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施肥误区及节肥增效的措施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3:50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3011个字,大约阅读时间8分钟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定期施肥以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以达到丰产增收的效果。在众多肥料种类中化肥是人们最常使用的一种肥料,因此在化肥在农业施用上也存在许多误区,如过量施肥、盲目施肥、 肥料利用率 下降,造成土壤质量退化、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

1、化肥使用的现状

1.1化肥用量不断提高、过量施用现象较为突出

化肥大量乃至过量投入造成肥料施用效果逐渐下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氮肥农学效率、(每kg纯氮净增产量)、分别从20世纪80年代的20、kg左右下降到21世纪初的10.4kg、8.0kg和9.8kg;磷、钾肥的增产效率也呈现类似下降趋势。化肥的增产量远不及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幅度且部分高肥力田块已出现施肥不增产甚至减产的现象。过量投入的化肥因不能得到充分吸收利用导致大量流失或被固定在土壤中,不仅浪费了肥料资源、增加了生产成本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耕地质量退化。

1.2 有机肥 施用不断减少导致土壤质量退化

80年代以前有机肥一直占据肥料的主导地位,而后随着化肥工业发展及化肥的推广化肥以其在肥效、施用方面与有机肥的比较优势为众多农民所偏爱,在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的同时有机肥施用量则急剧下降,许多农民完全忽视了有机肥在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化肥连年大量施用加剧了土壤酸化、盐渍化、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从而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差、微生物群落改变,对农作物生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大量的粪便、秸秆等有机肥资源由于得不到利用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

1.3、施肥结构不合理导致养分投入比例失调

一是有机肥与化肥投入比例失调。化肥养分的单一性无法弥补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的亏缺,化肥高含量中量元素无法得到有效补充。二是化肥投入养分比例失调。重氮轻钾、重大量元素轻中微量元素、过量偏施氮肥现象尤为突出。由于施肥结构不合理导致养分供应不平衡,从而影响了肥效的发挥和作物的健壮生长。

1.4、施用方法不科学、施用时机不适宜

在生产中存在一下几个不合理施肥现象:一是不能根据肥料的特性选择适宜的施肥方法,如氮肥撒施、磷钾肥表施、有机肥生施等;二是不能根据土壤性状特点选择适应的施肥方式,如砂质土壤基肥比例过重等;三是不能根据作物的营养特点和生长状况确定适宜的施肥时机和数量,一次性施肥现象仍然较为普遍。不合理施肥使得肥料利用率不高、肥效低下,甚至给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2、节肥增效途径与分析

针对当前施肥存在的上述突出问题,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到2024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以遏制盲目、过量施肥对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要实现上述目标就要从施肥的各个环节入手,如调整施肥结构、优化肥料资源配置、改进施肥方法,融合农机农艺措施从而提高肥料施用效率。

2.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协调养分供应

施肥过量是我国肥料利用效率低的最主要原因。在氮肥用量小于4kg/667m时水稻、小麦和玉米的 氮肥利用率 分别为49.0%、55.4%和40.2%,当氮肥用量大于16kg/667m时水稻、小麦和玉米的氮肥利用率分别降至15.0%、11.3%和14.4%,所以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三大作物氮肥利用率均在逐渐下降。测土配方施肥能针对土壤养分供应状况、作物需肥规律、肥料肥效特点确定适宜的施肥用量、养分比例、施用方法,实现节肥增产增效。据遂平县土肥站2006~2024年调查统计,测土配方施肥较农民习惯施肥平均增产32.81kg/667m,节肥、(折纯)、1.15kg/667m。

2.1.1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有机肥富含有机质具有养分齐全、肥效持久、改善土壤性状的优点,化肥与农家肥配合施用缓急相济、优势互补,起到补充中微量营养元素,培肥地力、减少化肥损失,提高作物抗逆性、改善品质、减轻环境污染的作用。有机肥的替代作用还可以减少一部分化肥用量。有机肥施用量以维持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降低为原则,并根据农家肥品种、腐殖化系数、土壤有机质矿化率以及秸秆还田情况等来确定。

2.1.2减过控多增缺、优化施肥结构

针对当前全县氮肥用量偏大、土壤有效钾普遍缺乏、速效磷稳步上升、部分中微量元素含量较低的状况,应遵循减过控多增缺的施肥原则,优化施肥结构。根据全县各施肥分区耕地土壤及其养分含量状况、生产水平、作物布局及肥料效应制定相应的施肥配方。针对汝河流域潮土、泥砂质黄褐土区保肥能力差、严重缺钾的状况,应采取稳氮增钾补微施肥策略;对于土壤肥力较高、生产条件好、化肥用量大的中东部平原区,应采取减氮稳磷增钾补微措施,对于西部岗、丘低产区应注重地力的培肥,充分利用养殖业有机肥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加有机肥施用量。

2.1.3改进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

选择适宜的肥料、适宜用量、适宜施肥时期、适宜施肥位置是IFA提出的4项平衡施肥原则。改进施肥方法就是要根据作物阶段营养特点、肥料的特性、土壤的保肥性能、作物生长状况确定适宜的施肥方式、基追比例、追肥时期以及肥料的施用位置和方法,使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都能得到所需养分的有效供应、减少养分固定与损失、提高利用率。在生产上要坚持氮肥深施、磷肥集中分层施、钾肥分层早施、缓效有机肥腐熟基施,融合农机农艺措施,推广机械深施和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

2.2推进新型肥料的生产应用实现节肥增效

新型肥料是针对常规肥料在肥效、功能方面存在的不足,采用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艺生产,这一类肥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业研究和推广部门要做好新型肥料在肥效、安全和施用技术方面的研究与示范并加快新型肥料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以缓解盲目施肥给生态环境、肥料资源所造成的压力。

2.2.1缓 控释肥

通过包裹包膜、微溶变性、添加缓释剂等手段延缓或控制肥料的释放速率,减少肥料固定与损失。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缓控释肥料具有明显的增产、节肥、省工、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作用。

2.2.2微 生物肥

通过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固定气态氮素、解析土壤无效态磷钾、加速有机物质腐解等作用,改善土壤环境与养分状况。施用根瘤菌、固氮菌可使大豆、花生增产率达10%以上,施用复合菌肥一般可使农作物增产10%以上,施用硅酸盐细菌菌剂可使作物增产5%~10%。

2.2.3水溶性肥料

它是一类可以迅速完全溶解于水的多元 复合肥 料,其养分更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为叶面喷施、灌溉施肥等高效施肥技术应用提供了保证。通过水肥一体化施用,达到省水、省肥、省工、高产、高效的作用。

2.2.4土壤调理剂

通过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状况,优化作物赖以生活的土壤环境。

2.3融合农机农艺措施,创新施肥技术

2.3.1机械化深施肥技术

是指使用农业机械在耕翻、播种和作物生长中期将化肥按农艺要求的种类、数量和化肥位置效应施于土壤表层以下一定的深度。机械化深施可以起到减少化肥损失、提高化肥利用率、节省成本、增加效益的作用。据试验玉米种肥同播可提高氮肥利用率15%左右并增产10%左右。

2.3.2水肥一体化技术

是将肥料溶液通过专用施肥器输入输水压力管道,混合稀释后以较小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一次完成灌溉、施肥两项作业。可根据作物生长需求精确地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灵活掌握灌施时间,从而大大提高水肥利用率。与传统灌溉、施肥方法相比蔬菜节水30%~35%、节肥40%~45%、增产15%~22%;果园节水40%、节肥30%、增产9%~15%。

2.3.3添加腐熟剂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

添加秸秆腐熟剂:通过机械粉碎翻压能加快秸秆腐解提高还田效果,秸秆分解产生磷、钾等养分还田从而节省了化肥投入,腐殖化合成的腐殖质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地力培肥、增强植物抗逆性具有重要作用。一般还田秸秆200kg/667m可以少施20%的磷肥和钾肥,节省化肥投入15元/667m。

2.3.4沼渣沼液施用技术

沼液和沼渣是有机物料在沼气池经厌氧发酵后产生的废渣废液,含有丰富的矿质营养、腐殖酸、未完全分解的有机物料和微生物菌体,是一种优质、安全、高效的有机肥料。沼渣可作基肥底施或沟施,沼液作为追肥兑水浇施或冲施,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2.4改进耕作方式,调整种植结构

一是通过土壤深耕深松、秸秆机械翻压、覆盖还田等耕作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效率;二是通过不同作物或品种间的合理轮作、间作、套种,利用作物间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差异对土壤养分进行调节、协调土壤养分平衡、减少化肥使用量,如粮菜轮作、粮豆轮作等;三是优化种植结构适当扩大耐瘠薄耐旱小杂粮、固氮豆科作物的种植面积;四是选用水、肥利用系数高的高产优良品种从而达到节省肥料的作用。

总而言之施用化肥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并辅以施用其他肥料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分享
1
上一篇:秋季养羊应该多注意什么?秋季养羊的常见误区及应对措施介绍 下一篇:花盆不透气怎么办?花盆透气小窍门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