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面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5:23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457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近年来,大水面鱼病暴发频繁,其中 寄生 虫病和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发病率最高,而后者多由寄生虫咬伤鱼体所致。寄生虫崭7―10月为流行高峰,50万―500万立方米的水库湖泊均有发病,发生水域广,流行时间长,危害严重。治疗大水面鱼塘,听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水面大,费用高。综合多年治疗经验,现结合实例淡谈几种危害严重的大水面寄生虫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一、症状及流行情况
1.中华鳋病: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鳃上粘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中华鳋雌虫用大钩钩在鱼的鳃上,大量寄生时,鳃上缘长了许多白色小蛆,故又名鳃蛆病。大中华鳋仅寄生于草鱼、督鱼和赤眼鳟,鲢中华鳋仅寄生于鲢鳙,病鱼在水面打转或狂游,尾鳍露出水面,故又称尾巴病,病鱼身体消瘦,生长受阻乃至死亡。中华鳋分布广,北起黑龙江,南起广东均可见其踪迹;流行时间长,4―10月为流行季节,6-9月为流行高峰。
2.指环虫病:病鱼鳃丝帖液增多,全部或部分呈苍白色,呼吸困难.鳃部显著浮种,肉眼不易看到虫体,在显微镜下取新鲜鳃丝可见活虫勾在鳃丝上做 蚂蟥 式运动。虫体破坏鱼的鳃组织,致鱼死亡。这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现。主要流行于春末夏初,多危害鲢鳙鱼和草鱼种。
3.锚头鳋病:该虫可寄生于鱼的全身,虫体前半部钻人寄主组织内,后半部露在外面,严重感染时,鱼体好似披着蓑衣,故有“蓑衣病”之称.花白鲢感染此病时,引起皮肤组织扛肿发炎,形成石榴样的红珏,草鱼,鲤鱼等感染此病时,常有鳞片被“蛀”成缺口。病鱼呈不安状态,食欲减退。全国各地都有此病流行。锚头蛹在12―33度均可繁殖。感染锚头鳋的鱼种可获得一年以上的免疫期。
二、治疗方法及实例
以上三种病均可采用下法防治:
预防方法;①改善环境。冬捕后或春季雨季到来之前用生石灰消毒,用量25―40克/立方米,这时用药少,可节约投资。②消毒后用常规杀虫药杀虫一次,90% 晶体*** 0.7克/立方米或新型 杀虫剂 ,用量按说明。③放鱼前药浴消毒:用20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浸洗15―20分钟或晶体***500克/立方米浸洗15分钟。④合理放养。密度过大或搭配不合理都会使鱼的活动空间相对减少,鱼类过多分泌肾上腺激素,体力下降,从而增加盛染和传播的机会。⑤加强管理,谨慎操作,避免过多的应激反应,提高鱼自身的抵抗能力。
治疗方法:①90%晶体***0.7克/立方米全库遍洒。②投喂药饵。100克故百虫拌人30千克的麸皮或配台 饲料 中,连喂4天。
治疗实例:
1.2001年8月底,信阳南湾水库上游一土拦库汊,面积约800亩,鲢鳙鱼种每日死几十千克,镜检见鳃部寄生大量指环虫,且肉眼可见有蝇蛆样的中华蛹,有的鱼已表现出血症大水面鱼粪寄生虫。治疗方法和效果:综合考虑经济和环境多面因素,采用“暴发菌虫杀灵”,使库水呈0.03毫升/立方米的浓度,3天后停止死鱼。第二年即2002年,由于未进行任何预防措施,6月又发生草鱼感染大中华鳋病的情况。
2.2000年7月1日,信阳谭家河乡一300亩小水库,库中主要是500克以上的大规格鲢鱼种。每日死鱼近百千克,病鱼沿边游九时有跳跃。病鱼鳃丝分泌大量粘液,鳃丝肿胀,末端发白.镜捡有指环虫。施人晶体***使库水呈O.7克/立方米,第二天用生石灰45克/立方米化水泼洒,第四天停止死鱼。
三、防治体会
1.增强防病意识;大水面养殖投资大,―旦发病损失也大,因此应立足于预防。预防是一种积极的治疗。鱼类从发病到死亡有一过程,当出现死鱼时往往大部分鱼已染病,治疗只能挽回病情较轻者。
2.病因分析:
①鱼种末检疫,外来鱼种带来病原。
②放养密过大或搭配不合理。
③水源污染,如底泥未清淤或畜禽粪便未定酵消毒直接入水中。
3.为预防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在杀虫后应立即消毒杀菌,用生石灰水35克/立方米泼洒或其他消毒药物,也可以直接用菌虫双杀药物。
4.用药时,应考虑水域鱼病史和用药史,如上年已用过某种杀虫剂,今年最好换药,因为病原对此药已产生抗药性,常规浓度已杀不死病原。
5.准确丈量,科学用药。为保证疗效,考虑到药物的散失和环境因子的影响,理论用药量最好再扩大20%。
6.对较大水体用药困难时,可采用下法诱食集中投喂药饵。用炒香的麸皮、米糠添加阿魏和桂皮等香料拌食投喂,吸引鱼至几个固定食区,这样便于局部消毒或投喂药饵。此法喂药饵适用于预防和病情轻微时的治疗,可节约开支并且疗效好。
推荐阅读
-
如何提高三疣梭子蟹的饵料利用率
随着海水养殖的快速发展,三疣 梭子蟹 养殖已成为各沿海地区的主导养殖品种,养殖面积也逐渐增加,但伴随而来的是三疣梭子蟹的病害发生也愈来愈严重,致使许多养殖单位及养殖户收效甚微,甚至亏损,严重地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影响了 团...
-
夏季池塘水质培养措施
一、水质的鉴别 1.好水夏季高温季节池塘中较好的水呈现黄褐色或油绿色,混浊度较小,透明度适中,一般为25~40厘米。水中浮游植物的种类主要以鱼类易消化的绿藻、甲藻、硅藻等为主,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在20毫克/升以上(没有测量设备时可将手放入水中搅动,能感到手边的水呈豆绿团...
-
夏天水温高鱼虫成群长
夏季来临,水温逐渐上升,是鱼类 寄生 虫病的高发期。主要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闷热降雨天气增多,更适合 鱼类寄生虫 的生长繁殖。目前鱼种培育密度较高,一旦感染了寄生虫,鱼群间的传播速度很快,短时间内可爆发大规模寄团...
-
中华鳖与鳜鱼池塘生态混养技术
为迎合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提高鳖的品质和养殖效益,我们于2005年进行了鳖鳜生态混养试验,获得了成功,现将鳖鳜池塘生态混养技术总结如下: 一、池塘建设 1.池塘条件试验池选择靠近水源,水质好,溶氧高,天然饵料来源广,环境安静,进排水方便的池塘,面积3亩团...
-
蟹池复合型水草种植与管理
近年来,河蟹池塘养殖得到迅速发展,许多地方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蟹业经济,同时,在河蟹养殖模式等方面也有较大突破,特别是应用蟹池复合型 水草种植 生态养殖河蟹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河蟹高效养殖,与常规生产相比,不但河蟹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而且养殖产团...
-
淡水养殖高档鱼-梭鲈
梭鲈鱼属鲈形目、鲈科、梭鲈属,原分布于欧洲的咸海、黑海、里海以及波罗的海水系的 河流 、 湖泊 ,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伊犁河水系和额尔齐斯河水系。梭鲈抗病能力极强,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肌间刺少,营养价值极高,其蛋团...
-
海湾扇贝池塘保苗综合技术
海湾 扇贝 在室内培育成功的基础上,如何提高稚贝保苗率是养殖生产中关键的一个环节。近年来海湾扇贝保苗技术日趋成熟,保苗率大幅度提高,但在保苗过程中出现死苗、劣质苗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多年从事池塘海湾扇贝保苗,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采取的主要团...
-
海水池塘虾蟹贝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生态养殖是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通过对原有海水池塘进行精深改造,实行虾蟹贝生态健康养殖,水中养虾,水底养蟹,团...
-
养殖价值极高的经济鱼类-欧亚鲈
欧亚鲈为鲈形目鲈科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又称河鲈、赤鲈、五彩斑、五道黑等,广泛分布于欧洲及亚洲北部冷温带。我国仅新疆北部额尔齐斯 河流 域及乌伦古河流域有自然分布,以前天然产量较大,近年来因过度捕捞和种群退化已近消失。另外,因为营养价值高团...
-
清凉油防治鱼病
防暑的清凉油,内含 樟脑 、桉叶油、丁香油、 茴香 油等挥发性油类,具有消毒抑菌、抗御病毒、顺气暖胃、改善血管功能等多种作用。使用此药防治草鱼“四病”,既可进行水体消毒治疗体表疾病,又可做药饵被鱼摄食治疗体内疾病团...
-
如何提高三疣梭子蟹的饵料利用率
随着海水养殖的快速发展,三疣 梭子蟹 养殖已成为各沿海地区的主导养殖品种,养殖面积也逐渐增加,但伴随而来的是三疣梭子蟹的病害发生也愈来愈严重,致使许多养殖单位及养殖户收效甚微,甚至亏损,严重地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影响了 团...
-
夏季池塘水质培养措施
一、水质的鉴别 1.好水夏季高温季节池塘中较好的水呈现黄褐色或油绿色,混浊度较小,透明度适中,一般为25~40厘米。水中浮游植物的种类主要以鱼类易消化的绿藻、甲藻、硅藻等为主,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在20毫克/升以上(没有测量设备时可将手放入水中搅动,能感到手边的水呈豆绿团...
-
夏天水温高鱼虫成群长
夏季来临,水温逐渐上升,是鱼类 寄生 虫病的高发期。主要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闷热降雨天气增多,更适合 鱼类寄生虫 的生长繁殖。目前鱼种培育密度较高,一旦感染了寄生虫,鱼群间的传播速度很快,短时间内可爆发大规模寄团...
-
中华鳖与鳜鱼池塘生态混养技术
为迎合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提高鳖的品质和养殖效益,我们于2005年进行了鳖鳜生态混养试验,获得了成功,现将鳖鳜池塘生态混养技术总结如下: 一、池塘建设 1.池塘条件试验池选择靠近水源,水质好,溶氧高,天然饵料来源广,环境安静,进排水方便的池塘,面积3亩团...
-
蟹池复合型水草种植与管理
近年来,河蟹池塘养殖得到迅速发展,许多地方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蟹业经济,同时,在河蟹养殖模式等方面也有较大突破,特别是应用蟹池复合型 水草种植 生态养殖河蟹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河蟹高效养殖,与常规生产相比,不但河蟹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而且养殖产团...
-
淡水养殖高档鱼-梭鲈
梭鲈鱼属鲈形目、鲈科、梭鲈属,原分布于欧洲的咸海、黑海、里海以及波罗的海水系的 河流 、 湖泊 ,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伊犁河水系和额尔齐斯河水系。梭鲈抗病能力极强,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肌间刺少,营养价值极高,其蛋团...
-
海湾扇贝池塘保苗综合技术
海湾 扇贝 在室内培育成功的基础上,如何提高稚贝保苗率是养殖生产中关键的一个环节。近年来海湾扇贝保苗技术日趋成熟,保苗率大幅度提高,但在保苗过程中出现死苗、劣质苗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多年从事池塘海湾扇贝保苗,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采取的主要团...
-
海水池塘虾蟹贝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生态养殖是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通过对原有海水池塘进行精深改造,实行虾蟹贝生态健康养殖,水中养虾,水底养蟹,团...
-
养殖价值极高的经济鱼类-欧亚鲈
欧亚鲈为鲈形目鲈科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又称河鲈、赤鲈、五彩斑、五道黑等,广泛分布于欧洲及亚洲北部冷温带。我国仅新疆北部额尔齐斯 河流 域及乌伦古河流域有自然分布,以前天然产量较大,近年来因过度捕捞和种群退化已近消失。另外,因为营养价值高团...
-
清凉油防治鱼病
防暑的清凉油,内含 樟脑 、桉叶油、丁香油、 茴香 油等挥发性油类,具有消毒抑菌、抗御病毒、顺气暖胃、改善血管功能等多种作用。使用此药防治草鱼“四病”,既可进行水体消毒治疗体表疾病,又可做药饵被鱼摄食治疗体内疾病团...
最新更新
-
防治绿壳蛋鸡禽副伤寒的措施
禽副伤寒是指除了鸡白痢和鸡伤寒以外,由其他沙门氏菌所引起禽病的总称。 引起鸡副伤寒的沙门氏菌较多,主要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危害最大。禽沙门氏菌对热和常用的消毒药很敏感,加热60℃5分钟即死亡。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 雏鸡常在10日龄后发病,病雏呆立、团...
-
林蛙卵的孵化
随着林蛙的经济价值被人们认识和开发,养殖东北林蛙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林蛙产卵后及时将卵捞出,放在孵化池中,蛙卵一般分为动物极与植物极两个半球。动物极半球内分布大量的黑色素,呈现深黑色;植物极半球因黑色素少,呈现乳白色,刚产出时,动、植物极尚不明显,受精后30分钟,动、植物极变化十分团...
-
林蛙疾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林蛙疾病多种多样,病因也错综复杂,因此治疗的方法也很多。总体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平时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态环境,经常预防消毒。另一种是发病时及时治疗、及时控制传染源、消除病因、合理进行药物治疗。这两类方法统称综合性防治措施。实践证明,仅依靠某一单独的措施是团...
-
山鸡育雏期需要注意事项
山鸡雏期的饲养管理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下面将从饮水开食、温度、湿度、密度、通风光照等方面为广大养殖户进行介绍: 雏雉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开食前应先饮水,饮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锰酸钾,对不知道饮水的雏雉及时调教,使之尽快饮水,喂水后1~2小时开食。团...
-
林蛙疾病的预防
1.林蛙场的建设必须符合防病要求 林蛙场的水源要无污染。有害的被污染的水会损害林蛙的健康,水体传染病很快,因此水源一定要清洁无污染。 2.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①定期消毒一般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对水池、蛙圈及其他养殖设备进行一次彻底团...
-
绿壳蛋鸡饲养经验
绿壳蛋鸡抗病能力强,食性杂,全国各地均可饲养。对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促进儿童身体和智力发育,提高免疫力,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鸡蛋历年是我国畅销产品,绿壳鸡蛋现在国内的数量极少。饲养新品种利润相对较高。 鸡舍应建造在通风向阳处,鸡舍前后可每隔3团...
-
山鸡葡萄球菌病的防治方法
病鸡精神不振,减食,羽毛松乱,部分病鸡关节肿大,特别是跖关节和趾关节,挤压有痛感,站立和行走困难,跛行。有的病鸡腹泻,排出黄绿色稀粪。 剖检可见胸腹部皮下充血,呈弥漫性紫红色,肝脏略肿,呈淡紫红色。关节肿大、充血或出血,关节囊内有较多浆液性渗出物,有脓汁和乳酪样团...
-
林蛙封沟养殖的越冬管理技术
林蛙有水下冬眠越冬的习性。每年9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下旬,长达6个月,人工封沟养蛙的越冬管理就是根据林蛙这一时期的生活特征需要,人为选择、创造适宜的越冬场所和水域环境,保证其安全越冬。 一、修筑越冬池 越冬池也叫冬眠池,是林蛙集中冬眠的地方。蛙场团...
-
山鸡疫苗免疫的方法
要打破传染病的链锁,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流行过程三个环节入手,即查明和消灭传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消灭传染媒介)、提高畜禽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作为一个饲养场,首先应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增强动物机体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同时应根据畜禽传团...
-
山鸡曲霉菌病和葡萄球菌混感的症状
病雏表现精神委顿,多缩颈呆立,闭眼似睡,两翅下垂,羽毛蓬乱,无光泽;呼吸困难,呼吸次数增加,气喘,常发出呼噜声。 有少数雏鸡一侧或两侧眼睑肿胀,怕光,流泪。有的下痢,粪便呈水样,黄白色。部分病雏腹部增大,脐孔及其周围皮肤发红,水肿。末期病雏体质消瘦,呼吸极度困难团...
-
林蛙发病的原因探析
林蛙从蝌蚪到成蛙都能发病,林蛙得病必有原因,无缘无故是不会发病的。所以,当林蛙发病时,必须查清发病原因。那么林蛙为什么会发病呢?其原因是很复杂的。林蛙像其他动物一样,蛙病的发生与三方面因素有关,其一即内在因素,也就是林蛙自身的体质强弱;其二是病原微生物;其三是外界环境条件,其团...
-
如何鉴别林蛙油理化质量?
林蛙油理化性状较其它动物油有较大差别,通过以下鉴别方法可加以识别: (1)经验法。本品遇水膨胀,膨胀时输卵管破裂,24小时后呈白色棉絮状,边缘呈白绒状,体积增大10―15倍;泡发pH值在6左右,泡发体有微腥味;加热煮沸不溶化,手捏不粘手;脱水干燥后恢复原状,但失团...
-
林蛙产卵前要对养池进行哪些准备
林蛙从卵到蝌蚪再到变态大约两个多月时间都是在综合饲养池中渡过的,因些必须做好准备。一要对池进行检修,同时把池清理干净。 二要使清理好的综合饲养池经过最少7天以上的日晒杀毒。 三是在灌水前的10~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综合饲养池进行全池消毒,团...
-
目前养殖中国林蛙有几种方式
养蛙方式大体上分为“封沟式养蛙”和“集约式养蛙”两大类。二者的主要不同处表现在林蛙的陆地生活阶段上。封沟式养蛙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结合林蛙的自然生长,加强人工管护的一种养殖模式。 吉林省从1986年起大力推广封沟式养蛙模式,技术成熟,已被广泛采用。而集约式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