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龟病给药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5:26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004个字,大约阅读时间3分钟龟类的给药方法主要有两种:体内给药和体外给药。不同的给药方法,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利用程度、药效出现时间及维持时间,甚至还可引起药物作用性质的改变。
(一)体内给药
体内给药主要是依靠吸收的方式给药。它分为口服和注射。
1.口服以片剂、粉剂药物直接投喂、填塞。
(1)具体操作方法将药物埋人饵料中,直接投喂;若龟已绝食应强行填喂,先将龟竖起,拉住龟的前肢并引逗龟。当龟张开嘴时,立即将一硬物(细木棍、钢镊子等)塞人龟的嘴中,然后将准备好的药饵用镊子送人龟食道的深部;若龟可食混合饵料,也可将药物研碎,拌人混合饵料中,制成大小适口的颗粒,直接投喂。
①优点简单、安全,是一种保守的方法。当对药物疗效不了解、剂量掌握不准时,对龟的生命不会造成危害。
②缺点对患病严重的龟,效果欠佳。
(3)注意事项
①不能长时间使用同一种抗生素或残胺类药物,以免产生抗
药性。
②首次给药的剂量应偏大。
③在给药的同时还需填喂食物、营养药,以恢复龟的体质。
2.注射注射分为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
(1)方法肌肉注射是在后肢的大腿部,用酒精(70%)棉球擦皮肤消毒后,针头刺人皮下肌肉内,将药水轻轻推人;腹腔注射的注射部位是在后腿拉出后的凹陷处,局部消毒后,根据龟体的大小,选用2-5毫升的注射器,5-7号的针头。将针头刺入深度为8-10毫米,针头与腹部成10°-20°角,无论哪种注射方法,注射的次数通常仅为1天1次。
(2)优缺点:
①优点吸收快、疗效快。
②缺点剂量不易掌握,易引起不良后果
(3)注意事项
①针头切不可停留在皮下与肌肉间,否则注射结束后表皮立即鼓胀起来。
②腹腔注射针头不宜过深,否则易伤内脏器官。
(二)体外给药
体外给药是发挥局部作用,分为浸泡、涂抹。
1.浸泡又称为浸洗、浸浴。
(1)方法将药物配成一定浓度的药液,盛放于较小的容器中,再将龟置于其中。在一定的时间内药浴。以达到杀灭病原体,促进体表收敛、愈合,一般浸泡使用的药物有呋喃唑酮、磺胺类、孔雀石绿、食盐、高锰酸钾等。
(2)优缺点
①优点简单、安全。对体外伤、体表炎症效果较好,且用药量少,比较经济。
②缺点疗效慢,尤其对体内炎症效果欠佳。
(3)注意事项
①药液的水温应与龟原处的水温相差不大,一般不超过3℃左右。
②对孔雀石绿、高锰酸钾等药物,需严格控制好药液的浓度,以免引起中毒等不良后果。
③掌握好药液的深度,对稚龟(5-10克)以不超过5-10厘米为好,水过深易引起龟呛水而产生意外。
④掌握好浸泡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
⑤绿毛龟不能用此方法。
2.涂抹适用于体表炎症,如表皮破损、溃烂等。
(1)具体操作方法首先将患处清洗,清除病灶(溃烂物),直到有鲜血溢出为适。消毒后在伤口敷抗生素药物或云南白药等止血、消炎药,最后在体表涂抹抗生素眼药膏或凡士林。对病灶较深的部位可用药棉蘸药粉,直接放人病灶中。
(2)优缺点
①优点安全、方便且元副作用,对外伤疗效好。
②缺点操作复杂。
(3)注意事项
①坚持换药。
②对伤口较大的部位需缝合再用药,最后包扎。
推荐阅读
-
防治鱼舌状绦虫病
鱼舌状绦虫病是由舌状绦虫的裂头蚴在鱼的体腔内 寄生 所致。舌状绦虫的虫体肉质肥厚,呈白色的长带状,俗称“ 面条 虫”,可广泛寄生于鲫、鲤、鲢、鳙、鳊、鲅、鲮等鱼的体腔内。它的生活史与细团...
-
欧洲鳗鲡病害的预防
(1)做好水体消毒工作,采用行之有效的药物和方法杀灭水体中的 寄生 虫、病毒和细菌:①用0.3克/米3(立方米)鱼虫清2号全他泼洒,每6天进行1次。以杀灭水中的寄生虫和虫卵,预防指环虫病;②用0.2克/米3富氯全池泼洒,每6天1次,杀灭团...
-
目检鱼病的方法
肉眼检查(目检),是目前生产上用于诊断鱼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重点检查体表、鳃、内脏三部分,方法如下: 一、体表: 将病鱼置于盘中依次从头部、嘴、眼、鳃盖、鳞片、鳍等顺序仔细观察。 (一)检查有无大型病原体。如水霉、嗜子宫线虫、锚头蚤、鱼团...
-
鳗鱼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1、赤点病 [诊断]病鱼体表有点状出血,尤以腹部前端为多。多发病于盐分较高的地区,一旦发病,死亡率较高。 [治疗]提高水温到25℃以上,投喂四环素、金霉素药饵,或用呋喃剂浸洗。 2、烂鳃病 [诊断]病症外体表不易显现团...
-
鲤、鲫鱼竖鳞病的防治
竖鳞病是 鲤鱼 、 鲫鱼 的一种常见病,从较大的鱼种至亲鱼均可受害,主要发生在春季,有时在越冬后期也有发生,若不及时治疗,可带来严重的损失。 一、病原 团...
-
看鱼情识鱼病
一、掌握鱼病的前期征兆 鱼发病时常有一些反常现象,大致可以从鱼的吃食、活动和体色改变情况来识别。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形:1.鱼类摄食突然减少,对投饵反应迟钝,出现较多剩余。2.巡塘时发现少数鱼离群独游,乏力,常浮于水面上或塘边,在水中看上去鱼的体色改变,变成灰黑色或是鱼的体团...
-
谨防渔用工具传播鱼病
在渔业生产中, 工具 消毒这一环节往往被养鱼户所忽视。其实,养鱼用的工具,常常成为传播鱼病的媒介。在发病或虽未发病但有病原体存在的鱼池中使用过的工具,如网具、木桶、木瓢,以及下水操作时所穿的防水衣等,未经消毒处理或晒干而又立即在无病的鱼团...
-
鲫鱼出血病的防治
6~9月份为鱼发病高峰期。成鱼塘中常发生 鲫鱼 出血型暴发性鱼病,并危及鲢、鳙、团头鲂,给养殖户带来惨重的损失。一般常规用药治疗效果不佳,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反复观察治疗,探索出一些新方法和经验介绍如下,供参考。(1)每100公斤鱼用20团...
-
鳖的病害防治-白底板病
病因:未明,可能由病毒、细菌或 饲料 方面引起。 病症:病鳖体表完好无损,底板苍白,呈极度贫血状态,大部分身体呈水肿状,肝脏大多数呈土黄色和土灰色,肌肉苍白无血,一般腹腔都有积水。 防治: 团...
-
鳖的病害防治-疖疮病
病因:产气单胞菌感染引起。 症状:发病初期在颈部、背甲、腹甲、裙边及四肢等处出现疖子,随病情发展,疖子逐渐长大直到表皮破裂,黄白色内容物散落水中,留下一孔穴,病鳖不动不食,常伏于食台,日渐消瘦,直到死亡。 防治: 1)发病池用"鱼菌清团...
-
防治鱼舌状绦虫病
鱼舌状绦虫病是由舌状绦虫的裂头蚴在鱼的体腔内 寄生 所致。舌状绦虫的虫体肉质肥厚,呈白色的长带状,俗称“ 面条 虫”,可广泛寄生于鲫、鲤、鲢、鳙、鳊、鲅、鲮等鱼的体腔内。它的生活史与细团...
-
欧洲鳗鲡病害的预防
(1)做好水体消毒工作,采用行之有效的药物和方法杀灭水体中的 寄生 虫、病毒和细菌:①用0.3克/米3(立方米)鱼虫清2号全他泼洒,每6天进行1次。以杀灭水中的寄生虫和虫卵,预防指环虫病;②用0.2克/米3富氯全池泼洒,每6天1次,杀灭团...
-
目检鱼病的方法
肉眼检查(目检),是目前生产上用于诊断鱼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重点检查体表、鳃、内脏三部分,方法如下: 一、体表: 将病鱼置于盘中依次从头部、嘴、眼、鳃盖、鳞片、鳍等顺序仔细观察。 (一)检查有无大型病原体。如水霉、嗜子宫线虫、锚头蚤、鱼团...
-
鳗鱼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1、赤点病 [诊断]病鱼体表有点状出血,尤以腹部前端为多。多发病于盐分较高的地区,一旦发病,死亡率较高。 [治疗]提高水温到25℃以上,投喂四环素、金霉素药饵,或用呋喃剂浸洗。 2、烂鳃病 [诊断]病症外体表不易显现团...
-
鲤、鲫鱼竖鳞病的防治
竖鳞病是 鲤鱼 、 鲫鱼 的一种常见病,从较大的鱼种至亲鱼均可受害,主要发生在春季,有时在越冬后期也有发生,若不及时治疗,可带来严重的损失。 一、病原 团...
-
看鱼情识鱼病
一、掌握鱼病的前期征兆 鱼发病时常有一些反常现象,大致可以从鱼的吃食、活动和体色改变情况来识别。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形:1.鱼类摄食突然减少,对投饵反应迟钝,出现较多剩余。2.巡塘时发现少数鱼离群独游,乏力,常浮于水面上或塘边,在水中看上去鱼的体色改变,变成灰黑色或是鱼的体团...
-
谨防渔用工具传播鱼病
在渔业生产中, 工具 消毒这一环节往往被养鱼户所忽视。其实,养鱼用的工具,常常成为传播鱼病的媒介。在发病或虽未发病但有病原体存在的鱼池中使用过的工具,如网具、木桶、木瓢,以及下水操作时所穿的防水衣等,未经消毒处理或晒干而又立即在无病的鱼团...
-
鲫鱼出血病的防治
6~9月份为鱼发病高峰期。成鱼塘中常发生 鲫鱼 出血型暴发性鱼病,并危及鲢、鳙、团头鲂,给养殖户带来惨重的损失。一般常规用药治疗效果不佳,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反复观察治疗,探索出一些新方法和经验介绍如下,供参考。(1)每100公斤鱼用20团...
-
鳖的病害防治-白底板病
病因:未明,可能由病毒、细菌或 饲料 方面引起。 病症:病鳖体表完好无损,底板苍白,呈极度贫血状态,大部分身体呈水肿状,肝脏大多数呈土黄色和土灰色,肌肉苍白无血,一般腹腔都有积水。 防治: 团...
-
鳖的病害防治-疖疮病
病因:产气单胞菌感染引起。 症状:发病初期在颈部、背甲、腹甲、裙边及四肢等处出现疖子,随病情发展,疖子逐渐长大直到表皮破裂,黄白色内容物散落水中,留下一孔穴,病鳖不动不食,常伏于食台,日渐消瘦,直到死亡。 防治: 1)发病池用"鱼菌清团...
最新更新
-
黄粉虫活体幼虫的运输问题
黄粉虫幼虫可用袋装、桶装或箱装,根据容器大小、气候条件确定装载量,要保持相互之间不要挤压、碰撞。应特别注意的是避免在黄粉虫运输过程中反复受到震动和惊扰,不断地活动,虫体之间相互挤压,夏季如果不采取防暑降温措施,一袋10千克的虫体经1小时的运输,袋(或箱)中虫体温度可以升高5~10团...
-
蚯蚓高产饲养技术措施
按蚯蚓个体的发育阶段而给予不同的养殖管理,是蚯蚓人工养殖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传统的“几世同堂”混养法,由于在采收利用上无法分别大小:超过最佳收获期的成蚓,来不及采收,浪费饵料和养殖设备;未到最佳收获期的幼蚓,采收了则降低产量,人工分拣又增加劳动强度。人工养殖时,须建立专门的种蚓池团...
-
黄粉虫干枯病防治问题
在高温的夏季,应将饲料盒放至凉爽通风的场所,或打开门窗通风,及时补充各种维生素和青饲料,并在地上洒水降温,防止此病发生。在冬季用煤炉加温时,要经常用温湿度表测量饲料室的空气湿度,一旦低于55%时,就要向地上洒水增湿,或加大饲料中的水分,或多给青饲料,预防此病的发生。对于干枯发黑而团...
-
黄粉虫的混合饲料如何配制
为饲养方便,增加饲料利用率,常把几种饲料混合在一起加工成有一定形状的混合饲料。用于不同时期的饲料配比不同,总的原则是营养全面。例如以麦麸为主,根据当地条件适度加些糠皮,粗玉米粉、大豆粉、麦草、稻草、玉米秸、树叶粉、少量食盐等,每100千克混合料再加入多种维生素6克,微量元素100团...
-
浅谈蓝孔雀的配种管理
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快,养殖孔雀成为人们发财致富另一条道路,原因就是作为百鸟之王的孔雀,具有野味浓、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等特点,是高档的美味佳肴,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肉食禽类。在养殖方面因其投资少、见效快,获利高儿成为养殖户的首选养殖品种之一。 团...
-
有机孔雀鱼外形以及具体特点
有机孔雀鱼是一种很常见的鱼类,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能牵动经济的发展。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有机孔雀鱼外形以及具体特点有哪些: 外形和特点: 有机孔雀鱼体形修长,有着极为美丽的花尾巴,故名孔雀鱼。雄鱼体长4厘米左右,尾部(包括尾柄及尾鳍)长占全长的2/团...
-
盆养黄粉虫的科学管理技术要点
盆养黄粉虫,适合月产量10千克的养殖,不需专职人员喂养,利用业余时间即可。饲养设备简单、经济(如旧脸盆、铁盒、木箱等),只要容器完好,无破漏,内壁光滑,虫子不能外逃爬出即可。 若箱内壁不光滑,可贴一圈胶带,防止虫子外逃。另外,需要60目筛子1个。 团...
-
黄粉虫的盆养技术简析
黄粉虫的盆养设备简单、经济(如旧脸盆、铁盒、木箱等),只要容器完好,无破漏,内壁光滑,虫子不能外逃爬出即可,适合月产量10千克的养殖。 投喂菜叶或瓜果皮等时间应在筛虫粪的前1天,投入量以1个夜间被幼虫食尽为度,或在投喂菜叶、瓜果皮前先将虫粪筛出。第二天尽快将未食团...
-
冬季养殖黄粉虫注意事项
冬天天气寒冷温度很低,黄粉虫养殖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北方广大养殖户特别关心的问题。 冬季北方天气较冷,而且风大,房屋的密封是重点,一定要封密严实,减少冷空气进入室内。加强取暖工作。特别应注意晚间取暖,否则白天热,晚上凉虫子不会正常生长,昼夜温度都应保持在10度团...
-
黄粉虫适应环境的极限温度问题
黄粉虫不同虫态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情况有所不同。对于成虫来说,-4℃是其生存低限(但自然越冬的幼虫可忍受-15℃的低温),低于6℃进入冬眠状态,12℃是发育起点温度,24-35℃是其生存适宜温度,在此温度下生长健壮,成活率高。生长最快温度是35℃,但长期处于此温度容易发病。高于37℃团...
-
黄粉虫幼虫生长蜕皮原因
黄粉虫与其他昆虫一样,属于外骨骼动物,由于其表皮坚韧(即外骨骼),属于非细胞性组织,伸展性很小,当幼虫营养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必须蜕去旧表皮,形成面积更大的新表皮,才能使虫体进一步增大。蜕皮现象一般只发生在幼虫时期,其他虫态不蜕皮。在蜕皮时间上,黄粉虫幼虫约1周左右蜕1次皮。在温度团...
-
黄粉虫自相残食问题
黄粉虫群体有互相残食现象。各虫态均有被同类咬伤或吃掉的危险。表现为大吃小、强噬弱、能动的咬不能动的等现象。成虫羽化初期,身体白嫩娇弱,行动迟缓,易受伤害。从老熟幼虫中新羽化的蛹因不能活动易受损伤。正在蜕皮的幼虫无力防御而易被同类吃掉。卵也是同类取食的对象。因此,如何防止黄粉虫自相团...
-
黄粉虫养殖条件问题
养殖黄粉虫劳动强度小,操作简便,易于管理,饲养不占用白天工作时间,利用晚间喂食即可。城乡居民住房或简易温棚用木盒、木架等均可养殖;黄粉虫是昆虫系列中最易饲养的昆虫,它的环境适应能力强,只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充足的麦麸、玉米皮、豆粕、农作物秸秆、青菜、秧蔓、酒糟、鸡粪等都是好饲料;团...
-
庭院快速繁蚯蚓
蚯蚓是一种优质的动物蛋白补充饲料,其鲜体含蛋白质达到12%-20%,干体含蛋白质50%―70%,其中有效氨基酸含量达58%―62%。庭院繁殖蚯蚓,资源丰富,环境适宜,管理方便。 1、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喜湿、喜温、喜静、怕光、怕盐。适宜温度15―25度,湿变为60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