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观赏鱼小瓜虫病及其防治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5:27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666个字,大约阅读时间5分钟

小瓜虫病是 观赏鱼 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对金鱼危害更严重,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达90%以上。因此,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小瓜虫属金毛目、膜口亚目、凹口科、多子小瓜虫。它的体型和大小在幼虫期和成虫期差别很大。成虫一般呈球形或近球形,体长为0.35mm~1.0mm,体宽为0.3mm~0.4mm。虫体柔软可随意变形,全身密布着短而均匀的纤毛。在腹面的近前端有一“6”字形的胞口,螺旋形的口缘由5~8行纤毛组成,作反时针方向转动,一直到胞咽。在身体前半部有一马蹄形和香肠形的大核,小核圆形,紧贴在大核的上面。胞质外层密布有很多细小的伸缩泡,内质有大量食物粒。

胞囊内最初成熟的幼虫为圆形,经过一定时间(约5~8小时后),才开始活动,身体逐渐延长,前端尖而后端钝圆,最前方有一钻孔器。刚从胞囊内钻出来的幼虫身体圆筒形,但不久变成扁鞋底形,中部向内收缩凹陷。全身除密布着短而均匀的纤毛,在身体后端还有一根粗长的尾毛。一个大的伸缩泡,位于身体的前半部。大核圆形或椭圆形,多数在身体的后方;小核呈球形,在身体的前半部。在身体前方腹面有一“6”字形的原始胞口,在“6”字形的缺口处有一个卵形的反光体。

小瓜虫生活史为了防治小瓜虫病,只有了解小瓜虫的生活史,用药方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瓜虫一般可分为营养体和胞囊两个时期。在营养体时期,幼虫钻进宿主皮肤或鳃瓣等处后,汲取宿主营养生长,形成白色脓胞,即肉眼见到的小白点,故称白点病。

小瓜虫的生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宿主组织内虫体可进行分裂生殖,一般是不等分分裂3~4次而中止分裂,这种生殖方式不是主要的。主要生殖方式,即成虫离开鱼体,在水中游泳一段时间后,停下来在原点转动,不久身体分泌一种无色透明有弹性的胞囊,一般呈圆形或卵形,沉没在水底或其他固体物上。当环境不适,特别是低温时,并不立即形成胞囊而先分裂,有的中途死亡,有的分裂到一定数目中途再产生胞囊或不形成胞囊。

胞囊形成后,虫体在内不断地转动,同时大核慢慢缩短变成圆形,小核离开大核,胞口开始有消失的倾向。胞囊形成2~3小时后开始分裂,一般在最初为二分法,产生上百个或上千个纤毛幼虫,但有时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温度高低的影响,分裂可能出现不均分现象,同时分裂速度也有先后之别。

幼虫形成后,需经5~8小时静息才开始活动,一方面分泌出一种溶化胞囊的酶,使胞囊失去弹性,同时利用钻孔器穿破胞囊而出。在水温15~20℃时胞囊开始形成幼虫至破囊而出,一般经过23~25小时,水温3~7.5℃胞囊经160小时才能孵化。刚孵化出来的幼虫24小时内感染率较高。水温在15~20℃感染率最大。

从幼虫发育到成虫须经过一些变化,首先幼虫期只有原始的胞口区,胞口还未建立,随着虫体发育长大,在反光体左方向内凹陷形成一个囊袋形的胞咽,同时反光体逐渐消失,钻孔器也萎缩而消失,纤毛线不仅数量增多,且还有分枝。大核逐渐延长成香肠状或马蹄形,小核接近大核,呈圆形,最后两核重叠。

小瓜虫病流行情况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危害较大,不论鱼的种类,从鱼苗到成鱼,均可发病,尤其在面积较小的水体或高密度养殖时更易发生;流行期长,水温15~25℃,早春、晚秋和冬季都可发生,更严重危害着金鱼的安全。当水温降至10℃以下或上升至28℃以上,虫体发育停止时,才不会发生小瓜虫病。

小瓜虫病的诊断从宏观上观察,小瓜虫病的症状是小瓜虫侵入金鱼的皮肤、口腔、鼻和鳃的表皮组织后,汲取宿主营养引起组织增生,并产生大量黏液,形成脓胞,肉眼可见鳃、皮肤和鳍上的脓胞即小白点,严重时全身似洒满白粉。小瓜虫侵袭鱼眼角膜,严重时出现瞎眼。病鱼独游,行动迟缓、反应迟钝或常在水草、石块上磨擦身体,以甩掉小瓜虫,病鱼食欲减退,呼吸困难,严重时停食乃至死亡。

小瓜虫病防治

防治小瓜虫病应贯彻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病措施,发现鱼病及时治疗。首先,预防措施有:

(1)放鱼前对养鱼水体进行严格消毒。对小型养殖水体,如 鱼缸 、水族箱等刷洗干净后,用5%食盐水溶液浸泡24~48小时,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放鱼;对较大型养殖水体,如水泥池、土池则要用生 石灰 彻底清塘消毒,每平方米用生石灰2kg,待pH值达到8左右后再放鱼。

(2)对较大型养殖水体,在饲养期间,每半个月泼洒一次生石灰,使池水呈20ppm;每月泼洒一次食盐水溶液,使池水呈5ppm。

(3)对较大养殖水体,每个月全池泼洒一次 干辣椒 、姜,分别使池水呈1.5ppm、1ppm。使用前先将辣椒、姜加水煮沸30分钟,冷却后加水稀释全池泼洒。

其次,发现鱼病要做到对症及时治疗。采用北京宝盛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啄木鸟系列观赏鱼药“白点净”治疗白点病有特效。使用本品应根据水温来确定使用药量,一般在水温10~25℃时,每100公升水用药10ml,每天两次,连续用药两天;水温在25℃以上时,用药5ml,用药5天后换新水;病情严重的水体,第一次治疗10天后再重复用药一次。

分享
1
上一篇:粘细菌性烂鲤病 下一篇:龟肺炎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