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农业肥料施用误区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5:01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2289个字,大约阅读时间6分钟

果树

施肥误区

1、施肥点离树越近越好。施肥时离树过近,结果是伤根烧根现象常常发生,效果往往不好。

2、施肥量越多越好。盲目多施肥,不根据 肥料 的种类、树势强弱、树体大小、产量多少、地力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施肥量。结果是树体营养供需不平衡,重者烧根死树,病虫滋生,轻者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平衡,只长树,不结果,结果少。

3、施肥时间按忙闲。“树需肥时无空施,人闲施肥树不需”。不是依据果树需肥时期施肥,而是根据劳力忙闲施肥。

4、施肥种类随意定。秋季施基肥,不少果农随意用化肥代替 有机肥 ,或者用未经腐熟的作物秸秆代替厩肥等农家肥,连年如此,结果是果园肥力下降,树势衰弱,产量降低,果质变劣。

5、重地下轻地上。很多果农习惯于地下施肥,对地上施肥即叶面喷肥的作用轻视或认识不清,不能做到地上地下施肥相结合,结果导致黄叶病、小叶病、缩果病、早期落叶病等生理性病害发生严重,叶片光合功能降低。

正确的施肥方法

1、施肥离树远近深浅要适宜。实际上,一般果树水平根的分布是树冠直径的2—4倍。实践证明,苹果、梨、桃、杏等果树开沟或挖穴离树干的距离在树冠垂直投影的外缘为宜,深度30—40cm,此位置果树的吸收根分布集中,养分利用率高。

2、施肥量因树因地因肥而定。无论是基肥、迟效性肥还是速效性肥,其施肥量确定的一般原则是:幼龄树低于成龄大树;未结果或初结果期的树低于盛果期的树;肥力差的园片应多于较肥沃的园片。秋施基肥时,厩肥的施入量一般每亩应不低于5000kg,优质高效的鸡粪不宜超过4000kg,长效全元素 复合肥 、微肥等宜混合于基肥中施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等化肥宜根据果树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分次施入。

3、施肥时期按树定。要根据果树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树种、品种等因素确定。农忙劳力冲突时,花钱雇人也要施肥,不能影响树体营养的要求。北方落叶果树基肥一般宜在果实采收后或采果前施入。有些地方的果农,基肥施入有在封冻前或者春季化冻后施入的习惯做法,这种做法很不科学。实践证明,采果后或果实成熟后期施入基肥,对改善果树叶片光合功能,提高果实品质和树体营养贮存水平,增强树体抗逆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错过此期施入基肥,不仅效果差,甚至起不良作用。

4、施肥种类的确定。一般要根据果树的需肥特点、肥料的种类等因素确定。果树既需要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也需要硼、铁、锌、铜等 微量元素肥料 ,这些营养元素来源于农家肥、作物秸秆、饼肥、鸡粪等有机肥,也来源于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各种复合肥等工厂生产的化肥。要做到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大量元素肥料与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才能满足不同果树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需要。克服生产中“重视氮肥、磷肥、轻视钾肥,忽视有机肥和微肥”的作法。

5、地下施肥与地上施肥相结合。地下施肥是施肥的主渠道,地上施肥即叶面喷肥直接喷布于树体,具有节资省工,养分吸收快,利用率高的优点,特别对缺铁引起的黄叶病、缺硼引起的缩果病、缺锌引起的小叶病、叶功能降低引起的早期落叶病等生理性病害效果明显。

玉米

误区一:基肥不足追(化)肥代。用优质农家肥做基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为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而化肥就不具备这个优点。“基肥不足追(化)肥代”,只能使土地越种越瘦,越种越板结。

误区二:有肥就追。在拔节前的苗期,如不根据天旱程度、墒情好坏、苗势强弱等实际情况,盲目追肥、浇水,往往使地上部的幼苗徒长,地下部的根系难以深扎,使幼苗失去蹲苗锻炼的机会,给以后植株倒伏埋下隐患。在灌浆期追肥、浇水过度,会造成玉米贪青晚熟,使玉米后期遭受霜冻。

误区三:肥多产量高。孕穗到灌浆期是需水肥最多的时期,栽培上要实行“三追肥、三浇水、三中耕”。在拔节开始后进行第一次穴追肥,并适时中耕。在孕穗开始后进行第二次追肥,并中耕。在灌浆时进行第三次穴追肥。这三次追肥总量以不超过30公斤为宜。各次追肥量可掌握前轻、中重、后轻的原则:拔节期施肥占总量的30%,孕穗期施肥占总量的60%,灌浆期施肥占总量的10%。追肥以尿素为主。

误区四:重视氮磷钾,轻视微肥。玉米对锌肥的反应很敏感。有试验表明:玉米施用锌肥,穗粒数可增加50—80粒,千粒重可增加15—30克,秃尖率减少50%左右,每亩增产8%—15%。

误区五:抽穗后用不着追肥、中耕。玉米抽穗后,有不少地块由于基肥施用不足或质量不高,追肥又已耗尽,土壤中的营养满足不了玉米的生长需要,这就急需酌施一些速效性的氮、磷肥,以防早衰,并促进灌浆和籽粒饱满,提高千粒重。这次“攻籽肥”要早施、穴施、适量施。

叶面施肥

叶面施肥,是指将营养液,按一定的剂量和浓度,喷施在植物的叶面上,起到直接或间接供给养分的作用。但叶面喷施也存在很多误区。

一、任意喷施。误认为在作物的任何生育期都可以喷施 叶面肥 。叶面喷肥是靠叶片吸收,这就要求农作物要有足够的叶面积,否则喷施的效果差,达不到目的。因此,喷肥一般应在农作物生育的中、后期进行,才能获得最大的叶面喷肥效益。

二、任意用肥。误认为任何肥料都可以做叶面肥喷施。其实不然,有些挥发性强的肥料,如氨水、碳铵等,喷施后挥发氨气,会对作物造成熏伤。另一类是某些作物禁忌肥料,如氯化钾、氯化钙等,就不宜在烟草等作物上喷施。

三、随时喷施。误认为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若雨后或清晨,叶片上有水珠或露珠时不宜喷肥,否则会降低喷施浓度,达不到浓度要求,效果差。晴天中午烈日当空忌喷,因为喷施后不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湿润状态,利用率降低。

四、浓度大效果好。严格控制施肥浓度。在适宜使用范围内,一般喷施的浓度宜低不宜高。但是,不同农作物耐肥力不同,有不同的要求;肥料种类不同,喷施的浓度也各异。浓度过低达不到喷肥效果;浓度过高,往往使叶片脱水,造成肥害。这是叶面喷肥成败的关键之一,如尿素作叶面肥使用,浓度一般为0.5%—2.0%;过磷酸钙为1%—5%;磷酸二氢钾为0.2%—0.5%;硼酸为0.1%—0.5%;钼酸胺为0.02%—0.05%;硫酸锌为0.05%—0.2%。同时要掌握苗期喷施的浓度要适当低些;生育中、后期喷施的浓度可适当高些;农作物生长正常时,浓度低些,出现脱肥缺素症时,浓度要适当高些;微量元素肥料喷施的浓度宜低些;常量元素肥料的浓度可适当高些;双子叶植物喷施的浓度要适当低些;单子叶植物喷施的浓度要适当高些。

五、加大喷施次数。错误地认为叶面喷肥的次数越多越好。全生育期短的作物,一般喷施1—2次;生育期长的可喷2—3次。根据苗情地力也可适当多喷1—2次。在同一生育期内连续喷施,每次应间隔10天左右。喷施微量元素肥料,喷施一次即可,欲要喷施第二次,间隔时间要拉长一些。

分享
1
上一篇:农忙谨防化肥中毒 下一篇:苹果树氮肥的施用技术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