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鱼类运输过程中影响存活率的因素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3:43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2196个字,大约阅读时间6分钟

卖鱼季随着冬季一起来临了,养殖户开心之余也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那就是活鱼运输。只有确保较高的存活率才能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死亡率高则会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因此活鱼运输中养殖户要注意哪些点?了解影响存活率的因素才能提高存活率。运输中存活率是由多方面相互影响的,主要有运鱼水体的理化因子、运鱼的 工具 、运输方法、运输时间、管理水平及鱼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状态等。在活鱼运输中鱼受到外界因素的各种不良刺激作用而产生应激反应,致使其存活率降低。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应全面考虑这些影响因子。

水温

水温是影响活鱼运输存活率的重要环境因子。水的饱和溶解氧含量以及氧的溶解速度与水温成反比,即水温越低饱和溶氧越高溶氧速度越快。实验表明二龄鲢、鳙与草鱼在夏季和冬季的耗氧率分别为161~264毫克/(千克.小时)和12~37毫克/(千克.小时)相差5~10倍。耗氧率加快的结果是代谢排泄物,如粪便、二氧化碳、氨等相应增加,造成微生物对有机物分解加快,使运输水体缺氧和水质恶化。

另一方面在较高温度下,温水性鱼类的活动能力增强,尤其是性情活泼的鲢、草鱼等,往往会跳跃、急剧冲撞易受伤。因此水温越高对运输越不利,所以在适当低温下运输可以提高存活率。但运输水温过低易造成鱼体冻伤甚至冻死。运输鲤科鱼类最适水温为5~10℃。在南方以15℃以下为宜,一般不超过25℃。运输过程中水温急剧变化,运输开始装鱼或运输结束放样温度差过大的时候,都会降低存活率。

溶解氧

提高活鱼运输存活率和效率的关键之一是水质,其中溶解氧最为重要。鱼类耗氧率依种类、规格及温度等不同而各异,例如在水温27℃时,鲢夏花耗氧率为620毫克/(千克.小时),而鳙夏花在同样条件下为43毫克/(千克.小时)。因此鳙的耐运能力比鲢强。又如乌鳢、斑鳢、革胡子鲇等鱼类的鳃上具有辅助呼吸器官,黄鳝、鳗鲡可利用皮肤辅助呼吸,其耐低氧能力较强,因此这些鱼类的耐运力也大大提高。

同一种类的鱼因规格不同其耗氧率也不同。个体越小,单位体重的耗氧率越大。例如,当年鲤(12~15厘米)耗氧率为120毫克/(千克.小时),体重320~350克的鲤,耗氧率为65毫克/(千克.小时),体重500~700克的鲤,耗氧率为45毫克/(千克.小时)。

海水鱼对溶氧的摄食能力较淡水鱼弱,故溶解氧含量较低时更易死亡。鱼类对纯氧的利用效率比空气要高得多,相同运输条件下用纯氧代替空气,可使淡水鱼的运输存活时间延长20~72小时。

其他理化因子

影响活鱼运输效率的理化因子有溶解氧、水温、二氧化碳、pH、氨氮和有机物等。

在运输过程中,鱼类呼吸不断排出二氧化碳并在水中积累,从而影响鱼类生存。在开放式的容器中,水中的二氧化碳会溢出水面,所以水中二氧化碳的积累不会达到危及鱼类生存的浓度。但在封闭式运输容器(如塑料袋、塑料桶、 橡胶 袋)中,二氧化碳则无法向外扩散,随着运输时间延长,水中二氧化碳会积累到较高的浓度,引起鱼类麻醉甚至死亡。

二氧化碳对鱼类的危害浓度为100毫克/升以上。当水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这一浓度时,即使此时水中溶氧度达饱和或过饱和状态,鱼类还是可能死亡。亲鱼的死亡并不是由于缺氧,主要是由于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对鱼的麻痹作用所造成的。对于封闭式活鱼运输,控制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时提高运输存活率的关键。

为了防止发生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排泄物(包括氨等)对鱼类的毒害,往往采用降低水温、向水中添加缓冲剂以调节水中pH、加入天然沸石或活性炭吸附等方法,以减少水中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积累,也可使含二氧化碳的水通过微孔半透膜,然后用Ca(OH)2吸收,去除水中的二氧化碳。淡水鱼适宜的pH为6.5~8.5,海水鱼为7.5~8.5。水质过酸或过碱都会对鱼造成伤害,过酸的水可使鱼类血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升高,削弱其载氧能力,造成鱼的缺氧,碱性过强的水会腐蚀鱼的鳃组织和表皮组织。

在运输过程中,鱼体脱落的黏液、剥离的组织碎片等悬浊物易附着于鳃上,影响气体交换的面积,使鱼摄氧困难。悬浊物的存在还易滋生微生物、使水中溶氧含量减少,导致鱼的生存环境恶化。过滤可有效地除去水中的悬浊物。

长途运输时一般采用闭合式循环过滤水槽、水箱或使用开放式循环水以保持运输水体的清洁。短途运输中在运输途中常采取水的措施。鱼的排泄物污染水质,使水中氨氮、有机物等含量升高,耗氧作用增大,从此引起鱼类死亡,一般可通过运输前停喂 饲料 和暂养等方式使其先排空而减少运输过程中排泄物的排出量。运输中鱼的死亡大多是由于上述几个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在封闭式的重阳运输中,由于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pH较低(7以上),溶氧也较高(20毫克/升以上),所以一般不会发生鱼类氨中毒。

运输用水必须选择水质清新、含有机质和浮游生物较少、中性或弱碱性、不含有毒物质的水。通常,澄清、无污染的和水、湖水及水库水宜作为运输用水,养殖池的水较肥,一般不宜采用。井水含氧量较低,宜先注入水池经2~3天自然曝气或用充气泵增氧后再使用。自来水一般含有余氧,含氧量达0.25~0.3毫克/升,会引起鱼苗死亡,故若采用自来水需先进行去氯处理。去氯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自来水注入大容器内曝气2~3天,或是向水中充气,使水中余氯逸出;二是每100千克水中加入市售硫代硫酸钠钠 0.63克,使水中含氯量降至0.1毫克/升的安全浓度。

鱼的体质

鱼的体质与运输存活率也有很大关系,体质瘦弱和有伤病的鱼,忍耐低氧能力差经不起长途运输,因此在运输前要加强饲养管理,使鱼的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在生产上还经常采取运输前拉网锻炼的方式以增强鱼体对应激原的抵抗力和适应力,提高运输存活率。预先经过锻炼的鱼,其肌肉结实,鳞片紧凑,体表无多余黏液,肠道内粪便也基本排空,运输途中其代谢排泄物少,耗氧率低,对劣质水体忍耐力强,运输存活率明显提高。

食用鱼 及亲鱼的锻炼是在运输前3~4天停止投饵,并经过拉网锻炼或者暂养。要注意的是鱼苗体内储存能量少,不宜锻炼。此外大口鲇、胡子鲇属的鱼苗、鱼种若在网箱内吊养,会因为饥饿而互相咬伤,受伤后易感染病菌而死亡,故此类鱼也不宜锻炼,只需在运输前3~4小时停食即可。

以上是影响活鱼运输的因素,因此养殖户在运输前要注意到这些因素,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才能提高存活率,从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分享
1
上一篇:秋葵怎么种植?秋葵高产种植技术 下一篇:新建龙虾塘在什么时候进行比较好?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