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返乡青年用刺梨产业托起贫困村致富梦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3:55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412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聂德友,盘州市盘江镇盘江天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在回乡创业之前,他身家上亿。如今,回归家乡贾西村,每天清晨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天富刺梨园“巡查”,偶有疲累,但是始终不改初心。“每天来园区转一转,看看他们对刺梨种植技术的掌握情况,遇到不懂的我就给他们讲解一下。”聂德友说。站在园区的观光台上,红艳艳的凤仙 透骨草 花开正艳,绿油油的刺梨挂满枝头,聂德友望着满山做工的人们有说有笑,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贾西村,曾位于国家贫困村之列,祖祖辈辈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玉米和土豆,每亩的年收入不足400元。聂德友的回归让这个贫穷落后的村庄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早年,聂德友一直在做煤炭生意,积累了一定的资产。产业面临转型,他辗转考察了十多个国家,试图将生意扩展到国外。在看到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刺梨产业发展模式后,聂德友毅然决定回国发展。“别人种植刺梨能带动村民富起来,企业也能盈利,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聂德友想着。

下定决心要种植刺梨的聂德友首先想到的,就是曾经养他育他的贾西村。“既然我先富了起来,现在有经济能力了,有机会就该回乡带着乡亲们发展。”聂德友说。
2013年8月,聂德友正式返乡创业,牵头成立了盘江天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标准化种植、精细化管理、规模化发展、一体化经营的思路,大力实施刺梨产业。“和乡亲们开了三晚上的会,终于说服他们种植刺梨了。”聂德友回忆说。
争取到了乡亲们的同意后,聂德友花了80万元给给村民们买了 刺梨苗 ,让村民们栽下去,果实成熟后由聂德友统一回收。然而,没想到,到了春耕时节,村民们撵着耕牛将这80万的苗给连根拔起。“他们那时候大概还不能接受种植刺梨不种植传统农作物的做法,觉得种刺梨没保障。”聂德友虽然气愤,但也对村民们的做法表示理解。
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放弃。有了此次经历后,聂德友想到了寻求当地镇政府的帮助,让政府来动员村民们种植刺梨。
了解到聂德友的想法后,当地政府十分支持,并组建了7个工作队到村里给村民们做工作,历经3个月,聂德友想法终于得到了实现。“当时流转了贾西和海坝两个村的1.3万余亩土地种植刺梨,先付钱后用地,一共花了450多万的租金,工资也支付了上百万元出去。”聂德友说。
边种植刺梨的同时,聂德友又自掏腰包,花了30多万元修通了村里的产业路,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们的出行。
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渐渐地,村民们加入其中。“不让我们吃亏,修通了路,还让我们在家门口就有工资收入,就连我这个快进坟里的老人他也给安排了个工作岗位,这样的老板也只有他了。”村里71岁的老人刘福香说。
2024年,恰逢六盘水市大力推广“三变”改革,聂德友积极转变思路,鼓励村民们以土地资源“活化”入股,村集体资产“量化”入股,惠农资金也以村集体集中入股经营的方式变成股金,全村老少都成了大大小小的“股东”,除了有每亩土地400元的保底分红外,合作社产生效益后,社员们还可以进行二次分红。漫山遍野的刺梨从“别人家的生意”变成“自己家的买卖”,村民们的生产积极性更高。
目前,在天富刺梨产业园区里,已经种植了刺梨3.1万亩,除了贾西、海坝两村外,产业还覆盖了茅坪、长地、打牛山等6个村3498户9446人,其中贫困户423户842人,并提供了大量的用工岗位,吸纳了上百名从江浙等地回乡到园区打工的村民,“现在,园区员工工资月支出60万元,可以说,只要参与了刺梨产业的村民全都能脱贫。”聂德友自豪地说,去年257户贫困户685人脱贫,今年贫困户可以全部“摘帽”。
除了种植刺梨,聂德友还在林下套种2300亩地参、2000亩 鱼腥草 、300亩凤仙透骨草等 中药材 ,360箱蜜蜂纷纷“筑巢”采食刺梨花、中药花,增收渠道不断拓宽,绿色红利也不断释放。
“去年,我一个人在合作社上班就有1万多元的收入,今年我的妻子也来园区上班了,两个人的收入加起来能突破3万元,再加上年底进行分红,能脱贫了。我相信,在理事长的带领下,我们的生活会越过越红火。”在园区里务工的贾西村贫困户瞿加雨开心地说。

分享
1
上一篇:做养鱼高手,只须这四个字! 下一篇:中药材薄荷用于盆栽种植的方法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