但长期处于此温度容易发病。高于37℃团...
-
黄粉虫幼虫生长蜕皮原因
黄粉虫与其他昆虫一样,属于外骨骼动物,由于其表皮坚韧(即外骨骼),属于非细胞性组织,伸展性很小,当幼虫营养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必须蜕去旧表皮,形成面积更大的新表皮,才能使虫体进一步增大。蜕皮现象一般只发生在幼虫时期,其他虫态不蜕皮。在蜕皮时间上,黄粉虫幼虫约1周左右蜕1次皮。在温度团...
-
黄粉虫自相残食问题
黄粉虫群体有互相残食现象。各虫态均有被同类咬伤或吃掉的危险。表现为大吃小、强噬弱、能动的咬不能动的等现象。成虫羽化初期,身体白嫩娇弱,行动迟缓,易受伤害。从老熟幼虫中新羽化的蛹因不能活动易受损伤。正在蜕皮的幼虫无力防御而易被同类吃掉。卵也是同类取食的对象。因此,如何防止黄粉虫自相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