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草鱼烂鳃、肠炎、赤皮久治不愈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3:56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484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草鱼 常见的疾病有烂鳃、肠炎、赤皮俗称草鱼的“老三病”,这三种疾病均是细菌感染所致。某些草鱼养殖地区这三种疾病频频发生久治不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老三病”又该如何防治呢?

一、病例及发病过程

位于湖南省安乡县的一口36亩鱼池,一龄草鱼发生了烂鳃病、赤皮病后大量死亡;在多种灭菌药多次全池泼洒下和多种内服杀菌药反复投喂后仍然不能完全控制住病情,草鱼 (包括少量白鲢) 持续性死亡造成了50%以上的草鱼死亡。调查发现发病鱼池为一老塘口,2024年冬季进行了清淤。2024年放养规格在50~100克/尾的一龄草鱼种1872千克,约24900尾,同时搭养少量的白鲢、部分花鲢及500千克左右、规格为50克/尾的湘云鲫。2024年4月27日之后每天死亡草鱼十几尾到三十余尾;同时在池塘下风口能见到少数草鱼体色发黑、靠岸独游,有的表皮有出血腐烂现象。5月1日对草鱼病鱼样本进行了检测:大多数鳃丝腐烂严重并带有大量淤泥,有的个体同时表皮发红出血 (表皮下肌肉正常) ,少数个体肠道发红但并不严重。镜检鳃片鳃丝红肿严重,有的鳃丝红肿膨胀成球形,偶见少量指环虫,未见车轮虫、斜管虫等。 水质检测 pH在7.8左右,氨氮在1.0~1.2毫克/升,亚硝酸盐氮在0.1毫克/升以下。结论是细菌性烂鳃病是导致草鱼死亡的主要病因,部分个体伴有细菌性皮肤出血病,极少数还有轻微的肠炎病。

二、治疗过程

5月1日全池遍洒8%含量的二氧化氯泡腾片,总用药量12千克 (水深计1.6米) ;2日全池泼洒过磷酸钙 (加水溶解) 150千克以降低池水氨氮含量。用药后草鱼死亡略有减少但一直没有停止。5月12日对病鱼样本再次检测症状与上次检测基本一致。全池泼洒戊二醛、苯扎溴铵 (1∶1) 合剂,用药量按500毫升/ (亩·米) 计算;同时投喂药饵:每千克 饲料 加入三黄粉4克、维生素C2克、恩诺沙星3克连喂3天。5月15-19日草鱼死亡明显减少。到了20日之后草鱼死亡再次大幅度增加,有时每天死亡草鱼 (包括少数白鲢) 50~80余尾。5月26日再次对池水进行检测:氨氮在0.5毫克/升以下,亚硝酸氮在0.05~0.1毫克/升。肉眼可见水面上有大量浮膜、胶状物、气泡等;水体浓稠、呈灰褐色。同日放出部分池水将水深降低到1米左右,全池泼洒生 石灰 水,5月31日全池泼洒50%含量的聚维酮碘5500毫升,同时投喂药饵:每千克饲料加入三黄粉4克、氟苯尼考3克、维生素K32克连喂3天。用药后的第二天即6月1日,靠岸独游的病鱼完全消失死亡基本停止。

三、结果与分析

从以上防治过程来看二氧化氯、聚维酮碘、戊二醛、苯扎溴铵等都是防治草鱼“老三病”的常见外用药物;三黄粉、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维生素K3等是防治草鱼“老三病”的常用内服药品。一般情况下“外用”加“内服”草鱼“老三病”是不难被治愈的。然而本案例中草鱼“老三病”是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其主要原因是水质恶化 (生物毒素引发的) 。导致池塘水质恶化的物质除了氨氮、亚硝酸氮、硫化氢等外,还有鱼类代谢废物、生物毒素等。当鱼类代谢废物、生物毒素量较大时就会与水体中的悬浮有机物结合起来形成大量的胶体状物质,这些胶状物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大量吸附施入水体中的多种药物,从而大大降低这些物质的有效浓度影响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另外鱼类的代谢废物等具有很强的毒副作用,能直接毒害鱼类使鱼类体质虚弱、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病原微生物等,因此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药效一过去,草鱼就会很快再次感染病原体而发病。目前针对代谢废物、生物毒素等尚没有很好的检测手段,只能通过观测池水颜色、黏稠度、水面浮膜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降低池水中的鱼类代谢废物、生物毒素的最好方法是换水,在没有换水条件下全池泼洒生石灰水也是很有效的方法。生石灰具有很强的沉淀作用能将胶体物质大量沉入水底。当池水碱性过大、不能使用生石灰时可用硫酸铝吸附沉淀水体中过量的有机物。因此治疗草鱼“老三病”首先要调水,只有将水质调好后再去用药才能彻底治愈鱼病。

普通的细菌性鱼病在多次用药下仍然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情况并不罕见;其主要根源是池水老化甚至恶化。彻底换水或定期更换池水是确保良好水质的最有效办法。因此我国目前池塘养鱼疾病多、发病率高、病情反复发作的原因是养殖区由于水利设施的破坏、老化及环境污染、没有良好的水源导致的。因此养殖户想养殖健康的鱼必须得有良好的水体条件。

分享
1
上一篇:农村电商如何做?这5点至关重要 下一篇:秋季树木大面积死亡什么原因,如何防治?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