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塘综合利用-虾、贝混养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5:24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3783个字,大约阅读时间10分钟一、混养品种及池塘条件
1、混养品种
对虾与贝类混养是根据虾贝的不同生活习性特点,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使其在同一水体中形成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提高虾塘综合经济效益。
虾贝混养的对虾品种主要有中国对虾、长毛对虾、斑节对虾等,实行单茬或两茬养殖。贝类品种主要有 缢蛏 、泥蚶、青蛤、文蛤、毛蚶、菲律宾蛤仔、牡蛎及海湾扇贝等。
2、混养方式及位置
(1)缢蛏、泥蚶、文蛤等品种适宜在中央滩面上底播养殖,除缢蛏需筑畦外,其余品种划成10-12宽的大块即可,块间留有0.5米的沟距,以便播苗和平整时管理检查。
(2)毛蚶、菲律宾蛤仔除在中央滩上底播外,也可在边滩(除四角外)少量底播。
(3)牡蛎可在环沟或中央滩面采用桥式、筏式养殖。
(4)海湾扇贝可在环沟或深滩上挂笼养殖,也可在达到一定规格后底播养殖。
3、池塘条件
进行虾贝混养的虾塘除具备一般 对虾养殖 塘的基本要求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虾塘应具有环沟或纵沟(指混养穴居贝类),沟、滩面积比为1:3-1:4,环沟深在60厘米以上,中央滩面平坦,略有斜块更好,以利排水干露。
(2)虾塘底质要求泥沙质或沙泥质,混养蛏、蚶、蛤等穴居性贝类,底质以泥为主,软硬适中,过硬对这些贝类钻穴不利,过软对它的摄食、生存不利。例对缢蛏较理想的是上层为软硬适中泥,中下层为泥沙相混或沙泥相混的底质,对泥蚶以含泥90%、含沙10%的软底质为佳。
(3)虾塘滩面水深要求80-100厘米,不能少于70厘米,养殖扇贝、牡蛎的虾塘,滩面水深要求在100厘米以上。
(4)虾塘海水比重要求1.008-1.022,最适1.010-1.020。
二、放养前准备工作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除中国对虾养殖前正常性工作外,对穴居性贝类,在放苗前20天就应做好虾塘和场地整理、曝晒滩面、清吸淤泥、翻土除杂、开沟排水。建造蛏畦(缢蛏混养)等工作。
1、清淤除杂:中央滩凡含腐植质、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及杂草、大型绿藻( 浒苔 、刚毛藻等)的滩面,均不适于贝类的生活、生存,在放养前必须清除,以改善滩面底质条件,有利虾贝生长。
2、翻整滩面:一般穴居贝类宜放养于中央滩面养殖。放养前15-20天,把养殖滩面翻松,深度15-25厘米,并耙细,整平,按不同的养殖品种建好畦田。养殖缢蛏的滩面,平整后划片分隔成一垄一垄的蛏畦,畦宽3-3.5米,长依滩面而定,畦沟宽度为0.5米,深0.2-0.3米,畦面略有弧度,利于排水干滩。养殖泥蚶、青蛤等品种,可将滩面划成10-12米宽的大块,块间留有0.5米的沟距。
3、药物清池:清池主要是除去虾池中的敌害和病菌,常用的清塘药物有茶籽粉、生 石灰 和漂白粉等。茶籽饼浓度15-20ppm,有效期2-3天,还有施肥作用;生石灰浓度375ppm,药效期10天,漂白粉50-80ppm,药效期1天。生石灰、漂白粉不但能杀灭有害蟹、细菌、 寄生 虫和藻类,且清塘效果较好。
4、培育基础饵料:虾贝混养池,必须重视基础饵料的培育,以使早期虾贝幼体有丰富的饵料生物,促进生长,提高成活率。其方法是:在贝苗放养前15-20天,进水20-30厘米,每亩施氮肥5公斤,磷肥0.5公斤,分2-3次投放,掌握少施勤施的原则,每次可按1ppm(克/吨水体)氮和0.1ppm磷泼洒,前期3-5天,后期7-10天一次,使水色保持黄绿色或浅褐绿色。施肥不仅要少而勤,而且要掌握“三不施”原则,即水色浓不施,阴雨天不施,早晚不施,晴天中午施。
三、放养
对虾一般每亩放苗1-2万尾(0.8厘米),混养贝类面积应控制在虾塘总面积20-25%左右,不能超过30%。过量放养不利于对虾及贝类的生长,甚至还易引发病害。
1、缢蛏苗放养
(1)时间:蛏苗播苗时间一般要早于虾苗15天左右(3月底至4月底,4月上旬为旺放期)最迟也应在虾苗3厘米前放养完毕,否则蛏子养成率很低。
(2)蛏苗质量及规格:放养的蛏苗要选择壳体完整,色泽鲜明,壳面呈半透明状,个体肥实,大小均匀无杂质的优质苗,规格要求5000-8000只/公斤,以4000-6000只/公斤为佳。(若先放养对虾,再养蛏,蛏苗规格为2000-3000只/公斤)。
(3)密度:规格4000-6000只/公斤的蛏苗每亩放养20-35万只。
(4)方法:可采用露滩播苗法和浅水播苗法。露滩播苗法即先排水干露出蛏畦,将苗均匀撒播于蛏畦上,播放完毕后进水;浅水播苗法即在蛏畦留有10厘米左右浅水,再播苗。蛏畦四周20厘米左右的深面不宜播上蛏苗。雷雨、发雾天不能播苗。蛏苗放养后,每天保持滩面干露2-3小时达3-5天,促进蛏苗深潜穴居,提高蛏苗养殖成活率。
2、泥蚶苗放养
(1)时间:泥蚶的放苗期在对虾全部收捕后的11月下旬至翌年3月,最迟也要先于对虾放养一个月左右。
(2)质量及规格:泥蚶因产区不同,品种上稍有差异。大致可分为北苗(产自山东、江苏),本地苗(产自浙江沿海)及南苗(产自广东、广西一带)。北苗呈斧口状,放射肋粗且壳稍黑;本地苗斧口状不明显,放射肋细而壳色白;南苗呈圆口状。在虾塘内养殖以北苗生长最快,本地苗次之,南苗较慢。放养规格以每公斤600-1000颗为宜。不宜放养规格300-400颗/公斤的三龄蚶,因该规格蚶在夏季产卵后死亡率较高。
(3)密度:规格为600颗/公斤的蚶苗每平方米可放450颗,即每平方米0.75公斤,每亩500公斤。
(4)方法:一般采用浅水播苗法,均匀播放于事先已翻耕耙平的滩面上。
3、毛蚶、青蛤、文蛤、菲律宾蛤仔苗放养
(1)时间:这4个品种可在4-6月初放养,一般比虾苗迟放苗,养成成活率较高。
(2)密度:毛蚶苗1万粒/公斤,每亩放40-45万粒。青蛤苗300-400粒/公斤,每亩放20-25万粒;菲律宾蛤仔苗,8000粒/公斤,每亩放45-50万粒。
(3)方法:均匀播放于事先已翻耕耙平的滩面上即可。
4、海湾扇贝苗放养
(1)时间:一般在6月底至7月中旬前,壳高达0.5厘米即可放入暂养笼暂养,壳高达2-2.5厘米的苗即可放入养成笼养殖。
(2)密度:每亩10万粒。
(3)方法:养殖方式有笼养和底播二种。笼子是用若干片直径30厘米,盘厚0.3厘米(0.5-1厘米小孔数个的圆盘)外包网衣而成,一般笼有5-7层(随水深而定),经暂养后的苗可放入养成笼养殖,每层放壳高2.0-2.5厘米苗40-45粒,笼以吊绳悬挂于环沟或中央滩的竹架上,要求笼底层不触泥,顶层在水下30-40厘米;底播法是将经过笼内暂养,壳高2.3-3的贝苗撒播于中央滩面或部分边滩养殖。
5、牡蛎养殖
(1)采苗时间:5月下旬至6月下旬。
(2)密度:每亩10万粒。
(3)方法:混养方式有桥式养殖、筏式养殖两种。桥式养殖,用水泥条或石条二种,其长、宽、厚分别为100×5×5厘米或100×20×7厘米,养殖时将附有蛎苗200粒以上的水泥条或石条排列在虾池中滩面上,6-7条(块)为一组,顶端紧靠一起,以防下沉,组间距50-60厘米,列间距200厘米左右。橡皮条筏式养殖,筏架设置,在池堤边滩或中滩中打桩固定,以绳束拉紧作浮绳,用塑球或毛竹作浮力,橡皮条用吊绳连结于浮绳或毛竹上,筏架距2-2.5厘米,吊绳间距0.6-1米。
四、养成管理
1、水质管理:虾贝混养塘,前期要求以施肥,添水施肥肥水为主,换水为辅的原则,以保持水质,涂质(对穴居性贝类)肥沃而不老化为宜。对蛏、蚶等穴居性贝类,在虾苗放养前,最好每周能使养殖滩面干露二次,每次2-3小时,促进蛏、蚶苗潜穴深居(下雨、发雾天不宜干露)。中后期要求水质保持肥而新鲜,无污染。为确保水质和涂质的稳定性,尽量注意投饵和换水的关系,虾苗放养后的水质管理,可按照“对虾养成技术规范”进行,使塘内水质适宜于所混养的贝类。在7-9月的高温季节,提高塘内水位,保持滩面水深80厘米以上。根据水质状况,适当加大换水量,换水宜在早晚进行,若是中午换水,要防止滩面出现“盆子水”,保持滩水30厘米以上,防止高温烫死蛏、蚶等贝类。
2、投饵管理:按常规投足对虾饵料,且质量一定要好,保证对虾吃饱,以免对虾断饵受饥饿去捕食贝类。投饵必须严格执行“定质、定量、定点、定时”的四定原则,对虾饵料绝不能投放在养贝区域,否则要引来对虾食贝类和残饵料污染养殖贝类,引起贝类死亡。以配合饵料为主的混养虾塘,若塘水贫瘠,可适当追施一些 肥料 或增投些新鲜饵料,以利水质,涂质肥沃、稳定。
3、虾塘混养的扇贝,8-9月间正值扇贝生长快速期,要加快分笼和加强网笼的清洗工作,促进扇贝生长。底播的扇贝,有的漂搁在边滩高处的应及时捞入水中,以防干露时间过长而死亡,在暴雨后要注意虾塘比重变化,扇贝的比重不能低于1.013,否则会全部死亡。混养的牡蛎,要经常注意水泥条、石条是否倒伏、筏架是否牢固等工作,同时还应根据水温气温状况,调整挂养水层等。
4、盖网、盖汪:虾蛏混养,为确保缢蛏不受对虾等危害和促进缢蛏长成,还须做好蛏畦盖网,“盖汪”工作。1.蛏畦盖网;在养殖前期待虾体长至4-5厘米,缢蛏体长3厘米以上时在蛏畦上复盖直径为1-2厘米,由单丝或双丝二股、三股聚乙烯编织成的防护网,网规格与蛏畦一样大小,可直接贴于蛏畦上,也可罩盖在离蛏畦涂面10-20厘米左右高度,使对虾无法进入缢蛏的生活区,达到保护缢蛏正常生长的目的。2.蛏畦“盖汪”:在养殖后期,特别是对虾收获后,对蛏畦涂质硬贫瘠、敌害生物洞穴过多、涂面坑洼不平整等所采取的必要措施,通过“盖汪”能起到修整涂面、维持涂面平整结实,破坏敌害生物洞穴,填塞汪泥而把部份敌害生物赶走,并把老化表泥层打破,起到增加缢蛏饵料作用。“盖汪”时间可选择在对虾二茬放养间隙进行,方法是将“汪泥”从畦沟处推到蛏面上。
5、注重防病:在养成期间,要注意严防敌害生物和虾病的发生。对于虾病应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做好无病先防,有病积极诊治原则,采取“治底、治水、治虾”的三治措施。有关虾病防治措施参阅对虾养殖章节。采用药物防治时,对选用药物和用药量要虾贝同步考虑。虾蛏混养可选用3-4ppm的漂白粉,7-8ppm的茶籽饼。但虾、蚶混养的塘就不能选用茶籽饼,因茶籽饼对含血红蛋白的蚶有致死作用。
6、轮养轮作:虾与蛏、蚶等穴居性贝类混养塘,经过几年续养后,往往会出现贝类生长缓慢,成活率低等状况。这与滩涂长期滥养滥用有关。为确保贝类有较佳和更适宜的生活栖息场所,促进贝类稳产高产,除每年虾、贝收获后翻耕、曝晒、冲洗滩涂,加强清淤清污等工作外,还必须实行贝涂的轮养轮作,一般养一至二年轮换一次,即将原养贝滩涂与原投饵滩轮流交替使用或采取结合更换贝类养殖品种等方式进行。
五、收获
混养贝类的起捕,应根据其规格、肥满度、市场行情及虾塘的维修、清淤等情况综合考虑确定。
1、缢蛏:虾塘混养的缢蛏,一般养殖3-5个月,壳长5-6厘米,每公斤80-90只即可起捕,早的6-7月份,迟的8-9月份开始起捕,但一定要在当年的12月至次年的2月份前收捕结束。一般可结合利用虾塘排换水的间隙进行采捕,另一种是对虾收获后,集中时间采捕。
2、泥蚶、毛蚶:虾塘混养的蚶,一般经6-8个月养殖可达商品规格,从立冬至翌年清明都是收获季节,而以小寒至大寒最为肥满,且气温低可久藏远些。起捕方法,一般在对虾收捕之后,排干塘水,用蚶耙将蚶带泥扒入蚶袋中洗净即成。
3、菲律宾蛤仔:虾塘混养的蛤仔,养殖8-10个月可收获,一般春节前后起捕。
4、青蛤:混养的青蛤养殖5-6个月可以起捕,在当年9-10月份起捕,规格可达60-70只/公斤,市场销路较好。
5、文蛤:5月份放养2.5厘米小苗,经5个月养殖,可达出口商品规格(壳高4厘米),即可起捕。方法是在收虾排干水后,用锈耙和小铁锹翻出起捕。在淤泥多的虾塘养殖,往往壳皮发灰或黑,花纹不清晰,无光泽,经2-3天阴干后,即可脱去灰黑色。
6、牡蛎:虾塘养蛎,一般在7-8个月后蛎壳可长达8厘米,即可收获。蛎肉最肥满是在冬春两季,应在这季节中收获。
7、海湾扇贝:对虾起捕后,11月份以前水温10℃以上时仍适宜扇贝生长,此时还是海湾扇贝加厚增重的有利时节,还应将扇贝留在塘内养至11月底收获。此时扇贝壳高4-6厘米,内柱粒重可达2-6克,出柱率约为体重10-14%。
推荐阅读
-
虾塘综合利用-虾、蟹混养及轮养
一、混养品种及池塘条件 1、混养品种 虾蟹混养是根据虾、蟹不同的生态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或避免虾蟹相互残食,造就一个适宜蟹虾共栖的生态环境,以达综合利用池塘、增产增收的目的。 当前虾蟹混养的虾类有 团...
-
石斑鱼养殖
一、养殖技术 目前 石斑鱼 养殖形式有 网箱养殖 和池塘养殖两种,其中以池塘养殖为主。 (一)池塘养殖 1团...
-
黑鲷的土池养殖
一、池塘养殖: (一)池塘的准备: 1、场址的选择和建池:鱼场应选址在地势平坦,潮流畅通,周邻无工农业污染。有电源供应和交通方便的内湾中潮区。根据黑鲷在低盐度条件下生长较快的特点,鱼场附近有淡水源流入更好。 池团...
-
鳖烂脚病的防治方法
鳖烂脚病是近年来工厂化养鳖生产中死亡较高的鳖病,其不但病程长较难治愈,即使治好也易留下疤痕而影响销售外观,是目前养鳖企业较头痛的鳖病之一,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结合有关研究,介绍一下鳖烂脚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供养殖单位参考应用。 一、鳖烂脚病的症状 发团...
-
鱼用颗粒饲料质量的初步判断
近年,伴随高产养鱼的日益普及,鱼用全价颗粒 饲料 在渔业生产中的使用已非常普遍,但是,由于市场上饲料品牌很多,并且在质量和档次上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广大养殖户无法判断其质量的优劣,本文介绍一种利用感官判断 鱼饲团...
-
乌龟养殖现状及对策
(一)、混养池塘的建设 池塘选择和改造。鱼鳖混养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良好、天然饵料来源较广、环境比较安静、不受机械噪音和人群畜禽活动干扰的池塘。要求池塘面积5~15亩,水深2米以上,池底保持25厘米左右的松软土层,便于鳖在其中栖息和越冬。池塘坡度以1∶2~3为团...
-
易混淆的鱼病的区别与防治
在生产过程中,一些鱼病外观症状相似,内在得病机理却不尽相同,难以做到对症下药,从而致使许多地区的鱼病防治工作举步维艰。近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工作,现将临床上一些较易混淆的鱼病的防治经验介绍如下: 一、肠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与细菌性肠炎病 团...
-
甲鱼白底板病的诊断及其防治措施
一、症状及流行情况 1.早期症状 白底板病早期基本无症状,水温27~28℃以上就会出现此病,最初发现无症状地死 甲鱼 ,头颈肉被同类吃光,仅剩骨骼;或发现甲鱼还活着,颈部已经被咬烂,有人称此病为“烂头团...
-
罗氏沼虾养殖――幼虾培育
罗氏沼虾的幼虾培育主要分网箱培育和池塘培育。 一、网箱培育 1、网箱制作-网箱一般为长方体,面积根据培育量大小在4―20平方米左右,高度1―1.2米,网箱材料一般选用每平方厘米64目的聚乙烯网布,如虾苗规格较大,网目规格也可大一些,以幼团...
-
河蟹的工厂化育苗
一、亲蟹的选择 亲蟹的个体重量以75―125克为最好,要求其体质健壮,肢体健全,体色青绿,腹白,蟹体表面无 寄生 虫或其他附着物。另外,收集亲蟹不要只在某一个地方或某一个池塘中,最好多个地方选择,尤其是雌雄亲蟹团...
-
虾塘综合利用-虾、蟹混养及轮养
一、混养品种及池塘条件 1、混养品种 虾蟹混养是根据虾、蟹不同的生态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或避免虾蟹相互残食,造就一个适宜蟹虾共栖的生态环境,以达综合利用池塘、增产增收的目的。 当前虾蟹混养的虾类有 团...
-
石斑鱼养殖
一、养殖技术 目前 石斑鱼 养殖形式有 网箱养殖 和池塘养殖两种,其中以池塘养殖为主。 (一)池塘养殖 1团...
-
黑鲷的土池养殖
一、池塘养殖: (一)池塘的准备: 1、场址的选择和建池:鱼场应选址在地势平坦,潮流畅通,周邻无工农业污染。有电源供应和交通方便的内湾中潮区。根据黑鲷在低盐度条件下生长较快的特点,鱼场附近有淡水源流入更好。 池团...
-
鳖烂脚病的防治方法
鳖烂脚病是近年来工厂化养鳖生产中死亡较高的鳖病,其不但病程长较难治愈,即使治好也易留下疤痕而影响销售外观,是目前养鳖企业较头痛的鳖病之一,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结合有关研究,介绍一下鳖烂脚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供养殖单位参考应用。 一、鳖烂脚病的症状 发团...
-
鱼用颗粒饲料质量的初步判断
近年,伴随高产养鱼的日益普及,鱼用全价颗粒 饲料 在渔业生产中的使用已非常普遍,但是,由于市场上饲料品牌很多,并且在质量和档次上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广大养殖户无法判断其质量的优劣,本文介绍一种利用感官判断 鱼饲团...
-
乌龟养殖现状及对策
(一)、混养池塘的建设 池塘选择和改造。鱼鳖混养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良好、天然饵料来源较广、环境比较安静、不受机械噪音和人群畜禽活动干扰的池塘。要求池塘面积5~15亩,水深2米以上,池底保持25厘米左右的松软土层,便于鳖在其中栖息和越冬。池塘坡度以1∶2~3为团...
-
易混淆的鱼病的区别与防治
在生产过程中,一些鱼病外观症状相似,内在得病机理却不尽相同,难以做到对症下药,从而致使许多地区的鱼病防治工作举步维艰。近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工作,现将临床上一些较易混淆的鱼病的防治经验介绍如下: 一、肠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与细菌性肠炎病 团...
-
甲鱼白底板病的诊断及其防治措施
一、症状及流行情况 1.早期症状 白底板病早期基本无症状,水温27~28℃以上就会出现此病,最初发现无症状地死 甲鱼 ,头颈肉被同类吃光,仅剩骨骼;或发现甲鱼还活着,颈部已经被咬烂,有人称此病为“烂头团...
-
罗氏沼虾养殖――幼虾培育
罗氏沼虾的幼虾培育主要分网箱培育和池塘培育。 一、网箱培育 1、网箱制作-网箱一般为长方体,面积根据培育量大小在4―20平方米左右,高度1―1.2米,网箱材料一般选用每平方厘米64目的聚乙烯网布,如虾苗规格较大,网目规格也可大一些,以幼团...
-
河蟹的工厂化育苗
一、亲蟹的选择 亲蟹的个体重量以75―125克为最好,要求其体质健壮,肢体健全,体色青绿,腹白,蟹体表面无 寄生 虫或其他附着物。另外,收集亲蟹不要只在某一个地方或某一个池塘中,最好多个地方选择,尤其是雌雄亲蟹团...
最新更新
-
黄粉虫活体幼虫的运输问题
黄粉虫幼虫可用袋装、桶装或箱装,根据容器大小、气候条件确定装载量,要保持相互之间不要挤压、碰撞。应特别注意的是避免在黄粉虫运输过程中反复受到震动和惊扰,不断地活动,虫体之间相互挤压,夏季如果不采取防暑降温措施,一袋10千克的虫体经1小时的运输,袋(或箱)中虫体温度可以升高5~10团...
-
蚯蚓高产饲养技术措施
按蚯蚓个体的发育阶段而给予不同的养殖管理,是蚯蚓人工养殖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传统的“几世同堂”混养法,由于在采收利用上无法分别大小:超过最佳收获期的成蚓,来不及采收,浪费饵料和养殖设备;未到最佳收获期的幼蚓,采收了则降低产量,人工分拣又增加劳动强度。人工养殖时,须建立专门的种蚓池团...
-
黄粉虫干枯病防治问题
在高温的夏季,应将饲料盒放至凉爽通风的场所,或打开门窗通风,及时补充各种维生素和青饲料,并在地上洒水降温,防止此病发生。在冬季用煤炉加温时,要经常用温湿度表测量饲料室的空气湿度,一旦低于55%时,就要向地上洒水增湿,或加大饲料中的水分,或多给青饲料,预防此病的发生。对于干枯发黑而团...
-
黄粉虫的混合饲料如何配制
为饲养方便,增加饲料利用率,常把几种饲料混合在一起加工成有一定形状的混合饲料。用于不同时期的饲料配比不同,总的原则是营养全面。例如以麦麸为主,根据当地条件适度加些糠皮,粗玉米粉、大豆粉、麦草、稻草、玉米秸、树叶粉、少量食盐等,每100千克混合料再加入多种维生素6克,微量元素100团...
-
浅谈蓝孔雀的配种管理
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快,养殖孔雀成为人们发财致富另一条道路,原因就是作为百鸟之王的孔雀,具有野味浓、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等特点,是高档的美味佳肴,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肉食禽类。在养殖方面因其投资少、见效快,获利高儿成为养殖户的首选养殖品种之一。 团...
-
有机孔雀鱼外形以及具体特点
有机孔雀鱼是一种很常见的鱼类,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能牵动经济的发展。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有机孔雀鱼外形以及具体特点有哪些: 外形和特点: 有机孔雀鱼体形修长,有着极为美丽的花尾巴,故名孔雀鱼。雄鱼体长4厘米左右,尾部(包括尾柄及尾鳍)长占全长的2/团...
-
盆养黄粉虫的科学管理技术要点
盆养黄粉虫,适合月产量10千克的养殖,不需专职人员喂养,利用业余时间即可。饲养设备简单、经济(如旧脸盆、铁盒、木箱等),只要容器完好,无破漏,内壁光滑,虫子不能外逃爬出即可。 若箱内壁不光滑,可贴一圈胶带,防止虫子外逃。另外,需要60目筛子1个。 团...
-
黄粉虫的盆养技术简析
黄粉虫的盆养设备简单、经济(如旧脸盆、铁盒、木箱等),只要容器完好,无破漏,内壁光滑,虫子不能外逃爬出即可,适合月产量10千克的养殖。 投喂菜叶或瓜果皮等时间应在筛虫粪的前1天,投入量以1个夜间被幼虫食尽为度,或在投喂菜叶、瓜果皮前先将虫粪筛出。第二天尽快将未食团...
-
冬季养殖黄粉虫注意事项
冬天天气寒冷温度很低,黄粉虫养殖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北方广大养殖户特别关心的问题。 冬季北方天气较冷,而且风大,房屋的密封是重点,一定要封密严实,减少冷空气进入室内。加强取暖工作。特别应注意晚间取暖,否则白天热,晚上凉虫子不会正常生长,昼夜温度都应保持在10度团...
-
黄粉虫适应环境的极限温度问题
黄粉虫不同虫态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情况有所不同。对于成虫来说,-4℃是其生存低限(但自然越冬的幼虫可忍受-15℃的低温),低于6℃进入冬眠状态,12℃是发育起点温度,24-35℃是其生存适宜温度,在此温度下生长健壮,成活率高。生长最快温度是35℃,但长期处于此温度容易发病。高于37℃团...
-
黄粉虫幼虫生长蜕皮原因
黄粉虫与其他昆虫一样,属于外骨骼动物,由于其表皮坚韧(即外骨骼),属于非细胞性组织,伸展性很小,当幼虫营养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必须蜕去旧表皮,形成面积更大的新表皮,才能使虫体进一步增大。蜕皮现象一般只发生在幼虫时期,其他虫态不蜕皮。在蜕皮时间上,黄粉虫幼虫约1周左右蜕1次皮。在温度团...
-
黄粉虫自相残食问题
黄粉虫群体有互相残食现象。各虫态均有被同类咬伤或吃掉的危险。表现为大吃小、强噬弱、能动的咬不能动的等现象。成虫羽化初期,身体白嫩娇弱,行动迟缓,易受伤害。从老熟幼虫中新羽化的蛹因不能活动易受损伤。正在蜕皮的幼虫无力防御而易被同类吃掉。卵也是同类取食的对象。因此,如何防止黄粉虫自相团...
-
黄粉虫养殖条件问题
养殖黄粉虫劳动强度小,操作简便,易于管理,饲养不占用白天工作时间,利用晚间喂食即可。城乡居民住房或简易温棚用木盒、木架等均可养殖;黄粉虫是昆虫系列中最易饲养的昆虫,它的环境适应能力强,只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充足的麦麸、玉米皮、豆粕、农作物秸秆、青菜、秧蔓、酒糟、鸡粪等都是好饲料;团...
-
庭院快速繁蚯蚓
蚯蚓是一种优质的动物蛋白补充饲料,其鲜体含蛋白质达到12%-20%,干体含蛋白质50%―70%,其中有效氨基酸含量达58%―62%。庭院繁殖蚯蚓,资源丰富,环境适宜,管理方便。 1、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喜湿、喜温、喜静、怕光、怕盐。适宜温度15―25度,湿变为60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