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鸽痘并发鸽副伤寒病的治疗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4:51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428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1发病情况

发病童鸽在35日龄发生皮肤型鸽痘,但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50日龄就诊时,已有6000多羽童鸽发病。发病期间,畜主用镊子剥离了痂皮,并涂布碘甘油于患处,也曾用青霉素、病毒灵治疗,但效果不明显,每天都有十几羽至几十羽种鸽死亡,共残废200余羽。

2临床症状

病鸽表现精神委顿,呆立脚软,头低垂,翅膀松散下垂,食欲减少或消失:病鸽的眼睑、鼻部、嘴角、翅膀内外两侧、肛门周围和其它羽毛稀少的皮肤上,有 绿豆 至黄豆大小棕褐色至灰褐色、凹凸不平的小结节痘痂,有的皮肤上痘痂被细菌感染化脓。病鸽眼内有干酪样物质,有的单侧眼睛睁不开,个别单侧眼睛失明;患鸽肛门周围的羽毛粘有粪便,部分病鸽呼吸困难,机体衰弱以至死亡。

3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肝脏肿大呈古铜色,表面有灰白色针尖状坏死点,脾肿大,充血发红;胆囊肿大,充满大量胆汁;心肌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点,心包内积有浆液性,纤维性渗出物:特别是在十二指肠,肠壁增厚,肠绒毛膜充血肿胀,肠道内有绿色粪便,泄殖腔粘膜潮红。

4实验室检查

4.1直接涂片检查

无菌采取病鸽的肝脏、脾脏组织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见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4.2细菌培养

无菌采取病鸽的肝、脾组织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S-S琼脂平板和普通肉汤中观察(37℃温度下24h)。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生长出无色、半透明、边缘光滑、直径1~1.5mm的小菌落。S-S琼脂平板上的菌落与麦康凯平板上的菌落形态一致,且中心带有黑色。普通肉汤均匀浑浊。把两种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各作涂片,镜检均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4.3生化试验

将分离到的无色半透明菌落纯培养。取纯培养物接种于相关的生化试验培养基中培养48h,其结果是:该菌能分解麦芽糖、 葡萄 糖并产酸产气:不分解乳糖、蔗糖:硫化氢、MR阳性:尿毒酶、VP阴性,有运动性。

4.4血清学试验

无菌采取病鸽血样4份,分离血清,用鸡白痢、伤寒多价凝集抗原进行快速凝集反应,均为阴性。

5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细菌学的检查,诊断为鸽副伤寒病。

6治疗

6.1发生鸽副伤寒时,鸽舍用菌毒灭消毒剂(1∶400)或“精碘”消毒药(1∶2000),每日喷洒一次,直至无新发病的病鸽出现,再改用常规消毒(消毒时应避免喷到鸽体、 饲料 和饮水)。

6.2药敏试验

用药敏纸片法对6种药物作药敏试验,测得金霉素、甲砜霉素高敏;敌菌净中敏;青霉素、红霉素低敏;链霉素不敏感。

6.3治疗方案

6.3.1病情较重者内服金霉素,每鸽每天10~15mg。

6.3.2按0.1%的金霉素拌料,连用7d,并用5%甲砜霉素粉1∶800饮水,任其自由饮用,连用7d。另外,在饲料中添加多维素、速补14,可增加食欲和增强抗病能力。采用此治疗方案7d后,病情基本上得到控制,15d后鸽群无发病和死亡。

7小结和讨论

7.1鸽副伤寒病又称鸽 沙门氏菌病 。本病的病原体是鼠伤寒沙门氏菌哥本哈根变种。各种年龄鸽子都会感染发病,但以童鸽发病率最高,死亡率也高,是鸽子较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此病主要通过卵及消化道而感染,也可由破伤皮肤及呼吸道传染。该场发生鸽痘并发沙门氏菌感染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畜主发现鸽痘后剥离结痂,人为造成创伤,使沙门氏菌入侵而致。所以,剥离鸽痘最好等结痂成熟时,剥离后应用0.04%金霉素拌料或放入饮水中(浓度减半),以控制细菌继发感染。

7.2在鸽痘流行季节(或常发地区),要对所有的鸽只(主要是乳鸽和童鸽)进行鸽痘弱疫苗接种。接种后7、10d接种部位出现红肿和结痂,说明接种成功,否则应重新接种。同时,要对鸽舍内外喷洒灭蚊药,消灭痘病毒的传播媒介,并保持鸽舍干燥卫生,预防鸽痘的发生。

7.3鸽沙门氏菌病以垂直传播为主,但也能水平传播,因此,在防制此病上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目前预防本病尚无菌苗,因此,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鸽场和孵化场所的卫生管理,尤其要防止 种蛋 和饲料污染,严格执行消毒制度,一旦发生本病,即使病鸽经药物治愈,也会成为永久带菌者,从粪便持续排出病原菌,从而危害鸽群或通过种蛋传播,导致胚胎死亡和乳鸽发病。因此,从流行病角度讲,发生鸽沙门氏菌病时,应进行全群淘汰,消毒后及时更新发病的种鸽群,再从已确定无该病流行的种鸽场引进种蛋或种鸽,建立无菌场,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此病。

分享
1
上一篇:被动物咬伤亦会得狂犬病 下一篇:观兔粪治兔病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