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杨梅生理性病害症状及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4:02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762个字,大约阅读时间2分钟

杨梅 生理性病害即杨梅非传染性病害,由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非生物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植物病害,不能传染。

1、杨梅小叶病

杨梅小叶病是因缺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或叫缺素症。具体表现为各类枝梢生长停止提前,主梢顶部枯焦而死,在其侧部抽生短缩的丛生枝,病枝节间缩短,叶数减少,叶片短狭细小,叶面粗糙、叶肉增厚、叶质硬脆、叶脉凸起,叶柄及主脉局部褐色木栓化或纵裂。嫩叶长期不能转绿,远看焦黄色,重病树嫩叶早期焦死。病枝不易形成花芽,即使形成也量少质差,产量锐减。

防止方法:

3~4月杨梅开花抽梢期,喷洒0.2%硫酸锌水溶液。如山高水缺的地方,也可在早春或夏末秋初在树冠地面撒施硫酸锌,每株用量视树体大小为25~100克之间,并用锄头浅铲于土下。对树冠上部的小叶和枯枝适当剪去,促发新枝新叶。多施 有机肥 ,不施用过磷酸钙,可少量或隔年施用钙镁磷肥。

2、杨梅梢枯病

杨梅梢枯病是因土壤缺少有效硼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该病典型症状是:叶小、梢枯、枝丛生、不结果或很少结果。可全树发病,但更多的是半株或在若干枝条上发病,或者树冠顶部发病、四周正常。为了与缺锌的小叶病区分开来,把它称为梢枯病。杨梅因缺硼而引起的梢枯病,除了土壤缺少有效硼含量外,还与土壤pH高、有机质含量少、交换性钙钾含量高及速效磷含量高等因素有关。

红紫沙土、红紫泥土较黄泥沙土和黄红泥土发病重;土层浅的土壤较土层深的土壤发病重;坡向朝南的比朝北的发病重;春季干旱年份较多雨年份发病重;不施有机肥、多施过磷酸钙的发病重;不同品种之间的感病程度按荸荠种<水晶种<早大种<迟大种的顺序递增。

防治方法:

种植抗梢枯病强的荸荠种等品种,增施有机 肥料 在施用磷肥、钾肥时,配合施入硼肥,防止增磷、钾而致缺硼的弊端。 喷施硼砂溶液或土壤施用硼砂。喷施硼砂溶液浓度以0.2%为宜,并加入2倍于硼砂重量的尿素,以喷湿树冠为度;土施时应视树体大小,每株用硼砂50~100克,加入100~300克尿素混用,在树冠外围滴水线附近开沟施入。

杨梅费侵染性病害,虽然不会传染,但会造成 杨梅树 减产或绝产,影响产量,所以大家也不能小觑其危害,加强防治才能高产增收。

分享
1
上一篇:杨梅种植的育苗方法 下一篇:杨梅的嫁接技术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