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川芎地膜覆盖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3:43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392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如今, 中草药种植 已经成为了当下农民致富的又一个热门项目种类,很多农民朋友利用自己当地的种植优势进行中草药种植,比如柴胡、 板蓝根 、三七等等。下面 小编主要为大家介绍川芎的 栽培技术 要点!

一、川芎生物特性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以干燥根茎入药,生药称川芎。含 阿魏 酸、川芎嗪、4-羟基-3-丁基内酯、大黄酚、瑟丹酸、川芎内酯等有效成分。川芎味辛,性温,有活血行气、散风止痛的功效。主治头晕头痛、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经闭腹痛、感冒风寒、风湿痹痛及冠心病、心绞痛等症。

二、 栽培技术

1、整地施肥

川芎不宜连作,栽培地块应避开积水洼地,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田块。前作收后进行深耕细整,开沟作畦,畦宽1m,畦高可略高于地面或与地面持平。畦间距30cm。用腐熟的堆厩肥作基肥,肥源充足的最好先施,结合整地翻入土中, 肥料 少的可施于畦面,并混入土中。一般每亩2-3吨左右。也可用 复合肥 、磷肥撒入畦面。

2、覆膜

覆膜于春季3月中旬土壤解冻后进行,在整好的畦上铺膜,1m宽的畦可采用1.2m规格的地膜,可半膜或全膜覆盖。每亩地膜用量4-6kg。

3 选种

川芎繁殖可用小川芎栽种,亦可用“苓子”繁殖,通常采用苓子栽种。苓子即将茎秆取中间有一节盘的部位割成长3-4cm的短节。一般茎秆中部和中下部苓子较好,栽后发苗多,长势旺,产量高;茎秆上部苓子较纤细,节盘不突出,栽后发苗少,最好不用。

4 栽种

一般在3月15-25日开始,在覆好地膜的畦面上挖窝点种。株距20cm,行距40cm。窝深3-5cm,每窝点苓子或苓种一个,过小的可栽植2个。栽时苓子平放沟内,芽向上按入土中,使其与土壤接触,栽后用堆肥或土粪掩盖苓子,然后覆土。每畦栽种3行,亩用苓子75-100kg,约8000-10000株。

5 田间管理

(1)放苗 放苗是地膜川芎栽培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幼苗发芽露土后要及时放苗,若放苗过迟,会因温度过高而造成烧苗。放苗时注意开口不要太大,以幼苗全部出来为宜。然后小心将幼苗扶出,四周壅土压实,避免漏风。时间在清晨或傍晚为宜,要多放几次,边出边放。

(2)补苗 放苗后1周左右,要进行补苗,将预留好的种籽移栽于缺苗处。

(3)中耕除草 采用全膜覆盖的可不除草。半膜覆盖的在5月中旬对空行进行除草。除草时只能浅松表土,以免伤根。

(4)追肥 对基肥充足的可不追肥。欠肥的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以沤好的人畜粪水和腐熟饼肥为主,可适量加入速效氮磷钾肥或在叶面喷洒磷酸氢二钾。

(5)病虫害防治

1白粉病:在夏秋季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产生近圆形的白粉状霉斑,逐渐扩大为大斑,布满灰白色粉状物,最后使整个叶片如涂上了一层白粉,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 :收获后清除田园,消灭病残体;发病前用46%石硫合剂200-3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25%粉锈灵1000倍液防治,10天1次,连喷2-3次。

2川芎茎节蛾:以幼虫为害川芎茎秆,一般一年4代,幼虫从心叶或鞘处蛀入茎秆,咬食节盘,造成“通秆”。川芎茎节蛾属鳞翅目。成虫体长5-7毫米,灰褐色;前翅白色,后翅灰褐色。卵小,圆形,初产时白色,逐渐变成乳白色。

防治方法:育苓阶段用50%辛硫磷1000倍液,喷杀第一、二代的老熟幼虫;川芎收获后及时深耕,使幼虫和蛹不能正常发育;育苓阶段可用80%***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

三、采收及加工

地膜川芎当年即可采挖。一般10月中、下旬当茎节显著膨大,略带紫褐色时为收获适期,选阴天或晴天露水干后收获。收获时挖起全株,割下根茎,抖掉泥土,进行晾晒,干后放入竹笼内抖撞,去除泥土及须根,以做药用。

四、留种技术

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地上茎秆,取中间或中下部有节盘的部位割成长3-4cm的短节作为苓子,即为种子,一般每根秆割2-3节。茎秆中部和中下部苓子较好,栽后发苗多,长势旺,产量高;茎秆上部苓子较细,节盘不突出,栽后发苗少,最好不用。割下的苓子贮存于室外墙脚或室内(需温度低)。贮存时铺一层苓子上覆一层土,厚度将苓子盖严为宜,一般堆层高1m左右,然后将上部即四周用土雍严实。贮存时应防止温度过高导致其过早发芽、腐烂或温度过低冻伤。

关于川芎地膜覆盖丰产栽培技术要点,今天就说到这,对中草药种植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关注!

分享
1
上一篇: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你一定要知道! 下一篇:高锰酸钾在养鸡中的正确使用方法你知道吗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