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枣树蛀果害虫枣绮夜蛾、黄斑蝽象的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3:55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377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枣树主要的蛀果害虫有两种:枣绮夜蛾和黄斑蝽象,枣绮夜蛾的幼虫危害枣花和枣果,黄斑蝽象的若虫和成虫刺吸果实和嫩梢的汁液。这两种主要蛀果害虫对枣树的产量及品质影响极大。

一、枣绮夜蛾

枣绮夜蛾分布在河北、河南、甘肃、山东、浙江等枣产区并给当地造成严重危害,主要危害枣树的花、幼果和嫩叶。在枣果实生长期幼虫可吐丝缠绕果柄、蛀食枣果使被害果实逐渐枯干。

1、枣绮夜蛾的形态特征

枣绮夜蛾卵球形,初产时白色。半透明,近孵化时呈淡红色且上部色深下部色浅孵化前呈暗红色。枣绮夜蛾的蛹长6~7、mm,刚羽化的蛹头胸腹面鲜绿色背面黄绿色;羽化时全体黄褐色。初龄幼虫黄白色胴部疏布白色原生刚毛,臀板黑色有光泽。老熟幼虫体长10~14、mm为淡黄绿色,同枣花颜色相近;幼虫发育成熟时胴部各节有3个紫红色斑块构成色带。刚蜕皮的老龄幼虫全体鲜绿色带纹黄白色,背线深绿疏布白色长毛;幼虫受惊时吐丝下垂。成虫为褐色小蛾子,体长约5、mm、展翅约15、mm;成虫静止时近正三角形;前翅3条色带两边的褐色中间的灰白色,在灰色带的两边各有1条白线;后翅淡褐色缘毛淡紫红色。雌蛾同雄蛾相比个体略大雌蛾腹部末端圆雄蛾末端尖。

2、枣绮夜蛾的生态习性

枣绮夜蛾在河南地区1年2代均以老熟幼虫在树干皮缝或树洞内作茧化蛹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白天多静伏叶丛避光处夜间活跃。枣绮夜蛾的成虫有趋光性。卵多散产在花梗杈间少数产于叶柄基部,1只雌蛾产卵百粒左右成虫寿命10~15、d。幼虫孵化后喜食蜜液及花部器官,尤喜啃食花盘进而吐丝,把花序围成一团藏于花序中取食,枣的盛花期亦是该虫为害的高峰期。当花期过后便蛀食幼果一般一头幼虫在发育期内可啃食幼果6~8个,且有蛀大果的习性所以即便是虫口密度不很大时减产亦重,因为被害的果多是发育较好的头棚枣。

3、枣绮夜蛾的防治方法

一是人工防治。幼虫老熟时在枣干上绑草绳,诱其化蛹集中焚烧;或在休眠期刮除枣树粗裂翘皮消灭越冬蛹。

二是生物防治。幼虫发生期喷苏云金杆菌0.5亿/ml菌液杀死害虫。

三是化学防治。5月下旬喷洒50%敌敌畏800倍液、50%杀螟丹1、000倍液或50%***1、000倍液杀灭幼虫。

二、黄斑蝽象

黄斑蝽象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浙江等省区的枣产区。若虫和成虫刺吸果实和嫩梢的汁液导致果实畸形发育,有时将病菌带入果内诱发病害。枣被蝽象叮后果面出现圆形黑点,诱发缩果病及炭疽病,对枣的产量及品质影响较大。

1、黄斑蝽象的形态特征

黄斑蝽象卵黄色圆筒状。若虫无翅胸腹部有许多红、黄、黑三色相间的横纹。成虫扁平背灰黑色腹灰黄色且具多数黄斑点,体长18~23、mm、宽8~11、mm、触角黑色。成虫有假死性有臭气排出,所以该虫又名“臭虫”。

2、黄斑蝽象的生态习性

黄斑蝽象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洞、草堆内越冬。翌年5月越冬虫开始活动,6月交尾产卵、7月现若虫、8月羽化成虫。该虫白天在温暖向阳处活动夜晚则在背风处避寒。5月该虫开始陆续飞到枣树嫩枝上吸取汁液,成虫具有趋光性且飞翔能力较强。进入6月份雌雄成虫开始在白天交尾产卵,一般在交尾后4、d左右产卵,卵多产在枣树树冠的外围,枣吊梢部叶片背面。初孵若虫在卵壳周围静伏不动,受惊后分散危害。初孵若虫不取食但随着生长食量渐增,成虫羽化后食量更加频繁,对枣果的危害也逐渐加重。该虫孵化率的高低与外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天气温度达到20℃以上、相对湿度在70%左右,孵化率可达100%;夏季若遇到连绵阴雨的天气易引发虫卵的霉变,造成孵化率下降若虫死亡率升高。

3、黄斑蝽象的防治方法

一是人工防治。人工摘卵块捕杀越冬成虫;利用成虫趋光性的特性用灯光诱杀。

二是化学防治。成虫及若虫发生期喷洒50%甲胺磷1、500倍液或2.5%灭扫利6、000倍液效果良好。

三是药物熏杀。冬季在枣园内用50%辛硫磷或80%敌敌畏及其它烟雾 杀虫剂 与锯末混合点燃进行熏杀。

鉴于这两种蛀果害虫对枣树的产量和品质产生的影响较大,因此枣农门应当引起注意做好害虫防治工作。

分享
1
上一篇:如何从种公、母猪饲养管理中提高猪场经济效益? 下一篇:秋茬蔬菜白露管理技术要点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