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草鱼"肠炎型"出血病的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5:27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311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自1996年以来,草鱼肠炎型出血病危害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发病塘口占常规鱼养殖面积的20%左右。若不及时治疗,一般塘口死亡率50%~60%,其中鱼种高达90%以上。 草鱼出血病 的流行与养殖条件恶化、劣质菜饼的大量使用有直接关系,发病草鱼有肝胆综合症显著特征。肝胆综合症使草鱼体质下降,从而诱发了"肠炎型"出血病的大面积发生。

一、症状

发病的前1~2天,病鱼隐于水表层,体色发黑;游动无力,鳍外缘呈白色镶边状。解剖观察:肝脏肿大1~2倍,质脆、轻触则碎,颜色变为灰白色、土黄色、褐色或局部呈深绿色。胆囊肿大,腹腔内有大量血黄色或黄褐色腥味极浓的腹水流出。发展期1~2天,每当发现体黑、独游、漂浮打转的病鱼,1~2天后即死亡沉入水底,死后鳃内淤泥较多,若不仔细观察,一般都以为是细菌性烂鳃或 寄生 虫引起的烂鳃,单用生 石灰 、二溴海因等杀菌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二、流行情况

此病多发于主养草鱼的高产塘,对任何年龄阶段的草鱼均有危害。从4月下旬至9月底均有发生,刚开始时无明显死亡高峰,但随着病情的加重,水体中病毒数量增加,死亡急剧上升。我地发病塘口呈以下规律:新开塘大于老塘;活水塘发病率远远低于死水塘;主养高产塘大于粗养塘; 饲料 单一、主吃菜饼的塘口大于多种饲料和草料混喂的塘口。所放鱼种质量的优劣也是另一重要因子。有的塘口草鱼单独发病,有的与寄生虫、暴发性出血病并发。

三、病因分析

分析归纳草鱼肠炎型出血病的病因有三个:一是饲料的因素。饲料营养成份失衡,或饲料中添加了大量的抗生素等药物,对草鱼肝脏造成损害,诱发该病。二是环境因素。池塘疏于清淤,产生大量亚硝酸氮等有害物质。从生产实践看,江滩围栏养殖和堤内受长江潮汐影响的池塘几乎不发病。而水源差、换水量小、淤泥厚的池塘发病率较高。三是种质因素。我市及周边市县的繁殖场都属国营场圃,没有财力引进原种,近亲繁殖不可避免,致使鱼种质量低劣。

四、预防措施

1.改善池塘生态条件,利用冬闲清淤、改水。根据具体条件确定草鱼、青鱼的放养量。不能盲目主养,掠夺性经营。选择体格健壮、活力强,体色金黄,未曾发病的鱼种。

2投喂质量可靠的全价饲料或多种农家饲料配合使用,保持营养平衡,菜饼应浸泡12小时以上再喂,切忌长期投喂未脱毒的菜饼,不喂变质饲料。水温较低时不宜过量投喂。

3.在5~9月间,每半月使用一次药物,杀虫、杀菌药交替使用。高温季节泼洒生石灰不少于2次。食场、草场定期用药物挂袋。不捞污水中的水草投喂,水旱草交替投喂时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突变。

4.大蒜素、食盐、草鱼"三病灵"拌饵投喂,每隔7~10天一次,交替使用;每月内服"三友强肝散"一次,按0.4%药量拌入面粉中制成团状投喂。

五、治疗

1.暴发性疾病与草鱼出血病并发。每亩水面用生石灰40千克加烟叶500克浸泡12小时后全池泼洒,同时内服草鱼"三病灵",每200克拌饵30千克,连续一周。

2.出血病与寄生虫并发。外用双效灵20毫升/亩?米加硫酸铜0.3千克/亩?米,同时内服草鱼"三病灵"。

3.含量为0.3%的阿维菌素乳油20毫升/亩?米或含量0.5%的阿维菌素10~15毫升/亩?米,全池泼洒;每100千克草鱼用黄连200克,茯苓、大黄各150克,用5千克面粉制糊粘在嫩草上投喂,连用5天。

4.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浓度为0.2~0.3克/立方米,隔日一次,连用3次;每100千克吃食鱼用大黄250克、黄柏150克、黄芩100克、板兰根500克、黄芪60克、病毒灵10克,碾碎后用面粉制糊投喂,连用5~7天。

5.生石灰20千克/亩?米与0.7克/立方米硫酸铜交替全池泼洒,连用三次,每100千克草食性鱼类用苦 木粉 或片剂1000~1500克煎汁,至黄色时加等量面粉,冷却后加入病毒灵20克粘于嫩草晾干投喂,3天为一个疗程,第2~3天药量减半,严重的用两个疗程。

6.草鱼"四病"并发:全池泼洒杀菌红0.2克/立方米,隔日一次,同时每万尾鱼种用碾碎的大黄另加大蒜、食盐各500克与10千克切碎的水花生一起捣烂取汁,拌入5千克面粉,连喂3~5天。

分享
1
上一篇:大水面暴发性鱼病的防治 下一篇:新型观赏鱼――象鼻鱼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