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肉鸡“尖峰死亡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治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5:09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413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近几年来,许多商品肉鸡场时常发生以病鸡运动失调、头部震颤及重度昏迷并在短时间内出现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突发性高致病性疾病--肉鸡“尖峰死亡综合征”(SMSC),常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SMSC是目前未明病因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商品肉鸡,也偶发于肉用种鸡。现将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治疗体会总结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1流行情况

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分布广泛,主要侵害肉仔鸡,公雏鸡较母雏鸡发病率高,5日龄即可发病,7-14日龄为发病高峰期,看似正常的肉仔鸡和肉用种鸡,在8-16日龄期间突然出现意想不到的高峰死亡,并持续3-5天,然后死亡率又回到相对正常,16日龄以后发病率降低危害也减小。雏鸡发病的时间比较集中,呈急性死亡,尖峰死亡曲线特征比较明显。发病后若控制不及时,鸡群常表现为生长不良,均匀度较差。表现临床症状、并耐过急性期的鸡只,在后来的生长期内,表现生长迟缓。在实际生产中,存活鸡只的出栏体重只有正常鸡只的一半。而且极易继发气囊炎等疾病。发病鸡只呈侧卧、抑郁和观星状震颤,通常于发病后2-6天死亡。病死鸡不见明显的病变,偶见小肠水样内容物、空肠内有橙色粘液样物质,肝脏出血,常见骨骼生长盘增厚,病鸡血糖水平较低。

2临床症状

肝脏稍肿大,偶见出血和坏死,胸腺萎缩充血,法氏囊萎缩有点状出血。肾脏轻微肿胀,可见输尿管内有尿酸盐沉积。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带多呈黑褐色。泄殖腔存有 橘红 色或米汤样稀便,轻微肠炎,十二指肠黏膜出血,直肠和盲肠内积液。鸡血颜色变淡呈黄白色,而健康鸡血颜色呈深黄色。血糖值较低,一般在30-80毫克/毫升,而正常值为150毫克/毫升。发育良好的鸡群突然发病,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严重的出现头颈震颤,尖叫,站立不稳,侧卧及走路姿势异常等症状,进而出现昏迷,一般于发病后3-5小时内死亡。死亡鸡两腿强直向后趴卧,部分病鸡灌服白糖水可逐渐恢复正常。发病鸡群多见桔黄色或白色带血粪便,部分病鸡群排为白色米汤样稀便,无桔红色或带血情况,晚期病鸡常因排粪不畅而使米汤样粪便滞留于泄殖腔。但也有的病鸡不表现下痢症状。有人根据肉鸡SMSC损害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将其分成A型和B型。A型发病急,死亡高峰明显,时间短。在8-16日龄,所有鸡舍的鸡只死亡率超过5%,发病不超过3天。公鸡明显易感,存活鸡只的体重差异大。发病鸡只表现所有或部分SMSC的典型体征和典型病变。可见病鸡蜷缩一团、震颤、失明、尖叫、采食垫料、共济失调、嗜睡,死鸡胸部朝下、角弓反张。典型病变包括肝淤血并伴有肝细胞坏死,胸腺萎缩,法氏囊萎缩,伴有肾脏尿酸盐沉积脱水,嗉囊内存有液态内容物,小肠末段和盲肠内存有液态内容物。B型温和,但发病时间长。现场发现多以A型发病,发病快,病程短,死亡迅速。在8-16日龄,鸡只存在较高的死亡率,发病3天以上,但死亡率在5%以下,而且发病鸡只没有A型的病变和症状。3防治措施在SMSC暴发时,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并饮用5%的 葡萄 糖水和电解多维可有效减少死亡。用 黄芪 多糖或“易速康”(主要成分为聚维酮碘溶液)等药物调节机体的免疫力,可减轻免疫抑制给鸡群带来的损害。用“舒美特”(主要成分为甲磺酸培氟沙星、盐酸沙拉沙星、黏膜修复剂等)治疗。或“百炎净”(主要成分为硫酸新霉素、粘杆菌素、替硝唑等)等控制继发感染。在鸡只生长过程中,降低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褪黑激素水平(大脑释放的1种天然激素),较高水平的褪黑激素有利于提高生长激素水平、降低低血糖症的发生率。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在田间,这种光照程序都成功地降低了SMSC的发生率。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完全预防SMSC,有时还有零星病例出现。饲养管理不当,如鸡舍过冷、过热、氨气过多、通风不良、噪声或断料、停水等造成的应激以及鼠害均可引发本病,因此应尽量减少应激,将鸡舍的温度降低0.5-1.0oC,同时降低湿度,加大通风量,增加鸡舍风速。保证持续供水、供料,防止鼠害。病鸡单独饲养。该病的发生与管理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应激的发生会加重症状。所以加强鸡舍的环境管理,避免应激的发生是预防本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分享
1
上一篇:五种僵猪的综合治疗技术 下一篇:环境因素对肉鸡育雏期的影响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