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鳖红脖子病与鳃腺炎病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5:27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403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红脖子病又名大脖子病、俄托克病、阿多福病、猪肥头病、耳下腺炎病。该病的主要症状是脖颈充血红肿,伸缩困难,腹甲出现红斑,并逐渐溃烂,眼睛白浊,严重时失明,舌尖、口鼻出血。解剖病鳖口腔、食管、胃、肠的粘膜呈明显的点状、斑块状、弥蔓性出血、肝脏肿大,有的表皮呈土黄色或灰黄色,有针尖大小的坏死灶,胆囊内充满胆汁,脾肿大。其中口腔粘膜弥散性出血占80%,胃肠粘膜出血占60%。患有该病的鳖食欲减退,行动迟缓,停在岸边,呈昏迷状态。

红脖子病的病原体是嗜水气单孢菌,属孤菌产气单孢菌属,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短菌,带菌鳖及被污染的池水、食物是主要传染源。患鳃腺炎病的病鳖体外症状主要表现为颈部异常肿大,但不发红,后肢窝隆起,乃至全身浮肿,眼睛呈白浊状甚至失明。有人将鳃腺炎分为出血型、失血型和混合型三种,这三种类型除都具有上述症状外,据笔者的解剖观察,它们还各有自己的特点。患有出血型鳃腺炎的病鳖底板、四肢及尾部有赤斑,并伴有口鼻出血的症状,解剖检查发现其鳃状组织有纤毛状小突起,且充血糜烂,有分泌物,口腔、食道发炎充血,肝脏充血肿大为"花肝",肠道内充满成团的血液,同时腹腔严重积水。失血型鳃腺炎症状为底板、四肢及尾部无赤斑,解剖可见其鳃腺的纤毛状突起淡白糜烂,有分泌物,食道和肠管有黑色淤血块,肝脏土黄色,质脆易碎,活体解剖无血流出,肌肉和底板灰白无血色。混合型鳃腺炎的症状为鳃状组织发红,食道和肠管内有黑色淤血块,腹腔充满血水,肌肉和底板纸白无色。笔者发现患有三种类型鳃腺炎的病鳖活体的活动能力,由出血型、混合型、失血型依次减弱,加之解剖检查其症状有前后相关的发展过程,故笔者认为三种类型的鳃腺炎只是鳃腺炎病发展的三个阶段罢了。即是鳃腺炎病的早、中、晚期。患此病的病鳖因水肿导致行动迟钝,常伸长头颈,最后衰竭而死。

鳃腺炎病是由一种特殊的β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是当今养鳖业中最为可怕的一种疾病。

由以上比较得知,红脖子病与鳃腺炎病的区别有四点:

1.鳃腺炎病为病毒性疾病,而红脖子病为细菌性疾病。

2.鳃腺炎病鳖的颈部皮肤不充血发红,无红脖子症状。

3.鳃腺炎病鳖死亡后底板、四肢、尾部不见红色斑块与斑点,体色灰白。

4.鳃腺炎病:鳖大多全身浮肿,体内充满腹水,而红脖子病则少见。1996年3月,枣庄市淡水养殖试验场 温室养殖 甲鱼暴发红脖子病。笔者采用隔离病鳖,鳖池采用4ppm的漂白粉和100ppm的生石灰,以7天为周期交替泼洒,病重的以2天为周期;投喂药饵采用土霉素或复方新诺明,按每公斤鳖体重0.4g投喂,第2~6天减半,一般2~3个疗程即可。对病重的个体,采用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每公斤鳖体重20万单位,同时注射VC注射液1.5ml/kg鳖重,50%的葡萄糖注射液1.5ml/kg鳖重,一般2~3针即可。

1996年10月,该场池塘养殖的亲鳖与温室养殖的幼鳖、成鳖暴发鳃腺炎病,笔者在使用多种 杀菌剂 和抗菌药无效的情况下,对池塘亲鳖采取泼洒20ppm的 大青叶 加40ppm的 板兰根 水煎剂长期浸泡,效果较好,对病重的鳖采取注射复方大青叶和板兰根注射液,剂量为2ml/kg鳖重,一日两针,然后将其浸入60ppm的大青叶、板兰根合剂中,疗效很好,一般五天即可基本痊愈。对温室养殖病鳖,笔者采用池水换为调温后的纯地下泉水,且水体保持富氯1ppm,并投喂药饵,每公斤 饲料 添加盐酸吗啉咪胍15g,鳖健康2#5g,环丙沙星2g,庆大霉素80万单位,保肝灵片10g,口服7~10天,疗效甚好。对那些病重的鳖采用注射 穿心莲 注射液,剂量为2ml/kg鳖重,注射方法为肌肉注射,一般2~3针即可痊愈。

在笔者治疗鳃腺炎病的实践中,发现个别患有红脖子病的病鳖治疗效果不错。从药方用药的作用机理上来分析,环丙沙星和庆大霉都是抗菌药,而大青叶、板兰根也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治疗鳃腺发炎的病,并且两个药方中,都有保护肝脏、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的药,所以使用治疗鳃腺炎的药方同时能治红脖子病也是合乎逻辑的。这里特别提出的是:大青叶、板兰根同时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而且中草药药性温和,副作用小,价格便宜,用来防治鳖病既经济又实用,值得推广。

分享
1
上一篇:观赏鱼得病怎么治 下一篇:金鱼、锦鲤的传染性疾病2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