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菇高产栽培技术介绍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5:22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646个字,大约阅读时间5分钟鲍鱼菇 生产是以鲍鱼菇菌丝体分解和利用秸秆废弃物,利用生物能合成优质菌体蛋白质的过程,具有原料来源广、容易栽培、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等特点。它具有不与人争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也不与其他产业争原料、争劳力的独特优势。另外,在生产中产生的大量优质菌糠可以作为优质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因此,种植鲍鱼菇对促进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栽培料的配制
配方一: 棉籽壳 92%,麸皮5%,豆饼粉1%,过磷酸钙1%,石膏1%,另加石灰2%。
配方二:玉米芯85%,麸糠10%,三元 复合肥 1%,草木灰1%,石灰3%。
配方三:麦草粉75%,麸皮10%, 玉米面 10%,石灰2%,石膏2%,过磷酸钙1%,另加尿素0.3%。
拌料时,重点是掌握含水量,一般掌握在60%~65%。以手握湿料,指缝间见水而不滴为宜。拌匀后要闷料30min。栽培料要发酵,方法是:将拌匀的生料堆成宽1.0~1.5m、高1.0~1.5m、长度不限的料堆。建成料堆后,用直径4cm的木棍在料堆上扎孔通气,每孔间隔40~45cm,然后覆盖塑料薄膜或草帘。在料堆温度自然上升到65~70℃时,保持24h,而后进行第1次翻堆,如此进行3次翻堆即可。
2装料播种
装袋时用(26~28)cm×(40~45)cm×(0.015~0.020)cm的聚乙烯袋。采用3层菌种2层料的方式播种。播种量一般为料的10%~15%为宜。播种后用大头针或小铁钉沿两端和中间菌种部位环形扎孔,扎8~12个小孔。在装袋和播种时要注意是菌块大小,菌块一般为大枣大小。
3发菌管理
采用菌袋堆垛方式,一般以2~4层为宜,袋间、层间保持一定间隙,此时管理以遮阳、保湿为主,棚室温度控制在20℃左右。菌种萌发后,菌丝生长旺盛,需氧量大,管理以散热、通风为主。要注意翻堆,同时检查杂菌污染情况。料内温度不可超过30%,以20~25℃为宜,此期大约持续10d。菌丝长满料面后,向料内延伸生长直到料内全部长满菌丝,此时仍以通风和降温为主。菌丝颜色进一步浓白,菌丝向子实体转化,此时管理重点是:一是降低温度,增大温差。一般是8~10℃,低温可刺激原基形成,气温20℃以下为适宜。二是增加湿度,空气相对湿度达85%以上。三是增加光照,去掉遮阳物,用光来抑制菌丝生长、促使菌丝扭结。
4高产栽培方法
采用营养土栽培鲍鱼菇。由于采用了无菌、无虫、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和生长素的营养土,起到水肥自我调节的作用,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鲍鱼菇需要的水分和营养,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出菇生物学效率约150%。鲍鱼菇的高产栽培包含配制营养土和栽培方法两个方面。
4.1配制营养土
营养土要通气性好、有较强的吸附性、有团性,因此,要挖取20cm以上的菜园或良田土壤加细沙拌和。拌和并筛好后,按照100kg营养土加发酵的干制鸡粪3kg、草木灰6kg、克霉净100g、氯氰菊酯lOmL,将干净的井水或自来水用喷雾器向每层土上喷洒拌匀即可。
4.2栽培方法
4.2.1单面立埋覆土栽培
每隔40cm挖好宽80~100cm、深25~30cm的畦沟,并灌足底水。将发好菌的菌袋一端保留6~8cm的塑料筒,其他部位的塑料全部脱去。保留塑料筒的一端向上竖直排放在畦沟内,每畦沟排4~5行。具体排放方法是:排放时先扎着袋口,菌块四周均保留2cm左右的间隙,菌块上顶面与走道相平。菌袋顶部和四周全部用营养土填充,然后灌大水1次,浸透畦床,以后每次供水以保持畦面湿润即可。
4.2.2卧埋覆土栽培
每隔40cm挖好宽80~100cm、深25~30cm的畦沟,并灌足底水。将发好菌的菌袋保留占表面直径1/3的塑料膜,其余部分脱去。有塑料膜的一侧朝上,将菌块横向排放在畦沟中。当现蕾出菇时,将上面的塑料膜从中间横向划破,向两侧拉开,但不去掉。出完一茬菇后,再将塑料膜拉回原位,以利于菌块保湿,促使下茬早日出菇,并经常喷水保持湿润。
5出菇管理
这一阶段是菇体即子实体形成阶段,是获得鲍鱼菇高产的关键时期。
5.1原基期管理
菌丝经过充分的生长发育达到生理成熟后,开始扭结,此时要增光、增湿,降温到15℃左右,拉大温差,促使菌袋两端的菌丝扭结成白色肉状小突起。如果条件适宜,3d后就遍及菌袋两端或出菇部位。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90%。若原基表面相对湿度较低,可向周围环境轻喷细雾,但原基表面不能有积水,否则,原基会发黄、萎蔫、腐烂。
5.2桑椹期管理
原基进一步分化,在原基堆上形成一束束淡绿色的菌蕾菌芽,状似桑椹。这一阶段对水分要求也比较敏感,仍需维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如果料面干燥,可以轻喷细雾。
5.3珊瑚期管理
此期菌柄明显伸长,而且相互交错,菌盖也清晰可见,形状珊瑚,可适当加大通风量。室内或地窖栽培适当打开门窗或通气孔,以便换入充足的新鲜空气。
5.4幼菇期管理
此期是菇体需水量最大的时期,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5%。一般从菇蕾出现到初熟需5~8d。此时菇体组织紧实、质地细嫩、菌面发亮、重量最大,是最佳采收时期。
6采收
鲍鱼菇采收的最佳时期是以8~9成熟为宜,即一层菇内最大的菌盖不超过9cm,70%以上的菌盖控制在3~6cm以内。采收时用双手轻轻扭转取下,然后用刀将菌柄基部的棉籽皮等杂质削净,菌盖向下、菌柄朝上放入干净容器内,待销售或进一步加工。
推荐阅读
-
秋季鱼塘怎么管?
俗话说“夏季长壳,秋季长肉”,加强秋季渔塘的产量及质量管理(指鱼的肥满度)是很重要的。 池塘秋季管理应抓好以下几点: 一、投饵:9月前仍是鱼类摄食生长旺季,在主养草食性鱼或吃食性鱼类的池塘,应先投喂青 饲料 团...
-
珍珠鱼的生态习性及繁殖方法
一、珍珠鱼的命名与产地 珍珠鱼的学名为珍珠毛足鲈(Trichogasterleeri)隶属于攀鲈科(Anabantidae)。来源于 热带鱼 三大发源地之一的东南亚,以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为最多。他全身银灰色,体腹乃至各鳍团...
-
小龙虾与茭白混养技术要点
一、池塘选择 水源充足、无污染、排污方便、保水力强、耕层深厚、肥力中上等、面积在1亩以上的池塘均可用于种植茭白并养虾。 二、虾坑修建 沿埂内四周开挖宽1.5米-2.0米、深0.5米-0.8米的环形虾坑,池塘较大的中间还要适当开挖中间沟团...
-
夏秋季节南美白对虾管理要点
夏秋季节是 南美白对虾 养殖的重要时期,此时池内 对虾养殖 密度大,对虾生理机能旺盛,对虾处于生长的高峰期。由于饵料投喂量大,池内残饵和排泄物不断增多,水质污染加重,藻类、细菌等生物繁团...
-
淡水鱼暴发性流行病
淡水鱼类暴发性流行病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的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在各地有不同的名称,如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暴发性出血病等。进入高温季节后,此病的发生率更高,危害更大,广大 水团...
-
藕池套养黄鳝技术
1、藕池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和抗洪抗旱能力较强的藕池。藕池面积为500-800平方米。藕池背风向阳,呈东西方向。严禁工业污水流入养殖黄鳝的藕池。 2、工程建设:工程建设主要有两方面,即加固池埂和建设进排水口的栅栏设施。对试验的池埂分别进行夯实和加宽、加高,加固后的团...
-
特种水产鱼类、沼虾、黄鳝、河蟹养殖须防自相残杀
近年来,我国发展的多数特种 水产 品属于肉食性动物,如鳜、鲈、乌鳢、鳖;少数属于杂食偏动物性动物,如罗氏 沼虾 、日本沼虾、黄鳝、河蟹。为了有效地防止特种水产品种内的自相残杀,在养殖过团...
-
黄鳝“发狂病”咋治
黄鳝 “发狂病”一般发生在6~9月份。病鳝一般不开口吃食,时常会在网箱内呈箭状快速游动,或缠绕在水草上,口张开,全身抽动发抖。水清时还可见病鳝呈“S”状或“O”状旋转挣扎。病鳝在手中可明显感到其身体僵硬,体表黏液少或无黏液,无明显外伤或溃烂。发病初期,敲打网箱可见鳝苗团...
-
如何规范使用渔药
渔药残留是目前 水产 品最常见的污染源,导致水产品中药物超标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滥用药物和 饲料 添加剂 是主要的罪魁祸首。规范用药是防止水产品种药物残留超标,提高水产品的团...
-
鱼类缘何频频发病
水产 养殖实践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在野生状态下抗病力强的品种,因长期生活在养殖环境中而变得易患疾病。 鱼类抗病力的强弱主要是由其遗传因子决定的,但最终它发病与否却是由环境来确定。环境对鱼类的各种刺激,即为环境胁迫因子。在 团...
-
浜鱼混养模式
将胭脂鱼幼鱼插养在浜鱼养殖塘内,不影响浜鱼的放养密度。根据长期记录、资料比对,发现混养有三大优势:一是大量节约 饲料 消耗。由于两鱼食用饲料相仿,因而混养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减少了沉降塘底等的浪费。二是促成生长快,加快了胭脂鱼的生长速度团...
-
初春养鱼技术要点
追施 肥料 初春当池塘水温稳定在8℃~10℃时,即开始追施肥料,以培养水中天然饵料。施肥数量应根据水质肥瘦及肥料质量来决定,一般每亩施人粪尿60~90公斤或畜粪100~150公斤。若用化肥则按氮、磷、钾之比为2∶2∶1追施,将化肥粉碎后团...
-
采用酵素菌技术 鱼禽(畜)结合养殖实现共赢
多年来,许多鱼禽(畜)结合的养殖户以养殖猪、鸭、鹅为获利主体,鱼塘只是处理畜禽粪便的附属设施,鱼产多少无关紧要。近期鱼价不断上升,广大养殖户也开始关注养鱼收益。“无人嫌钱多。我今年要在养好猪的同时,还要采用酵素菌技术多获鱼利。”在惠州潼湖,猪鱼结合养殖大户张师傅就如是说。 团...
-
鲟鱼养殖之卵霉病防治技术
1、病症与病因卵的表面长有黄白色的毛状絮状物,严重时鱼卵在水中像一个个圆球。发病原因是卵上 寄生 有水霉属和绵霉属等水生真菌,常见的种类有丝水霉、鞭毛绵霉等。这种病多发于受精卵的人工孵化阶段。 2、防治方法主要是提高卵的受精率,清除坏卵及未受团...
-
鲟鱼养殖之水霉病防治技术
1、病症与病因此病是因鱼体受机械创伤后,患处感染水霉而致。严重时病鱼行动迟缓、体消瘦、不摄食,直至死亡。 2、防治方法主要的防治方法有两种: 一是用浓度为35-50克,每立方米水体的孔雀石绿和1%的食盐水混合溶液浸泡20-30分钟,有一定疗效; 二是在苗种发病期团...
-
鲟鱼养殖之出血病防治技术
1、病症与病因此病主要发生于 鲟鱼 幼体阶段,是由气单胞菌引起的,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而且发病迅猛,传播速度快,死亡率也很高。 2、防治方法在苗种培育期间,每隔5-10天用二氧化氯或呋喃唑酮等药物进行消毒,并定期在 团...
-
鲟鱼养殖之细菌性肠炎防治技术
1、病症与病因此病为细菌引起的。病症为腹部、口腔出血,肛门红肿,鱼体消瘦。 2、 防治方法 用含痢特灵0.2%的药饵投喂,连续投喂5-6天即可治愈。 团...
-
如何防治鱼绦虫病
绦虫病主要危害团头鲂、草鱼、 鲫鱼 ,以团头鲂发生最为严重。主要危害一龄鱼种和夏片,流行时间在5至10月。团头鲂鱼种养殖中,绦虫感染率可达百分之90以上。夏片下塘后半个月左右开始发现有绦虫感染,病鱼吃食量明显减少,甚至停止摄食,鱼体变黑、消瘦,整池鱼种团...
-
缺氧死鱼与中毒死鱼的区别在哪里
一、死鱼的时间不同 缺氧死鱼一般发生在春末秋初和夏季雷阵雨过后气压较低时,通常是在零点过后至黎明这段时间内,一般太阳出来以后就很少死鱼。而化学物中毒死鱼发生时间和季节则不确定。 二、死鱼的品种不同 由于不同品种的耐氧程度不同,在缺氧时有些品种可能死亡,有些品种可团...
-
新建鱼塘应符合哪些要求
(一)科学选址:一是要考虑水源问题。水质要好,水量要是,最好是临近无污染的 河流 、 湖泊 或 水库 等。如果池塘在水库坝下,要设法引用水库表层水,如果用地下深水井做水源,团...
90%的农民还看了
-
秋季鱼塘怎么管?
俗话说“夏季长壳,秋季长肉”,加强秋季渔塘的产量及质量管理(指鱼的肥满度)是很重要的。 池塘秋季管理应抓好以下几点: 一、投饵:9月前仍是鱼类摄食生长旺季,在主养草食性鱼或吃食性鱼类的池塘,应先投喂青 饲料 团...
-
珍珠鱼的生态习性及繁殖方法
一、珍珠鱼的命名与产地 珍珠鱼的学名为珍珠毛足鲈(Trichogasterleeri)隶属于攀鲈科(Anabantidae)。来源于 热带鱼 三大发源地之一的东南亚,以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为最多。他全身银灰色,体腹乃至各鳍团...
-
小龙虾与茭白混养技术要点
一、池塘选择 水源充足、无污染、排污方便、保水力强、耕层深厚、肥力中上等、面积在1亩以上的池塘均可用于种植茭白并养虾。 二、虾坑修建 沿埂内四周开挖宽1.5米-2.0米、深0.5米-0.8米的环形虾坑,池塘较大的中间还要适当开挖中间沟团...
-
夏秋季节南美白对虾管理要点
夏秋季节是 南美白对虾 养殖的重要时期,此时池内 对虾养殖 密度大,对虾生理机能旺盛,对虾处于生长的高峰期。由于饵料投喂量大,池内残饵和排泄物不断增多,水质污染加重,藻类、细菌等生物繁团...
-
淡水鱼暴发性流行病
淡水鱼类暴发性流行病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的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在各地有不同的名称,如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暴发性出血病等。进入高温季节后,此病的发生率更高,危害更大,广大 水团...
-
藕池套养黄鳝技术
1、藕池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和抗洪抗旱能力较强的藕池。藕池面积为500-800平方米。藕池背风向阳,呈东西方向。严禁工业污水流入养殖黄鳝的藕池。 2、工程建设:工程建设主要有两方面,即加固池埂和建设进排水口的栅栏设施。对试验的池埂分别进行夯实和加宽、加高,加固后的团...
-
特种水产鱼类、沼虾、黄鳝、河蟹养殖须防自相残杀
近年来,我国发展的多数特种 水产 品属于肉食性动物,如鳜、鲈、乌鳢、鳖;少数属于杂食偏动物性动物,如罗氏 沼虾 、日本沼虾、黄鳝、河蟹。为了有效地防止特种水产品种内的自相残杀,在养殖过团...
-
黄鳝“发狂病”咋治
黄鳝 “发狂病”一般发生在6~9月份。病鳝一般不开口吃食,时常会在网箱内呈箭状快速游动,或缠绕在水草上,口张开,全身抽动发抖。水清时还可见病鳝呈“S”状或“O”状旋转挣扎。病鳝在手中可明显感到其身体僵硬,体表黏液少或无黏液,无明显外伤或溃烂。发病初期,敲打网箱可见鳝苗团...
-
如何规范使用渔药
渔药残留是目前 水产 品最常见的污染源,导致水产品中药物超标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滥用药物和 饲料 添加剂 是主要的罪魁祸首。规范用药是防止水产品种药物残留超标,提高水产品的团...
-
鱼类缘何频频发病
水产 养殖实践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在野生状态下抗病力强的品种,因长期生活在养殖环境中而变得易患疾病。 鱼类抗病力的强弱主要是由其遗传因子决定的,但最终它发病与否却是由环境来确定。环境对鱼类的各种刺激,即为环境胁迫因子。在 团...
-
浜鱼混养模式
将胭脂鱼幼鱼插养在浜鱼养殖塘内,不影响浜鱼的放养密度。根据长期记录、资料比对,发现混养有三大优势:一是大量节约 饲料 消耗。由于两鱼食用饲料相仿,因而混养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减少了沉降塘底等的浪费。二是促成生长快,加快了胭脂鱼的生长速度团...
-
初春养鱼技术要点
追施 肥料 初春当池塘水温稳定在8℃~10℃时,即开始追施肥料,以培养水中天然饵料。施肥数量应根据水质肥瘦及肥料质量来决定,一般每亩施人粪尿60~90公斤或畜粪100~150公斤。若用化肥则按氮、磷、钾之比为2∶2∶1追施,将化肥粉碎后团...
-
采用酵素菌技术 鱼禽(畜)结合养殖实现共赢
多年来,许多鱼禽(畜)结合的养殖户以养殖猪、鸭、鹅为获利主体,鱼塘只是处理畜禽粪便的附属设施,鱼产多少无关紧要。近期鱼价不断上升,广大养殖户也开始关注养鱼收益。“无人嫌钱多。我今年要在养好猪的同时,还要采用酵素菌技术多获鱼利。”在惠州潼湖,猪鱼结合养殖大户张师傅就如是说。 团...
-
鲟鱼养殖之卵霉病防治技术
1、病症与病因卵的表面长有黄白色的毛状絮状物,严重时鱼卵在水中像一个个圆球。发病原因是卵上 寄生 有水霉属和绵霉属等水生真菌,常见的种类有丝水霉、鞭毛绵霉等。这种病多发于受精卵的人工孵化阶段。 2、防治方法主要是提高卵的受精率,清除坏卵及未受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