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烂尾病的防治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5:27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320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据调查,舟 山地 网箱养殖 大黄 鱼主要病害是烂尾病(即细菌性体表溃疡病),本文对大黄鱼烂尾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

一、网箱养殖大黄鱼烂尾病的发病原因

1.症状:病鱼体表、尾柄和上下吻部充血发红,逐步发展成皮肤腐烂,鳞片脱落,尾、胸、腹鳍基部充血,肛门红肿,体表常有溃疡斑。严重时,下颌断裂,尾柄烂掉,露出骨骼。病鱼失去食欲,离群独游,腹部朝上、打转,解剖可见肝、脾、肾、肠均充血,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肠道内有淡黄色粘液。一般体表出现出血症状后,病鱼在2~7天便死亡。

2.流行情况:大黄鱼烂尾病是舟山海域网箱养殖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尤其是深水网箱养殖更易发生此病。舟山地区所有深水网箱养殖单位都发生过该病,占大黄鱼所有病害的70%以上。春夏秋季均会发生,尤以8~10月最多。此病感染迅速,死亡率高。

3.发病原因:①潮流、台风的影响。每当舟山海域经历一次大台风或大潮汛后,网箱养殖大黄鱼就会普遍发生一次烂尾病。当深水网箱放置在潮流超过1米/秒的海域后,如果网衣底部固定不牢,网衣会随潮流而漂起,使鱼体擦伤后继发性细菌感染。②管理操作不当,因换网、 拉网捕鱼 、高温期间运输等原因引起鱼体擦伤。③因海葵等附着生物大量附着在网衣上,一方面导致网箱内水环境变差,另一方面海葵会分泌毒素,蛰伤大黄鱼,使大黄鱼到网衣边摩擦身体,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④养殖密度过高,引起鱼体的擦伤。

二、烂尾病病原菌的分离与确定

采集患病大黄鱼按无菌操作方法,从病鱼的尾鳍病灶处和肌肉中分离到两种菌哈维氏弧菌和溶藻弧菌。后经对这两种菌进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哈维氏弧菌是强毒菌株,溶藻弧菌对健康鱼体无毒性。另外,2003~2004年我们多次从大黄鱼的烂尾处分离到类似的菌株,为此,我们认为哈维氏弧菌是舟山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烂尾病的主要病原菌。

三、防治方法

1.网箱放置海域的潮流不要超过1米/秒,若超过则应设置防浪堤阻流。

2.加大重力式全浮网箱的重力块,尽量不使网衣漂浮起来。我们在比较台湾生产和舟山生产的深水网箱装置中发现,舟山生产的深水网箱在加大网衣重力块时,圆形浮架要沉到水面以下,因此建议加大圆形网架的直径,以增加浮力。

3.在迎潮流的外侧网箱放养抗流性较好的 鲈鱼 、美国红鱼等鱼类,在内侧网箱可放养大黄鱼。在较外面的深水网箱放养0.2~0.3千克/尾的大鱼种,在里面的小网箱里放养0.2千克/尾以下的小鱼种。

4.对刚运到的鱼种进行药浴,预防运输途中鱼体因擦伤而引起的细菌性感染。

5.换网、拉网、捕鱼、运输、分箱等操作要小心,尽量避免擦伤鱼体,高温季节尽可能减少操作。

6.网衣使用INTERCRENE881涂料,能够有效地防止水生生物在网箱上的附着。对于小网箱,一旦网衣上附着较多附着物,就要及时换网。

7.控制放养密度。按网箱实际有效水体,每立方水体放养10~15尾大黄鱼鱼种。

8.及时捞出病重鱼和死鱼,防止互相传染。

9.高温期,在水面下50厘米处吊挂三氯异氰脲酸缓释片,48米周长的网箱每箱吊挂4片,对水体进行消毒。

10.每次台风来之前或大潮讯来临之前,用“溃疡平”鱼药或其它抗生素拌饵投喂,预防烂尾病的发生,能收到较好效果,台风或大潮汛过后,患烂尾病的大黄鱼会显著减少,继续用药饵治疗,就能迅速痊愈。

11.对已发生烂尾病的病鱼,要有病早治。用“溃疡平”鱼药拌饵进行治疗,每千克鱼体重每天用药1克,视病情连续投喂3~5天。注意第一次用药要按剂量用足。大黄鱼在得病以后,容易减食,此时要根据鱼的总体重配足药量,争取一个疗程治好烂尾病。

12.在整个养殖期,同一网箱多次发生大黄鱼烂尾病的时候,要注意更换治疗药物,避免鱼体产生抗药性。最好的办法是一边按过去使用的药物进行治疗,一边把病鱼送有关单位进行药敏试验,用筛选出来的最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分享
1
上一篇:土池养鳗疾病与水环境的关系 下一篇:草鱼肠炎病治疗一例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