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山东省农业厅农业主推技术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5:15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3322个字,大约阅读时间9分钟

一、冬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 栽培技术

冬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是一套高产、稳产、低耗的栽培技术。它是在地力、肥水较好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基本苗,群体动态结构比较合理,个体发育良好,从而使穗足、穗大、粒重、高产。适于水浇条件较好麦田。技术要点:

1、培肥地力。亩产350公斤以上的地块,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应达到:有机质1.2%、全氮0.08%、水解氮50mg/kg、速效磷25mg/kg、速效钾80mg/kg以上。

2、选用良种。选用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株型紧凑、抗逆性强、落黄好、丰产性好的品种。

3、施足底肥。底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每亩施纯氮12-14公斤,磷(P2O5)7公斤,钾(K20)5—7.5公斤。磷钾肥及总氮量的50%做底肥。

4、深耕细耙,提高整地质量。适当加深耕层,破除犁底层。整地要求地面平整,明暗坷垃少,土壤上松下实,促进根系发育。

5、坚持足墒适期播种,用精播机或半精播机播种,要求下种均匀,深浅一致。冬性品种日平均气温16-18℃,从播种到小麦越冬开始基本停止分蘖时,有0℃以上积温600—650℃。半冬性品种于日平均气温14~16℃播种。

6、适宜播量。精播栽培每亩8—12万基本苗,半精播栽培每亩13—16万基本苗。

7、肥水运筹。一般不追冬肥和返青肥,于起身期追肥或拔节期追肥。

二、冬小麦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

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是适用于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高产优质相结合的一套新创技术,包括春季追氮时期后移、底追比例后移、适宜的氮素施用量在内的栽培技术体系。能创出大面积500公斤高产,并由亩产500公斤向600公斤突破。适应于水浇条件和肥力条件较好的麦田。技术要点:

1、培肥地力,施好肥料。总施肥量一般每亩施 有机肥 3000-4000公斤,氮14-16公斤,磷(P205)7公斤,钾(K20)5-7公斤。一般肥力麦田,有机肥全部,氮素化肥的50%,全部的磷肥、钾肥均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拔节期再施留下的50%氮肥。土壤肥力较高麦田,有机肥的全部,氮素化肥的1/3,钾肥的1/2,全部磷肥作底肥,第二年春季拔节时再施留下的2/3氮肥和1/2钾肥。

2、确定合理群体。对于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适宜基本苗每亩8—12万基本苗,每亩40万穗。对于分蘖成穗低的大穗型品种,适宜基本苗每亩13—16万,每亩30万穗。

3、提高整地质量,适期、精细播种。

4、浇冬水。在小雪前后浇冬水,11月底12月初结束。注意节水灌溉,每亩不超过40M3,不施冬肥。

5、拔节期追肥浇水。将生产中的返青期或起身期施肥浇水改为拔节期至拔节后期追肥浇水,一般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在拔节期,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在拔节期至拔节后期追肥浇水。

三、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旱地小麦,秋种的关键是借墒播种,重要措施是蓄水保墒,只要是在播种期间,土壤墒情能够达到小麦出苗要求,就应趁墒种好小麦。适应于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主要技术要点:

1、选用合理的种植方式。采用大沟麦、小沟麦方式种植,有利于蓄水保墒,不仅能使小麦丰产,而且便于间套复种。

2、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土壤墒情好的要适当深耕,墒情差的要浅耕,并施足肥料,尤其要增加磷肥用量。

3、选用耐旱品种。重点选用烟农19号、鲁麦21号、鲁麦19号等。

4、播期和播量要协调。在旱地里播期要服从墒情,播种早的要适当降低播种量,10月上旬前播种的,每亩基本苗在15万左右,播种晚的要适当增加播种量,10月中旬播种的,每亩基本苗18万左右,10月下旬播种的,每亩基本苗22~25万左右。

5、肥料运筹。每亩施纯氮12-14公斤,磷(P205)8-10公斤,钾(K20)5-7.5公斤。为减少冬雪春雨使化肥流失而导致小麦中后期脱肥早衰,可将氮素化肥的40%--50%左右后移到起身至拔节期间借雨分次追施。

6、推广抗旱剂、 保水剂 。用抗旱剂、保水剂拌种、浸种、灌根等,能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具有“有旱抗旱保产,无旱节水增产”的功效。

7、实行覆盖栽培。在肥力水平较高的地块可采用旱地周年覆盖、穴播覆膜栽培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墒效果。此外,小麦生育期间要及时划锄镇压,提墒保水。

四、晚茬麦高产栽培技术

1、增施肥料,以肥补晚。晚播小麦应适当增加施肥量,氮、磷、钾平衡施肥,特别重视施用磷肥,可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促进分蘖增长,提高分蘖成穗率。

2、选用良种,以种补晚。应选用半冬性和半冬性偏春性品种。

3、适当加大播种量,以密补晚。依靠主茎成穗是晚茬麦增产的关键。增加播种量的数量应以保证达到本品种适当的每亩穗数,又要避免过量增加播量,造成群体过大,茎杆细弱,导致倒伏减产。

4、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以好补晚。要求早腾茬,抢时早播;精细整地,足墒下种;掌握适宜播种深度。在足墒的前提下,适当浅播,播种深度为3—4厘米;浸种催芽。为使晚茬麦早出苗,播种前用20—30℃的温水浸种5小时后,捞出晾干播种,可提早出苗2—3天。五是科学管理,促壮苗多成穗。

适用区域:适宜于晚播麦田。

五、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技术

1、要加强病虫草发生动态监测,及时组织防治。各地要采取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准确掌握病虫草发生动态。抓住防治适期,及时组织防治。发现条锈病,要迅速上报,并及时消灭发病中心。要组织好吸浆虫的普查工作,为适时防治提供依据。

2、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全面有效地控制病虫草危害。首先要加强健身栽培预防病虫草害要把栽培措施与控制病虫草害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推行适期划锄、追肥和浇水等丰产健身栽培技术,提高作物对多种病害的抗御能力。其次要大力推行化学除草技术。麦田化学除草省工省时省力效果好,应大力推广。对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采用6.25%使阔得水分散颗粒剂每亩10~20克或20%使它隆乳油每亩50~60毫升;对禾本科杂草重的可用6.9%骠马每亩60~70毫升或3%世玛乳油每亩25~30毫升,茎叶喷雾防治;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的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第三要大力推广分期混合施药兼治多种病虫草技术。小麦返青拔节期和穗期是多种病虫混合集中发生的两个时期。采取 杀虫剂 杀菌剂 混合一次施药,可兼治多种病虫,省工省时,效果好。要根据当地病虫发生情况,选用对路药剂混合使用进行防治。返青拔节期,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每亩150~200毫升兑水75~100公斤喷麦茎基部防治,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每亩40~50毫升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可用0.9%的虫螨克3000倍液喷雾防治。以上病虫草混合发生可采用对路药剂一次混合施药防治。穗期,防治麦蚜可用50%辟蚜雾每亩8~10克或10%吡虫啉药剂10~15克喷雾防治;防治白粉病、锈病可用20%粉锈宁乳油每亩50~75毫升喷雾防治;防治赤霉病、叶枯病和颖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75~100克喷雾防治。如兼治一代棉铃虫可亩加入200~250毫升Bt乳剂或50克Bt可湿性粉剂。混合施药技术应根据防治对象和防治指标科学运用,单种病虫发生重而其它发生轻时应进行单施药防治,以免造成浪费和农药污染。穗期如遇连阴天气,在小麦扬花后要喷药预防小麦赤霉病和颖枯病。小麦吸浆虫要抓住两个防治有利时机,一是在4月中下旬的蛹期,可亩用40%甲基异柳磷150~200毫升兑细砂或细沙土30~40公斤撒施地面并划锄,施后浇水防治效果更佳;二是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的成虫发生期,可用2000倍的菊酯类药剂喷雾防治。第四要积极保护利用天敌控制麦蚜。麦田是多种天敌的越冬场所和早春繁殖基地,保护好麦田天敌不仅有利于控制小麦害虫,而且也是后茬作物害虫天敌的主要来源,应注意保护利用。

3、加强领导,组织落实好防治措施。小麦病虫草发生种类多,面积广,繁殖快,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各异,防治的时间性和技术性强,组织防治难度大。因此,要加强对小麦病虫草防治工作的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主动当好领导参谋,积极争取有关部门配合,协同作战,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

六、强筋专用小麦无公害栽培技术

无公害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是一套使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效益好的栽培技术,该技术可提高氮肥利用率15%以上,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小麦籽粒品质,保证小麦产品安全。主要技术要点:

1、选择适当的生产基地。选择土质为中壤或偏黏的肥沃平原乡镇为基地,区域化连片种植。另外生产基地水利设施要配套,排灌方便;灌溉水上游没有对基地环境构成危害的污染源,如工业“三废”、城市生活污水等。

2、选用对路良种。主要品质指标符合国标要求的强筋小麦标准,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种子纯度≥99%,发芽率≥85%。

3、科学施用肥料。一是将小麦、玉米两季秸秆还田,以提高土壤肥力。二是增施有机肥,亩基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生物有机肥能促进土壤中有机质和养分的矿化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各地可在试验示范成功的基础上,进行推广。三是优化配方施用化肥。一般亩施纯氮14公斤,磷(P205)8公斤,钾(K20)5-7.5公斤。硫素有利于改善小麦品质,可适当增施硫肥。小麦专用控释氮肥,可起到降低化肥投入,提高肥效,减少氮素淋洗流失的效果。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试验示范。四是调整底施和追施氮肥的比例。对一般肥力的麦田,将全部氮素化肥用量的50%作底肥,另外50%作追肥。土壤肥力高麦田,将全部氮素化肥用量的30%作底肥,另外70%作追肥。四是采用氮肥后移技术。将生产中常用的返青至起身期追肥,后移至拔节期追肥。

4、合理用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要注意选用高效、安全、生态型农药,以保护害虫天地,提高防治效果,并减少农药残留,确保小麦优质高产。小麦播种时,采用高效低毒的小麦种衣剂拌种,具有病虫兼治、促苗壮、无农药残留的特点,可示范选用。小麦生长期间,要搞好预测预报,并及时进行综合防治。

5、搞好田间管理。无公害优质强筋小麦,在籽粒乳熟中期叶面喷施2%的尿素溶液,可提高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一般高产田。要适时收获,避免穗发芽。

6、提倡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及时晾晒。不同品种要单收、单贮,确保品质稳定,提高优质专用小麦的商品率。收获后及时晾晒,不得在柏油路面或可能造成污染的晒场上面晾晒。

分享
1
上一篇:常温下果蔬保鲜贮藏技术 下一篇:制种玉米结实性差的原因及对策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