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检鱼病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5:26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197个字,大约阅读时间3分钟肉眼检查(目检),是目前生产上用于诊断鱼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重点检查体表、鳃、内脏三部分,方法如下:
一、体表:
将病鱼置于盘中依次从头部、嘴、眼、鳃盖、鳞片、鳍等顺序仔细观察。
(一)检查有无大型病原体。如水霉、嗜子宫线虫、锚头蚤、鱼鲺、钩介幼虫等。
(二)根据症状辨别病原。如车轮虫、鱼波 豆虫 、斜管虫、三代虫等 寄生 ,一般会引起鱼体分泌大量粘液,有时微带污泥,或是头、嘴及鳍条末端腐烂,但鳍条基部一般无充血现象。
双穴吸虫病,则表现出眼睛混浊,有白内障。细菌性赤皮病,则鳞片脱落、皮肤充血。疖疮病则在病变部位发炎、脓肿。白皮病的病变部位发白,粘液减少,用手摸时有粗糙的感觉。腐皮病的病变部位产生侵蚀性的腐烂等病状。发现病鱼肌肉、鳃盖和鳍基充血发红,可初步诊断为病毒性出血病或暴发性鱼病,病鱼尾巴极度上翘、颅脑发黄,在水中狂游打圈,则为疯狂病。但有些病状,包括体表、鳃、内脏等的症状,在几种不同的鱼病中基本上是一样的,如鳍基充血和蛀鳍的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及一些其他细菌性鱼病;又如在大量车轮虫、鱼波豆虫、斜管虫、小瓜虫、三代虫等寄生时,都会在体表、鳃部有较多的粘液,所以应把观察到的病状,联系起来加以分析。
二、鳃
鳃部检查,重点是鳃丝。
(一)首先要注意鳃丝是否张开。
(二)将鳃盖剪去,观察鳃丝的颜色是否正常,粘液是否正常,粘液是否较多,鳃丝末端是否有肿大发白和腐烂现象。
如:患细菌性烂鳃病,则鳃丝末端腐烂,粘液较多。鳃霉病则鳃片的颜色较正常鱼的鳃片白,略带血红色小点,如患鱼波豆虫病、鳃隐鞭虫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指环虫病等寄生虫性疾病,则鳃丝上有较多粘液。如患中华蚤病、指环虫以及粘孢子虫等寄生虫病,则常表现鳃丝肿大,鳃盖张开等症状。
又如:亚硝酸中毒,鳃丝颜色变为紫红色等。
三、内脏
将一边的腹壁剪去(注意勿损坏内脏),从肛门部位向左上方沿侧线剪至鳃盖后缘,向下剪至胸鳍基部,除去整片侧肌。
(一)观察是否有腹水和肉眼可见的寄生虫。
肉眼可见的寄生虫有:线虫、舌状绦虫等。
(二)仔细观察各内脏的外表(颜色、大小、位置、有无出血、充血等),看是否正常。
肝胰脏正常颜色为粉红色,外表光滑。
肠正常时,因其中有食物粪便存在,呈暗褐色,边缘粉红色,鳔白色。
(三)将内脏取出、分离、观察其内部症状。
1.剪断靠近咽和肛门部位的肠,取出内脏。
2.将内脏(肝、胆、脾、心脏等),逐个分离,观察质地,内部的症状,颜色。
3.分离肠道,将肠道分为前、中、后三段,轻轻将肠道中的食物、粪便去掉,然后观察。
①观察是否发生充血或肉眼可见的寄生虫。如:肠炎病,会表现肠壁充血、发炎、溃疡。吸虫、涤虫、线虫等肉眼容易看见。
②观察肠壁是否有小寄生虫及肠壁的质地等。
如:艾美虫病和粘孢子虫病在肠壁上一般有成片或稀散的白点。
饲料 营养缺乏等原因可产生肠壁变薄,质地脆的症状。
4.其它内脏器官,如在外表上未发现病状,可不再检查。
检查注意事项:
1.用于检查的鱼,要用活鱼或刚死不久的鱼。检查时要保持鱼体体表湿润,应放在盛水的容器中,路程远的要用湿布包裹。解剖时要保持器官的完整性并防止相互污染,同时要做好记录,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有时一种病有几种病状同时表现出来,如肠炎病,就有鳍条基部充血、蛀鳍、肛门红肿、肠壁充血等病状;有时一种病状在好几种病中同样出现,如体色发黑、鳍条基部充血、蛀鳍等,这些病状为细菌性赤皮病、疖疮病、烂鳃病、肠炎病等所共有。
检查时要注意区别、总结、分析。
推荐阅读
-
鳗鱼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1、赤点病 [诊断]病鱼体表有点状出血,尤以腹部前端为多。多发病于盐分较高的地区,一旦发病,死亡率较高。 [治疗]提高水温到25℃以上,投喂四环素、金霉素药饵,或用呋喃剂浸洗。 2、烂鳃病 [诊断]病症外体表不易显现团...
-
鲤、鲫鱼竖鳞病的防治
竖鳞病是 鲤鱼 、 鲫鱼 的一种常见病,从较大的鱼种至亲鱼均可受害,主要发生在春季,有时在越冬后期也有发生,若不及时治疗,可带来严重的损失。 一、病原 团...
-
看鱼情识鱼病
一、掌握鱼病的前期征兆 鱼发病时常有一些反常现象,大致可以从鱼的吃食、活动和体色改变情况来识别。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形:1.鱼类摄食突然减少,对投饵反应迟钝,出现较多剩余。2.巡塘时发现少数鱼离群独游,乏力,常浮于水面上或塘边,在水中看上去鱼的体色改变,变成灰黑色或是鱼的体团...
-
谨防渔用工具传播鱼病
在渔业生产中, 工具 消毒这一环节往往被养鱼户所忽视。其实,养鱼用的工具,常常成为传播鱼病的媒介。在发病或虽未发病但有病原体存在的鱼池中使用过的工具,如网具、木桶、木瓢,以及下水操作时所穿的防水衣等,未经消毒处理或晒干而又立即在无病的鱼团...
-
鲫鱼出血病的防治
6~9月份为鱼发病高峰期。成鱼塘中常发生 鲫鱼 出血型暴发性鱼病,并危及鲢、鳙、团头鲂,给养殖户带来惨重的损失。一般常规用药治疗效果不佳,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反复观察治疗,探索出一些新方法和经验介绍如下,供参考。(1)每100公斤鱼用20团...
-
鳖的病害防治-白底板病
病因:未明,可能由病毒、细菌或 饲料 方面引起。 病症:病鳖体表完好无损,底板苍白,呈极度贫血状态,大部分身体呈水肿状,肝脏大多数呈土黄色和土灰色,肌肉苍白无血,一般腹腔都有积水。 防治: 团...
-
鳖的病害防治-疖疮病
病因:产气单胞菌感染引起。 症状:发病初期在颈部、背甲、腹甲、裙边及四肢等处出现疖子,随病情发展,疖子逐渐长大直到表皮破裂,黄白色内容物散落水中,留下一孔穴,病鳖不动不食,常伏于食台,日渐消瘦,直到死亡。 防治: 1)发病池用"鱼菌清团...
-
鳖的病害防治-水霉病
病因:水霉菌、毛霉菌等水生真菌感染引起。 病症:体表(背甲、四肢、颈部等处)长有灰白色絮状菌丝体(腹甲和四肢朝水底一面没有);柔软,在水中呈絮状,厚而密,以至影响行动。 防治: 1)防止鳖体受伤,鳖种下塘或过塘用"药浴博灭"2ppm浸团...
-
鳖的病害防治-出血病
病因:目前尚不清楚。 病状:病鳖体发黑,口腔发红,底板有的红,有的不红,行动缓慢,不摄食,严重时口鼻有血水渗出。解剖可见:内脏、肌肉全部充血,咽、颈、肠呈血红,肝呈红土色,有时还伴有血点。胆大,脾、肾均为红黑色,肺黑色。 防治: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只能团...
-
鳖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
随着养鳖业的不断发展,人工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以及恒温集约化养殖的推广,引发鳖病的因素日趋增多,给养殖专业户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和经济损失,下面介绍鳖的几种常见病的病因及防治技术。 一、出血病 由病毒和点状产气单胞菌引起,可看到病鳖腹甲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背甲团...
-
鳖患"腐皮病"怎样防治
病鳖的四肢和颈部(有时在尾部或背甲边缘皮肤)发生溃烂,皮肤组织坏死而变白、变黄,不久即溃烂呈腐皮状。随着病情的加重,溃烂面积不断扩大和加深,直到露出颈部肌肉和四肢骨骼,严重时脚爪脱落。 防治方法是用1立方米水加10克磺胺药物或抗菌素进行浸浴48小时,也可用硝基呋喃剂药液团...
-
鳖患"白霉病"如何治疗
白霉病对稚鳖、幼鳖危害最大。患病初期,裙边部位出现斑点,以后逐渐扩大,蔓延到四肢和颈、尾等处,最后形成一块块白斑,表皮坏死,并逐渐剥离。病鳖食欲减退,烦躁不安。当霉菌 寄生 到咽喉部时,影响其呼吸而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团...
-
鱼池投药二法
一、全池泼洒 1.准确计算水面面积和用药量,以防止药量偏高或偏低。 2.要先喂鱼食,后泼洒药液,不用出现沉淀或有颗粒的药物,以防止鱼类误食中毒。 3.施药时间要在晴天的上午9~11时或下午4~6时泼洒。出现鱼浮头或浮头刚刚消除时不可用团...
-
池塘养殖怎样预防鱼病的传播
池塘养殖 是我国内陆水产养殖的主力军,如何科学地切断池塘养殖鱼病传播的途径,对防止鱼病蔓延、减少生产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鱼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1.鱼体本身所带的病原体所致:池塘所放养的鱼种,本身常常带有大量的致病菌团...
-
北方地区几种常见鱼病的疹治
随着养渔业的不断发展,养鱼单产得到了大幅提高。而由于养殖密度加大,鱼病的发生越来越突出的摆在每位养鱼户和养鱼技术人员面前。为了 水产 养殖业的更好发展,现将多年来在养鱼病害疹治方面的经验和办法介绍一下,供广大从事水产养殖的朋友借鉴。 团...
-
鱼的鳃病多种诊断防治各异
鱼类鳃病发病率多,威胁鱼的生长,死亡率也高,值得认真防治。鱼类鳃病种类较多,如诊断失误,盲日用药,不仅贻误治疗时间,还会造成浪费并易发生药害。因此在鱼类发生鳃病时,就应根据不同症状表现,予以准确诊断,使之对症下药进行及时防治。 1.细菌性鳃病。症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发团...
-
鱼病的生物疗法
有些鱼病,可针对三体(即水体、鱼体、病原体),采用生物疗法进行防治。用生物疗法防治鱼病,可优化养殖环境,同时防治多种鱼病,减少渔药用量,降低损失,提高产量,增加收益。生物防治的方法很多,现介绍以下几种: 一、休养和改养 如果池塘养殖某种鱼类时间较长,上团...
-
预防池塘鱼病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池塘养鱼 密度大、水质差,做好防病治病工作非常重要,一时疏忽,鱼病蔓延,导致大面积死亡,会给养鱼者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在鱼病的防治中,应以加强管理、积极预防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在池塘养鱼中,预防疾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积极预防鱼病 团...
-
鱼饲养病的防治
精选鱼种同等规格体质健壮和体质瘦弱的鱼种,感染相同的病细菌或 寄生 虫,前者仍能生长,后者却死亡较高。这表明同种鱼体的抗病力与某个个体差有很大关系。所以,要想达到预防和消灭某些病必须利用这种个体差异,有计划地选育抗病强的优良新品种。投放团...
-
鱼类摄食减少的原因及对策
一、鱼类摄食减少的原因? 1.鱼体有 寄生 虫最常见的鱼体寄生虫是中华鳋和锚头鳋,当其繁殖寄生达到一定数量时,鱼便显得焦躁不安,摄食速度减慢。此类现象多发生于混养池塘,如塘内混养有 青虾 团...
90%的农民还看了
-
鳗鱼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1、赤点病 [诊断]病鱼体表有点状出血,尤以腹部前端为多。多发病于盐分较高的地区,一旦发病,死亡率较高。 [治疗]提高水温到25℃以上,投喂四环素、金霉素药饵,或用呋喃剂浸洗。 2、烂鳃病 [诊断]病症外体表不易显现团...
-
鲤、鲫鱼竖鳞病的防治
竖鳞病是 鲤鱼 、 鲫鱼 的一种常见病,从较大的鱼种至亲鱼均可受害,主要发生在春季,有时在越冬后期也有发生,若不及时治疗,可带来严重的损失。 一、病原 团...
-
看鱼情识鱼病
一、掌握鱼病的前期征兆 鱼发病时常有一些反常现象,大致可以从鱼的吃食、活动和体色改变情况来识别。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形:1.鱼类摄食突然减少,对投饵反应迟钝,出现较多剩余。2.巡塘时发现少数鱼离群独游,乏力,常浮于水面上或塘边,在水中看上去鱼的体色改变,变成灰黑色或是鱼的体团...
-
谨防渔用工具传播鱼病
在渔业生产中, 工具 消毒这一环节往往被养鱼户所忽视。其实,养鱼用的工具,常常成为传播鱼病的媒介。在发病或虽未发病但有病原体存在的鱼池中使用过的工具,如网具、木桶、木瓢,以及下水操作时所穿的防水衣等,未经消毒处理或晒干而又立即在无病的鱼团...
-
鲫鱼出血病的防治
6~9月份为鱼发病高峰期。成鱼塘中常发生 鲫鱼 出血型暴发性鱼病,并危及鲢、鳙、团头鲂,给养殖户带来惨重的损失。一般常规用药治疗效果不佳,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反复观察治疗,探索出一些新方法和经验介绍如下,供参考。(1)每100公斤鱼用20团...
-
鳖的病害防治-白底板病
病因:未明,可能由病毒、细菌或 饲料 方面引起。 病症:病鳖体表完好无损,底板苍白,呈极度贫血状态,大部分身体呈水肿状,肝脏大多数呈土黄色和土灰色,肌肉苍白无血,一般腹腔都有积水。 防治: 团...
-
鳖的病害防治-疖疮病
病因:产气单胞菌感染引起。 症状:发病初期在颈部、背甲、腹甲、裙边及四肢等处出现疖子,随病情发展,疖子逐渐长大直到表皮破裂,黄白色内容物散落水中,留下一孔穴,病鳖不动不食,常伏于食台,日渐消瘦,直到死亡。 防治: 1)发病池用"鱼菌清团...
-
鳖的病害防治-水霉病
病因:水霉菌、毛霉菌等水生真菌感染引起。 病症:体表(背甲、四肢、颈部等处)长有灰白色絮状菌丝体(腹甲和四肢朝水底一面没有);柔软,在水中呈絮状,厚而密,以至影响行动。 防治: 1)防止鳖体受伤,鳖种下塘或过塘用"药浴博灭"2ppm浸团...
-
鳖的病害防治-出血病
病因:目前尚不清楚。 病状:病鳖体发黑,口腔发红,底板有的红,有的不红,行动缓慢,不摄食,严重时口鼻有血水渗出。解剖可见:内脏、肌肉全部充血,咽、颈、肠呈血红,肝呈红土色,有时还伴有血点。胆大,脾、肾均为红黑色,肺黑色。 防治: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只能团...
-
鳖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
随着养鳖业的不断发展,人工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以及恒温集约化养殖的推广,引发鳖病的因素日趋增多,给养殖专业户带来了诸多的困难和经济损失,下面介绍鳖的几种常见病的病因及防治技术。 一、出血病 由病毒和点状产气单胞菌引起,可看到病鳖腹甲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背甲团...
-
鳖患"腐皮病"怎样防治
病鳖的四肢和颈部(有时在尾部或背甲边缘皮肤)发生溃烂,皮肤组织坏死而变白、变黄,不久即溃烂呈腐皮状。随着病情的加重,溃烂面积不断扩大和加深,直到露出颈部肌肉和四肢骨骼,严重时脚爪脱落。 防治方法是用1立方米水加10克磺胺药物或抗菌素进行浸浴48小时,也可用硝基呋喃剂药液团...
-
鳖患"白霉病"如何治疗
白霉病对稚鳖、幼鳖危害最大。患病初期,裙边部位出现斑点,以后逐渐扩大,蔓延到四肢和颈、尾等处,最后形成一块块白斑,表皮坏死,并逐渐剥离。病鳖食欲减退,烦躁不安。当霉菌 寄生 到咽喉部时,影响其呼吸而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团...
-
鱼池投药二法
一、全池泼洒 1.准确计算水面面积和用药量,以防止药量偏高或偏低。 2.要先喂鱼食,后泼洒药液,不用出现沉淀或有颗粒的药物,以防止鱼类误食中毒。 3.施药时间要在晴天的上午9~11时或下午4~6时泼洒。出现鱼浮头或浮头刚刚消除时不可用团...
-
池塘养殖怎样预防鱼病的传播
池塘养殖 是我国内陆水产养殖的主力军,如何科学地切断池塘养殖鱼病传播的途径,对防止鱼病蔓延、减少生产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鱼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1.鱼体本身所带的病原体所致:池塘所放养的鱼种,本身常常带有大量的致病菌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