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网> 技术 >正文

冬季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发布时间:2024-10-26 09:43:40 来源:农资网 编辑:郑钦文 本文有1474个字,大约阅读时间4分钟

冬季来临天气越来越冷,蛋鸡的产蛋量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因此蛋鸡的产蛋量也成了养殖户门最关心的问题,那么在冬季我们要如何对蛋鸡进行管理呢?

一、蛋鸡冬季饲养管理必须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1、保温和通风

最适宜温度是 16-21℃,温度低于5℃,产蛋率就会下降,如果低于0℃,产蛋率就会严重下降,甚至停产。

温度过低对鸡体的影响:

(1)寒冷的刺激本身是一种强力的刺激,会造成鸡群的内分泌紊乱,生产功能收到严重影响,从而导致产蛋下降。

(2)冷空气的刺激会诱发呼吸道病,如:流行性感冒、新城疫、传支、传喉等。

(3)造成 饲料 消耗量的增加。增加了鸡群的采食量,造成饲料浪费,增加养殖成本。

如何保温:

(1)减少鸡舍散热,修补鸡舍的缝隙。 可以提高鸡舍温度3-5℃。

(2)注意保温和通风的关系。由于密闭鸡舍会导致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产生,所以我们在保温的情况下也要适当通风。在此通风和保温一定要把握好,最好在中午温度比较高的时候进行通风。另外可以在鸡舍里撒一些生 石灰 或过氯酸钙,可以有效的清除或降低舍内的氨气,每周每平方米0.05千克或者每立方米30ML的过氧乙酸进行喷雾,这样可以明显的降低鸡舍内的氨气的气味。

2、饲料调整问题

由于冬季温度比较低,鸡的热量消耗比较大,所以冬季蛋鸡要提高能量的水平,能量要达到11.5-12.5兆焦每公斤饲料,蛋白质水平保持在17%以上,钙的含量保持在3.5%左右,同时在配方当中可以提高动物性原料和玉米的比例,也可以适当的增加油脂,可以选择动物油或植物油,可以减少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想办法提高鸡群的采食量。

3、补充光照

冬季主要注意光照强度问题。

4、日常管理问题

(1)喂料时间:早上开灯时要尽快的喂鸡,晚上关灯前也要尽量让鸡吃饱。

(2)按时清粪,保持鸡舍清洁。

(3)排水除湿:湿度保持在50-70%,及时排出舍内的污水。

(4)淘汰劣质鸡。

(5)疾病防治:冬季天气比较寒冷,导致病毒病比较活跃,如果鸡群整体素质比较低,就特别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温和型的流感,新城疫,输卵管炎,氨中毒,安卡拉等。

二、 冬季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分析以及应对措施

1、冬季产蛋下降的情况

秋末冬初特别容易出现产蛋率不明原因下降。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个病的原因:

(1)产蛋率下降或产蛋时间推迟。一般情况下降5%-20%之间不等。

(2)一般情况下鸡群的精神状况正常,采食量也正常,甚至还比平常的采食量增加一点,在外观看不出来有什么明显症状。

(3)产蛋的质量有变化:如白壳蛋、畸形蛋、沙 皮蛋 等次品蛋增加。

(4)鸡群的粪便比较正常。

以上四点是针对产蛋鸡不明原因产蛋下降的表现。一般用药物控制不明显。

(5)下降幅度比较大,黄、绿便比较多,这种情况用药物是比较明显的,这往往是由于疾病引起的。

2、冬季产蛋下降的原因

(1)光照因素:光照能促进生殖腺激素的分泌。光照强度不足会导致生殖腺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导致排卵减少,输卵管功能障碍,钙的代谢受阻,最终导致产蛋率下降。

(2)让鸡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光照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光照强度变化了,增加了人工补充光照,造成鸡体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同样也会导致产蛋下降或产蛋推迟。

三、鸡群稳产、高产,对光照的要求

(1)光照时间:不能低于16个小时,不能高于17个小时。

(2)光照强度:正常是20勒克斯,如果低于20勒克斯,产蛋就会下降,如果高于40勒克斯,也会对产蛋造成抑制,会增多死淘率。每瓦普通灯泡发出光照通量6.15勒克斯,所以每平方面3-4瓦的照明就可以了,蛋鸡舍内一般挂40瓦的灯泡,距离地面的高度2-2.5米,间距3-3.5米,挂双排灯泡比较好,可以交替挂。

(3)光照规律:时间、强度和光色。

(4)光照原则:一定要稳定,禁止忽早、忽晚、忽明、忽暗。光照要均匀,灯泡强度不要太大。

四、针对产蛋下降应采取的措施

(1)补充光照:主要补充光照强度。

(2)补充能量:有三个方法。第一可以在饲料中添加5%-10%的玉米;第二添加油脂2%-3%;第三可以在饮水中多加入 葡萄 糖。

(3)做好保温管理。

(4)使用添加剂 。

(5)做好疾病防治。

(6)防霉脱霉。

五、冬季常见疾病因素影响

病毒型疾病:如新城疫、安卡拉、脑脊髓炎、传喉、传支等。

细菌型疾病:如输卵管炎、传染性鼻炎、滑液囊支原体病等。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冬季蛋鸡饲养管理技术。在寒冷的冬季,我们一定要注意对蛋鸡做好疾病防治,一定要做好疫苗的防疫,同时配合良好科学的用药方案进行有效的预防。

分享
1
上一篇:农业冷知识:旱地种水稻,你知道怎么施肥吗? 下一篇:浅析小麦在不同时期的追肥技术及注意事项
目录

推荐阅读

最新更新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